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鼓聲》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樂曲《龍騰虎躍》。
教學目標:
1、了解鼓的作用,激發學生對鼓文化的興趣。
2、欣賞鼓樂《龍騰虎躍》。體驗、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模擬激越的鼓聲,為音樂伴奏。
二、教師談話:出示實物(兒童玩具撥浪鼓、鈴鼓、小軍鼓、大鼓)指導學生認識樂器的名稱及作用。
三、欣賞引子部分。
1、教師播放音樂的引子。
2、學生交流聽到的樂曲
四、欣賞第一部分。
1、體會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回答)
2、教師引導學生學唱主題。
3、學習鼓的節奏為主題伴奏(拍手、拍腿、用鈴鼓或小軍鼓)
五、欣賞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賞全曲。
七、簡要介紹曲作者——鼓樂大師李民雄。
八、補充欣賞《豐收鑼鼓》(民樂合奏)。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木鼓歌》。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木鼓歌》,能有氣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學習拍節奏特點,學會打拍指揮式,能變作指揮式邊唱歌。
3、熟練地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 教師談話導入課題。
1、教師播放《木鼓歌》的錄音。
2、簡介歌曲表現的內容。
二、學習歌曲《木鼓歌》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練習節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學習歌曲第1—4小節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
(第2、4、8、小節)用聽唱法慢速練習。
3、學習歌曲第9—12小節旋律。
三、熟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詞。
四、分組練習。
五、小組匯報展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繼續學唱歌曲《木鼓歌》;欣賞小樂隊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學目標:
1、繼續學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進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樂,熟練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詞。
3、以快樂、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一、 教師談話:
二、學習歌曲《木鼓歌》
1、學習第13—18小節的旋律:注意節奏的變化:出現了后十六分節奏、弱拍上出現的八分符點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復的`地方。
2、反復練習9—18小節的旋律。
3、學習第19—21小節的旋律,注意兩個重復出現的樂節。
4、第23—28小節總是出現四度的音程跳躍6—2、2—
5、下滑音記號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詞
三、欣賞歌曲《木鼓歌》。
1、教師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學生欣賞音樂,加深印象。
3、分組練習展示。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音樂活動“鼓聲傳情”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2、 小組競賽活動:哪個小組知道的帶“鼓”的詞語多。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制作簡易的鼓并創編“鼓的對話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錄像,內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師播放錄像(漢族秧歌舞、維吾爾族的手鼓舞、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象腳鼓舞)
3、 學生分成小組活動。把商量的結果告訴大家。
4、 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到各組指導
三、展示活動。
四、教師進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