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教師把例1的梨和盤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個學生準備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1.復習(教科書第1頁復習題)
(1)( )里最大能填幾?讓學生填后共同訂正。
(2)計算除法式題,要求學生寫出豎式。訂正時,著重提問:哪是被除數?哪是除數?哪是商?
2.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實際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著豎式著重提問:在被除數6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都分完了沒有剩余。)
出示7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也實際分一分。
提問:現在有7個梨,平均放3盤,分的結果和剛才分的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說出,每盤也是放2個,但是最后剩下1個。)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平均分使每盤得到整個的梨嗎?
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3盤,分的結果我們就說“每盤放2個,還剩1個。”
怎樣計算呢?說明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出示7÷3。
先說明豎式的計算方法。提問:被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教師寫。然后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幾個梨?那么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寫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那么在豎式里該怎樣表示?教師著重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說明橫式計算結果的寫法: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是1,再寫“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讀作“商2余1”。讓學生齊讀一遍。
指出像上面這樣的除法,沒有除完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書第1頁)。
讓學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說每份幾根,還剩幾根。
然后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訂正時著重提問:商2以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橫線下面得幾?表示什么?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橫式該怎樣寫?
(3)教學例2。
出示“38÷5=”后,提問: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著重說明試商的方法: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問:商6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教師說明,5和6的積是30,38減去分掉的30,還余8;用5除8還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問:如果商8行不行?教師說明,5和8的積是40,比38大,說明商8就大了。然后寫出完整的豎式。最后指名說出橫式中計算結果該怎樣寫。
(4)引導學生分別比較例1和例2的余數和除數,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從中發現什么規律。
教師小結: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齊讀教科書第2頁的結語。
(5)做一做(教科書第2頁)。
讓學生看圖畫一畫,寫出豎式,再寫出橫式。
3.課堂練習
練習一第1題、第2題。然后訂正。
4.本課小結
5.布置作業
練習一第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