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敲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敲門教案 1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看到孩子們敲門時要么用力撞,要么用力咚咚咚地敲個不停,甚至有的孩子用腳踢門。這些都是不良的行為,它不利幼兒人際交往的發展。“幼兒禮儀”教育是這期我園的立項課題,所以我根據禮儀教材設計了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學會敲門的方式,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敲門方法。
2. 幫組幼兒理解故事,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3. 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習慣。
活動準備
1. 教具:大門、圖片一套(城堡背景圖,不同動態的人物四個)、禮儀的音樂。
2. 學具:郵遞冒、有低包、信。
活動過程
1. 舞蹈“禮儀主題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 用禮儀的方式與幼兒打招呼,問早。
(2) 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跳禮儀舞蹈。
2. 出示門,請幼兒表演他們是怎樣敲門的。(3---5個幼兒)這樣的敲門方式對不對呢?(引起幼兒的思考和討論)
3. 出示圖片,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并提問。
(1)故事中有幾個人去敲了神奇的門?
(1) 大兒子是怎樣敲的?他敲開了嗎?
(2) 二兒子是怎樣敲的.?他敲開了嗎?
(3) 誰敲開了神奇的門?她是怎么敲的?學學看。
4. 出示禮儀《敲門》的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敲門方式。
敲門時 身微傾 用食指 輕擊聲 一二三 有節奏 立門側 靜等候
5. 學會了正確的敲門,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是送信郵遞員”
(1) 教師講解示范游戲的玩法:一幼兒當郵遞員,一幼兒當主人,郵遞員敲門,主人問:誰呀、“我是送信的郵遞員,”主人開門,兩人遞接物品。
(2) 帶領幼兒玩游戲,鞏固正確的敲門姿勢。
敲門教案 2
設計思路:
爸爸媽媽是孩子們最親密的人,爸爸媽媽的聲音、動作等都是孩子們熟悉的,爸爸媽媽平時對寶寶們非常關心和愛護。本活動通過聽門鈴聲猜誰來了,聽錄音猜是誰說話等生活中的細節來感受爸爸媽媽的`關愛之情。通過說說、演演等方式大膽表現我能為父母做的小事、喜歡和父母一起做的事等,表達我對家人的愛。在盼望客人來作客的體驗中,初步了解小主人的待客之禮。
目標:
1、能用多種方式大膽表達愛爸爸、媽媽等的情感。
2、關注生活細節中滲融的惦念、關愛之情。感受體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
準備:
操作圖、裝扮物、門鈴、錄音
過程:
一、 媽媽來敲門
1、寶寶一人呆在家,很想誰來敲門?
2、門鈴響了,會是誰來了?
3、媽媽回來你會說什么?怎么做?(個別表演)
4、學說完整句。
二、 爸爸來敲門
1、我和媽媽在一起,總想誰來敲門?
2、爸爸回來你會說什么?怎么做?你希望爸爸回來做什么?
3、完整欣賞兒歌
三、 還有誰來敲門
1、我和爸爸媽媽在家里,還希望誰來敲門?
2、有客人來你家,你會怎么接待客人?
敲門教案 3
活動目標:
1、關注生活細節中滲融的惦念、關愛之情。
2、感受全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
活動準備:
1、材料包:桌面玩偶爸爸、媽媽、我(寶寶)
2、用于裝扮爸爸、媽媽的道具,如媽媽的挎包、爸爸的眼鏡或帽子等。
活動過程:
(一)媽媽來敲門
1、教師請出玩偶爸爸和我(寶寶)。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我和爸爸在一起等著媽媽回來時,總想誰來敲門?(媽媽)
2、為什么你希望媽媽回來?
3、“丁冬,丁冬”,門鈴響了。打開門一看,真的是媽媽回來了。你們猜寶寶會怎么說,怎么做?(寶寶會說“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和媽媽抱一抱,親一親。)幼兒扮演寶寶,教師挎上挎包扮演媽媽,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大膽想象、表現看到媽媽回來時快樂的心情和動作。
(二)爸爸來敲門
1、教師請出木偶媽媽和我(寶寶)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我和媽媽在家里,總想誰來敲門?(爸爸)
2、為什么你希望爸爸回來?
3、“丁冬,丁冬”,門鈴響了,打開門一看,真的是爸爸。這時,寶寶會怎么說,怎么做?
4、幼兒扮演寶寶,教師扮演爸爸,邊念兒歌,邊進行表演。
(三)還有誰來敲門
1、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先念兒歌。
2、我和爸爸媽媽在家里,還希望誰來敲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3、鼓勵幼兒把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編進兒歌里,一起學念。
附:故事《神奇的門》
從前,有一座古城堡,大門總是緊閉著,小鎮里的人誰都沒有進去過,人走過這座城堡時,也只是好奇地望一望那緊閉著的大門。
小鎮上有一個木匠,他有三個孩子。一天,他把三個孩子喊到身邊,囑咐他們一定要想辦法到城堡里探個究竟。
于是,木匠的'三個兒子一起來到城堡前,大兒子第一個跑了上去,他使盡了全身輕力氣“咚咚咚”把門敲的震天響,并一邊敲門一邊喊道:“快開門……快開門……”但是門的里面始終沒有應答,門依然關得嚴嚴實。二兒子看見哥哥這么使勁都敲不開,便想出了一個主意:拿鐵錘來敲門!他趕快回家取來一把大鐵錘,用盡全身力氣朝著大門砸了過去,他一邊砸一邊想:“這下,門總該要砸開了吧”!可誰知,門還是照樣關得緊緊的,絲毫沒有要開的樣子。
這時,木匠的最小的孩子——一個文文靜靜的兒子說話了:“哥哥們,你們都忙了好一陣了,現在讓我來試試好嗎?”兩個哥哥答應了他的要求。男孩高興地走到門前,用食指輕輕地敲了三下門。這時候,奇跡出現了!門居然打開了!“這是真的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道。可是,這就是真的!城堡的大門就是敞開著的。
三兄弟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城堡可真大呀!起碼也能住得下小鎮上所有的人!這時,一個漂亮仙子姐姐迎面向他們走了過來!只見她微笑著對老三說:“你知道嗎?你現在就是這個小鎮上最富有的人了,因為你懂得了如何禮貌地敲門,你將受到所有的人的歡迎的!現在讓我送給你一本書吧!有了它,你的人生將會更加美麗!”話音剛落,仙子姐姐很快就消失了,小兒子輕輕地翻開仙子姐姐送給她的書,書扉頁上工工整整地寫著一行字:只有懂得禮貌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原來,這是一本珍貴的禮儀書。
后來,小男孩把這本書送給了鎮上所有的人讀,從此,小鎮上的人一個個變得有禮貌起來,再后來,這本書就傳到了我們手里……
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扇無形的門,只要你有禮貌地對待他人,他人就會高興地把門打開!那么,這個世界也就是友好和和平的。
敲門教案 4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正確的禮貌行為及錯誤的禮貌行為圖片7張。
【活動過程實錄】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做客師:小朋友,你們去好朋友家做客,如果他們家的門是關著,你會怎么辦?(敲門、按門鈴……)
2、師小結: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好。我們來看看小動物是怎樣做的?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多媒體課件
(1)這里有哪些小動物?(小羊、小貓、小雞、小鴨)
(2)他們想干什么?
(3)師:天氣多好呀!小貓、小羊、小鴨和小雞想找小兔一起做游戲。他們來到小兔家門口。小兔家的門是怎樣的?(關著)。提問:小兔在不在家呢?幼答:……
(4)小動物們也想知道小兔在不在家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小動物是怎樣做的?
2、逐一播放多媒體課件:了解小動物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的?
師: 小貓說:“喵、喵、喵,我來使勁把門捶,咚、咚、咚”門沒有開;小羊說:“咩、咩、咩,我來用力把門踢。咚、咚、咚”門沒有開;小鴨說:呷、呷、呷,我來放開喉嚨大聲喊:“小兔在家嗎”?門還是沒有開;提問:
(1)小兔到底在不在家呢?
(2)小貓是怎樣敲門的?(錘門)錘門的聲音大嗎?(很大聲)這么大聲錘門,會把門怎樣?(錘壞)小羊又是怎樣敲門的?小鴨呢?
(3)幼兒學說動詞:錘門、踢門、大聲喊。
(4)你們喜歡他們的敲門行為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們不禮貌的'行為……
3、播放多媒體課件,我們看看小雞是怎么做的?
師:小雞說:“嘰、嘰、嘰,我來輕輕把門敲:小兔在家嗎”?小兔高興地打開門說:“你們好!小動物。我在家呢”!小雞說:“小兔,你好”!小貓、小羊、小鴨生氣的說:“為什么聽到我們的敲門聲不開門”?小兔回答到:“因為我想聽到有禮貌的敲門聲”。 小貓、小羊和小鴨,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提問:
(1)是誰敲開了小兔家的門,(小雞)。為什么?(因為小雞是輕輕的、有禮貌的敲門)
(2)幼兒模仿小雞輕輕敲門。
(3)這些小動物,誰是有禮貌的行為、誰是沒有禮貌的行為?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到別人家做客要學會輕輕的、有禮貌的敲門。
4、判斷圖中小朋友誰的行為有禮貌、誰的行為沒有禮貌。
三、情景游戲
師設置場景讓幼兒到別人家做客,學習有禮貌的敲門。
四、結束部分
小結:今天小朋友學會了許多有禮貌的行為習慣,我們一起去分享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敲門教案 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能關注生活細節中滲融的惦念、關愛之情,感受全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3、領會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寶寶,家里有誰啊?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家里有些誰。
2、師:孩子們,你們現在最想念誰?
3、師:看來我們心里都有惦念的人,被你們想念可真幸福啊!
二、理解兒歌內容。
(一)媽媽來敲門。
1、出示PPT圖一,師:這是誰和誰在家里?
2、幼兒有節奏的學說:我和爸爸在家里。
3、師:我和爸爸在家里,你們總想誰來敲門啊?
4、有節奏地念:總想媽媽來敲門。我們來敲門咯!邊做動作邊念兒歌:“丁冬、丁冬”。
5、出示媽媽,師:是誰回來了?看到媽媽回來了,你和爸爸心里怎么樣?讓我們一起拍拍手說。按節奏念“媽媽回來了。”
6、師:媽媽回來了你會怎么做?看來,媽媽是我和爸爸最親密的人。
7、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一首兒歌:我和爸爸在家里,總想媽媽來敲門,丁冬、丁冬,媽媽回來了。
8、師:我們一起來說說看吧!帶領幼兒按節奏說說。
(二)爸爸來敲門。
1、出示PPT圖二,師:現在誰在家里?媽媽和寶寶在家里,寶寶和媽媽在家里最想的誰?總想誰來敲門?
2、兒歌總結:我和媽媽在一起,總想爸爸來敲門。
3、師:“丁冬、丁冬”門鈴又響了,誰回來了?打開門一看,真的是爸爸。這時,寶寶和媽媽心里怎么樣?看來,爸爸也是寶寶和媽媽最親密的人。
(三)全家在一起。
1、出示圖三,師:我們全家都在一起,心里怎么樣?全家在一起,很開心、很高興還可以說親親熱熱在一起。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2、誰也想來和我親親熱熱的?
3、學說最后一部分。
三、完整念兒歌,并學習分角色進行表演。
1、完整學習講述兒歌。
2、分角色進行表演。引導幼兒主要表現出惦念、激動等情感。
四、還會有誰來敲門。
1、師:我們全家在家里了,叮咚、叮咚。還想誰來敲門?
2、幼兒猜測、講述:奶奶、爺爺……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要讓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語言的豐富和意境美,并用多種方式讓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兒歌《敲門》是一首非常簡短而又充滿濃濃親情的作品,它來源與幼兒的生活,是幼兒經常經歷并感受的一個場景,兒歌借助敲門這一生活中的細節,讓幼兒感受家人之間互相惦念的濃濃親情。活動中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在聽聽、看看、說說中,進一步理解兒歌,感受兒歌的美好意境,從而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培養幼兒愛家人的情感。但整個活動執教下來總感覺孩子們學的不是很投入,心始終沒有靜下來,導致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有點做不住的現象。
敲門教案 6
活動目標:
1、感受春天到來時冬眠動物的變化。
2、理解動詞并能靈活的用相應的身體動作來表現。
活動準備:
1、小動物圖片若干。
2、相關聲音片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師播放雷聲)
(打雷的聲音)“轟隆隆”這是誰發出來的聲音?原來是天上的雷公公。
師:哦,春天到了,打雷了,下雨了,那打雷發出了什么聲音,誰來學一學?
二、基本部分
1、學習兒歌
師:轟隆隆,轟隆隆,天上跑著雷公公:“孩子們,起床啦!莫做被窩里的小懶蟲。
問:雷公公在說什么啊?
師:哪些孩子在睡覺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兒歌《雷公公在敲門》
播放錄音
問:雷公公在喊那些小動物?他們是怎么出洞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述說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并引導幼兒用相應的動作來表現,其余的幼兒可以一起學著動一動。
2、分角色,按兒歌內容游戲
師:雷公公可這能干,老師也想做回雷公公,你們來學一學而兒歌里的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雷公公敲門的游戲》。小動物們可要聽仔細了,雷公公在敲誰的門,誰就要做相應的動作。
(1)教師根據每一組幼兒的選擇動作分別練習一次。
師:青蛙聽見——跳出洞
水蛇聽見——游出洞
小熊聽見——爬出洞
蝙蝠聽見——飛出洞
春天的太陽紅彤彤照的大地暖烘烘
(2)交換角色再練習一次
(3)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會冬眠?他們都是怎么出洞的呢?
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蝸牛、蜥蜴、刺猬等)
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4)戴胸飾分角色玩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許多小動作,請小朋友們自己來選一選,你選到了哪個小動物你就扮演他,想一想聽到雷公公他們是怎么出洞的。
師:雷公公可真勤快,把所有的動物都叫醒了,于是他悄悄地離開了。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其實還有很多動物在冬眠呢,我們回家后再去找找吧!
敲門教案 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及身體來感受歌曲的節奏和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在活動中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木偶小貓、老鼠。小貓頭飾2~3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運用身體語言和聲音進行表達。
1、音樂自由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2、播放錄音,幼兒完整欣賞演唱。
3、引導幼兒創編無意義身體動作,集體練習2~3次。“除了動作,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聲音來為它伴奏?”
4、引導幼兒創編無意義音節,集體練習2~3次。“除了動作還可以用什么聲音來為它伴奏?”
(二)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1、教師操作木偶清唱。“這首好聽的曲子還能唱成一首好聽的.歌,想聽嗎?”提問:這首歌唱的是誰的故事?篤篤篤,篤篤篤是誰在敲門?一敲敲到了誰的家?一只一只小老鼠聽到小貓的聲音怎么做?怎么叫?
2、幼兒合伴奏朗誦兩次。“我們一起把小貓敲門的故事說一說吧!”
3、木偶表演,邊學唱歌曲兩次。“我們一起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唱出來吧!”
(三)游戲“小貓敲門”。玩法:“老鼠”在圈中自由的邊唱邊模仿老鼠偷吃東西的樣子。扮演貓的幼兒在圈外繞圓邊唱邊走。唱到“命”字時,貓入圈中捉老鼠,老鼠嘴里喊“救命”并趕快逃回自己的位置。
1、教師當老貓進行游戲兩次。
2、請一名幼兒當小貓進行游戲兩次。
3、結束:讓我們都來當神氣活現的小貓,去找找哪里還有偷吃東西的老鼠。(唱《大貓和小貓》出教室)
敲門教案 8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初步認讀漢字“游、跳、爬、鉆”,并通過身體動作感知動物出洞姿態。
2.鼓勵幼兒嘗試仿編動物出洞姿態的句子。
3.能在集體中用身體動作表現各種動物出洞的樣子。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圖片及頭飾:雷公公、太陽、青蛙、水蛇、小熊、蚯蚓。
2.雷聲的錄音,漢字卡。
活動過程:
1.復習詩歌《春天》,引出“春雷”。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念一念詩歌《春天》好嗎?小朋友聽到詩歌里都有什么聲音呢?”
(2)教師:“下面請小朋友再聽一段錄音(老師放打雷的聲音)聽這是什么聲音呢?”
(3)教師:“轟隆隆,轟隆隆,雷公公來了,我們平時聽到雷聲會怎樣啊?你們猜小動物們會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兒歌《雷公公敲門》。
2.學習兒歌《雷公公敲門》
(1)教師:“轟隆隆,轟隆隆,雷公公在干什么?它是怎么敲門的呢?它說了什么?”
(2)教師:“聽到雷公公的話,哪些小動物出洞了?(青蛙聽見是怎樣出洞的?水蛇聽見是怎么出洞的?小熊聽見是怎樣出洞的?蚯蚓聽見是怎樣出洞的?)春天的太陽是怎樣的.? 曬得大地怎么樣?”請幼兒用動作表演動物出洞的姿態,幼兒邊學邊隨老師念兒歌。
(3)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并排成一列。
(4)教師:“這首兒歌叫什么名字?
(5)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
(6)教師:“兒歌里為什么說天上跑著雷公公?雷公公為什么要叫醒這些小動物呢?”
3.初步感知動詞“跳”、“游”、“鉆”、“爬”。
(1)教師在青蛙的旁邊出示漢字卡片“跳”,并提示幼兒這個字表示青蛙出洞的動作。教師請幼兒猜一猜這是什么字,引導幼兒看青蛙圖片的“跳”字,念句子“青蛙聽見跳出洞”并做相應的動作。
(2)采用同樣的方法,啟發幼兒學習感知其他三個動詞:“游”、“鉆”、“爬”。
4.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動詞,了解漢字組成的基本規律。
(1)教師指著漢字“跳”左邊的“足”字旁,告訴幼兒偏旁的名稱,鼓勵幼兒想一想:“足”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跳”字有一個足字旁?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游”、“爬”和“鉆”。(方法基本同上,使幼兒知道,“游”是在水里游,因此有三點水旁;“爬”要用手或爪子,因此有爪字旁等。 )
5.猜字游戲《捉迷藏》
教師帶領幼兒采用對話的方式進行猜動物和猜漢字游戲。
(1)、教師先請幼兒閉上眼睛,然后拿走藏起來,再請幼兒睜開眼睛。
教師藏起一張小熊卡片:捉迷藏,捉迷藏,哪個動物藏起來?幼兒:我來猜,我來猜,小熊藏起來。教師:對、對、對,小熊藏起來。(教師拿起圖片放回原處)
結束部分: 兒歌表演《雷公公敲門》。
(2)、師扮演雷公公,小朋友們扮演雷公公的孩子們,你們愿意嗎?
師:今天呀!我想請小朋友們來我家做客,我給大家都帶來了一件禮物(頭飾)(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動物頭飾)為了感謝我,你們呀都要把它帶上,然后我們一起去雷公公家。但是我們怎么去雷公公家呢?我為你們準備了小火車,但雷公公說了一節車廂里要坐著相同的小伙伴。(拿到青蛙頭飾的小朋友,站成一排,邊做動作邊走。)(水蛇、小熊、蚯蚓頭飾同下)
活動反思:
《雷公公敲門》這首兒歌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天性,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很感興趣。我提供了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在欣賞畫面的時候感受兒歌的意境。為了了解幼兒是否能理解兒歌的內容、掌握其中的漢字規律,我特別把“跳、游、爬、鉆”幾個漢字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出來,這樣幼兒在后面的游戲環節時就很好地表現出不同動物的動作特征。整個活動氣氛活躍,活動效果較好。
敲門教案 9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敲門方法。
2、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習慣。
核心要素:
敲門時身微傾用食指輕擊聲
一二三有節奏立門側靜等候
活動準備:
一扇門、一封信、幼兒A(郵遞員)、幼兒(接信的人)。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手偶,引出故事《神奇的門》。
(二)關鍵步驟:
1、教師使用手偶進行故事表演——《神奇的門》。
2、表演后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誰去敲了門?
(2)他們是怎樣敲門的?
(3)你喜歡誰?為什么?
(三)小組討論:
(1)“平時我們是怎樣敲門的`?”
(2)“你喜歡故事中的哪一個人?”
(3)“故事中告訴我們要怎樣敲門才能受到他人的歡迎?”
活動延伸:
游戲:《我是送信的郵遞員》。
游戲重點:鞏固正確的敲門方法。
游戲過程:
A:敲門。
B:請問你是誰呀?
A:我是送信的郵遞員呀。
B:哪兒來的信呀?
A:×××來的信呀?
B:謝謝勤勞的郵遞員。
家園互動
1、家長應該隨時引導
2、提醒幼兒掌握并使用正確敲門的方法。
3、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幼兒作榜樣。
4、幼兒可以和家長一起玩《我是送信的郵遞員》游戲。
敲門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深夜,當你睡得正香時,突然聽到咚咚咚的敲門聲。會是誰呢?請你展開想象,把故事寫下來。
2、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過程與方法
通過了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聯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想象豐富、合理
教具:
兩篇同類佳作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討論、讀議、寫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課前導語:深夜,當你睡得正香時,突然聽到咚咚咚的敲門聲。會是誰呢?是你最崇拜的人?還是你最不想見的人?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神秘的外星人?還是可愛的卡通人?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明確目標:展開想象,以“深夜,有人敲門……”為題,寫一篇作文。
三、習作構思
你想象的故事是你確定的人物與你之間發生的.事,這件事要符合你確定的這個人物的特征。故事的內容具體,有條理。
四、資料共享
1、聯系《網上呼救》中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具體描寫。
2、孫悟空帶我去游天宮、外星人帶我運河游他們的星球,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一起玩耍……
五、習作方法
1、要把想象的故事寫具體,必須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描寫入手。
2、先把你想象的故事在小組內講給其他同學聽,讓同學們互補。
3、把你講得故事寫下來,注意段落層次分明、語言流暢。
六、佳作賞析
重點關注:
1、別人是如何展開想象的?
2、別人是如何把想象的故事寫具體?
七、開心練筆
指導學生寫開頭或精彩段落或結尾。
八、交流探究
1、學生以四人小組交流所寫作的片斷。
2、小組推薦寫得好的學生在全班交流。
【敲門教案】相關文章:
是誰在敲門小班教案07-07
小班語言教案:敲門02-18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
《敲門的陌生人》安全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