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我心歸去》教案
教學目標:
1把握散文的行文思路,了解文本的大概內容框架
2品味散文富含哲理的語句,理解語句背后的內涵。
3學生發表自己對故鄉內涵的思考,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對故鄉這一概念的思考
教學難點:體會散文寓哲理于形象的語言特色,體會散文抒情與哲理相結合的寫作特色。
教學環節設計
導入:舒伯特的男生獨唱。
一、韓少功聽完這些歌曲有什么感悟,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參考答案:在夕陽中聽到舒伯特的某只獨唱曲,使你熱淚涌現的想象,常常是是故鄉的小徑,故鄉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著銀色的光澤,一只小羊還未歸家,或者一只犁頭插在地邊等待天明
二、既然是想家,是否因為在國外不好?作者怎樣來描寫他在法國的情形?
①有哪幾個段落表述作者在法國的境況
②每一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對哲理語句的內涵把握)
③用一個詞概括這四段作者在法國的感受。(孤寂)
三、(朗讀第5段)僅僅是因為寂寞讓作者產生歸去的思念之情嗎?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點沒出息。到不是特別害怕孤寂,而是惦念親人。
人們無論走到哪里,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后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為那里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四、 過去之于故鄉究竟有怎樣的定義?
活動設置:評點一種有效的語文學習方式. 評點,一般用來記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作品的感受、理解、評價和質疑。
①找出79段帶有血的句子。
故鄉比任何旅游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旅游景區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矯飾。
但那種失望不同于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②血的含義僅僅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血嗎?,運用評點的方式把你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寫在旁邊的評點欄上。
心血-----期望------奉獻、勞動
(點撥文章的語言特色,作者將這種哲理寄予在形象的哲理中)
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擁有故鄉的條件是什么?
故鄉意味著我們的付出-----它與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鄉的情懷-----無論這個故鄉烙印在一處還是多處,在祖國還是在異鄉。(可見,在過去我們為故鄉付出過自己的心血,才會讓過去與故鄉產生骨肉相連的情愫)
小結:課文最后一句:萍游四方的游子無論怎樣窮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現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同學們在課文開始之初聽到歌曲的反應,說明我們離這種幸福沒有深入的`挖掘,學完這篇課文之后,同學們也說說自己對故鄉的感觸跟理解,發表自己的感觸。)
參考資料
故鄉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媽媽牙牙學語,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過初次的激動,結識了最初的朋友,啟迪了你的智慧之窗。故鄉就是你的母親,她教過你,呵護過你,好好研究你的故鄉吧,認認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條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馬路文明》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位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一位富翁。當警察說扶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富翁的超豪華別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他本來有一個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戰爭使他的親人有的離散,有的喪生。當他歷盡艱險找到5歲的女兒,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語文課文《我心歸去》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我心歸去》教案07-18
我心歸去(課文鑒賞)12-06
我心歸去的語文教案03-19
《我心歸去》語文教案05-28
《我心歸去》的教案09-30
我心歸去的教案02-17
我心歸去的教案03-24
《我心歸去》教案04-09
語文《我心歸去》教案3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