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讓一讓教案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中班社會讓一讓教案應該怎么寫?
中班社會讓一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互相謙讓的良好品質,是幼兒懂得互相謙讓的重要性。
2、讓幼兒初步了解不僅要懂得謙讓,還要學會謙讓的方法。
活動準備:
動畫片《山羊過橋》;錄象片《公交車上》;電視、錄象機、磁帶、錄音機;山羊頭飾兩個、平衡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戲《過獨木橋》,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出課題。
1、介紹游戲名稱及規則
師:聽著歡快的音樂,你的`心情怎么樣?我們來做個游戲吧。瞧,這有一個獨木橋,游戲的名字叫“過獨木橋”。兩組進行游戲,看哪組小朋友都能順利過橋一個都不掉下來。
2、游戲結束教師點評
(二)觀看動畫片《山羊過橋1》
1、幼兒觀看動畫片
師:讓我們來看看兩只山羊是怎么樣過橋的。
2、看完動畫片后,提問:
(1)小羊是怎么樣過橋的?最后結果怎么樣?
(2)想一想怎樣過橋,小羊才不會掉下去,并能順利到達對岸?(幼兒展開討論)
(三)情景表演《山羊過橋2》
1、觀看大班幼兒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的弟弟過橋的情景劇。
2、教師小結:小白羊和小黑羊的弟弟們互相謙讓順利的過了橋。要學會互相謙讓才能辦好事,不然就會產生不愉快的事情。
(四)觀看錄象《公交車上》,學習謙讓的方法。
有一天,有兩個小朋友在公交車上,遇到了一件事,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遇到了什么事?
1、看完后提問:
(1)公交車上發生了什么事?
(2)兩個小朋友都是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嗎?
(3)他們都給老爺爺讓座,那如果你是老爺爺你愿意坐在誰的座位上?為什么?
2、觀看錄象(2)
提問:老爺爺坐在了誰的位置上?為什么?誰受到了表揚?
3、教師小結:兩個小朋友雖然都知道謙讓,都給老爺爺讓座,但是小男孩不懂得謙讓的方法,他用粗魯的語言讓坐,結果老爺爺坐在了小姑娘的座位上,小姑娘得到了表揚,而小男孩確沒有。所以,我們不僅要懂得謙讓,還要學會對人誠懇,有禮貌,才能做一個真正懂得謙讓的好孩子。
三、結束部分
我提議,咱們再來玩一次游戲《過獨木橋》,比一比誰最懂得謙讓,誰能順利過橋。
中班社會讓一讓教案 篇2
中班社會:讓一讓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懂得禮貌謙讓是讓人喜歡的行為。
2.嘗試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
3.體驗主動謙讓帶來的好心情。
活動重、難點
能夠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體驗主動謙讓帶來的好心情。
活動準備
1.課件“讓一讓”。
2.小兔、小熊、大獅子手偶各一個。
3.玩具汽車13個、收納盒一個。
4.公共汽車道具。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懂得謙讓是一種大家都喜歡的行為。
師: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2.情境體驗,感受謙讓他人的好處。
(1)創設取玩具的情景,用視頻記錄,并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嘗試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
(2)把玩具放回玩具盒,再次體驗謙讓。
3.觀察圖片,發現并嘗試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
師:在生活中你做過哪些謙讓他人的事情?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發現互相謙讓的好處。
4.情景游戲:“乘坐公交車”,體驗主動謙讓帶來的好心情。
小結:你謙讓我,我謙讓你,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使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愛!
活動延伸
在戶外開展“大帶小”的活動,懂得謙讓和關心弟弟妹妹。
區域活動
美工區:我是禮讓小明星
活動經驗
能夠用畫畫的方式記錄禮讓。
活動材料
大頭筆、A4紙、彩筆
指導建議
1.通過談話,回憶自己做過的禮讓的事情。
老師引出話題,孩子們通過回憶,能夠想起做過謙讓別人的一件事情,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2.學習用畫畫的方式完成記錄表。
把剛剛自己講述的禮讓的故事,以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3.建立班級“禮讓小標兵”的行為觀察記錄!
請老師在每天下午放學前,與班內孩子一起回憶、總結,都做過那些禮讓的事情!
角色區:我家來了小客人
活動經驗
能夠與“客人”友好的相處,并且主動謙讓自己的玩具。
指導建議
1.談話。教師與幼兒進行談話,當家里來了客人應該怎么辦?讓孩子懂得客人來做客的時候,主人要主動拿出自己的玩具,讓客人先玩,或請客人先品嘗!
2.幼兒進入區域進行角色扮演。
教師以觀察為主,把謙讓活動滲入到孩子的區角活動中,以及一日生活中!
學情分析
自從孩子們升入中班以后,發現孩子們的獨立意識與自主性不斷增強。中班孩子特別特別喜歡說:“這是我做的!”而不懂得與同伴間相互禮讓。《指南》中社會領域有關中班幼兒的內容,在人際交往這方面“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恰好中班幼兒到了語言的爆發期,很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意用語言來向別人表示友好,培養幼兒之間的交往技能。品質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這需要一個不斷互相提醒的過程,可能孩子們在生活中也有相關的生活經驗,但是沒有經過具體的梳理與引導,用合適的辦法與同伴相處,此次活動就是讓孩子懂得禮讓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教學理論依據
升入中班后,孩子們的自主性、獨立性在不斷的提高,出現了處處搶第一的現象,凡事都想做到最好。隨著社會的發展,二胎政策的放開,有很多二胎子女家庭的孩子不會與弟弟妹妹相處,家中“戰亂不斷”。為了能讓孩子們與同伴、弟弟妹妹等友好的相處,并且懂得尊重老年人,我設計本次活動。結合《指南》社會領域的目標,“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關心尊重他人”,意在與讓孩子學習以禮待人的交往方式。本活動我通過簡單易懂的故事導入,讓孩子們知道“讓一讓”是一種有禮貌的大家都喜歡的行為;感受與同伴間發生的問題,引發思考,嘗試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謙讓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卻讓人們之間有了更多的愛與尊重。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懂得禮貌謙讓是讓人喜歡的行為。
2.嘗試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
3.體驗主動謙讓帶來的好心情。
活動重點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定位在:通過故事懂得禮貌謙讓是讓人喜歡的行為;嘗試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體驗主動謙讓帶來的好心情。活動的重點在于:能夠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難點在于:體驗主動謙讓帶來的好心情。
教學策略
1.故事導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經過我們對故事的一些簡單改編,能把孩子的有效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師這里,并且采用了發散思維的提問方式,孩子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故事中,理解讓一讓是一種有禮貌的大家都喜歡的行為。
2.情境體驗,感受謙讓他人的好處。
這里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從自身發現問題,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深刻的解剖后,老師再引導孩子出現問題后,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聯系我們的一日生活,在放玩具時,孩子們就知道了要一個一個放,大家互相禮讓會更有秩序,感受謙讓他人的好處,教師對孩子的回答進行梳理總結。
3.觀察圖片,嘗試說出謙讓他人的好處。
首先孩子先回憶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其次老師引導孩子觀看生活中的禮讓的圖片,最后總結;不僅在幼兒園要互相禮讓,在家里、在社會中都要互相禮讓。
4.情景游戲:“乘坐公交車”,體驗主動謙讓帶來的好心情。
這個環節就是請孩子回歸到社會生活中,一起體驗謙讓后所帶來的好心情。在這里對謙讓進行了體驗式的鞏固,更容易加深孩子的印象。通過“盲人”與“孕婦”的兩個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乘車,看到了孩子們對本次活動的學習以達成目標。
活動反思
剛開始的導入環節我們試用過各種方式,省編教材上的故事導入時間很長,但當我們試課時才發現,而這個故事恰恰最能讓孩子簡單易懂的進入讓一讓這個主題,從故事中提煉出什么是“禮讓”?因此,對故事做了修改,設計的問題也一針見血。選擇手偶講述的目的就是能夠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老師這里,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講故事,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當我一下揭開布時,孩子們就抑制不住的開始搶玩具,這就是孩子們的天性,一聽到音樂開始,心里按捺不住的小興奮搶玩具。最后一個小朋友沒有玩具時,沒想到直接有孩子就把玩具讓給了他,并且,孩子是不說謊的,沒有玩具確實不開心。從這里可以看出,孩子們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想出辦法來解決。在搶玩具的這一幕放到大屏幕上時,孩子們都幾乎同時發現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因為是自己,所以孩子們特別關注的看視頻。并且孩子們能及時的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后一環節的公共汽車情境體驗,通過“盲人”與“孕婦”的兩個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乘車,看到了孩子們對本次活動的學習以達成目標。
我們所有的活動就是來源于生活,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運用到生活中,讓孩子們成為一種習慣。這僅僅是一節活動,所要給孩子們傳遞的就是一種禮讓的意識,非一兩次活動所能達成的,需要我們日后更加的努力,讓孩子成為一種習慣,好比呼吸一般,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新社會人。
中班社會讓一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互相謙讓的重要性。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也能主動讓一讓別人,作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方法:體驗游戲圖片分析兒歌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系有細繩的小球礦泉水瓶子
活動過程:
1.游戲“逛公園”
1)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五個幼兒。
2)教師向幼兒說明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誰。(紅色代表媽媽,綠色代表爸爸,藍色代表哥哥,白色代表爺爺,粉色代表小妹妹。)
3)幼兒將小球放入瓶子(公園)中,教師引導幼兒:公園里有什么,你們在公園里玩得開心嗎?
(鈴聲響起)教師:“公園里著火了,大家快跑!”
(鈴聲結束)幼兒松開手,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你們從公園跑出來沒有?為什么沒有跑出來?結果怎么樣?你們又是怎么跑出來的?
小結:公園里著火了,大家都趕緊往外跑。有的人互相擁擠,只顧著自己,結果誰也沒有跑出來。都受傷了,有的.人互相照顧,一個一個地跑,就全都跑出來了,誰也沒有受傷。
2.討論:大家應該讓誰先跑,誰最后跑?為什么?
3.第二次玩“逛公園”的游戲,鼓勵幼兒按照大家討論的順序從公園里出來。
4.看圖講述: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做得對不對?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5.兒歌:“拍手歌”。結束活動。
附兒歌《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世界有我也有你。
你拍二,我拍二,大家生活在一起。
你拍三,我拍三,互相謙讓很簡單。
你讓我來我讓你,和諧社會更美麗。
活動延伸:
在幼兒園放學回家的時候,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樓道的擁擠情況,讓幼兒了解擁擠的害處,在實際生活中知道要讓老人和小孩先走,走的時候靠樓梯的右邊,不能擁擠。同時號召家長也一同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教育幼兒養成互相謙讓的好習慣。
【中班社會讓一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社會安全教案11-23
中班社會勇氣教案04-02
中班社會秋天教案03-26
中班社會情感教案04-02
中班社會安全教案11-23
中班社會教案03-29
中班社會美術教案03-31
中班社會教案:我們升入中班了08-25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07
中班社會分享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