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認識磁鐵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認識磁鐵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認識磁鐵的教案 1
活動名稱:
好朋友(奇妙的磁鐵)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鐵是一種礦石,知道它能吸住鐵和含鐵的物體。
2、通過實驗操作,了解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征。
3、通過做做玩玩,培養幼兒對磁鐵的興趣,會利用磁鐵的特性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教具:老虎、兔子圖片各一、貼有紅綠兩面的磁鐵每人兩個、紙片、回形針、魚片(分貼有磁鐵和沒有磁鐵兩種)、木珠(分貼有磁鐵和沒有磁鐵的兩種)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以老虎的口吻講述)今天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可把我給累壞了,我得去找找有沒有東西吃。
----(出示兔子)有只兔子,這下可以飽餐一頓了!
----(演示教具)為什么抓不住兔子?你看,老虎動兔子也動,老虎停兔子也停,兔子往后退,老虎居然也往后退。這是怎么回事?
----小朋友,這里面的秘密你知道嗎?
(二)認識磁鐵
----什么是磁鐵?(黑黑的`,有吸引力)
很早很早之前,我們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礦石,它有磁性,能吸住鐵和含有鐵的東西,所以就給它起了個名字:磁鐵
----你見過的磁鐵是怎樣的?
----磁鐵會互相吸引,可為什么老虎和兔子身上的磁鐵不能呢?
----現在就讓我們和磁鐵來玩游戲吧!(每人兩塊磁鐵,,請幼兒動手實踐操作,發現問題)
----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貼有同樣顏色的兩面碰到一起就會馬上推開,不同顏色的兩面碰到一起就緊緊地系在一起了。
----這是怎么回事啊?
小結:原來每塊磁鐵對面的兩邊都有著不同的磁性,我們分別把它們叫做N級和S級,一樣的磁性如果接近就會推開,不一樣的磁性如果接近就會緊緊地吸在一起。
(三)認識磁鐵能吸住鐵的特性
----磁鐵和磁鐵能吸在一起,那么磁鐵還能吸住什么東西呢?
(幼兒自由操作,認識磁鐵的特性)
----玩一玩你的磁鐵,你發現它還能吸住什么?
(幼兒實驗證明)
小結:磁鐵的力量很大,隔著其他東西或者放在水里它還是能夠把含鐵的物體吸起來。
----磁鐵的力量很大,有很多東西怕它,不能讓它接近,比如:電視機、
手機電池、影碟機
----如果請你想一想,怎么讓一些磁鐵本來不能吸住的東西也讓它吸起來?(夾上回形針)
(四)利用磁鐵進行游戲
請幼兒兩人一組,利用彩紙、剪刀、回形針制作小貓和老鼠,在小貓和老鼠身體底下別上回形針,用磁鐵操作,進行“貓捉老鼠”的游戲。
幼兒認識磁鐵的教案 2
目的:
1、探索有關磁鐵的各種有趣現象。
2、通過操作,感知磁鐵能隔著不同材料吸住鐵制品的特性,即磁鐵的穿透性。
3、共享同伴的成果與快樂。
準備:
1、大小磁鐵若干。
2、各種質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紙板、泡沫板、玻璃板,厚薄各兩套;木制插架(內可插板)。
3、有背景的材料,如天空和小鳥、池塘和青蛙、旗桿和彩旗、水缸和金魚、花園和蝴蝶、馬路和汽車、樓梯和小朋友、圍墻和蝸牛、泥洞和螞蟻、海洋和帆船等(如圖)。同時配積木、別針、鐵夾、磁鐵、剪刀、透明膠等各種材料。
4、曾在活動區中獲得有關磁鐵特性的經驗。
過程:
一、引導發現
1、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玩磁鐵,你們發現磁鐵有個什么本領?
2、我們在玩磁鐵時曾經發現過幾個秘密?是什么秘密?
3、剛才你們說磁鐵隔著墊板能夠吸住鐵釘,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面前有些什么材料?
4、請幼兒輪流簡單介紹自己面前的材料。
5、隔著這些材料,磁鐵還能吸住物體嗎?你們試一試。
6、當幼兒發現隔著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鐵不易吸住鐵制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同樣隔著塑料盒、泡沫板,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厚、薄不同。)
7、原來,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具有吸引力。等會兒請你們在這些板上玩磁鐵,不但要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它們移動。看看你在玩的時候還能發現一些什么有趣的秘密。
8、幼兒操作,教師巡回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建議幼兒與旁邊的同伴交換材料繼續探索。
二、交流討論
1、請幼兒輪流介紹并演示自己發現的有趣現象。當幼兒的講解不夠清楚時,教師可作必要的提示和幫助。
2、小結:我們今天又發現了磁鐵的許多有趣現象,有的連老師也是第一次看到。以后你們還可以自己到區角活動中去試一試別人發現的秘密。
三、深入探索
1、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更有趣的游戲,請看后面桌上放的材料。
2、教師介紹背景內容,要求幼兒積極開動腦筋,設法利用這些材料讓背景上的東西活動起來。
3、啟發幼兒在探索成功后,互相交換材料進行游戲。
活動說明:
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們安排了自由探索――引導發現――交流討論――深入探索(遷移運用創造)這四個步驟。目的是想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造能力。
第一個環節是“自由探索”,這一環節共分四個步驟,均在活動區中完成:
①提供磁鐵及各種材料,材料中有一部分是鐵制品,如別針、鐵夾、鐵釘、鐵圈等,另一部分是木條、塑料積木、泡沫塊、布條、棉花、紙等。幼兒在自由擺弄這些材料的`過程中,會發現有的材料能被磁鐵吸住,而有的材料不能被吸住。
②提供幾個小碗,分別盛有混合著大頭針、回形針、別針的綠豆、赤豆和黃豆,另外再提供鑷子、筷子、小勺和磁鐵。幼兒在操作擺弄的過程中,會發現用磁鐵是將鐵制品與非鐵制品分離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③在墻上固定兩個塑料瓶,瓶中分別放有小發夾和小鑰匙,旁邊提供小勺、筷子及磁鐵。幼兒在使用這些“工具”取瓶中物體的過程中,會發現用磁鐵最方便。
④提供磁鐵和一塊有底座、可以豎立的墊板,幼兒自由地擺弄這些磁鐵,會發現:兩塊磁鐵有時吸得住,有時吸不住;手一放,一塊磁鐵會翻身吸住;兩塊磁鐵隔著墊板也能吸住等等。由于在活動區活動時,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并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第二環節是“引導發現”,也就是我們這次的活動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提供了磁鐵和各種厚薄不同的板,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會“移動”,同時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有趣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引導”過程一一轉化為問題,因為問題情境對幼兒來說沒有嚴格的約束,有利于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第三個環節是“交流討論”,即引導幼兒圍繞前幾個環節中探索到的有趣現象,互相交流各自的發現及解決疑問的方法,共享成功的喜悅。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并不過分關注幼兒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鐵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創造能力的培養。
最后一個環節是“深入探索”。我們運用第二個環節中的各種材料設計、制作了各種背景及相關物體,并提供了鐵制品、非鐵制品、剪刀、透明膠等輔助材料,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關于磁鐵的經驗進行遷移、創造,使小鳥在天空中飛、青蛙在池塘里游、汽車在馬路上開、蝸牛在圍墻上爬等等。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注重的是幼兒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幼兒認識磁鐵的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初步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鐵能吸鐵。
激發幼兒對磁鐵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難點:引導幼兒理解磁鐵的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原理。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形狀的磁鐵。
鐵釘、曲別針、紙片、塑料片等不同材質的物品。
兩個小車,上面裝有磁鐵。
五、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魔術表演引入磁鐵,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拿出一個磁鐵和一個鐵釘,將鐵釘靠近磁鐵,鐵釘被吸住)看,鐵釘被吸起來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 磁鐵。
認識磁鐵:讓幼兒觀察磁鐵的形狀、顏色等特征,并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磁鐵能吸鐵。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就是磁鐵。磁鐵有很多形狀,有圓形的、方形的、條形的等等。磁鐵還有很多顏色,有黑色的、紅色的、藍色的等等。現在,老師要請你們來做一個實驗,看看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給每個幼兒發一些鐵釘、曲別針、紙片、塑料片等不同材質的物品,讓他們用磁鐵去吸,觀察哪些東西能被吸住,哪些東西不能被吸住)
師:好了,實驗做完了。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鐵釘、曲別針能被磁鐵吸住,紙片、塑料片不能被磁鐵吸住。
師:對,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這就是磁鐵的特性。
磁鐵的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原理:通過實驗讓幼兒觀察兩個小車之間的相互作用,了解磁鐵的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原理。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要給你們看一個更有趣的實驗。(拿出兩個小車,上面裝有磁鐵,讓它們靠近,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你們看到了什么?
幼:兩個小車相互推開了。
師:對,這是因為兩個小車上面的磁鐵是同極的,它們相互排斥。現在,老師把其中一個小車的磁鐵翻過來,再讓它們靠近,看看會發生什么。(把其中一個小車的磁鐵翻過來,讓它們靠近)
幼:兩個小車相互吸引了。
師:對,這是因為兩個小車上面的磁鐵是異極的,它們相互吸引。這就是磁鐵的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原理。
總結:回顧本節課的內容,讓幼兒再次認識磁鐵的基本特性和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原理。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磁鐵的特性,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還了解了磁鐵的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原理。希望小朋友們回家后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并且和他們一起玩一玩磁鐵的`游戲。
六、教學延伸
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哪些物品是用磁鐵制成的。
給幼兒提供一些磁鐵和不同材質的物品,讓他們自由探索磁鐵的特性。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幼兒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初步了解了磁鐵的基本特性和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原理。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較高,參與度也較高。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幼兒對實驗結果不太理解,需要老師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和引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幼兒認識磁鐵的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包括磁鐵能吸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等。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實驗了解磁鐵能吸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的特性。
難點:引導幼兒理解磁鐵隔著不同物體吸鐵的能力不同。
三、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形狀的磁鐵。
鐵釘、曲別針、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板等不同材質的物品。
兩個小車,上面裝有磁鐵。
水盆、水。
五、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磁鐵的奧秘。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磁鐵的特性,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這節課我們來繼續探索磁鐵的奧秘。
實驗一:磁鐵能吸鐵。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一些鐵釘、曲別針、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板等不同材質的物品。現在,老師要用磁鐵來吸這些東西,看看哪些東西能被吸住,哪些東西不能被吸住。(用磁鐵分別吸鐵釘、曲別針、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板等不同材質的物品,讓幼兒觀察哪些東西能被吸住,哪些東西不能被吸住)
師:好了,實驗做完了。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鐵釘、曲別針能被磁鐵吸住,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板不能被磁鐵吸住。
師:對,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這就是磁鐵的特性。
實驗二:隔著物體也能吸鐵。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要給你們看一個更有趣的實驗。(拿出一個水盆,里面放一些水,再拿出一個磁鐵和一個鐵釘,將鐵釘放在水盆里,用磁鐵去吸鐵釘,觀察鐵釘是否能被吸住)你們看到了什么?
幼:鐵釘能被磁鐵吸住。
師:對,鐵釘能被磁鐵吸住,即使隔著水也能被吸住。這說明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
實驗三:磁鐵隔著不同物體吸鐵的能力不同。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要給你們做一個更難的實驗。(拿出一些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板等不同材質的物品,將它們放在桌子上,再拿出一個磁鐵和一個鐵釘,將鐵釘放在這些物品上面,用磁鐵去吸鐵釘,觀察鐵釘是否能被吸住)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鐵釘隔著紙片、塑料片、玻璃片能被磁鐵吸住,隔著木板不能被磁鐵吸住。
師:對,鐵釘隔著不同的物體吸鐵的能力不同。紙片、塑料片、玻璃片等薄的物體容易被磁鐵吸住,而木板等厚的物體不容易被磁鐵吸住。
總結:回顧本節課的內容,讓幼兒再次認識磁鐵的基本特性和隔著物體吸鐵的能力。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磁鐵的奧秘,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隔著物體也能吸鐵,而且隔著不同的物體吸鐵的能力也不同。希望小朋友們回家后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并且和他們一起玩一玩磁鐵的游戲。
六、教學延伸
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哪些物品是用磁鐵制成的,并且它們是如何利用磁鐵的'特性的。
給幼兒提供一些磁鐵和不同材質的物品,讓他們自由探索磁鐵隔著不同物體吸鐵的能力。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幼兒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進一步了解了磁鐵的基本特性和隔著物體吸鐵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較高,參與度也較高。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幼兒對實驗結果不太理解,需要老師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和引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幼兒認識磁鐵的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磁鐵教案02-07
幼兒園大班教案《磁鐵》11-14
奇妙的磁鐵教案09-08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磁鐵》04-05
幼兒園大班《磁鐵》科學教案03-23
磁鐵找朋友教案03-18
科學活動教案磁鐵08-29
磁鐵教案集錦03-14
幼兒認識鼓的教案02-05
幼兒園小班《好玩的磁鐵》科學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