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有多大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選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下雨前空氣溫度會增加。
2.知道用測量的方法可以明確空氣的溫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學重點
嘗試根據空氣的溫度推測會不會下雨。
三、教學難點
了解計量標準的統一,才能得到正確的雨量測量效果。
四、教學準備
釘子.大頭針.木板.長頭發.硬紙板.紐扣.線軸.小錘.膠水.兩粒小珠.彩筆。
塑料瓶.剪刀.透明膠帶.標尺。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
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下雨前,空氣的濕度會變大。我們通過觀測空氣的濕度變化,就可以判斷會不會下雨。
1.做個頭發濕度計。
2.小組合作來完成。
3.小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師生小結。
5 在一個下雨天,觀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
活動時要注意安全。
6.分小組進行測量。小組匯報。
7.比較各小組測得的數據,大家測量的雨量一樣嗎?說說這是為什么?
8.教師小結。
三、課后作業:寫幾個描寫雨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看云識天氣
1.回憶:下雨前,天是怎么樣的?你能描述一下嗎?
2.欣賞:剛才有同學說到下雨前天是陰沉沉的,烏云密布。老師這兒有很多云圖,
請你欣賞一下(用掛圖或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云圖,包括積雨云.雨層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積云.高層云.卷云.卷積云.卷層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讓學生描述各種云的形狀.顏色.數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
3.猜測:你認為什么樣的云會下雨?為什么?(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統計:對學生的猜想作一簡單的統計,只要他們舉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認為積雨云.雨層云會下雨。
二、觀察、比較雨的大小
1.組織學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見到的下雨時的情景嗎?
2.學生描述:有對形狀的描述,也有對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對雨中物體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師肯定學生剛才的想法,告訴學生測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單位。(板書:毫升ml)
2.出示氣象臺使用的雨量器,引導學生觀察氣象臺的雨量器。
3.學生制作,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四、利用雨量器測量雨量的大小
1.給學生一些時間向其他組展示自己組的雨量器。
2.組織學生討論使用方法:你們準備怎樣使用雨量器?該注意些什么?
3.師生到室外繼續上課。教師模擬降雨,學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學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臺上,在與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
五、激勵學生實際應用
1.談話:同學們,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時,你們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測測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點:
請同學們堅持測量,并作好記錄。兩個月后,我們將進行總結。
【雨下得有多大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雨下得有多大》教學反思07-04
《雨下得有多大》教學反思范文07-04
科學下冊教案12-10
大班科學雨教案07-28
四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4-10
要 下 雨 了 教案教學設計12-07
科學下冊教案15篇12-10
科學下冊教案(15篇)12-10
科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