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精選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1
有益的經驗:
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知道“火把節”的來源,過節的時間,節日的風俗等等。
內容與分析:
彝族人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彝族人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其隆重程度不次于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活動中,應著重讓幼兒了解“火把節”的來源、節日的風俗等。并用幾種感知感受彝族人的快樂心情與“火把節”的熱烈氣氛。
教學過程或建議:
活動一:科學《七月“火把節”》
活動目的:
1、通過各種感知去了解七月“火把節”的相關知識,懂得“火把節”的由來、風俗習慣等等。
2、在活動中感受“火把節”的熱鬧氣氛,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彝族“火把節”的相關圖片或錄像
活動過程或建議:
(一)教師扮演“導游”讓幼兒坐上“旅游大篷車”進行“中華民族風情旅游”,引出主題。
(二)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的相關知識。
提問:1、圖上的人們是哪個少數民族?
2、他們在做什么?
3、你知道他們在過什么節日嗎?
小結:這是彝族人特有的節日叫做“火把節”,一般在七月舉行,到了那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扎火把,天一黑就到一個空曠的地方把大家的火把堆在一起,點起熊熊大火,然后彝族人便圍著火堆載歌載舞,慶祝節日。 (三)了解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教師
運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英雄戰天魔》
(四)體驗彝族 “火把節”的`熱鬧氣氛。
1、游戲:《對歌》
2、游戲:《摔交》
3、制作:《火把》
活動二:音樂《熱鬧的火把節》
活動目標:
1、學習跳集體舞,感受音樂的熱烈情緒。
2、進一步感受“火把節”中彝族人的歡快心情。
活動準備:
《熱鬧的火把節》的磁帶;人手各一個自制火把。
活動過程或建議:
(一)、在《熱鬧的火把節》的音樂聲中,孩子們手拿自制的火把自由的跳舞,感受音樂的熱烈氣氛。
(二)、學習集體舞《熱鬧的火把節》。
1、學習彝族舞的基本動作:小跳步、踏點步。
2、學習舞蹈的基本隊行變化。
(三)、進行動作創編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四)、表演集體舞《熱鬧的火把節》,體驗舞蹈的快樂情緒。
環境創設:
在教室四周貼上彝族“火把節”的相關圖片,并將孩子自制的火把貼于教室的墻上。
生活滲透
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各種游戲,如:《對歌》、《斗牛》等。
家庭滲透:
家長可以多給幼兒講一些有關“火把節”的故事與知識。
活動評價:
通過這些活動,使幼兒基本掌握了彝族“火把節”的相關的知識,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社會經驗,并且也培養了幼兒對少數民族的情感,加深了認識。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跳集體舞“快樂的火把節”,感受彝族擺手舞的舞蹈風格。
2、根據情節的提示,記憶動作順序。
3、大膽運用夸張的動作、激昂的叫聲,表現舞蹈歡快、奔放的`情緒。
二、活動準備:
介紹有關彝族火把節的傳統和風俗習慣。
三、活動過程:
1、了解舞蹈情節,學習基本動作。
——了解舞蹈情節與動作。
教師一邊示范動作,一邊介紹情節:“彝族的火把節到了,小朋友們來到了廣場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玩熱烈,大伙兒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臉都擦花了,一個個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最后大家圍著火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幼兒一邊回憶情節,一邊隨著老師哼唱的音樂,練習動作。
2、幼兒站成圓圈做動作。
——幼兒拉成圓圈,找準圈上,練習隨著“呦“的叫聲轉向圈上做動作。
——引導幼兒根據繞火堆跳舞的情節,練習隨音樂邊繞圈跑,邊叫“呦“。
3、完整舞蹈。
——隨樂練習,教師帶做。
——教師用情節提示幼兒隨音樂舞蹈。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3
主題活動名稱:
忙碌的火把節
有用的經驗:
了解火把節,中國少數民族和彝族的傳統節日。了解火把節的來源,時間,習俗等等。
內容和分析:
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彝族非常重要的節日,其隆重程度絲毫不遜于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在活動中,要著重讓孩子了解火把節的來源和節日的習俗。用多種感官感受彝族人民的歡樂心情和火把節的熱烈氣氛。
教學過程或建議:
活動一:七月科學“火把節”
活動目的:
1、了解七月火把節,它的起源,習俗等。通過各種感知。
2、在活動中感受“火把節”的熱鬧氣氛,培養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感情。
準備工作:
與彝族火把節相關的圖片或視頻
活動或建議:
(1)教師扮演“導游”的角色,讓孩子坐上“大篷車”進行“有中華民族風情的旅游”,引向主題。
(2)展示圖片,讓孩子了解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
問題:
1、圖中的人是哪個族群?
2、他們在做什么?
3、你知道他們在慶祝什么節日嗎?
這是彝族特有的節日,叫做火把節,通常在七月舉行。在那一天,每家每戶都會點燃火把。天一黑,我們就把大家的火把堆在一個空的空地上,燃起熊熊大火。然后彝族人會圍著火堆唱歌跳舞來慶祝這個節日。
(3)了解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英雄大戰蒙蒂”的故事。
(4)體驗彝族火把節的熱鬧氣氛。
1、游戲:《對歌》
2、游戲:摔跤
3、生產:火炬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跳集體舞,感受音樂的溫馨意境。
2、進一步感受彝族人民在火把節的歡樂心情。
準備工作:
《忙碌的火把節》的磁帶;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制的`火炬。
活動或建議:
(1)在“忙碌火把節”的音樂中,孩子們拿著自制的火把自由起舞,感受音樂的熱烈氣氛。
(2)學習群舞《忙碌的火把節》。
1、學習彝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小步、小步。
2、學習舞蹈的基本團隊變化。
(3)開展動作創造活動,發展兒童的創造力。
(4)表演集體舞《忙碌的火把節》,體驗跳舞的快樂心情。
環境創建:
在教室周圍貼上彝族火把節的圖片,把孩子們自制的火把貼在教室的墻上。
生命滲透
日常生活中玩各種游戲,比如“對歌”“斗牛”。
家庭滲透: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更多火把節的故事和知識。
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基本掌握了彝族火把節的相關知識,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社會閱歷,還培養了孩子們對少數民族的感情,加深了對少數民族的了解。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扎實的歌曲《采花》才能是一首完整、準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欣賞音樂火把節。通過聽音樂、視唱練耳、分析音樂作品,感受彝族音樂文化的特點,了解彝族傳統節日和文化。
3、了解作曲家如何運用現代創作手法描繪民族風情的表達。
教學困難
1、欣賞音樂火把節,通過聆聽,了解彝族音樂文化的特點。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音樂創作技法。
教學過程
第一,審核和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西南,學會了唱四川民歌《采花》。學生們被邀請在老師的伴奏下唱這首歌。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對這首歌的印象)
第二,享受火把節
1、展示一張云南的'文化景觀圖,說:這是中國的哪個地區?我國有哪個少數民族?他們最重要的節日是什么?
老師講述云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以音樂舞蹈為主,了解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你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關注火把節的起源。
(設計意圖:在講故事中讓學生對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2、聽音樂火把節,邊聽邊思考:這首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想象一下它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
學生可以自由回答。
3、教師介紹交響組曲《云南印石》的相關知識。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帶著感情讀課文,想象課文中描寫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的特色和風俗。
2、了解彝族火把節的盛況和紀念意義,體會彝族人民歡度節日時無比歡樂的心情,以及勤勞勇敢、百折不撓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中描述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獨特的民族風情。
2、了解火把節的盛況和紀念意義。體驗彝族人民歡度節日時無比歡樂的心情和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品德。
學習過程:
第一,獨立調查
1、默讀第5—10段,思考:描述了火把節的哪些場景?它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將單詞按順序標上“﹏"、給每個場景一個字幕)
2、火把節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節日。課文中哪些段落能體現“大典”的特點?(提示:標出反映特點的單詞,讀一讀,在句子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3、作者幾次邀請大家參加彝族火把節?在哪里可以體會到彝族的熱情好客?(提示:標出反映特點的單詞,讀一讀,在句子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第二,合作學習
1、感受和理解火把節“節”的“繁華”: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場景,讀短文,抓住關鍵詞,想象當時的畫面,談談感受。
2、感受和理解火把節“節”的“典”:“典”是莊嚴的儀式。火把節的起因是什么?閱讀關于“火把節的傳說”的第12段,告訴我你想到了什么。你認識到彝族的哪些美德?
3、感受和理解火把節的`熱情好客:在哪里可以體驗到彝族的熱情好客?(抓幾個邀約和關鍵詞談談感受。)
4、我喜歡火把節的場景。我可以帶著感情讀課文,表達我的感受。
5、視頻欣賞—火把節。
第三,報告和展示
小組根據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匯報交流,老師輕推鏡頭。
四、標準檢測
1、根據文字填寫空。
①,老人來了,演奏通常的秦越;年輕人來了,吹了很久的笛子;姑娘們來了,高興地跳著舞;孩子們來了,圍著篝火坐,坐,坐,坐……火照亮了每一個彝族家庭的臉,也照亮了每一個彝族家庭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火把節是我們彝族人民勤勞、勇敢、堅毅的象征。(縮略句)
(2)森林里有一只體型巨大,性情兇猛的盲熊。(縮略句)
(3)、(造句)...不約而同...
3、拓展延伸:場景描寫很有特色。請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段。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7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舞蹈的創編。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播放器(進場音樂和七月火把節音樂)、成人彝族服飾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組織幼兒律動《哈密瓜熟了》進活動室。
提問:(1)這首樂曲是哪個民族的'?(新疆)
(2)我國有多少個民族?(56個)
(3)你們都知道哪些民族?(漢族、蒙古族、彝族等)
我們今天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彝族文化吧!
二、開始部分
1、出示課件
火把節流程:迎火—頌火—送火
2、觀看視頻
《火把節篝火晚會》
3、出示課件
彝族服飾
4、學習彝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小跳步、踏點步)
(1)教師引用彝族阿媽送服飾,給幼兒懸念,教師通過穿彝族服,兩次音樂依次跳出小跳步、踏點步。
(2)引導幼兒舞蹈創編。
三、結束部分
師幼一起跳篝火舞《七月火把節》
四、延伸部分
彝族人民除了能歌善舞,還會在盛大的節日活動中舉行摔跤、賽馬、斗牛等活動,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有關視頻,我們下次活動時一起分享好嗎?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認識6個字,學會11個字,積累“激情四溢”等詞語。
⑵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了解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⑶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搜集相關的彝家火把節的圖像資料,感受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⑵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教師做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在自讀、品讀、有感情朗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⑵贊揚彝族人民勇于戰勝惡勢力,戰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優良美德。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2.難點:了解彝家火把節的來歷,理解火把節的紀念意義,贊揚彝族人民勇于戰勝惡勢力,戰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優良美德。
3.關鍵:通過搜集相關的彝家火把節的圖像資料,感受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合作探究,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介紹火把節,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火把節”:同學們,這個節日你們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們搜集到的相關資料介紹一下嗎?(引導學生反饋搜集到的資料,加深對火把節的了解。)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師談話,導人:同學們,彝家人的火把節就非常有特色。他們也熱情地邀請我們去歡度他們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彝家人的火把節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課前廣泛地搜集有關的資料,在資料的搜集和閱讀中,豐富對火把節的認識和了解。再通過課堂的反饋、交流,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火把節的整體認知。同時培養學生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和借助資料學習課文的習慣。)
二、提綱導路,合作學習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和同學交流在讀和書寫生字上的注意要點。
2.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并根據圖片、聯系上下文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頭帕披氈山寨矯健摔跤嫉妒蝗蟲
激情四溢數不勝數不屈不撓興高采烈不約而同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主要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和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4.給課文分段。
(設計意圖: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交流。通過小組自讀,化難為易,簡單的內容自己學,復雜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學生獨立學習的畏難情緒,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檢查反饋,理清條理
1.檢查生字新詞。
⑴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
⑵全班讀一讀。
⑶教師:這一課的生字比較多,而且有些字還比較難寫。你能不能給同學提個醒呢?(指名反饋,教師強調:“氈、寨、嫉”三字。)
⑷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檢查課文讀通的情況。
2.指名反饋“激情四溢”等詞語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滿著強烈的、具有爆發性的情感。
數不勝數;本課指蝗蟲多得數不清。
不屈不撓:不屈服。
矯健:強壯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主要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和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4.教師: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講彝家人做好各種準備歡度火把節。
第二部分(4~9):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
第三部分(10~12):寫彝族火把節的來歷。
第四部分(13):邀請人們和彝家人歡度火把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反饋讓學生反復地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加強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培養。通過集體的交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使學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樂趣。)
四、初談寫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熱情
1.教師:在這個充滿民族風情的節日里,我們處處感受到彝家人的熱情。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段落讀一讀。
2.學生畫出相關段落。自由朗瀆。
3.指名交流;
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
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參加這三天三夜的激情四溢的盛典。
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慶祝這個極具紀念意義的節日。
怎么樣?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
4.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5.學生根據朗讀自由抒發自己的感受。
6.教師小結:課文運用了呼應的手法。文章開頭、文章中間、文章結尾互相呼應,對同一內容“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反復強調,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強烈,讓人們迫切地想到大涼山歡度火把節。同時使文章的首尾結構具有一種回環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種手法的好處。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語句,了解課文寫作上的特點,體會彝家人的熱情好客,為進一步學習打下感情基礎。)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不僅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強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熱情好客。下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涼山,和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風情。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詞。
矯()幕()瞪()跤()搏()陪()
嬌()暮()蹬()狡()博()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2.了解彝家火把節的來歷,理解火把節的紀念意義,交流關于火把節的傳說的感想。
3.總結課文,贊揚彝族人民的優良美德。
教具準備:抄有文中關鍵語句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授
1.聽寫下列詞語。
頭帕披氈山寨矯健摔跤嫉妒獎勵蝗蟲
激情四溢數不勝數不屈不撓興高采烈不約而同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和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3.談話: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強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熱情好客。這節課,就讓我們和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感受火把節熱鬧的場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風情。
二、品讀詞句,想象場面。
㈠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教師:為了歡度火把節,人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做什么準備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來。
2.學生在文中畫出。
3.集體交流
砍好蒿枝扎好火把(板書:扎火把)
彩衣與頭帕披氈和花包(板書;民族服飾)
殺好雞鴨宰好牛羊買來美酒和水果(板書: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熱情地、盼望地、興奮地)
㈡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教師:課文描寫了火把節哪幾個場面?你最喜歡哪一個?用心讀一讀,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想象場面。
3.交流反饋。
課文描寫了火把節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準備節日飯菜、斗牛、摔跤、點燃火把、圍著篝火跳舞等五個場面。(教師板書。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感受。)
⑴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準備節日飯菜。(從“興高采烈”,“都穿上節日盛裝”,“忙著燒火宰雞,準備節日飯萊”,體會到人們盼望、喜悅之情。)
⑵斗牛:“斗牛場成了歡樂的海洋”,“人們把斗牛場團團圍住”寫出人多、熱鬧、快樂。“矯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觀眾的助威聲中,瞪著血紅的雙眼,頑強地頂住對方的犄角。”寫出了斗牛比賽的精彩。
⑶摔跤:“各路摔跤好手靈巧地抗擊著對手,企盼著對手脊背著地不能翻身的那種歡愉,企盼著得勝獎勵的紅布披在身上的驕傲。”體會摔跤手的歡愉和驕傲。
⑷點燃火把:“站在高處向下看,只見一條條‘火龍’,在大地上穿行。”想象這時壯觀的場面。“沖天的火光,震天的喊聲,讓二個個山寨都沸騰起來了。”體會人們在節日里情緒高漲。
⑸圍著篝火跳舞:“老人來了,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伙子來了,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來了,手拉手腳碰腳地跳起歡快的舞蹈;孩子們來了,圍著火堆唱著,跳著,追逐著,嬉鬧著……’’這段話是一句排比句,寫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圍著篝火跳舞的歡樂場面,感受人們的快樂與幸福。
4.學生一起瀆一讀這些句子。
5.教師小結:彝家人的火把節真是太有意思了,讓我們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風情。
㈢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教師提出要求:默讀課文第三部分,講一講這個傳說。從關于火把節的傳說中想到什么?和同學交流。
2.指名說說這個傳說。(板書:人們用火把消滅“天蟲”)
3.在小組內學生復述這個傳說。
4.集體交流。(彝族人民勇于戰勝惡勢力,彝族人民具有戰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優良美德。)
5.教師小結:是的,火把節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板書:彝族人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讓我們再用贊美的語氣來讀一讀這個傳說。
6.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本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進行品讀,談感受,想象畫面,感受彝族的民族風情。通過復述火把節的傳說,贊美彝族人民勇于戰勝惡勢力、戰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優良美德。)
三、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風情,我們還知道火把節的來歷,知道火把節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看拼音,寫詞語。
pī zhān jiǎo jiàn shuāi jiāo jī qíng sì yì
()()()()
jí dù jiǎng lì huáng chóng bù qū bù náo
()()()()
3.補充詞語,再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不()而同約:人聲()沸沸:激情四()溢:
數不()數勝:興高()烈烈:()山遍野遍:
4.完成課后第2題。
5.按課文內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臨了,天上剛剛露出幾顆星星,年輕人就()早已準備好的火把,()屋門,()三圈,然后()田野,()山川。站在高處向下看,只見一條條“火龍”,在大地上穿行。沖天的火光,震天的喊聲,讓一個個山寨都沸騰起來了。
⑴在文中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⑵這一段的比喻句是。把比作,寫出。
⑶“沸騰”一詞說明了什么?
6.搜集其他民族資料,感受這些民族風情。
附:板書設計
火把節
準備:扎火把、民族服飾、美酒佳肴
場面:準備節日飯菜、斗牛、摔跤、點燃火把、圍著篝火跳舞
來歷:人們用火把消滅“天蟲”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彝族頭飾的來歷,認識個別詞組“彝族、哈帕”。
2、掌握“剪、粘、拼”的技能。
3、感受“七月火把節”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5、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準備
1、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掛歷、半圓形掛歷、剪刀、皺紋紙,分別與該班男孩人數相符合。
2、長方形哈帕、辮子與女孩人數相符合,裝飾哈帕的布花若干。
3、簡短情景導入課題的課件一套。
4、先會跳彝族的“七月火把節”。
活動過程
1、聽“樹葉”音樂進教室。
老師:今天,彝族的同胞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七月火把節,想去嗎?現在我們跟著音樂進教室先做一下準備”。
2、聽簡短故事導入課題,知道彝人為什么要戴帽子。
師:①看老師今天像哪個民族的人?幼:(彝族)老師胸前貼有彝族二字,川頁便教認漢字“彝族”。
②從哪里看出我的扮像彝族?
幼兒指到頭上所戴頭飾,老師將其取下,認識“哈帕”二字,頭飾上貼有。
③彝族人最喜歡頂“哈帕”或者戴帽子,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簡短故事略)
④那么,我們要參加他們的“七月火把節’’看來還得先做帽子戴上才行,對嗎?
3、老師為男孩女孩各自準備了不同的操作材料,現在我們利用這些東西裝飾“哈帕’’和做“帽子’’行嗎?
①女孩子利用小布花裝飾這塊長方形的“哈帕”,自己想像,可以用小花拼成不同的圖形,如:房子、大樹、不同的字或是對稱美等。注意:提示小布花后面貼的雙面膠揭下來后紙片放進籃子里。
②男孩子怎樣將長方形的掛歷紙條變成圓形,幼兒示范,如何把半圓形的掛歷紙變成“圓錐體”,幼兒示范再把二者粘合在一起,最后用剪刀剪出波浪形紙條擰緊插入錐洞里,注意書機的使用方法。
4、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①指導不太會的幼兒。
②讓其想像更豐富。
5 、戴上頭飾跳“七月火把節”。
①先欣賞碟子里的小朋友跳。
②師幼一起表演跳。
結束語
今天,我們參加了彝族的七月火把節,高興嗎?我們還學會了做他們的頭飾,回去教家里人做,和他們一起走進彝族的七月火把節。聽(樹葉)第二段音樂出教室。
教學反思:
少數民族是幼兒需要了解的,而在了解過程中,他們往往又對民族服飾、頭飾、手飾極感興趣,抓住這一特點,我設計了此活動,讓他們去做喜歡的事,從而豐富其聯想性、活動幼兒手指靈活性。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火把節》
教學目標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準確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賞樂曲《火把節》,通過聆聽音樂、視唱樂曲主題、分析音樂作品,感受彝族音樂文化的特點,認識彝族的傳統節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運用現代創作手法刻畫少數民族風情的表現方式。
教學重難點
1.欣賞樂曲《火把節》,通過聆聽,了解彝族音樂文化特點。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樂的現代創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西南地區,學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伴奏一同來演唱這首歌曲。
(設計意圖:鞏固已學內容,加深學生對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賞《火把節》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觀圖片,說說:這是我國那個地域風貌?那里有我們國家哪個少數民族?他們最重大的節日是什么?
教師講述有關云南少數民族的風俗,重點介紹音樂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區民族音樂特點。可結合講故事的方式重點介紹“火把節”的來歷。
(設計意圖:在故事講述中使學生對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2.聆聽音樂《火把節》,邊聽邊思考:這段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想象下它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介紹有關交響組曲《云南音詩》的相關知識。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以及火把節的由來。
2.綜合發展幼兒鉆、爬、跨跳、平衡、縱跳的能力。
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布置活動場地:低矮灌木林,幾座獨木橋,竹排,害蟲陣(將紙折的害蟲掛在繩子上)。
2.請三名大班幼兒扮演彝族娃娃。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彝族姑娘,邀請幼兒到彝鄉過火把節
1.師:我是某某村的彝族姑娘,今天邀請小朋友到我們彝鄉去做客。
2.帶領幼兒做開汽車狀,走進布置好的'場景中,邊走邊做準備活動。
3.對話交流對火把節的認識和了解。
師:今天請大家來做客是因為我們彝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到了。小朋友參加過火把節嗎?彝族人民是怎樣過火把節的?彝族人為什么要過火把節?(幼兒先自由討論,教師再講述故事,讓幼兒知道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節日期間要舉行慶祝戰勝兇神、消滅害蟲的活動。)
二、幼兒參加火把節慶祝活動
1.彝族姑娘介紹游戲名稱,講解玩法,并請三名彝族娃娃分別示范游戲的基本動作:
(1)過低矮灌木叢:鉆爬;(2)過獨木橋:走平衡木,練習平衡;(3)跳竹排:練習單雙腳跳。
2.幼兒自由選擇活動項目,與彝族娃娃共同慶祝火把節。彝族姑娘分別參與、觀察、指導各組的活動。
3.捕捉害蟲:請幼兒幫彝族人民捕捉害蟲。(練習縱跳)
4.彝族姑娘與幼兒一起點燃火把,燒死害蟲。(提醒幼兒平時不能玩火)
5.在彝族姑娘的帶領下,幼兒圍成圓圈,在彝族音樂的伴奏下,跳彝族舞蹈慶祝勝利,慶祝豐收。
附:火把節的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不滿人間比天上好,就派了個兇神到人間來危害人類。老百姓齊心協力殺死了兇神。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撒下天蟲千千萬萬,想吃絕莊稼,餓死人類。彝族人聚集在各個山頭上,決定舉火把,燒天蟲。于是,男女老幼人人手舉火把,三天三夜在田間繞行,火把不歇,火種不滅,燒死了成千上萬的天蟲,保住了莊稼。可是還有一部分未燒死的天蟲,鉆到地下,第二年又鉆出來吃莊稼。這樣,害蟲燒不完,火把舉不盡,一年一年傳下來,就形成了火把節。現在,火把節已成為彝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人們以點火把、燃火,載歌載舞的方式來紀念驅逐蟲害的祖先,并預祝來年豐收。
【大班主題《熱鬧的火把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熱鬧的馬路_大班其他教案07-07
大班國慶節主題教案:《熱鬧的國慶節》(精選10篇)09-01
大班主題教案:六一快樂_大班主題教案07-04
大班主題教案:昆蟲樂園_大班主題教案07-05
大班主題教案:恐龍世界_大班主題教案07-08
大班主題教案:聽雨_大班主題教案07-07
大班主題教案:神秘的昆蟲_大班主題教案07-07
大班主題教案:美麗的蝴蝶_大班主題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