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的教案
教學目標
1資助學習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蘊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生字卡、硬紙這成的小船、寶劍和線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我們過去學習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學課外一定還閱讀了不少的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
2、誰能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呢?你從這個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個寓言,看看他們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些同學看過或聽過《刻舟求劍》這個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講個大家聽。
2、范讀課文。
3、讓學生將課文與以前的課文進行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師述:用文言文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字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的《刻舟求劍》這片文言文僅53個字,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讀課文。
5、指明讀,正音。涉(shè)墜(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課文。
1、根據譯文自己試著理解課文意思。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點播理解以下詞語: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
3、教師用簡筆畫劃出“江面”,然后指名上臺利用“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線”教具演示故事。邊演示邊講故事。
四、總結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話說出“刻舟求劍”的意思。(照船上的記號去尋找航行中失去的寶劍。)
2、討論:
(1)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馬?為什么?(寶劍是從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課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劍的。根據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
。2)想一想這個人錯在那里?
(3)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須根據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化了,處理事情的辦法也跟著變化。根據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舉出根據情況變化處理事情獲得成功的例子嗎?
五、熟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自由讀。
3、背誦課文。
六、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字形
2、討論交流。
3、給“糊涂”找反義詞,并說一句話。
七、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憶。
1、檢查背誦《刻舟求劍》。
2、從《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學習《狐假虎威》。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通順。
2、在讀課文,試著理解句子意思。
。1)自讀自悟。借助譯文,一句一句的讀,想一想每一句話的意思。
。2)練習把語句讀正確、流利。
3、檢查試讀課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況。
4、參照譯文,聯系講課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課文故事。
。2)啟發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動物看到了老虎根在狐貍后面,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3)指名講故事,相機幫助理解重點句和難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義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字是什么意思?(假借)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F在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2、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了,老虎也相信狐貍的話,沒敢吃他。那你喜歡狐貍嗎?
大家讀一讀這段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澳妗钡穆暷甘潜且簟皀”不是邊音“l”。
2、自由識記字形。
3、指導書寫!昂偂眱蓚字反犬旁不要寫得太寬,整個子要寫得左窄右寬!斑`”是半包圍結構,寫時應該從內到外。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寓言的教案】相關文章:
《寓言》教案11-11
《寓言》教案07-31
《寓言》教案02-26
《人生寓言》的教案02-17
《人生寓言》教案12-24
精選《人生寓言》的教案12-24
《人生寓言》教案精選12-24
寓言教案07-23
《伊索寓言》教案07-28
《人生寓言》的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