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教案
一、課時基本內容:
1課時 第十七課 戰爭與和平
二、教學內容分析
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十六課“戰爭與和平”,旨在幫助學生懂得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摧殘兒童。人們在為和平奔走呼號,各個國家應該為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2.學情分析: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總主題,國際形勢正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世界政治多極化不可阻擋,文化多元化方興未艾,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的基本格局依然是總體穩定、局部動蕩。各國之間的.競爭與較量從冷戰時期的以軍事為主轉向以經濟、政治、文化在內的綜合國力為主,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歸根結底應該體現在強大的綜合國力上。學生對這些只是看到一些現象,缺乏理論思考,應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問題,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3.重、難點的確立: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危害,懂得對話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和平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在世界范圍內實現和平的可能性。
4.教學資源的取舍:
(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
。2)補充一些相關材料。
5.教法、學法的選擇:
。1)討論法。
。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
。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
(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
。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
。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
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了解戰爭給人類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了解聯合國有關知識,懂得和平對于人類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進程需要一個過程;樹立信心,展望世界和平的可能性。 能力目標:培養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全面認識問題的能力和權衡應對的能力。培育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熱愛和平、拒絕戰爭的情感和意識。培養青少年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熱愛和平、珍惜和平情感。
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查找資料:戰爭對人類的傷害?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引入:讀教材p128:第一段。今天我們就來討論有關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第十七課 戰爭與和平(板書)、拒絕戰爭(板書) 請閱讀教材p128-130:思考:戰爭對我們人類帶來了哪些傷害?1.戰爭對人類生命造成極大的摧殘和傷害。在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萬。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3百萬人,其中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戰勝消耗大量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威脅人民的生命健康,甚至人類的生存。
【戰爭與和平教案】相關文章:
讀《戰爭與和平》12-06
《戰爭與和平》與娜塔莎12-06
戰爭與和平的名言03-10
戰爭與和平摘抄03-11
戰爭與和平論文06-11
戰爭與和平語錄03-25
戰爭與和平的語錄02-15
《戰爭與和平》說課稿11-09
戰爭與和平的經典格言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