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古井》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文《古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古井》教案 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在給課文分段,歸納課文段意的基礎上,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圍繞重點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并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并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并解題:古,年代久遠;古井,人們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許多孩子沒有見過井,老師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井。)古井,古時留下的一口井。
2.導入: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鄉的古井一直難以忘懷?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讀后評議。
2.評議后老師利用生字卡進行正音練習。
3.說說還有哪些詞語或句子讀不懂,或者你認為應該重點理解的。(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記號或做出批注。留待講讀課文時討論。)
三、自由讀課文。
1.引導思考并討論: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劃分為一段?段意怎樣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古井對“我”的啟發。(不僅提供了泉水,還陶冶了人們的品格,教會人們怎樣做人。)
2.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明確:課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正確、流利)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話含義不好懂?把它劃出來。
2.幻燈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導學:
(1)劃出關鍵詞語“母親”、“乳汁”、“哺育”,理解其本義和引伸義。
(2)讓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為什么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
(3)體會這句話在全文的重要作用(總領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
4.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過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又是怎樣哺育平原上的兒女的?課文是通過哪些個體事例來說明的呢?
明確:
(1)每天從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村里人長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不要報酬。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寫什么?
明確:每天從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2.“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你從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絡繹不絕的?
明確:前后相接,連續不斷。從取水時間;看到的;聽到的聲音;“路面是濕漉漉的”四個方面寫出了取水的人多。
3.為什么說“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古井周圍的路面是怎樣的?為什么用春雨來比喻?
5.教師小結:這一段寫出了古井在人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也表達出了作者對古井的贊美之情。(板書:以水養人)
6.用喜悅、贊美之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思考、討論:
1.鄉親們為什么幫助老人?
明確:年過六旬:男的`腿負過傷,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教學。
2.他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
明確:“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這個”、“那個”,是說幫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一擔”、“一桶”說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氣大,有的力氣小。“總是滿滿的”說明鄉親們一直堅持幫助老人。“多次表示”,“誰也不肯接受”說明鄉親們自覺無償地幫助老人。
這兩個問題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小結時,教師對個別遺漏問題加以點撥即可。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后討論:
(1)“總讓大家白出力氣”中的“總”,“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樣理解?
(2)對老人的歉意,鄉親們是怎樣回答的?這句話怎么理解?
幻燈出示: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先用一個反問句加重語氣,突出了古井功勞大。用“可”表示轉折,進一步贊美古井無求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說明鄉親們主動地幫助老人,是因為受到了古井的啟示?使鄉親們懂得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板書:以德育人。
六、說說第三、四、五自然段講了一個什么內容
七、分角色讀這三個自然段,要求讀出對話語氣
八、學習第六自然段
1.幻燈出示這一段話: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句子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不但……還……)這個句子的前半句.總結了課文哪方面的內容?后半句又.總結了哪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強調了哪個內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板書:啟迪怎樣做人。
4.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5.以飽滿的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說一說。
2.指導學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話說連貫。
(在故鄉的村東頭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長年幫助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可從不要報酬,這口古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泉水,還教給人們怎樣做人。)
3.教師.總結: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十、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作者為什么要寫古井?怎樣通過寫古井來表達文章中心的?
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
十一、鞏固本課所學字、詞,并進行造句練習
1.小組同學互相聽寫生字、詞,并互相評改。
2.教師將練習中出現的較普遍錯誤進行集中提示。
3.指導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況下用“哺育”?“絡繹不絕”是什么意思?課文是怎樣使用“絡繹不絕”的?
(2)學生相互交流,評選最好句子。
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詞語。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贊揚了那些默默地無私地為人們做著貢獻的人,語言樸實,感情真摯。這篇教學設計示例共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生字學習和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為主,在掃清文字障礙之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的分段能力,為第二課時更深入地閱讀課文打好基礎。接著在第二課時里教師層層設疑,按照學生劃分出來的段落,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全方位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適時適當抓住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課文《古井》教案 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逐漸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了解鄉親們怎樣從古井里取水,并從中受到啟迪,不計報酬地為生活有困難的二老挑水的事,體會到 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泉水,而且還用無私奉獻的陶治了人們。
教學重點
學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 方法,從古井的高尚品格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本課結尾一段話。
教學準備:
把插 圖、重點詞句段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導讀“部分入手,整體感知單元訓練重點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多種方式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再速讀課文,理清思路。從內容體會思想。想一想:作者遠離故鄉多年,對故鄉的一口古井一直難以忘懷,這是為什么呢?
三、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1、小組討論,互助探究,自主學習。自讀全文,邊讀邊找出含義深刻的重點句段,圈出你最喜歡、感受最深,最能體現古井無私奉獻的句子。想想你有什么問題和老師同學們討論?
2、在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將問題和提出的難句(段)歸納:
①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②門前的路面濕漉漉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
③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
四、精讀課文,品析感悟 1、細讀第一段,滲透學法。
(1)請同學們默讀“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邊讀邊思考:你有什么問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2)老師羅列問題,引導學生將問題分類,分成“為什么,是什么”兩類。
(3)引導學生說出:“甜美的乳汁”“哺育”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說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
(4)引導學生圈出重點詞句,解答問題,最后整句思考:從句中讀懂了什么?
(5)學生交流后讀懂了古井具有母親無私高尚的品格。
2、精讀第二段,繼續滲透學法。
(1)齊讀難句②“門前的路面濕漉漉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提出問題,歸納為:春雨有什么特點?“剛下過一場春雨”的路面是怎樣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說明了什么?
(2) 聯系本段和上段內容,從句中讀懂了什么? (這環節學生提出了“怎么樣”一類的問題。知道學完一個 自然段應該想一想,聯系上文也要想,懂得了古井同偉大的母親一樣,無私地向人們奉獻甘甜、清涼的泉水,養育一方村民毫無所求。)
3、精讀第三段,實踐學法,領悟中心。 指名讀難句③“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邊讀邊想,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陶治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樣陶治鄉親們的品格的? (這一環節教學是學生獨立實踐階段,同時學習了讀完全篇也要想的方法。聯系全文體會到古井不僅養育人們,而且用默默奉獻的精神影響人們,教人們學會做人。)
五、再讀課文,回歸整體 齊讀最后一段。
老師小結: 文章最后一段呼應了開頭,贊美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還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同學們現在知道古井是怎樣哺育鄉親們嗎?這種哺育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提供泉水”,這就養育了鄉親們的生命,第二方面是“陶冶品格”,這一點,啟發和教育鄉親們要無私助人,無私奉獻。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就是告訴讀者,做人要勇于奉獻,要對社會,對人民有一種奉獻精神。
六、評價激勵,拓展閱讀 老師收集一些有關古井的文章,和同學們一起欣賞。鼓勵同學們課下收集有關古井的資料,拓展教材內容。
課文《古井》教案 3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并認識本課出現的3個要求會寫的字,能認識3個要求會認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那種兒童對于夜空大膽美妙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課文中感受美與想象的新奇。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看課件。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你看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井”字,請同學來讀。
同學們,也許你們曾經在農村、公園里或一些旅游景點中見過井,你能說說嗎?
是啊,井里的水很深,而且水面平靜。有一個年紀和你們相仿的小朋友在夜晚看天空,看著,看著,他就被吸引了,而且還寫了一首小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課題,讀題。
課件出示課題“古井”,我們都看過“井”的圖片了,你們知道什么是“古井”嗎?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著很多年歷史的井,很神秘。這個小朋友感覺夜空就像是一口古井。
3、再讀題目。你們想去看看這好像古井的夜空嗎?
二、感知課文,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師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看清每個字,用心聽。
2、給同學機會,讓你們親自去看看古井,感受它的神奇與魅力。
同學們,請你借助書上的拼音來讀課文,認真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爭取做到正確、流利。在文章中找出我們要學習的生字,仔細拼讀并用圓圈畫出來。
三、識字、解字并理解詩歌內容,指導朗讀。
本課識字教學量小,要求會寫生字為2個,會認生字只有“很”,運用隨文識字法學習本課生字。
同學們,為了更好地學習這首詩,我們要先來認識三個字寶寶。
1、“夜”夜晚的天空。
誰找到這個字寶寶藏在哪行詩句中了嗎?你能讀一讀嗎?
出示生字字卡,一組開火車讀字音,整讀音節。
誰能組詞?
再讀詩句“夜晚的天空”
說話訓練:你能說說,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嗎?
2、“很”,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這個小朋友看到夜晚的天空覺得它像什么呢?找到這行詩了嗎?誰來讀一讀?指一名學生讀詩句: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出示字卡“很”,拼讀字音,就是十分、非常的意思。
再來讀讀這行詩吧。
3、詩句“我丟下去的白石子,變成很多很多的星星。”
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以常會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什么呢?用自己的話說和說,你覺得天空中的星星像你什么?
這個小朋友感覺星星是什么呢?找到相關的詩句讀一讀。
小作者認為在上的星星是自己丟在像古井一樣的夜空中的白色的石子,多有趣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4、“久”,“可惜,我聽了很久很久,都沒有它們的回音。”
出示字卡“久”,拼讀字音,教師講解含義:形容時間長。
教師領讀詩句。
指生讀詩句。
為什么小朋友沒有聽天回聲,你們知道嗎?
四、再讀古詩
1、生自己練讀。
2、指生讀全詩。
3、男女生合作讀詩句。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古井》教案 4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記下來。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太陽奉獻給我們溫暖,大樹奉獻給我們清涼。
小草奉獻給我們綠色……自然界的萬物呀無時無刻在奉獻著自己。我們村東頭的那口古井又奉獻給我們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古井》。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接著講什么,最后講什么,理清文章順序。
2、交流初讀感受
課文按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鄉親們幫助老人挑水——古井給人的啟示來敘述的'。
三、小組合作,自學生字詞。
1、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輪讀,糾正字音,注意“哺”“酬”“絡繹”的讀音。
2、在小組內合作記憶字形。
利用形聲字的特點采用比較形近字的方式加強記憶,注意“暮”與“幕”“治”與“冶”的區別。
3、多種形式理解詞語。
(1)借助詞典理解:哺育、熹徽、絡繹不絕、六旬、報酬、陶冶。
(2)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
叮叮當當、濕漉漉、單薄。
4、指導書寫。
把字寫漂亮、寫規范。
四、熟讀課文
檢查讀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聽者可習慣性的,糾正錯誤。
把文章讀準確,讀通順,并讀出感情。
課文《古井》教案 5
教學目標:
1、運用“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
2、體會使用比喻句的好處,了解課文中總起—分述—總結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昨天我們初讀了《古井》這篇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學們還記得嗎?你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學生口答)
2、導入:昨天的課上同學們還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古井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投影片出示問題)你找到答案了嗎?這是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第六自然段)
二、精讀感悟
1、出示第六自然段:“多好的古井啊……怎樣做人。”
2、學生匯報:古井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生命的泉水,也陶冶著人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3、教師板書:生命的泉水、陶冶品格。
4、速讀課文,看看這兩部分內容各在課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2、3—5)
5、精讀這兩部分內容,抓住給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運用“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你的好朋友討論理解。
6、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交流。
7、學生匯報。
要點:
(1)第二自然段:古井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指導朗讀“每天從晨光熹微……一場春雨)
(2)第三—五自然段:鄉親們如何幫助老人挑水、鄉親們之間的對話。(指導朗讀“鄉親們見兩位老人用水困難……不肯接受”、“那口古井……勸說兩位老人”)
(3)體會比喻句在表達上所起的作用,試著說一個比喻句。
8、作者從古井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和陶冶鄉親們的品格兩方面贊揚了古井的“好”,再回到第六自然段當中,看看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總結)這兩方面的內容作者用了一個關聯詞連接“不僅……還……”,你能不能也用“不僅……還……”說一句話。(學生練習說話)
9、與“總結”相對應的是“總起”,課文中有這樣的段落嗎?(第一自然段)
10、說說課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總起——分述——總結)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時也要注意運用。
三、回顧體驗
1、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飽含感情,文字優美,相信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課文表面上是在贊美古井,實際上也在表達著作者的感受:做人就要做象古井那樣無私奉獻的人。請你帶著對古井的贊美之情,再讀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
2、匯報(朗讀、背誦)
四、內化升華
1、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也有許多象古井一樣無私奉獻、不計報酬的人,你發現了嗎?說說他們平時是怎樣做的?
2、學生匯報。
五、梳理總結
1、用一句話說說今天學完這篇課文的感受。
2、學生口述。
3、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象古井一樣無私奉獻的人。
六、作業
1、背誦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自己再寫一句。
課文《古井》教案 6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哺育”、“報酬”、“陶冶”、“晨光熹微”、“絡繹不絕”等詞語。能用“陶冶”、“哺育”、“絡繹不絕”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從古井行到啟迪,懂行了應該怎樣做人。
3、通過學習課文,懂行古井為人們作出了貢獻而不要報酬,從而體會鄉親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4、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并能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含義較深的`詞語和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小黑板、卡片、圖畫
教學過程
一、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提題談話
這篇課文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講的是“我”的故鄉有一口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多年來古井一直為人們提供泉水,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啟迪,贊古井無私奉獻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風格。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有些句子的意義比較深刻難以理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總共同探討。
2、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一遍,借助字典識字和理解詞語。
3、通過自學,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4、檢查自學情況。
5、訓練區別形近字,不要寫錯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暮()繹()歉()冶()
喜()幕()譯()謙()治()
6、理解課文中有關詞語。
“啟迪、無所求、年過六旬、微熹初露、絡繹不絕、暮色降臨、相依為命、難以估量”。
7、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8、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討論歸納。
(1)古井像母親一樣哺育鄉親們。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來取水。
(3)鄉親們長年幫助老人擔水。
(4)不收報酬老人歉意。
(5)鄉親們用古井作對照。
(6)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
根據每個自然段意思給課文分四段。(學生試分,教師檢查)
9、范讀課文。
10、作業練習
(1)區別字形,比一比并組成詞語。(出示小黑板)
(2)學生朗讀課文。
課文《古井》教案 7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理解古井作了貢獻而不求報酬的精神,體會故鄉人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哺育”“報酬”“陶冶”“晨光嘉微”’絡繹不絕”等詞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3、給課文分段,概括小標題。
4、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課文中描寫古井和鄉親們高尚品格的部分
教學難點
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于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見過井嗎?喝過井水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古井》。
二、范讀課文,談感受
下面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聽后回答:你們過去對井怎么看?聽了課文你們覺得并怎樣?
三、讀通課文,指導分段
1、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兩遍。
2、出示容易讀錯的生字詞練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4、默讀課丈,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
①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這兒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絡繹不絕。
③村里的'人長牢給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兩口對鄉親們送水不肯要報酬深表歉意。
⑤鄉親們以井作比勸說老人。
⑥說說古井的作用。
5、看看這6個自然段講了幾方面的內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到一起,組成大段,再歸納小標題。
討論歸納。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眾人取水。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鄉親助人。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
6、按段落分讀課文。
四、講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活,每句話講了什么,句與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討論歸納。
共4句話。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講井水清涼可口,第3句說鄉親都來取水,第4句贊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間一環扣一環,聯系緊密。
2、這一段中哪句話含義最深刻?(第4句)在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溫情”是什么意思?(指溫柔的性格,溫和的態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親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偉大的,為培育兒女可以獻出自己畢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愛的母親,敞開胸懷無私地用生命的泉水養育著人們,而對人們卻毫無所求。這種品格與母親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提醒學生注意突出“溫情”“甜美”等詞。
五、識記、抄寫"哺育”溫情”"甜美"等詞語。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課文《古井》教案 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思考·練習”第2題),明確“古井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讀解生字新詞,并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再指名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并糾正誤讀,區別字形。
1.讀準生字讀音:
“乳(rǔ)汁”的“乳”,“報酬(chóu)”的“酬”是翹舌音,要讀準。
讀準以下容易誤讀的音:
“扁擔(dàn)”的“擔”,不要讀成“dān”的音;
“單薄(bó)”的“薄”不要讀成“báo”的音;
“一陣風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讀成“sì”的音;
“日子長著哩(li)”的“哩”應讀輕聲;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讀成“gòng”的音;
“他們懂得(de)”的“得”應讀輕聲,不要讀成“dé”的音;
“不能總讓大家出力氣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應按“啊”的變調讀,前者應讀“ya”,后者應讀“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邊是“日”;
“絡繹不絕”的“繹”不要寫成“澤”;
“六旬”的“旬”與“句”,“陶冶”的“冶”與“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學生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
“熹微”、“歉意”、“陶冶”、“絡繹不絕”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絡繹不絕:(人、馬、車、船)前后相接,連續不斷。
(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組討論,并解答;再由老師歸納,順便把不懂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
1.歸納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來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來不要報酬。
第4自然段:老兩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鄉親們勸說兩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幫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想一想,議一議:按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聯系比較緊)為全文劃分四個結構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課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課文《古井》教案 9
教學目標
進一步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閱讀課文,從重點詞語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從而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思考·練習”第2題中的三個句子及結尾一段話的含義,從而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閱讀分析第一段:
1.這一段寫了四句話:有兩句話是寫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還有兩句話是進一步說明井水的質量和古井與鄉親們的關系的。讀一讀,想一想,找一找,把前兩句話畫下來。后兩句話中“清涼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兒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溫情”的母親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涼可口的井水。“哺育”是養育、培養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因為母親是慈愛的,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可以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親一樣,無私地向人們奉獻甜美、清涼的泉水,養育村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母親一樣。)
(三)閱讀分析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后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沒有“很多”這個詞?如果沒有,作者是通過什么表現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時間長、人數多、路面濕表現。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2.春雨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不說下過一場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點是雨水少,有“貴如油”之稱。下起來不大,斷斷續續,一般剛能潤濕路面。)
“剛下過一場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樣的?
(濕漉漉的`。)
“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說明了什么?
(說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來人往,免不了會有井水灑到地上,路面總也不干。)
3.這一段寫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鄉親們盡情享用井水,表現了古井在當地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閱讀分析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后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鄉親們幫助村里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兩位老人為什么需要有人幫助挑水呢?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樣表示?鄉親們又是怎樣“勸說”的?這一切說明了什么?
(年過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單薄;女兒外地教書,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幫著挑水。)
2.“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老人的水缸總是滿滿的。”這里,“這個”、“那個”用在上下句里說明什么?
(幫著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許多人。)
“挑一擔”“提一桶”,上句是“擔”,下句是“桶”,說明力氣大的就挑擔,力氣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總是滿的”,這句話說成“老人的水缸滿滿的”有什么不同?“總是”說明了什么?
(說明一直是滿滿的,大家不間斷地幫老人挑水)
3.鄉親們這樣不間斷地、熱情地幫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給鄉親們一些報酬,可是誰也不肯接受。于是,“老兩口帶著歉意說:日子長著哩,俺們不能總讓大家自出力氣啊。”老人的話里“不能總讓大家白出力氣”,那么,不“白出力氣”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報酬)
“總讓”的“總”跟“總是滿滿的”的“總”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一樣,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換個意思相近的、同學們口頭上經常說的口語詞是什么?
(老是)
4.鄉親們是怎樣表示的?齊讀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這句話點了問號,應該怎樣讀?是有疑問而提出詢問的語氣,還是強調古井為鄉親們做了巨大貢獻的一種反問語氣?連同下面一句話試讀一下看看。
5.“鄉親們總是勸說兩位老人”,“勸說”是什么意思?
(勸解、說服)
為什么還要“勸說”兩位老人呢?
(因為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要給幫助挑水的人一些報酬。鄉親們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講道理,讓老人安心接受幫助。)
這種“勸說”是不是只有一兩次,還是多次?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每次老人表示,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說的。“總是”)
6.這一段出現了兩個“總是”,一個“總讓”,查查工具書,這里的“總”是什么意思?
(經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為了表示鄉親們對兩位老人的無私的熱情的幫助,一是為了說明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感激鄉親們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試讀這一段,再指名讀。要讀出鄉親們的關懷熱切和體貼的感情,還要顯示出兩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懷。
(五)閱讀分析第四段:
1.先齊讀,再自由讀課文結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話,說明了“多好”:
①“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為什么加上“生命”?
(人們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這句話跟開頭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聯系?再讀讀開頭段。
(這句話跟開頭段呼應了,是開頭段內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開頭一段和結尾這一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們的聯系密切不密切:
(“我們村東頭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涼可口。村里的人都到這兒取水。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它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
看來,“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聯系是非常密切的。
②古井“多好”,好在一是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書上是怎么講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來的意思是指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用來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品格”是指人的品質、風格。)
小組(或同桌)議論,然后全班討論:古井“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古井源源不絕地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一無所求。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無私奉獻精神)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給鄉親們以什么影響?換句話說,這種精神鄉親們學到手沒有?
(學到手了)
表現在什么地方?
(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2.小結:
鄉親們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說明古井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古井》教案 10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們村”的鄉親們怎樣從古井里取水,又從中受到教育的事,贊美了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了對故鄉的熱愛和懷念之情。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學習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哺育、絡繹不絕、水桶、吱悠、水缸、報酬、歉意、不僅、陶冶”等詞語。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感情”。學生不但要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構想
本文是一篇充滿感情、文字優美的課文,要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抓住重點句,引導學生體會古井的品格,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見過井嗎?喝過井水嗎?作者離開家鄉很多年了,可是故鄉的一口古井卻一直令她難以忘懷,這是為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小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用我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你認為那句話最重要,抒發了作者對古井的贊嘆之情。
3、投影出示:“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點撥:這口古井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課文把古井比作什么?甜美的乳汁指什么?為什么把古井比作母親?
(二)學習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親,那么這位“母親”是怎樣哺育兒女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二段。
2、點撥:你讀懂了什么?
3、從哪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時間、人數、古井周圍)
4、春雨有什么特點?剛下過春雨的路面什么樣?“老是”說明什么?
5、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井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古井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你認為應該怎樣讀?誰再來讀一讀。(讀出贊美之情)
(三)學習三—五段。
1、為什么說古井“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
鄉親們是怎樣幫助村里的一對老人挑水的`?
2、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3--5段。
3、老兩口用水有什么困難?鄉親們是怎樣幫助他們的?“這個、那個”說明什么?“挑一擔、提一桶”說明什么?“總是”說明什么?
4、當老人表示歉意時,鄉親們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5、“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這句話什么意思?
6、有感情的齊讀課文,想像這一部分描述的情景。
7、分組討論:說說自己想到的內容。
8、交流、表演,進一步體會古井是怎樣教我們做人。
(四)學習第六段。
1、你們過去對井怎么看?學到這兒,你對這口古井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想對它說些什么?把它比作母親恰當嗎?
2、引讀課文,“所以,作者由衷的贊嘆,多好的.....”
四、總結全文。
作業設計
1、把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摘抄下來,體會這樣寫好在哪里。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課文《古井》教案 11
教學內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檢查背誦。
(1)齊背。
(2)同位互相檢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1、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哪些事?(取水的多,幫助老人不計報酬)
2、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
3、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的?
4、古井教育我們怎樣做人?聯系內容和體會具體說一說。
(1)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進一步理解內容。
(2)共同交流,加深體會。
三、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點撥:作者怎樣準確運用詞語表達呢?
1、比較句子。(投影出示)
(1)比較一下哪種表達感情更強烈。
古井像……兒女。
古井哺育鄉親們。
第一句話把古井比作一位溫情慈愛的母親,因為母親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為了哺育兒女,可以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一切,而古井同偉大的母親一樣,無私的向人們奉獻甘甜、清涼的泉水,養育一方村民而對人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母親一樣。
(2)比較表達有什么不同
桶兒叮叮當當,扁擔……小曲。
桶兒響,扁擔也響
第一句表現出輕松、愉悅。
四、自學短文《養花人的夢》
1、出示要求。
(1)有幾個自然段,各講什么?
(2)主要內容,哪能些詞用得好?
(3)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討論交流,共同訂正。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課文《古井》教案 1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0課,本課是一篇富有教育意義的課文,它教育學生要有助人為樂的精神。文章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古井的贊美之情,感人至深。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段落清晰,語句優美。
本年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已經具有一定的預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能夠通過獨立預習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達到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而且每每能夠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這是一個應該珍視的“金礦”。
二、教學過程
師:(板書:古井)同學們,從課本的插圖上我們看到了一口年代久遠的極普通的“古井”,文章以此為題,可見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處,這不平常體現在哪兒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
師:這節課,大家想像預習課文那樣一段一段地讀課文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還是先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思想呢?下面我們就先來學習第一段,找一找哪個句子含義最深刻。
師:請大家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活,每句話講了什么,句與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共4句話。第1句交待古井位置,第2句講井水清涼可口,第3句說鄉親們都來取水,第4句贊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間一環扣一環,聯系緊密。第4個句子含義深刻。
(出示小黑板:“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兒女。”這一句把古井比作( );把( )比作甜美的乳汁。
縮句:( 。)師:縮句以后突出了哪個詞語非常重要?生:哺育。
師:(板書:哺育)“哺育”是什么意思?生:養育、培養。
師:誰能用“哺育”造一個句子。學生造句
師:對這一句進行反復品味,我們還可以怎么進一步體會思想呢?生1: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溫情”的母親呢?
生2: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因為母親是慈愛的,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可以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親一樣,無私地向人們奉獻甜美、清涼的泉水,養育村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母親一樣。
師:對,通過內容去想一想,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深層次的思想。這一句話,我們應該讀出什么感情呢?
生:讀出對母親的贊美。
師:你能試著讀一讀嗎?(指3生讀,齊讀)師:課文中有一句話和這一句緊密呼應,互相補充,有誰找到的請起來讀一讀。
生:讀最后一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師:(出示寫有最后一句的小黑板)誰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生:作者贊美了古井不僅提供了清涼可口的泉水供人們飲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響著人們,使人們從中受到啟發,懂得做人要像古井那樣,無私地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師:說得很好,你理解得既全面又深刻。可以告訴大家你的理解過程嗎?
生:我讀到“多好的古井啊”時就在想:“古井好在什么地方?”繼續讀就發現了一是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這時我又想:“古井本身有什么品格?”聯系第一段的句子和預習時的理解,我知道了古井有無私奉獻的品格。這句話隱含的意思肯定就是古井讓鄉親們懂得了要做無私奉獻的人。
師:你說得太好了!你告訴了大家怎么樣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值得每一位同學學習。就這句話來說,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為什么加上“生命”?
生:人們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所以加上了“生命”一詞。這句話強調了泉水的重要。師:(把兩句話放到一起)請大家比較一下,這兩句有什么聯系。生:“溫情的母親”就是“多好的古井”;“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古井哺育兒女,“哺”就是“提供泉水”,“育”就是“陶冶品格”,兩句話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
(板書:提供泉水陶冶品格)
師:從這2句話中我們能體會到作者抒發了什么感情呢?生:對古井的贊美。
師:誰愿意起來通過朗讀表現出這種贊美之情呢?
生:用感慨和贊美的語氣朗讀。(師再指2生讀,同位互讀。)師:通過抓重點句子,我們基本了解了古井精神。那么古井到底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呢?請大家自由讀第二段課文進行體會。
生:這段主要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多。
師:這一段中沒有“很多”這個詞,你是怎么體會到挑水的人很多的?
生: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說明取水的時間長;從“絡繹不絕”看出取水的人數多;從路面老是濕漉漉的也能看出取水的人多。
師:這一段寫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鄉親們盡情享用井水,表現了古井在當地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師:對,這一段寫得具體、生動,在寫法上很有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鄉親們到古井取水時的愉悅心情和熱鬧景象,節奏稍快。
師:古井在村子的重要性大家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作者為什么還要用一多半的篇幅寫鄉親們幫助兩位老人的事呢?這樣寫是不是跑題呢?請同學們迅速瀏覽下一段課文,看一看兩位老人為什么需要有人幫助挑水?
生:從“年過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單薄;女兒在外地教書”等語句看出老人確實需要有人幫著挑水。
師: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挑水的?
生:“這個幫著挑一擔,那個幫著提一桶,老人的水缸總是滿滿的。”
師:這里,“這個”、“那個”用在上下句里說明什么?
生:說明幫著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許多人。師:你還能從這一句話里體會到什么?
生:“挑一擔”“提一桶”,上句是“擔”,下句是“桶”,說明了力氣大的.就挑擔,力氣小的就提桶。也就是說幫助老人的既有力氣大的,也有力氣小的。
師:你能再進一步進行體會嗎?
生:從“老人的水缸總是滿的”這句話的“總是”中可以體會到鄉親們在一直不間斷地幫老人挑水。
師:請2名同學分角色讀朗讀對話。要讀出鄉親們對老人的熱切關懷和體貼的感情,還要讀出兩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懷。
師:鄉親們的行為表現了一種什么品格?生:無私奉獻。
師:(板書:鄉親們無私奉獻)鄉親們不要報酬是受誰的影響?生:是受了古井的影響。
師:這正好解釋了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是哪個呢?生:陶冶。古井在陶冶鄉親們做無私奉獻的人。
師:對,這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現在大家想:作者這樣寫跑題了嗎?為什么?
生:沒有跑題。這篇課文以“古井”為題,除了贊美古井,還贊美了幫助別人不要報酬的鄉親們。
生:作者贊美古井,更贊美具有古井精神的鄉親們。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好,這種寫法叫做“借物喻人”。(板書:借物喻人)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請同學們在課下繼續品味古井精神,并以老黨員女兒的身份給鄉親們寫一封信。
反思:拓展性作業的布置,將學生積極的思維延伸到課下,在不經意的角色變化中,學生必能再次被鄉親們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打動,達到情感的升華。從而讓學生在持續的活躍思維中,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受到熏陶,也品味了學習的樂趣并學會了學習。]
【課文《古井》教案】相關文章:
《古井》教案04-22
古井經典散文09-30
《古井》教學設計05-03
課文盼教案11-03
課文跳水教案12-27
課文爭吵的教案11-03
課文《琥珀》教案12-10
課文《社戲》教案12-11
課文《短文》教案12-13
課文《歡慶》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