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 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 知道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成像特點;認識虛實像的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制作照相機模型,學生了解照相機的結構和原理。
(2) 學生主動觀察,能利用自身經驗綜合分析問題,發(fā)展觀察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通過模擬相機的制作和使用,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2) 通過認識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特點,激發(fā)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重點】
1.了解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認識同一透鏡在物距不同時成像不同。
2.認識虛實像的不同。
【教學難點】
1.虛像的成像原理。
【教學用具】
教師準備: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硬紙板、凸透鏡、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蠟紙、毛玻璃。
學生準備:1. 全班分為四組,收集有關生活 學習和生產中用到的透鏡的資料。
2.組織每一組事先按課本P94“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機,
3.上課前每四人發(fā)一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本環(huán)節(jié)目標分析:
1.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其生活經驗
二、新課講授:
本環(huán)節(jié)目標分析:
目標一、認識照相機的成像特點;通過制作模型照相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照相機成像特點認知序列
1.激發(fā)學生對照相機的研究的熱情,尋找學生的關注點
2.介紹照相機的結構為制作簡單相機左準備
3.制作簡單的相機,
通過制作來認識照相機的原理
4.通過自制相機來研究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這為學生理解像的特征,提供了豐富的直觀經驗。
(在此處強調距離的變化對圖像的影響,為第三節(jié)左鋪墊)
5.通過視頻講解,理解為什么取景框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并進一步了解現(xiàn)代的數(shù)碼科技
目標二、認識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投影儀成像特點的認識序列:
1.認識投影儀的結構,
2. 取下平面鏡進行實驗,學生理解成倒立的像;同時認識到平面鏡的作用;
3.引導學生觀察光路,為認識成實像左鋪墊;
目標三、認識放大鏡成像特點;通過對投影儀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的認知序列:
1.通過具體觀察建立直觀的認識;
2.學生總結放大鏡成像的特點;
3.激發(fā)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放大鏡”現(xiàn)象;增強知識的應用能力。
目標四、認識虛實像的區(qū)別和成像原理
虛實像的認識序列
1.認識到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是實像;
2.通過做光路圖來認識放大鏡成虛像。
導語:同學們,“鏡頭”留下美景,同時也記錄了世界。
請同學們欣賞“鏡頭之美”: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鏡頭美景和攝像機記錄的精彩瞬間,讓欣賞感受透鏡在生活中的價值,由此激發(fā)學習熱情。)
導語:同學們,節(jié)日家人團聚或外出旅游,總要用照相機拍照留紀念。你們想了解照相機嗎?又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識?
一、照相機
(教師利用視頻介紹照相機的結構)
1.介紹照相機:①用課件展示照相機,介紹照相機的構造,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光圈控制進光量,快門控制膠卷什么時候感光….
②介紹照相機如何成像,以及如何沖印照片?
教師:同學們看,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在膠卷,那么在膠卷上會成一個像。是因為膠片上涂著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通過鏡頭的光在膠片上曝光后發(fā)生化學變化,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片上,經過顯影、定影后成為底片,再用底片沖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結構使學生了解照相機成像的過程,為理解原理做好鋪墊。)
2. 制作模型照相機:首先,請同學們利用手頭的器材制作簡易的 照相機。其次,模擬照相機成像。
以小組為單位,調試模擬照相機,步驟:
(1)鏡頭對準窗外遠處景物,調節(jié)相機,直到在半透明紙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觀察像的特點。
(2)探究:從拍攝遠處景物到近處景物,應如何調節(jié)透鏡到半透明紙之間的距離,紙上的像如何改變?(注:此處只重過程方法,不重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簡單照相機,不僅使學生理解其原理;同時為認識成像特點奠定基礎。)
3.探討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教師問)同學們,,請總結一下照相機成像的特點?(強調物距大于像距)
由于學生,通過自制照相機的成像觀察實驗,以及你們的生活經驗。他們對照相機的成像特點很理解。
4.照相機的拓展認識:
(1)從照相機取景框上看到的像為什么是正立的像?
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光路,理解取景框成正立的像。
(2)認識攝像機、攝像頭的成像特點和數(shù)碼相機。
(教師播放《照相機的發(fā)展簡史》使學生對數(shù)碼相機有初步的認識)
二、投影儀
首先,請學生觀察投影儀的構造,找到凸透鏡鏡頭,投影片通過鏡頭成像。
其次,取下平面鏡,放上膠片
(教師問) 同學們,在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是什么?同時介紹便攜式投影機的作用和成像特點。
再次,通過以上觀察同學們認為投影儀的成像特點是什么?
(強調物距小于像距)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了上面的操作對投影儀成像建立了直觀的認識,很容易得到成像規(guī)律。)
三、放大鏡
(教師問)放大鏡成像特點:
像是縮小還是放大?像是正立還是倒立?
像與物體位于透鏡的同側還是兩側?
教師:試試看,如何才能使通過放大鏡看到的像變大。
教師:是否放大鏡可以不斷遠離,像不斷變大呢?
教師問:用放大鏡我們還能干什么呢?
教師問:在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相當于放大鏡的作用?
(球形魚缸里的魚為什么“變大”了;插入玻璃杯子中的鉛筆為什么“變粗了”?)
四、實像和虛像
1.實像的形成(在三種成像中,成像現(xiàn)象中成實像的是?)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光路使學生認識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都是實際光線到達形成的。)
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簡單照相機,不僅使學生理解其原理;同時為認識成像特點奠定基礎。)
虛像:
由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人眼逆著出射光線可以看到虛像。 學生欣賞同時引發(fā)自己的生活經驗 學生:交流、討論,可能有提出以下物品:
學生對照相機、攝影機和攝像頭,有較為直觀的認識,并對它們會產生以下疑問?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機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機前面的鏡頭是什么透鏡?
[生丙]照相機的構造是什么樣的?
[生丁]為什么同樣的照相機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注:學生可以自主討論完成一些疑問)。
行為認識照相機的主要構造
1.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2.膠片:相當于光屏。
3.調節(jié)控制系統(tǒng)。
①取景窗:觀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環(huán):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的多少;
③調焦環(huán):調節(jié)鏡頭到膠片間的距離,即像距;
④快門:控制曝光時間。
學生思考
學生理解照相機在膠片上成像。
學生們興趣很濃、相互討論、研究方案.
方案:用兩個粗細相近的長方形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套入另一個,在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半透明塑料薄膜作為屏幕,把紙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就制成了模擬照相機。
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簡易照相機來觀察物體。
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建立了豐富具體的經驗
學生總結:照相機成像時景物離鏡頭遠,像離鏡頭近,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像。光實際到達了膠片處,所以成實像。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照相機的成像光路圖使學生認識在取景框和底片上所成像的不同。)
學生觀察投影儀的結構,并觀察成像特點,思考:
1.像是縮小還是放大?像是正立還是倒立?像距與物距哪個大?
2.像與物體位于凸透鏡的同側還是異側?
學生加深對電子產品的認識,知道投影機的作用
學生總結投影儀成像特點:
1.投影儀(或幻燈機)成放大、倒立的像。
2.像距大于物距。
3.像與物體位于凸透鏡的兩側。
學生活動: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比如,觀察課本上的字,觀察刻度尺等等。
學生總結:通過放大鏡看到的應是正立放大的像。
學生實驗并得出結論:放大鏡遠離課本。
學生實驗得出結論:要在一定范圍內。
例:可以用來觀察物體的細微之處,可以用過來聚光,使火柴點燃等
學生玩小水珠:把透明膠片放到課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膠片上滴一個水珠,觀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進行設問:
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認識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來認識實際光線的匯聚,理解實像。
學生已經認識了平面鏡成虛像;由此進一步的認識放大鏡所成的的像不是真實的光線匯聚而成的,是虛像
學生思考討論:對虛實相形成理性的認識。
三、小試身手
請同學們完成《小試身手》練習題;并講解部分習題。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講解(見附件1) 學生練習并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四、課堂小結
1.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凸透鏡的哪些應用和知識點;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是什么?生活中與它們類似的產品有哪些?
2.你在小制作和自主實驗中獲得了哪些能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的思想認識有哪些進步?(見附件2) 提問學生總結,其余學生補充
五、當堂達標
請同學們完成《自主評價》練習題。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講解(見附件3)
完成練習后,個別學生說答案,其余學生評判。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講解
六、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完成課后 P96頁《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 計】]
第二節(jié) 生活中的透鏡
一、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像的性質 倒正 放小 虛實
照相機 倒 立 縮 小 實
投影儀 倒 立 放 大 實
放大鏡 正 立 放 大 虛
二、虛實像的成像原理
1. 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
2. 虛像:由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人眼逆著出射光線可以看到虛像。
【教學反思】
一、設計目標和思路反思
本節(jié)課學習的“生活中的透鏡”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光現(xiàn)象,但是學生并沒有形成較為理性的認識。為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全面了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首先,研究照相機成像的特點。本節(jié)課從認識生活中的照相機入手經歷簡易照相機的制作以及成像實驗。這一過程是學生不僅揭開了照相機的神秘面紗,同時對其成像特點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學生可以自主的總結特點。在講課中滲透了對現(xiàn)代數(shù)碼相機、攝影機、攝像頭的介紹,增強了學生對現(xiàn)代科技的熱愛。其次,探究投影儀成像的特點。從認識投影儀的結構入手,具體放映膠片,使學生理解光路的形成。這一過程使學生直觀的認識成像的特點,同時也理解成實像和倒立的像。再次,探究放大鏡成像的特點。讓學生進行具體的實驗,這使學生可以自己總結成像特點。最后,介紹虛實像的成像原理。
二、課堂的優(yōu)點
1.通過直觀具體的實驗和行為使學生自主的總結成像特點,完美的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讓學生感知光線的到達,為學生理解虛實像的原理做好了鋪墊。
3.讓學生認識到由于物距的改變造成了凸透鏡成像特點的改變,由此為第三節(jié)的研究奠定了伏筆和基礎。
三、不足之處
由于課堂時間緊迫,部分學生沒有按要求組裝簡易的照相機;而是利用了其余小組的作品。建議將簡易照相機放到課下制作。
【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透鏡》教案(精選13篇)02-21
《生活中的透鏡》評課稿11-28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4篇05-06
八年級物理透鏡課件(精選11篇)08-11
八年級物理透鏡知識點總結歸納06-11
初中物理透鏡同步訓練試題和答案09-24
初二物理透鏡知識點總結07-01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案設計范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