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18里的優質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步行18里》這篇文章寫的是發生在父子之間的故事。由于兒子的遲到加上說謊,讓父親徹底失望,所以父親堅持要步行回家,兒子從中吸取深刻的教訓,再也沒有說過謊的故事。本文情節曲折感人,人物語言較多,教學時應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父親教育孩子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的良苦用心。在朗讀中有感悟,受到教益和啟發。
(二)學情分析:教學本課時,由于大多數學生沒有類似的生活經歷,理解起來恐怕還只停留在故事本身。為了能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中并能深切體會父親的那些做法,我計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讀得可能不夠透徹,個別學生理解也不夠深刻;再一點,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歷來想,來說,學生說得就不會太單一。如果時間允許讓他們講述生活中類似的事,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效果會更好。
(三)教學目標:
1、在充分的閱讀中感悟,懂得為人要真誠的道理。
2、用默讀等多種方式學會和文本人物對話,體會他們心理。
3、能復述課文,力爭做到簡明準確。
(四)教學重點是: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懂得為人要真誠的道理。教學難點:學會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五)教學方法:全課圍繞讀中悟,讀中想,讀中思,讀中寫的教學方法,不再把教師的理解強加給孩子,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讀中感悟,理解這篇文章,看懂這個世界。
(六)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搜集有關真誠的名言、贊美父愛的名言。
(七)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①讀詞語,自由選擇一個詞語說句話。
罪惡 壓抑 諒解 沮喪 平均 道歉 話語 支支吾吾 德才兼備 悶聲不語
②老師讓大家查找資料,找一下關于真誠的名言,誰找到了與大家分享一下?
③回憶一下,通過上節的學習,你能說說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么?
2.讀文感知
默讀或輕聲讀課文,畫出你認為感動的畫面,然后多讀一讀,準備和大家交流。
(匯報句子、段落)
3.理解感悟
①課文中描寫人物時用了許多語言描寫,瀏覽一下:父子一共有幾次對話?分別是哪幾句?
(匯報)
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讀一讀?誰來讀父親的話?誰來讀兒子的話?
其他生聽,思考:通過他們的.讀,你能品出父親當時的心情嗎?
(2組練習,讀出愧疚、自責。)
父親的話是要告訴兒子什么?他要表達什么意思?(板書:自責)兒子此時心里怎樣想?(板書:內疚,懺悔)
那么我們模仿父親說話語氣,再有感情讀父親的第三次說話。(重點讀出自責。)
②師:除了對話,文中還有哪句話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
指名匯報,分析句意。重點分析課后題中兩句。
③朗讀全文。
師:下面請大家再讀一遍課文,把你的理解感悟通過感情朗讀讀出來。
4.總結升華
①本文中最感人的畫面是父子倆往回走的路上。兒子開車跟在后面,心里在想什么?父親此時決定步行18里,那么步行時他在思考著什么呢?誰來告訴大家?
匯報后,師問:你想對這位偉大的父親或兒子說點什么?
②是啊,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做人要真誠,不說謊話。本文不僅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同時還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父親,解讀了他能以身作則的良苦用心!我也好想對自己的父親說幾句話,你想么?
好,我們動筆,寫下你最想對爸爸、媽媽或者自己說的話!
(匯報交流)
5.練習復述
父愛如此偉大,故事如此感人,我們能不能把故事復述下來呢?
可以借助提示:①“我為什么要和父親說謊?”②父親為什么要堅持步行18里回家?
瀏覽課文,準備后指名復述。(師生共評議,交流指正不精彩之處。)
6.總結: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7.作業
①查找關于父愛的名言。
②背誦課后名言。
板書:
父親: 失望 自責 步行18里
(真誠)步行18里
兒子: 說謊 懊悔 再也沒說謊
【步行18里的優質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安全步行教案設計12-06
《秋天》優質教案設計09-13
《童趣》的優質教案設計09-13
《草原》優質教案設計04-15
《荔枝》優質教案設計08-18
《aoe》優質教案設計09-16
《江姐》優質教案設計08-19
燈光的優質教案設計01-13
《老王》的優質教案設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