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統計與可能性》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了解和認識條形圖(1格表示1個單位),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數據,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并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簡單判斷,并作出適當的解釋,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簡單判斷,并作出適當的解釋。
教學準備:
黃球3個紅球1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同學們,請大家思考一下:在怎樣的情況下,我一定能摸到紅球。在怎樣的情況下,我可能摸到黃球?在怎樣的情況下,不可能摸到黃球?
2.在怎樣的情況下,摸到紅球與黃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二、學習新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與可能性(板書課題:統計與可能性)
2.請大家看,老師口袋里放了幾個紅球?又放了幾個黃球?(3個黃球、1個紅球)
3.如果每次摸1個球,摸10次,摸到哪種球的次數可能多一些?
4.分小組摸一摸,把摸到的情況記錄下來。
5.出示書上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每次涂一個方塊做記錄。另一種是每次涂一個方格做記錄,涂成條形圖。
6.在小組充分摸球的情況下,請學生把摸球的結果,在書上予以記錄。
7.統計的結果和你的估計差不多嗎?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8.全班進行交流:在黃球與紅球不一樣多的情況下,紅球如果多,那么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如果黃球多,那么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就大,也就是說:在兩種球不一樣多的情況下,哪種球多,那種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三、鞏固練習
1.做書上“想想做做”的第1題。
做一個小正方體,四個面上寫“1”,一個面上寫“2”,一個面上寫“3”。把小正方體拋30次,在書上用涂方格的方法記錄“1”、“2”、“3”朝上的次數。在條形統計圖里你發現了什么?
2.做書上“想想做做”的第2題。
在布袋里放4枝鉛筆,怎樣放才可能分別達到下面的要求?
(1)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多。
(2)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少。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
么收獲?有沒有什么疑惑?先在小組里和你的同桌相互說一說。
【三年級數學上冊《統計與可能性》教案】相關文章:
《統計與可能性》教案10-02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案10-26
《統計與可能性》教案04-06
統計和可能性的教案10-21
數學《統計與可能性》說課稿范文09-23
《統計與可能性》數學教學反思02-10
《統計與可能性》教案15篇04-06
數學可能性教案10-01
數學可能性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