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秀教學教案

時間:2021-06-11 17:28:18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秀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高中地理《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秀教學教案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并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掌握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2、 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征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于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于東南亞的范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并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并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后,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后,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于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么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后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最后,在總結東南亞氣候知識的基礎上,知道學生填寫下表

  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部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隨時可以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的北部

  全年高溫,有雨旱兩季

  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學難點】馬六甲海峽和中南半島及馬來群島地形的差異

  【教學工具】相關地圖和圖片

  (導入)上節課我們學了東亞,從東亞繼續南行,我們將到達哪個區域?東南亞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區域——東南亞

  (板書)第九章 東南亞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在東亞政區圖上,找出東南亞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中南”是位于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

  (讀圖并提問)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越、老、 緬);

  中南半島上有哪幾個國家?馬來群島上有哪幾個國家?

  內陸國(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

  根據地圖大家比較一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南緯10°和北緯25°,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印尼)?這說明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什么溫度帶?(熱帶)

  (板書)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讀圖提問) 從東南亞向東西南北行進分別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歐亞大陸 南:澳大利亞 東:太平洋 西:印度洋)

  (講解)東南亞位于南北兩個大陸,東西兩大洋之間,處于“十字路口”這種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來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板書)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展示“馬六甲海峽航海圖”閱讀介紹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的小字。

  (提問)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2、 “馬六甲海峽”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老一輩革命家陳毅贈緬甸友人的一首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這首詩說明了什么? 我國和中南半島山水相連

  (讀東南亞地形圖并填圖) 中南半島的地勢如何?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學生用筆畫(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圖幾三角洲圖”,指圖講解:

  這些河流上游流經山區的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是橫剖面V字形,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土質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板書)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地理教案《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總結) 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生活。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簡要介紹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繼續分析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板書)2、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提問 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火山對當地人民有什么影響?

  雖然火山爆發會給附近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爪蛙島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況。(引導學生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

  (總結)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九章 東南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馬六甲海峽”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 分布

  2、馬來群島: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熱帶雨林氣候

  【教學難點】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教學工具】相關地圖及圖片

  (導入)在前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系統分析了東南亞的位置和地形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不僅地形不同,由于它們的位置不同,氣候也有差異,下面我們分析氣候的差異。

  (板書)四、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展示熱帶雨林風光圖片,提問:熱帶雨林氣候地區有什么特點?這與什么因素關系密切?

  (全年光照、熱量、水分都很充足,即全年高溫多雨)

  讀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分組討論圖中所示的含義。

  (學生討論活動)

  (總結)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下,隨時可以播種,四季收獲。

  (提問)為什么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炎熱?

  引導學生在東南亞地形圖中找出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區

  (小結)從地區看,馬來半島的南部及馬來群島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從國家看,印尼、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和菲律賓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這些國家或地區應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轉折)中南半島與此不同

  (讀圖)比較“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

  引導學生分析兩圖:兩個城市的氣候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明顯的不同點?

  (講解)中南半島一年中風隨季節變化(季風),冬半年刮東北季風,夏半年刮西南季風,為熱帶季風氣候。受氣候影響,在每年6月至10月,西南季風從海上吹往陸地,降水豐沛,降水量可達1000—1500毫米,稱雨季。11月到第二年5月,東北季風從大陸吹向海洋,降水少,天氣干燥,是旱季。

  展示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的景觀照片

  (提問)這種氣候對當地的農業生產有何影響?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提問)東南亞的兩種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分別有什么影響?

  引導學生填寫下表:

  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總結)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四、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學難點】馬六甲海峽和中南半島及馬來群島地形的差異

  【教學工具】東南亞教學課件

  (直接導入)大家知道全世界那個地區華人、華裔最集中嗎?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區域——東南亞

  【講授研討新課】

  (課件展示)引導學生確定東南亞的范圍:在地圖中確認東南亞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設問)中南半島的“中南”是什么含義?,為什么有的書上將馬來群島又稱為“南洋群島”?

  中南:位于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

  南洋群島:我國有時稱南海為南洋,故習慣上常把馬來群島稱為南洋群島。

  (課件展示)東南亞十國

  引導學生讀東南亞政區圖,找出中南半島上的國家。

  (提問)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越、老、 緬);

  誰是內陸國?(老)

  繼續引導學生讀東南亞政區圖,找出位于馬來群島上的國家。

  (提問)1.哪個國家既在中南半島上,又在馬來群島上?

  2.哪個國家面積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

  (引申講解)東南亞現在應為11國,新建立的國家是島國:東帝汶

  (學生活動)在相應的填充圖上填寫東南亞十國的名稱、首都。鞏固所學知識

  (課件展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根據地圖大家比較一下東南亞所處的緯度位置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南緯10°和北緯25°,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印尼)?這說明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什么溫度帶?(熱帶)

  (讀圖)東南亞政區圖

  從東南亞的海陸位置看,其位于哪兩個大陸和那兩個大洋之間?

  (北:歐亞大陸 南:澳大利亞 東:太平洋 西:印度洋)

  (講解)東南亞位于南北兩個大陸、東西兩大洋之間,處于“十字路口”這種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來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擴展資料: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基地眾多)

  (課件展示)“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簡要介紹馬六甲海峽在海運中的重要位置。

  (提問)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簡要總結)

  (課件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從圖中我們能夠發現東南亞的河流眾多,請同學們在圖中依次找出: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

  提問:這些河流大部分發源于哪里?

  這些河流之間的黃顏色表示什么地形?(山脈、高原)

  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脈方向有什么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

  (課件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圖幾三角洲圖”,指圖講解:

  這些河流上游流經山區的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是橫剖面V字形,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土質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總結) 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生活。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

  (課件展示)湄公河風景

  (承轉)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下游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馬來群島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呢?

  (課件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馬來群島的基本地形特征。

  (課件展示)展示東南亞地形圖,簡要介紹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繼續分析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提問)

  為什么印度尼西亞有被稱為“火山國”呢?

  (課件展示)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提問)火山對當地人民有什么影響?

  雖然火山爆發會給附近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爪蛙島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況。(引導學生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

  (總結)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九章 東南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馬六甲海峽”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馬來群島:多火山

  探究活動

  分組討論: 為什么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地區幾乎每天午后2—3點降對流雨?

  目的:

  1.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綜合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

  2.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遷移。

  解析:

  這里的熱帶雨林氣候去位于赤道兩側,海洋廣闊,水汽充足,受熱豐富,對流旺盛。尤其以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的時刻(午后兩點左右),對流最旺盛。同理,我國的對流雨多見于夏季的午后,也就不難理解。

【高中地理《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秀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西亞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11-08

初中《西亞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地理教案06-16

《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說課稿03-31

優秀高中地理教案08-30

《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說課稿范文03-16

《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說課稿范文11-27

故宮的地理位置和特點08-14

長城的地理位置和特點10-12

亞洲自然環境教案教學反思01-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理论在线中文字幕a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亚州最新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亚洲欧美va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