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蕪了的花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一: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設計-荒蕪了的花園-冀教版【小學】
教材分析:
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幾個人想重修荒蕪的花園,但眾人各持己見,最終花園依舊荒蕪著。文章從“所見”和“所聞”兩方面寫出了花園的荒蕪,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花園的荒蕪寂靜,文章條理清晰,情節起伏,語言樸實無華,在平淡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嘲諷和哀傷。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空談不如實干,行動勝于雄辯。夸夸其談,只說不做,最終結果是一無所獲。文章表達了作者希望少些空談,多些行動的美好愿望。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9個生字,認讀5個生字尤其注意“蕪”字的讀音,理解“荒蕪、荊棘、追慕、惋惜”等詞的意思。
2. 了解前后對比的寫作手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 課前預習,利用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查閱詞語的意思。 2. 走入文本抓住人物語言的前后變化,找依據,談感受,體會事理。 3. 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人物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物心情,體會文中蘊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實現目標。明白要有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重難點分析:
感受人物心情,體會文中蘊涵的哲理是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驗花園來客的心理,通過對比、誘發想象讓學生體會青蛙、蟋蟀的由滿懷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從而讓學生懂得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實現目標。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篇二:《荒蕪了的花園》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 ,認讀5個生字尤其注意“蕪”字的讀音,理解“荒蕪、荊棘、追慕、惋惜”等詞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敘事文章的三部分——“起因、經過、結果”。
3.了解前后對比的寫作手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學寫寓言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人物心情,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實現目標。明白要有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過程與方法】
1.課前預習,利用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查閱詞語的意思。
2.認讀課文,小組學習交流,使生字詞再強化。
3.快速瀏覽文章,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重點難點】
抓住人物語言、態度、動作前后的變化,感受只是夸夸其談,不落實行動到頭來只能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準備】花瓣卡片、課件
一、導入揭題。
1.板書課題《荒蕪的花園》。
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你們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荒
蕪的花園》。
書寫完后,師提問:“荒蕪”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預設①:偏旁部首都是相同的,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
預設②:這兩個字都是上下結構的字。
師:看到這個詞你會聯想到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①:想到公園里雜草叢生,到處都是草。
預設②:本意指草長得多而亂,指田地、花園等因無人管理而長滿野草
二、初讀課文。
師:在我們的印象花園總是和美麗聯系在一起的,這座花園為什么是“荒蕪的花園”,一起走進荒蕪的花園,看看里面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大家打開書,大聲地讀一讀,在讀的時候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個,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第二個,想想為什么荒蕪了的花園,還是照舊荒蕪著?
1. 檢查讀書情況開火車讀,齊讀。
出示生字:荒蕪 灌溉 荊棘 凄涼追慕惋惜
縮小 石罅
2.概括課文內容。 “荒蕪的花園”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品讀賞析,感受花園的變化。
1.那這座花園以前景色是怎樣的,現在又究竟荒蕪到了什么地步,請同學們自由讀第 1——4 自然段。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分別說一說花園以前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 生:以前花園有美麗的池水、美麗的花木、唱歌的夜鶯。現在的
花園只見雜草與荊棘, 只聞蟋蟀的悲鳴,花木枯萎了,池水干了,一片荒蕪。
師:美麗池水這一部分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生: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池子里沒有一點水池的荒涼的樣子。
師:如此美的花園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里會怎樣? 生: 我會很感到很惋惜, 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我想恢復花園的美景。
師:有幾位花園來客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當他們面對花園的凄慘景象,他們的反映是什么?請同學找一找,并體會著讀一讀。
課件(他們看見這座美麗的花園現出這樣的凄涼景象,幾乎要心痛得哭了。 他們坐在快要坍倒的草亭中的破椅子上,談起這座花園以前的美景,個個臉上都顯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師:是啊,當他們看到如此凄涼的花園,他們個個臉上都露出了怎樣的神色?
生:追慕惋惜的神色。
師:“追慕”的意思是?
生:追慕的意思是追懷、羨慕。
師:他們追慕什么?
生:他們追慕花園以前的美景。
師:“惋惜”的意思是?
生:可惜、嘆惜
師:他們惋惜什么?
生:他們惋惜美麗的花園變的如此荒蕪。
師:是啊,花園的荒蕪讓他們痛心不已,他們是怎樣說的? 課件(一個人嘆氣道:“難道我們就任它長此荒蕪了嗎?”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來,答道: “不!決不!我們大家應該努力把它整理好。”)
師: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最能夠體現出他們的.決心,這個詞語是: 生:毅然
師:這個詞語的意思是?
生:堅決的,毫不猶豫的
師:就讓我們試著讀出來客的毅然決然的決心。
學生試著感情朗讀,讀出毅然決然的決心,指名讀。
3.青蛙和蟋蟀看到這群來客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的想把花園建好,有什么表現?畫出來體會著讀一讀。
課件:(青蛙帶著滿肚的歡喜,由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來聽。蟋蟀也暫時停止了它的悲鳴,由草叢中露出半個頭來,看他們討論。 )
師:從青蛙和蟋蟀的表現中我們仿佛看到荒蕪了的花園仿佛有了 生:希望
4.師:那么,花園來客在表明態度后,又是如何做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8——18 自然段。
師: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
生:他們討論改造花園的方法。
師:他們是如何討論的請同學們找出其中的關鍵詞語,把老師的這段話補充完整。
課件出示:他們先是(細細)地討論改造花園的方法,( 悉心)
地討論園中的種種布臵,甚至于 從(黎明 )討論到(早餐 )過后,后來他們又舍棄將來的詳細的計劃,轉而討論改造的入手方法,直到后來相互(辯論 ),甚至因為意見不合而(互相謾罵 )、(扭打)起來。
5.師:他們這樣的討論、辯論著,他們卻沒有
生: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行動。荒蕪的花園照舊荒蕪著。
師:是啊,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逝去,他們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行動,雖然他們的決心很大,但這種沒有行動的討論,荒蕪的花園只能是照舊荒蕪著。
6.接下來我們把他們來到花園的后的感受和行動及對話分角色表演。
有幾個人來到花園, 看見這座美麗的花園出現凄涼的景象, 他們個個臉上都顯出追慕惋惜的神色,一個人嘆氣道 “一生讀……” 其余人都毅然的站起身來, 答道: “生齊讀……” 他們先是細細地討論改造花園的方法, 悉心地討論園中的種種布臵, 甚至于從黎明討論到早 餐過后, 青蛙暗想到 “……” 后來他們又舍棄將來的詳細的計劃, 轉而討論改造的入手方法,
A 說:“……”B 說“……”C 說“……”其余的人說:“……” 他們相互辯論,甚至因為意見不合而謾罵、扭打起來。
7.面對這樣的結局,青蛙和蟋蟀又有那些變化?
課件:(青蛙等得不耐煩了,哭喪著臉,不高興的,一步一步,慢騰騰地仍舊走進石罅中去。 蟋蟀的希望也漸漸地破滅了, 它不愿意再看他們的爭斗, 終于把頭縮回草叢中, 跑到墻角下, 拖長它的音調,又悲鳴起來。)
篇三:11荒蕪了的花園教學設計
11 荒蕪了的花園
教 材: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 單 元:啟智于身邊 板 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幾個人想重修荒蕪的花園,但眾人各持己見,最終花園依舊荒蕪著。文章從“所見”和“所聞”兩方面寫出了花園的荒蕪,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花園的荒蕪寂靜,文章條理清晰,情節起伏,語言樸實無華,在平淡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嘲諷和哀傷。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空談不如實干,行動勝于雄辯。夸夸其談,只說不做,最終結果是一無所獲。文章表達了作者希望少些空談,多些行動的美好愿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9個生字,認讀5個生字尤其注意“蕪”字的讀音,理解“荒蕪、荊棘、追慕、惋惜”等詞的意思。
2. 了解前后對比的寫作手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 課前預習,利用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查閱詞語的意思。
2. 走入文本抓住人物語言的前后變化,找依據,談感受,體會事理。 3. 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人物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物心情,體會文中蘊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實現目標。明白要有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重難點分析:
感受人物心情,體會文中蘊涵的哲理是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驗花園來客的心理,通過對比、誘發想象讓學生體會青蛙、蟋蟀的由滿懷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從而讓學生懂得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實現目標。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教案設計08-29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反思09-11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反思09-11
荒蕪的花園教學課件03-30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設計04-06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設計07-05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反思09-11
荒蕪的花園教案08-25
荒蕪的花園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