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語文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文本表現形式,是語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來支撐課堂實踐的理論基礎。所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滬教版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學目標
1、 學習古代先哲們以山水為喻所闡述的生命體驗和人生哲理。
2、 學習本文以山水設喻說理的形象化議論的技法。
3、 積累文中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
說明:
本文選取了孔子、孟子、韓非子、管子、老子、孫子等六位先哲們有關“為人”、“為事”的議論材料,這些材料是獨立的,但也有某種聯系。在說理方法上,把抽象轉化為形象,他們都是以山水的物態、物性為依托,把對人生的理解,對自我的認識,對社會責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現出來,這種靈動的思維形式,無疑構成了教材教學的亮點;在內容方面,這幾則材料具有互闡性和互補性。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組織教學,既可以化繁為簡,避免交叉內容的重復教學,又能讓學生從整體上獲得“為人”、 “為事”的道理,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學目標。諸子文章,作為剛跨入高二的學生來說,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礙。反復誦讀,借助工具書,完成本文常見實詞虛詞的積累,仍然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領會各則材料中寓含的道理。
2、 難點:學習本文形象化議論的方法。
說明:
本文節選諸子文章,具有豐富的文化、文學內涵,教師設計教學要考慮基礎性課程特點和高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圍繞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切忌求廣求深和面面俱到,對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討,可以鼓勵學生從文本出發而又能自圓其說的多元解讀,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對于難點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師“舉一”而學生“返三”,增加課堂的思維容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1、同學們,相信你們大多數同學都有旅游的經歷,請大家交流一下,到過哪些名山大川,有什么感受?
2、大自然中的山水,不僅能給我們帶來美感也給我們帶來靈感,今天讓我們從諸子大家對山水的體悟中,學習為人為事的道理。 1、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適當點撥。
要求:既要有具體的旅游景點,又要闡發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受僅停留在山奇水異的美感上,教師可適當的引導,最好是從山水中感悟到一些“為人”、“為事”的道理。為解讀文章鋪墊。 從學生親身經歷的、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跟上教學節奏,也可以減少解讀哲理性文章常出現的沉悶氣氛。有助于學生走入文本。
從作品入手走進作者 《諸子喻山水》中的十一則材料分別選自哪六部哲學著作?請同學對作品及相關作者的情況作簡要介紹。 對作者作品的簡介,教師要適當的指導。
要求:作品基本情況及核心內容;作者的基本情況:(名、字、號;生活時代,人生經歷,職業等。) 積累文化、文學知識,同時為閱讀文本作必要的準備。
從詞句入手走進文本 1、請大家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對個別有疑問的詞作好標識
2、指定學生對句子文意疏通,標識有疑問的句子,課堂上交流解決。
1、提示學生注意的字詞:讀音:樂(yào)、聞(wèn);通假字:必、厭、知、混混、爾、科、正;多義字:厭、覆、舍、尤、因、之等;活用詞:圣、樂、恥、小等。
2、對文意的疏通應采取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學生口譯,教師作適當的點評。 進行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積累,是古文學習的重要環節,而疏通文意是文本研讀的必經之路,這個環節一定要落到實處,方法上可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
從技法入手揭示寓意 本文的主要寫法在“喻”,從技法入手,抓住本、喻體的相似點,逐步揭示文章寓意,是一條不錯的途徑。對于文本的研讀,以孔子《論語雍也》作為切入口來設計教學,主要圍繞兩個大問題展開:
1、孔子說“知者樂水”;智者為什么樂水?指導學生品讀文本,分三個層次進行:
(1)水有怎樣的物態物性?(2)這些物態物性會引起你哪些生活聯想?(注意與水的物態物性相似點)
(3)智者為什么樂水?
2、子曰:“仁者樂山”,指導學生整體品讀文本,分三個層次進行:(1)諸子抓住山的哪些方面設喻?(2)聯系生活實際你會有哪些思考?(注意與本體山的相似點)
(3)“仁者”為何“樂山”? 1、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基礎上來探討這些問題:
(1)水的常態是“動”, “不舍晝夜”的動力來自于有“本”,方式是“避高趨下”“因地制流”“盈科而后進”;秉性為“利物不爭”、“柔之克剛”;水的終極目標是海,能成海是因為“善下”“不擇小助”等等。
(2)生活聯想:時光易逝,往事不再;“為事”要務本求實,循序而進,隨機應變;為人應該心胸寬闊,名實相符,甘居人下,柔中有剛……
(3)智者達于事理、周流無滯,其核心在“動”與水的物態物性相通,因而樂水。
2、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基礎上來探討這些問題:
(1)諸子以“為山”、“成其高”設喻。“為山”的成敗在“吾往”、“吾止”;“成其高”的原因在“不立好惡”、“不辭土石”。
(2)聯系生活的思考:“為事”成敗責任在己,要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為人”要反省自己寬容別人……
(3)仁者安于義理厚重不遷,核心在“靜”,與山的物性相融,因而樂山長壽。 這樣的教學設計涉及的本文內容雖然并不周全,但是從各自獨立的章節中,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來組織教學,也許更符合編者的意愿。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另外由山水生發的聯想和思考,能提高學生進行多元化思維德興趣。
從主旨入手作適當拓展 1、文中借助哪些特定的.“人、事”來完成寓意的呈現的?
2、從主旨方面作適當的拓展:此處提供兩個方向:
(1)諸子“為人、為事”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2)諸子“為人、為事”的現實意義。 1、文章主要選取了“為山”止、進,為君治國,為士治學,為兵形勢等特設情境,來完成“為人、為事”的道理呈現,啟示我們“為人”要省察自己,寬容別人,有為而不爭;“為事”要務本求實,循序而進,堅持不懈,適時變通……
2、思路參考:
(1)可以從后世名人的作品及“為人、為事”的典型事件上找依據。
(2)可以從當今主流的人生觀、價值觀角度去評判其意義。 教材只不過是個例子,為了發揮好例子的效果,必須作適當的拓展,或許有助于激活學生陳積的知識、情感,或許有助于賦予傳統文化知識新的活力。
布置作業 1、節選諸子文章,讓學生課外閱讀。
2、寫一篇500字短文,記敘一次旅游經歷,重點寫出感悟。 學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業。 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思路點撥
此文還可以采用比較法組織教學,選擇兩則喻山(或喻水)章節,從山(或水)的形象、寓意、說理特點上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學、文化的層面研讀。
練習舉隅
1、 請從文中選出最喜歡的章節,列舉你喜歡的理由(三點以上)。
2、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孔子、孟子、韓非子、管子、老子、孫子基本哲學思想 。
3、中國傳統文化,賦予了山水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人稱作哲理山水、詩情山水等。請任選幾篇詩情山水的作品進行閱讀,并與《諸子喻山水》比較表情達意上的異同。
【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相關文章:
諸子喻山水原文賞析及翻譯04-13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3篇08-24
高二語文必修三作文08-25
語文高二必修5作文08-08
高二語文必修5作文07-22
高二語文必修五作文07-16
高二語文必修四作文07-16
高二語文必修5邊城說課稿02-17
高二必修5的語文作文07-30
高二必修五語文材料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