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和智慧》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理解學問和智慧之間的關系。
2.學習課文語言精練,生動有趣。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觀點。
教學難點:語言的精練。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過了《創造學思想錄》,懂得了創造性思維就是“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遷就你自己的規則”,其實創造性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智慧”,這種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而是以豐富的“知識”“學問”為基礎的。今天我們學一篇新課文《學問與智慧》。
二、 默讀課文,畫出每段的中心句
討論并歸納:
第1段:學問與智慧有顯然的區別。
第2段:有人認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問曾都來有智慧。
第3段: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
第4段:世間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書。
第5段:學問固然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
第6段: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三、 理清文章結構
討論并歸納:
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釋“學問”與“智慧”的區別。
第二部分(3一6段):論述學問與智慧的關系。
四、 默讀課文1一2段,用最簡潔的語言解釋“學問”和“智慧”。
討論并歸納:
學問:是一種人生必備的工具,是根據人的興趣日積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種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五、 第四段“有智慧的書”與“無智慧的書”主要區別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并歸納。
討論并歸納:
主要區別是一個能啟發人的心靈,開辟人的思想,另一個不能得到啟示,浪費時間。
六、 第3段中心論點是什么?舉了哪些例子加以論證?
討論并歸納:
中心論點是“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
舉了孟德研究豆子的,居然悟出遺傳的定律,奠定了遺傳學和優生學的基礎的例子。
舉了達文從海邊的蚌殼、山中的化石、類人的.猩猿、初民的種族中發現優勝劣汰的天演公例的例子。
舉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我的發明其實很簡單,只是你們看不見罷了”的例子。
以上都是人類重大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別人司空見慣之處看見了人之所未見之處,以證明智慧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智慧縱然研究一個極小的問題,也能探驪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七、 課堂小結
本文形象而準確地闡釋了“學問”和“智慧”的辯證關系,作者強調,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識,更需要能力,這個觀點與我們新課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對我們很有啟發。
八、 布置作業:
摘錄有關智慧與學問及其關系的名言警句。
九、 板書設計:
學問和智慧
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
需要知識,更需要能力
【《學問和智慧》教案】相關文章:
《學問和智慧》 教案02-23
學問和智慧教案01-05
《學問和智慧》教學教案01-28
《學問和智慧》教案設計04-07
《學問和智慧》的語文教案02-19
學問和智慧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學問和智慧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學問和智慧》的語文教案03-24
《學問和智慧》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