城南舊事教學教案
導語:全劇通過一個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風土人情,并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反動政府對革命青年的血腥鎮壓,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等動亂的社會面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教學教案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一、教學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風格特點。
2.領略本文以舒緩的節奏,象征、含蓄、對比、重復等藝術手法創造出的一種近乎中國水墨畫般的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
3.品味課文流暢、樸素、簡約的個性話的語言。
二、教學設想:
1.閱讀時要注意劇本所反映的時代特征,設身處地地體會人物的內心感情。
2.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電影根據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說改編。全劇通過一個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風土人情,并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反動政府對革命青年的血腥鎮壓,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等動亂的社會面貌。
(二)詞語解釋:
英姿颯sà爽:形容威武豪邁,意氣風發的神采。
搖曳yè:①晃蕩;飄蕩②逍遙
蕭瑟sè:①草木被秋風吹襲的聲音。②寂寞凄涼。
逞能:炫耀、顯示自己的才。
彤tóng云密布:天空布滿烏云
(三)林海音介紹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臺灣人,生于日本。作家、編輯和出版人。
作家的林海音,不隸屬“著述等身”一類。她的小說、散文和童話作品統共不過300萬字。她的處女作《冬青樹》,是一部專寫家庭瑣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陸續寫回憶童年的小說,《惠安館》《我們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兒落了》等五個短篇。故事各自獨立,但在時空、人物、敘述風格上連貫,組成了系列。高陽評論林海音的小說:“不僅故事感人,她的文筆令人擊節贊嘆:細致而不傷于纖巧,幽微而不傷干晦澀,委婉而不傷于庸弱。對于氣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戲。”1960年以《城南舊事》為書名結集出版,并未引起社會關注。20年后,被大陸引進,拍成電影,一夜譽滿天下。《城南舊事》曾在47個國家放映,獲過多項國際大獎。
林海音是由編輯起步的作家。她早年在北平編《世界的日報》,后來到臺灣又在幾家報社做編輯,繼之在《文星》《純文學月刊》和純文學出版社工作。在編“聯副”十年期間,她發現、培養了黃春明、林懷民、張系國、七等生等一批新人;重視、支持了鐘理和和鐘肇政,使一批臺灣本土作家在文壇嶄露頭角。
林海音在文學上有自己的追求。面對通俗低級、充滿色情暴力的讀物充斥坊間,而真正的文學園地卻一片荒蕪時,她坐不住了。時已年過半百的她,與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計風險和利弊,毅然創辦了《純文學月刊》,為臺灣的純文學發展鳴鑼開道。《純文學月刊》除了發表濃厚文學味的原創作品外,還辟專欄大膽引介20世紀30年代的作家和作品,傳承“五四”,彌補當代讀者對現代文學脫節的`不正常現象。林海音浴血奮戰了四年,雜志銷路始終打不開,期期賠本。不得已,于四年后停刊。然而,林海音不死心,稍稍調整身心后,她專心投入經營純文學出版社,為純文學作家開辟一塊綠洲。
林海音是個“比北平人還要北平”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兒。她深切地眷戀她的第二故鄉北京。她非但自己把純文學出版社的全套樣書捐給北京現代文學館,還動員其他兄弟出版社也捐,大大地豐富了現代文學館館藏。此外,她又提議并牽頭,在祖國大陸出版《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來回奔波,樂此不疲。
林海音像經營出版社一樣,精心地去經營友情。世界各國作家常來此聚會。改革開放后,大陸許多作家都去過。海內外客人留言雖是吉光片羽,但韻味悠長:
“字字珠機自生光,深情至性入文章,信手拈來皆佳作,不拘一格盡流芳。”
“這是臺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這是我們一生樂觀奮斗的最佳酬報。”面對朋友們的友情,林海音如是說。
(四)關于小說《城南舊事》
林海音是臺灣戰后初期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這樣說,并不是因為她在20世紀50年代當過聯合報副刊主編,曾提拔不少年輕輩作家(事實上這是她于文壇史另一樣影響力,這方面的成就,至今為文友津津樂道),而是說她在小說藝術上,創造了獨特的風格,將在臺灣文學史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便是既拍成電影也彩畫成兒童書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成為臺灣戰后小說巨著,可以簡單歸納出下面幾個特色:
1.就小說結構來看,它是由五個獨立的短篇結合成一部完整的長篇。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時候,就曾在不同刊物上分別單獨發表,但集合成書時(1960年初版),卻是情節互相連貫,主題前后呼應的長篇。因此它在結構上是很別致的,既是短篇也是長篇小說。
2.就文類的特殊性來看,它既是小說又是散文。從其回憶“舊事”,自敘童年生活的性質筆觸來看,多少具有散文的形式風格,但林海音也不反對別人將其列為“自傳體的小說”。
3.就敘事觀點來看,它透過小女孩“英子”一對童稚的眼睛看世界,從頭至尾,由英子的第一人稱觀點循序發展,她既是懂懂的孩子,一個好奇的旁觀者,又是敘述主體,經驗著復雜的成人世界,并隨之逐步成長。從這個角度,它也可以是一部主角經歷人生磨難的成長小說。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作者隱藏在故事背后的女性意識。英子雖然只是個孩子,但她是極聰敏的女孩,具有一雙屬于女性、敏于同情的眼睛,特別能看見那掙扎在性別壓迫中難以翻身的女人。《城南舊事》四段中,女性故事占了三大段,三段中又正好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不幸女人的三種典型。追尋她們不幸的源頭,自然都與男人有直接關系,從這個方向來看,這部小說的精神,
以及要表達的女性主義主題,不但一點不老“舊”,并且還十分新穎。
【城南舊事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城南舊事閱讀筆記05-14
城南舊事的好句10-03
城南舊事讀后感05-09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05-20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05-08
城南舊事閱讀筆記初中05-14
城南舊事好詞好句大全07-29
城南舊事的好詞好句02-17
課文《城南舊事》讀后感04-16
讀《城南舊事·惠安館》有感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