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瓶水》教案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5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觀察方法,了解物體具有重量、形狀等屬性之后學習對水進行觀察和描述。本課的學習主要分為三個活動:
1.觀察比較水和洗發液的相同和不同;
2.觀察比較水、洗發液和木塊的不同;
3.學習描述、記錄觀察比較結果。通過以上三個活動,一方面使學生發現水的無色、無味、透明的特征,進一步學習眼看、鼻聞、手摸的觀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動性,無固定形狀。教材在活動1選取乳白色洗發液與水對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區別;活動2洗發液、水、木塊被裝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對比液體和固體形狀的不同特點。
【學生分析】
經過前四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常見固體在重量、形狀、顏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課還學習了根據物體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了解不同的分類標準有著不同的分類結果。學生在進行分類活動的同時對物體的自身屬性有了進一步地認識。本課需要學生運用之前學到的觀察比較的方法繼續觀察水的主要特征,為后面認識空氣特性做必要準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水有許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無顏色、無氣味、會流動、透明等。
2.水和洗發液一樣,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與木塊等物體相比,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習觀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聞、手摸等方法比較水與洗發液、木塊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2.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能用語音簡單描述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在教師指導下能夠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
4.在教師指導下能夠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科學態度目標
1.愿意傾聽他人觀點,樂于講述自己觀點。
2.樂于參與小組合作探究,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水是珍貴資源,需要珍惜和保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難點:水無固定形狀,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也是固體與液體的主要區別。
【器材準備】
水、乳白色洗發液、不同形狀的透明容器、木塊、活動手冊、觀察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聚焦
導入:教師出示一瓶礦泉水,請同學們說一說瓶子里面裝的是什么?關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請同學們一起來觀察。(板書:觀察一瓶水)
(學生觀察礦泉水)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對水的認知和激發新的興趣,了解學生對水的概念掌握情況。
二、觀察比較水與洗發液
1.觀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發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標簽),請學生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學生可能會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適當表揚生活中善于觀察的同學,告訴學生是洗發液)。怎樣比較觀察水和洗發液?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幾節課學習中用了哪些觀察方法
學生提議可以用眼睛看、鼻子聞、手摸……(因為洗發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師要及時提醒不能用“嘗”的方法,強調任何場合都不能用“嘗”的方法)。
。▽W生觀察比較礦泉水與洗發液并回答老實的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交流觀察方法,教師提示注意事項和安全要求,再次對前四課觀察活動做了鞏固和發展。
2.學生觀察水和洗發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師提問:大家一起來觀察水和洗發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學生分組觀察并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它們顏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過什么方法知道。
(乳白色與無色,透明與不透明,對比觀察)
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
。2)聞一聞
教師提問:水和洗發液還有什么不同?怎樣才能知道它們的氣味不同呢?
學生提議聞一聞。
教師示范聞的標準操作方法,并指出這樣做對安全的重要意義。
。劦臉藴什僮鞣椒ǎ捍蜷_瓶蓋,左手持瓶身,右手從瓶口上方將空氣扇向鼻子,聞到氣味即可蓋上瓶蓋。)
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
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
。3)摸一摸
教師提示:水和洗發液除了顏色、氣味不同,它們用手摸起來一樣嗎?怎樣證明洗發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師講解手摸對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發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樣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進行對比。
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
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
3.總結水與洗發液的異同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活動的過程和觀察的結果,并總結水和洗發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記錄在班級記錄單上。
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能流動
洗發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動
。úシ耪n件,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得到觀察比較的方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分步驟完成對水和洗發液的觀察比較任務,得到觀察比較結果。學生匯報、教師匯總,最后完成班級記錄單的填寫。這里觀察比較是為了更準確地發現水和洗發液的自身特點。最后的總結,一是為強調觀察結果,二是為對水和洗發液各自的特征做完整表述。
過渡: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水和洗發液有相同之處也有著很多不同。如果把它們和木塊比較又會有什么發現呢?
三、觀察比較水、洗發液和木塊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教師把洗發液和水分別倒入不同形狀的瓶子里讓學生與木塊對比觀察。
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1)它們放進容器的方式不同,水與洗發液能流動,木塊不能流動。
。2)水和洗發液的'形狀隨容器形狀發生變化,沒有固定形狀,木塊的形狀不隨容器的變化發生改變。
教師板書學生觀察結果。
(播放課件,讓學生觀察三個圖片并思考問題)
2.相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水、洗發液、木塊有沒有相同之處。
學生觀察、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觀察上面的現象,發現盡管水和洗發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狀不同,但它們仍然有形狀,只是形狀不固定。
教師板書:它們都有形狀。
。úシ耪n件,看圖思考問題)
3.總結水、洗發液與木塊的不同和相同
教師請同學根據板書總結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學生發表觀點:我們發現盡管水、洗發液的形狀可以變化,木塊形狀不變,但它們都有形狀。
。úシ耪n件,回顧探究過程,反思探究結果,總結固體、液體的不同)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圖在于使學生觀察發現液體沒有固定形狀的特點。因為水與洗發液都能流動,所以倒入不同形狀容器中都能形成不同的形狀。課堂上演示將液體倒入容器的過程,目的就是讓學生觀察液體從原有形狀變成現有形狀的現象,而木塊只能擺放進容器,形狀不發生改變。這一演示操作會有助于學生理解液體沒有固定形狀,進一步認識到盡管在形狀上不同,但不管固體還是液體都有形狀,如此就指向“形狀是物體重要屬性”這一概念
四、完成班級觀察記錄單和活動手冊
1.教師請一位同學到臺上執筆,全班同學一起根據觀察結果共同完成班級記錄單。
2.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班級記錄單,完善自己的活動手冊第1課內容。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用圖表進行信息交流。從課堂環節二、三開始教師幫助學生記錄觀察結果,課堂環節四有同學將自己的觀察結果整理后形成班級記錄單,再從班級記錄單中抽取相應信息填寫自己第1課的活動手冊,使各節課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
3.拓展延伸
回家后完成活動手冊上“看誰流得快”活動。
。úシ耪n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錄)
【板書設計】
觀察一瓶水
【《觀察一瓶水》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觀察一瓶水》教學反思05-23
《觀察一瓶水》教學反思7篇05-23
《觀察一瓶水》教學反思(7篇)05-29
一瓶水作文09-08
一瓶水優秀作文「精選」08-22
一瓶水小學作文11-07
抒情散文:半瓶水一瓶水05-30
一瓶鋼筆水作文09-19
一瓶水的啟示優秀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