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1掌握全文論辯結構。
2揣摩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3分析語言藝術。
教學重點:通過尋找承遞性語句,來理清全文思路。
教學難點:語言藝術。
分析第三段句子成分。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883年3月14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禮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用英語發表了這篇演說辭。
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兩人在巴黎相識。之后的40年時間里,他們共同戰斗,共同創造革命理論,共擬《共產黨宣言》,合作《資本論》。列寧在評價他們的友誼時說,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那么作為自己一生的摯友和戰友永遠離去,恩格斯會懷著什么心情來發表演講呢?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 讓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惋惜(悲痛)——敬仰(頌揚)——悼念
悼念——評價——悼念
2 了解文體
這是一篇特殊的演講稿,它是悼詞。它在古代稱為“誄辭”“哀辭”“祭文”“吊文”,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在結構上一般分為三部分
開頭: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身份、職務和享年等。
主體:追述死者的經歷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并做簡要的評價。
結尾: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
三、理清文章的結構
1理清文章的結構 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
第一部分(1—2)馬克思逝世的損失 對于歷史科學
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
第二部分(3——7) 理論上 發現了剩余價值的規律 科學家
其他研究領域的發現
評說馬克思偉大貢獻
實踐上:革命實踐活動 革命家
影響:敵人恨他,人民愛他
第三部分(8——9) 英明和事業永垂不朽
第二課時
一、賞析語言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
(1)高度的概括性
馬克思的革命理論十分豐富,實踐活動的范圍恨廣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表現出來。既全面,又有重點,概括性強。如馬克思的兩個發現,對于他的實踐活動寫的是宣傳、組織兩方面。
(2)嚴密的邏輯性
本文論述的中心是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貢獻,而主要是通過科學家和革命家兩方面論述的。
讓學生找出兩個過渡段和每一段的`過渡句。
(3)綜合運用敘述、議論、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4)找出文中使用修辭的語句
借代:不直接說出某事物的名稱,借用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有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整體等多種。
比喻、層遞、諱飾
二、分析第三段(長句子)
三、揣摩語言,體會重點詞語表達的情感。
1朗讀第一自然段,明確它所表達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關鍵的詞句揣摩感情明確:
A.“不到兩分鐘”——讓人深感惋惜、痛心、遺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現了痛惜之情。避諱手法(不能說出或不愿說出時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安靜”指很安祥。“永遠”一詞悲痛之情強烈。“睡著了”又是避諱的手法。
3 做課后練習三,揣摩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義
沉痛悲傷而又平靜深沉,悲傷卻不消沉,沉痛卻不壓抑,激勵人,鼓舞人。
四、討論第六段:它是馬克思作為科學家還是革命家的貢獻,應把它歸于哪一部分。
五、布置作業
預習《我有一個夢想》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優秀教案06-30
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優秀教案07-01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優秀教案范文06-29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07-30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06-27
在馬克思墓前講話教案04-09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教案11-24
在馬克思墓前講話07-01
高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優秀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