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鱒魚》的教案

時間:2024-05-24 18:12:51 曉麗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鱒魚》的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鱒魚》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鱒魚》的教案(通用9篇)

  《鱒魚》的教案 1

  一、雙基目標:

  1)基本知識:了解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簡歷及在藝術歌曲創作上的成就和貢獻。(說明: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應該多的了解國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紹,以及對音樂的貢獻)

  2)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調式的轉換而造成的情緒與氣氛的變化,以及初步認識伴奏在塑造音樂形象上所起的作用。(說明:高年級的學生應該不僅僅只限于聽歌曲,而且應該更多的從整體上理解音樂作品,比如說伴奏)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欣賞音樂時要有良好的習慣,學會欣賞和分析音樂作品,更多的了解外國音樂家的作品以及貢獻。(最后一條是作為常識了解)

  4)德育目標:理解歌曲所表現的意義,并能明確本課所揭示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被狡詐與邪惡所害。

  二、教學重點的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包括調式在內的各種音樂表現手段的作用。(說明)

  2)教學難點:在解決重點的基礎上深化調式變化對音樂情緒的影響及重大作用。(由于教學難點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有些困難,所以教學難點由教師講解,學生了解掌握)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分教材分析、組織教學、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教授新課五個方面來講。

  1)教材分析:《鱒魚》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歲時寫的一首頗受人們喜歡的活潑的抒情歌曲。(簡要介紹一下作品,讓學生先簡單了解作品)

  2)組織教學:

  ①師生問好歌。

  ②聽音模唱訓練。(再同一個大小調式中,彈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聽辯并分別模唱。這是針對基本技能方面來說的)。

  ③基本節奏訓練。

  3)復習舊課:

  根據老師的鋼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顧所學的`有關舒伯特的內容。

  4)導入新課(從這一環節開始我將使用教學課件)

  ①這時在屏幕上出現幾張關于鱒魚的圖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在音樂課中學習歌曲中的小動物——鱒魚。大屏幕出現本課課題《鱒魚》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②教師開始提問學生自己查閱有關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資料,隨后在屏幕上出現舒伯特的肖像畫以及介紹。

  (目的: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作品內容)

  5)講授新課:

  ①由老師介紹總結一下舒伯特更多的優秀作品。(屏幕上出現三首視聽作品)

  ②首先來聽一遍歌曲,聽完后請同學有感情的朗讀一下三段歌詞。(先從歌詞來了解作品內容。屏幕上出現歌詞)

  ③聽第二遍時,要在聽的過程中思考一下3個問題:

  這首樂曲分為幾個樂段?

  歌詞描寫是什么樣的故事?

  歌曲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通過怎樣的方法來表現的?

  (這時我會播放已經做好的flash動畫。本環節要求學生自己分析樂曲,來培養學生視聽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師總結以上問題。)

  ④最后一遍歌曲。

  要求學生聽樂曲時,在樂段發生變化的時候舉手示意老師。

  根據伴奏音型的不同變化,說出情緒情感的變化。(這時本課的難點,這由老師總結)

  歌曲的最后兩句于第一、二段的兩句相同,但表達的內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嗎?(歌詞:我滿懷激動的心情看鱒魚上了當)

  6)學生表演故事內容

  分別請兩組學生上來,根據故事的情節來編排表演《鱒魚》。(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個角色:漁夫、我、小鱒魚。表演完畢后由學生自己討論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由教師提問這節課所學習的有關于舒伯特以及這首作品的常識問題。(目的: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

  五、課堂小結

  ① 教師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要求學生了解即可)

  ② 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③ 讓學生了解歌曲表現的不同,可以通過伴奏和音樂來表現。

  六、布置作業

  雖然本課是作為欣賞課來學習,但希望學生回家后能自己學習演唱這首歌曲,記住作曲家。

  《鱒魚》的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學生能聽出音樂的段落之間情緒,力度,音色等音樂元素的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感受音樂描述的情緒和內容,輔以簡單動作表現。

  2、通過欣賞,學生知道了鋼琴五重奏這種演奏形式,對其組成樂器有一定認識。

  3、了解與作品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欣賞古典音樂的興趣,感受古典音樂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能聽出音樂的段落之間情緒,力度,音色等音樂元素的變化,對音樂內容有大體了解。

  難點:通過演唱,動作等形式,加強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準備:

  相關的音頻視頻資料,ppt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給同學播放三段音樂,請同學說一說聽過這幾段音樂的感受,并且他們都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小提琴)

  1、播放《鱒魚》主題音樂,請你聽一聽它的情緒是怎樣的,并且你聽到它主要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歡樂的,悠閑的;小提琴)

  2、老師為這段音樂加上主人公和環境,(鱒魚。流動的河水,陽光)請結合著這些人物環境,和你剛剛聽到的音樂的情緒,再次聽音樂,你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用你最優美的語言告訴老師。

  3、再次欣賞主題。

  三、哼唱主題

  1、出示主題旋律,帶同學們用lu簡單哼唱。

  2、用歡快好聽的聲音哼唱。

  四、欣賞第二段

  1、播放第二樂段(第一變奏),請問這個時候,音樂的情緒和剛剛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音符更多還是更少了(情緒更加的歡樂活潑。音符更加密集,此處出示譜例)

  2、結合著這些變化,你覺得小鱒魚這個時候在干嘛?(玩的更加開心了;和同伴們在嬉戲)

  3、那么你們覺得小鱒魚在玩得開心的時候,他們會干嘛呢?(追逐打鬧;會跳出水面),那下面我們聽一聽,在這段音樂當中你能不能聽到小鱒魚跳出水面的聲音,它一共跳出了幾次。

  4、同學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動作,表現小鱒魚跳出水面的情景。

  五、簡單介紹一下,鋼琴和中提琴。

  1、播放第三樂段(第二變奏),請問這個時候,音樂的情緒與剛剛相比,又發生了哪些變化?你覺得小鱒魚這個時候在干嘛?(情緒更歡樂,音符比第二段還要密集,小鱒魚們玩得更加的歡樂了)

  2、再次播放音樂,同學們有沒有聽到剛剛我們所哼唱的主題旋律,這個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樣的'(很低沉),那這個旋律又是用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呢?

  3、簡單介紹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師:在小鱒魚玩得如此開心的時候,出現了這樣一個低沉的聲音,你覺得這預示著什么?(小鱒魚面臨了危險;有漁夫要來捉小鱒魚了)

  六、欣賞第四段

  1、播放第四樂段(第三變奏),請問這個時候,發生了哪些變化?漁夫來了你覺得小鱒魚此刻正經歷著什么?(小鱒魚在和漁夫掙扎)

  2、再次聽,你覺得這一段,力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忽強忽弱)在強的時候,小鱒魚在干嗎,在弱的時候,小鱒魚在干什么?

  3、用拍手表示小鱒魚音樂強弱的變化。

  七、欣賞第五段

  1、播放第五段音樂,從這段音樂當中,你覺得小鱒魚和漁夫掙扎后,最后的命運如何?(沒有逃脫)

  2、帶同學畫相關的旋律線,看看這個旋律線有什么特點(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隨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覺得這樣的旋律線表達了一種樣的情緒?(小鱒魚對于世間的留戀和無奈)

  八、完整欣賞

  完整分段欣賞,請同學說出每段的內容,老師在課件上完整呈現。

  《鱒魚》的教案 3

  教學目的:

  1、能積極的參與聆聽活動,熟悉《鱒魚(1)五重奏》的主題旋律,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特點。

  2、合欣賞音樂作品,初步了解重奏樂、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并試著運用有關知識創作簡單的變奏旋律。

  教學重點:

  1、賞析音樂作品《鱒魚(1)五重奏》

  2、了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

  教學難點:

  運用知識進行創作

  教具備置:

  多媒體、鋼琴

  教學方法:

  賞聽、示范、啟發式教學

  教材分析:

  1、作品分析:《鱒魚(1)》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1)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作者介紹: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貧困又不愿依附于權貴,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年僅31歲就離開了人世。舒伯特的創作體裁非常廣泛,包括歌劇、交響樂、重奏樂、奏鳴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創作領域,被譽為“歌曲之王”。

  3、作品結構圖(略)

  4、重奏樂:又稱之為室內樂,17世紀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內樂指每一聲部都由一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聲部人數的多少可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樂器分為“銅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見的形式是弦樂四重奏,分別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組成。

  5、變奏曲式:由代表基本樂思的音樂主題及若干變奏所構成的曲式,稱為變奏曲式,變奏中最初的呈現并作為以后變奏所依據的原型部分,稱為變奏的主題,其后的各次變奏依次稱為變奏一、變奏二、變奏三……結構圖式為A+A+A+A……

  6、常見變奏手法:改變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種裝飾音;改變音色、速度、力度、節奏、調號等。

  教學環節及過程:

  引入以講述故事方式引入新課《鱒魚(1)五重奏》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激發對作品《鱒魚(1)五重奏》賞聽的興趣

  感受體驗

  1、教唱作品的主題旋律。

  2、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并根據音樂設想故事的結局。

  揭示作品的背景、介紹作者。

  1、學唱作品的主題旋律。

  2、聽音樂,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將故事補充完整并講述。

  3、獲得作品背景及作者知識。

  理智賞析

  1、引導學生結合畫面和所聽到的音樂討論重奏樂。

  2、放幾段音樂引導學生從節奏、音色、速度、力度等個方面找每段音樂的異同。

  3、總結變奏曲式及變奏手法。

  4、思考重奏樂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5、找出各段音樂的異同。

  6、獲得變奏曲式及變奏手法的音樂知識。

  鞏固創新

  1、出示題目:請你根據所學的變奏知識為歌曲《小星星》做變奏

  2、小組集體討論、商議共同完成作業并展示。

  3、師生共同評價。

  《鱒魚》的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唱《鱒魚》熟悉其主題旋律,從而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特點。

  2、結合欣賞音樂作品――《鱒魚五重奏》,初步了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并試著運用相關知識創作簡單的變奏旋律。

  【教材分析】

  《鱒魚五重奏》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這部作品運用了鋼琴五重奏及多種變奏手法,將歌曲內容深入的刻畫和描述。

  【教學重點】

  欣賞《鱒魚五重奏》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鱒魚》的曲譜

  【教學設想】

  運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和啟發式教學老師用生動、形象,富有表情的講解、反常,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討論、歸納、欣賞、觀看、演唱、律動、創作等,充分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感受、表現、體驗音樂的情感,從而達到“學中樂、樂中學”的教學目的。

  【教學程序】

  一、學生聽任賢齊《我是一只魚》進教師,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剛才聽到的一首歌曲是什么?

  生:任賢齊的《我是一只魚》。

  師:這首歌曲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向往自由自在。

  師:不管是魚也好、人也好都是向往自由,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歌,講述了一條不幸的小魚。

  (幻燈片)展出《鱒魚》曲譜,用錄音機欣賞。

  三、新課

  1、唱唱《鱒魚》

  2、生指出主題旋律,用“la”唱主題旋律:

  3、作者簡介: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從小隨父親學音樂,很早便顯示出他在音樂創作方面的特殊才能。年僅31歲就在貧困中離開了人事,在短短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寫遍了不同體裁的大量音樂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18部歌劇、9部交響樂、19首弦樂四重奏和22首鋼琴奏鳴曲等。

  4、運用多媒體播放《鱒魚五重奏》

  師設疑:運用了哪些樂器?生聆聽,回答: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師:看書本上圖片,大家看到的就是由這些樂器的不同組合演奏出的這首曲子。

  這種搭配法,叫鋼琴五重奏。(讓學生不要誤解,鋼琴五重奏不是五架鋼琴。)

  5、分片段聆聽,并把各段的情緒填入表中。(如:明快輕柔、清澈透明、活潑愉快、令人震驚、壓抑哀痛、悲傷凄涼、充滿希望……)

  主題

  第一、二變奏

  第三變奏

  第四、五變奏

  結束段

  ①分小組討論,并編故事,由小組負責人來講故事。

  ②大家一起交流

  ③分小組思考:各個片段的音樂有什么異同?

  ④交流,統一意見:后面的幾個片段的音樂基本上是從主題上變化而來的。

  ⑤導出變奏、變奏曲式。

  ⑥聆聽音樂,分小組設計編排音樂短劇。

  四、創作變奏

  1、師出示節奏:xxxxx| xxxx——|

  2、師打一遍節奏、生跟打,并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己來個變奏節奏。

  3、師出示旋律:

  4、生設計兩小變奏:

  (P26 ――四)

  五、課堂小結

  由學生說說,通過本課的學習收獲了什么?

  《鱒魚》的教案 5

  教學目的

  一、聆聽《魔王》、《鱒魚》及《菩提樹》,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

  二、掌握有關“藝術歌曲”、“聲樂套曲”的基礎知識,初步認識、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藝術歌曲。

  教學重點:

  《魔王》的欣賞。包括其角色的劃分、人物的形象;音樂

  所表現出的氣氛與情感。

  教學方法:

  講解法,討論歸納法。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唱一首同學們熟悉的樂曲,《搖籃曲》引出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舒伯特。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

  二、舒伯特是歌曲之王

  歌曲之王

  舒伯特是十八、九世紀以來第一個以優秀的歌曲創作聞名于世的音樂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作品大多側重個人感情的表現,被譽為“歌曲之王”。

  我們今天就欣賞他的三首歌曲。首先欣賞《魔王》)

  三、欣賞歌曲

  欣賞1、《魔王》

  (一)聽音樂并回答問題

  1、伴奏樂器是什么?

  2、怎樣的演唱形式?

  3、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4、樂曲中有幾個角色?他們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二)分角色朗讀詩詞。

  (三)講述歌德與舒伯特。

  欣賞2、《鱒魚》

  (一)聽音樂閱讀歌詞,并回答問題

  1、伴奏樂器是什么?

  2、樂曲什么什么演唱形式?

  3、三段歌詞表達的情緒是否一致?

  4、鱒魚在游玩是的河水是怎樣的?

  (二)簡單介紹歌詞作者。

  四、是藝術歌曲。

  五、舒伯特的生平。

  欣賞3、《菩提樹》(課件16)

  (一)選自聲樂套曲《冬之旅》

  (二)聲樂套曲相關知識

  (三)聽音樂,默讀歌詞,回答下列問題

  1、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2、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四)小結:

  今天學習的這些歌曲,都側重個人感情的表現,這就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希望同學課下多搜集這個時期的音樂作品。

  《鱒魚》的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和音樂創作背景,掌握《鱒魚》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和節奏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模唱、分析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鱒魚》的音樂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鱒魚》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鱒魚》的旋律和節奏,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

  難點:體會舒伯特通過《鱒魚》傳達出的深邃情感,并嘗試在演唱中表達出來。

  三、教學準備

  教具:音響設備、多媒體課件、鋼琴或電子琴。

  材料:舒伯特的生平簡介、《鱒魚》的音樂資料、歌詞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展示鱒魚的'圖片或視頻,引發學生對鱒魚的興趣,并簡單介紹鱒魚的生活習性。然后,引出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作品《鱒魚》。

  欣賞音樂 播放《鱒魚》的音樂,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和舒伯特的生平。

  學習歌曲

  (1)教師彈奏鋼琴或電子琴,引導學生模唱《鱒魚》的旋律。

  (2)學習歌詞,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并嘗試將歌詞與旋律結合起來。

  (3)分組練習,讓學生分組進行演唱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糾正發音和節奏上的錯誤。

  分析歌曲

  (1)引導學生分析《鱒魚》的旋律特點,如旋律的起伏、音程的跳躍等。

  (2)討論歌曲表達的情感,分析歌曲如何通過旋律和歌詞表達對鱒魚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

  拓展延伸

  (1)讓學生嘗試用其他藝術形式表達《鱒魚》的主題,如繪畫、詩歌等。

  (2)鼓勵學生回家后與家人分享《鱒魚》這首歌曲,并一起欣賞舒伯特的其他作品。

  五、教學總結

  本節課通過學習《鱒魚》這首歌曲,讓學生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和音樂創作背景,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并體會到了歌曲表達的情感。同時,通過拓展延伸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分享精神。希望同學們能夠繼續關注和欣賞舒伯特的音樂作品,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好與力量。

  《鱒魚》的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通過聆聽、感受、對比、情景創設、探究等方法,使學生了解音樂故事,感受歌曲音樂形象。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三、發聲練習

  (1)教師提出練聲要求:積極的歌唱狀態,打開口腔,聲音圓潤。

  (2)學生跟隨教師的鋼琴伴奏做發聲練習。四、學唱歌曲

  1、出示《鱒魚》譜例,教師范唱歌曲。

  2、復習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注意準確讀出弱起小節和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

  3、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歌曲旋律的節奏朗讀歌詞。注意節奏準確,咬字清晰,聲音要有氣息支持,才能輕而不虛。

  4、用“搭橋構唱”的方法練習帶有變化音的音程。

  5、用柯爾文手勢練習減五度音程。

  (練習帶有變化音的音程,鞏固大跳音程的構唱方法,練習減五度音程的音準,解決歌曲難點,為學唱歌曲做鋪墊。)

  6、學生隨琴邊唱邊劃拍跟唱歌譜。教師應提示學生注意中的的音準和的音準。

  7、學生自主練唱旋律,找出相同的樂句并哼唱,提示學生注意歌唱姿勢。

  8、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生填唱詞演唱第一段歌詞、第二段歌詞。教師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時的咬字,音色圓潤。

  9、教師伴奏,學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10、播放伴奏錄音,感受鋼琴伴奏在塑造歌曲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11、師問:請結合歌詞,想一想應該怎樣演唱第一、第二段歌詞才能更好的塑造歌曲形象。(生討論答:略)

  12、師總結:同學們對歌詞進行理解,注意兩段歌詞在演唱時情緒上的`變化,歌曲處理要求:第一樂段歌曲旋律輕快、跳躍、緊湊、刻畫出小鱒魚在明亮的小河里快活地游來游去的情景,這個樂段塑造了鱒魚可愛、單純的形象。第二段在情緒上略顯不安,表達了一種傷感和惆悵的情緒。

  13、請學生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4、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緒演唱歌曲。

  15、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學生分組演唱歌曲,展開小組之間的競賽,并相互評價,評選優勝小組。

  四、拓展延伸(對比感受)

  1、說說唱唱或聽聽你還知道哪些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及中外藝術歌曲。

  2、欣賞童聲獨唱《鱒魚》、童聲合唱《鱒魚》、英文版《鱒魚》、鋼琴五重奏《鱒魚》第四樂章。

  3、豎笛吹奏《鱒魚》(片段)

  (1)學生自主練習。

  (2)教師指導學生練習重點、難點。

  ①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吹奏的指法和氣息的控制。

  ②和的吹奏是難點,節奏比較密集,應先放慢速度練習。

  (3)學生匯報演奏《鱒魚》片段。

  《鱒魚》的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唱歌曲《鱒魚》,能夠從歌詞、旋律中感悟人世間的單純、善良與欺詐、邪惡并存的事實,明白正義必須與邪惡進行斗爭的道理,感受歌曲的獨特藝術魅力,拓寬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視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感受、對比、情景創設、探究等方法,使學生了解音樂故事,感受歌曲音樂形象。

  3.知識與技能

  (1)了解舒伯特的簡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鱒魚》。

  (3)豎笛吹奏《鱒魚》片段。

  二、重點難重點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準確演唱歌曲中的變化音。

  3、歌曲具有敘事性,演唱時注意速度和力度隨情景轉換。

  三、教學過程

  導入:

  1、課前播放同學們熟悉的樂曲《搖籃曲》。

  師提問:這首曲子大家耳熟嗎?叫什么名字?同學們知道歌曲的作者是誰嗎?

  生回答:(舒伯特)

  2、簡介舒伯特

  (1)出示舒伯特的圖像。

  (2)教師或學生簡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3)教師補充:舒伯特(1797-1828)是奧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維也納。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貧窮中度過的,艱難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舒伯特卻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在短短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10部交響曲等等,被稱為“歌曲之王”是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代表人物。19世紀初葉的奧地利是歐洲封建反動勢力的'大本營,舒伯特就是在這樣黑暗的環境中生活和進行創作的,他筆下的“鱒魚現象”是他所處時代的真實寫照。詞作者舒爾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關進監牢,此間他創作了很多詩,以表達他對自由的向往。他的代表作品:《鱒魚》、《搖籃曲》、《小夜曲》、《野玫瑰》等。

  3、給學生講《鱒魚》的小故事(背景音樂《鱒魚》)問:

  a、故事中三個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b、背景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是否符合歌詞的表現情緒?(注:讓學生既關注故事內容,又要聽音樂的旋律,有難度,可以讓學生閉著眼睛感受。

  4、聆聽歌曲《鱒魚》(完整版)。教師提問:

  (1)這首歌曲分為幾個樂段?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鋼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四、教師總結:

  ①歌曲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段敘述天真活潑的小鱒魚在清亮的水中嬉戲;第二段敘述漁夫要向小鱒魚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以免小鱒魚遭殃;歌詞描寫除了狡猾的漁夫攪渾了河水,使小鱒魚迷失了方向而受騙上當的故事。

  ②鋼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鱒魚悠然自得游動的形象。又很好的襯托出歌曲的活躍氣氛,還生動地描寫出波光閃爍、魚躍水中的生動情景。

  《鱒魚》的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鱒魚》,了解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認識并熱愛世界音樂。

  2.通過聆聽、賞析及對比探究選段作品感受音樂情緒,并了解聲音形態與情感表現的對應關系。

  3.學生能夠了解《鱒魚》不同樂段的音樂情緒,體驗浪漫主義音樂的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鱒魚》不同樂段的音樂情緒,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意境。

  【難點】

  體驗浪漫主義音樂的美。

  三、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

  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

  教師設問:今天老師將跟同學們一起開啟一次浪漫的歐洲音樂之旅。觀賞視頻聆聽歌曲《小夜曲》,并設問曲作者是誰?是一種什么體裁的歌曲?它把我們帶入怎樣的意境中?

  學生們自由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曲目《小夜曲》,舒伯特作曲,體裁是藝術歌曲。在美麗的夜色下,年輕人向心愛的人傾訴衷腸,是一首甜蜜而溫馨的愛情歌曲。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來領悟舒伯特藝術歌曲獨特的藝術魅力。

  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教師提問:說到《鱒魚》,同學們有沒有人了解?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歌曲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鱒魚》是由德國詩人舒伯特所作的一首詩。舒伯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獄生活中對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鱒魚這首詩。音樂與詩歌的結合是浪漫主義時期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保留了詩人原作的意思,又加入了音樂家對詩歌內容的想象以及來自內心世界的理解而進行的二度創作。很多歌曲內容上并不涉及到社會內容,但是它確實又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看法,浪漫主義時期的很多作品都蘊含著深層次的內容。是舒伯特一生唯一的一首鋼琴五重奏樂曲。歌曲總共分為三個部分。

  (三)探究學習

  教師提問:說一說你聽到的這些選段中音樂表達的情緒是一樣的嗎?有怎樣不同的感受?對比一下,每一個選段都在表現怎樣的音樂情緒呢?

  小組討論探究回答問題,隨后,各小組派出代表依次發言。

  教師總結:

  第一段的曲調活潑、歡快、跳躍。鋼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既很好地襯托出歌曲的'活躍氣氛,又生動地描寫出波光閃爍、魚躍水中的生動情景。(這些情景的描寫刻畫出人民在充滿祥和自由的環境中愉快生活的浪漫景象)

  第二段的曲調給我們震驚的感受,延續了第一段的伴奏,漁夫這個新角色的出現使劇情有了新的發展。敘述漁夫要向小鱒魚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能方便魚兒逃脫,以免小魚遭殃。

  第三段用接近朗誦的音調,情緒有些暗淡,敘述漁夫把水攪渾,并且釣起了小鱒魚。表現作者對鱒魚同情的心情,對丑惡的欺騙行為的憤慨。

  當唱到冷酷的漁夫把河水攪渾時,鋼琴伴奏音型突然變得短促、緊湊,不協和的音響既很好地烘托出緊張的氣氛,又使人聯想到小河里濁浪翻滾的情景。特別是唱到漁夫舉起釣鉤,魚兒在鉤上掙扎時,鋼琴伴奏連續出現了快速、緊湊的和弦,表現出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歌曲很快又回到開頭時的流暢、活躍的旋律中去,并在力度漸弱的鋼琴尾奏中結束全曲。仿佛表現了作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可奈何,只得強壓下心頭的憤慨;也仿佛是描寫被漁夫攪渾了的水面,又逐漸恢復了平靜。

  教師繼續發問:歌曲當中用了什么節拍?給我們什么感受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除了旋律外節奏采用了2/4拍的節奏,搖擺跳躍的感覺。

  我們了解了內容之后,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伴奏哼唱這首作品。

  (四)拓展延伸

  以前后4個人為小組,組內分享舒伯特的其他作品,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巡視查看。時間到了之后,請小組代表總結發言。

  (五)小結作業

  1.小結:分享本堂課的收獲,了解到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的情感表達,并能夠演唱本首作品的主題旋律。

  2.作業:課后搜集更多關于藝術歌曲的作品,下節課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計

【《鱒魚》的教案】相關文章:

漁夫與鱒魚12-21

學習虹鱒魚養殖的考察報告08-25

小班教案 教案小班教案03-0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音樂教案教案09-16

教案課程活動教案08-27

識字教案大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曰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综合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在线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 | 视频思思久久免费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