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豬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有趣的豬》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豬》教案(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趣的豬》教案 1
一、設計思路:
豬是我們農村中常見的動物,中班幼兒對豬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在自家或鄰居家看到過特征明顯的豬。當參觀了養豬場之后,他們更是對豬的外貌特征、生活習性、及用途等方面有了探究的欲望。經過分析,我們提出了實施開展豬的探索活動的依據:
1、幼兒對探索豬的特征,表現豬的生活具有極大的興趣,活動內容有助于幼兒對身邊動物的關注和熱愛。
2、幼兒可以直接從身邊或周圍生活中收集到有關豬的直接或間接資料,使探索和創造性表現具有信息來源和物質可能。
3、獲取資料的成功,能使幼兒自信地參與活動,愿意表達與表現。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豬的資料,認識豬的共同特性,擴大有關豬的各種經驗。
2、通過活動,使幼兒形成認真負責,完成任務的良好態度。
3、激發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三、活動過程:
(一)第一階段。
1、活動內容:
參觀養豬場,使幼兒對豬更有一個直接的感性認識。
2、活動步驟:
(1)聯系養豬場,與工作人員商量有關豬場的一些注意事項。
(2)鼓勵幼兒把看到的有關豬的問題向飼養員了解一下。
(3)老師把幼兒發現的問題作記錄,也參與詢問飼養員,幫助幼兒一同解決。
3、活動引導:
(1)邊參觀邊注意傾聽
幼兒隨時提出的各種問題,使幼兒成為問題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2)教師在參觀途中,可適當對看到的現象進行設疑,引起幼兒的好感,激發他們和你共同去關注有關豬的秘密。
(二)第二階段:
1、活動內容:
收集資料,豐富幼兒形成與活動有關的經驗。
2、活動步驟:
(1)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豬的資料,包括:VCD、故事磁帶、豬的圖片、卡片等。
(2)動員爸爸、媽媽帶領幼兒到養豬場拍攝錄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豬在養豬場的活動現象,了解豬的外貌特征。
(3)“豬問題”的活動。引導幼兒對收集資料中發現的有關豬的問題進行探討,尋求答案。
3、活動引導:
(1)教師也參與資料的'收集活動,從錄象帶、VCD、故事磁帶和資料摘錄過程中,使幼兒對豬的外貌特征擴大為對豬的生活習性和與人息息相關等方面的內容。
(2)在這過程中,要注意幼兒提出的各種問題,并隨時作好記錄。
(三)第三階段:
1、活動內容:
師生共同布置室內環境,共同收集有關豬的資料來激發幼兒的興趣。
2、活動步驟:
(1)幼兒按意愿確定自己收集有關豬的資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習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來的有關圖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養豬場,豬喜歡吃什么,我看到的豬等版塊。
3、活動引導:
(1)幫助。
幼兒成立資料收集小組,使幼兒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務。
(2)引導幼兒與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布置。
(3)教師對整個布局進行引導和合理安排。
(四)第四階段:
1、活動內容:
相互交流,了解有關豬的情況,遷移別人經驗,進一步探究。
2、活動步驟:
(1)介紹在養豬場看到的一些有關情況。
(2)如何收集資料,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豬的趣事。
(3)看豬的錄象,引發幼兒產生新的問題。
3、活動引導:
(1)關注幼兒在交流中產生的新的熱點,及時予以回應。
(2)接過幼兒拋過來的球,組織大家一起討論,并對有關資料進行補充。
(五)第五階段:
1、活動內容:活動展示。
2、活動進行:
(1)用廢舊材料:做豬。
(2)蔬菜小制作:豬。
(3)故事:小豬蓋房子。
(4)歌表演:小黑豬。
3、活動引導:
(1)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豬的可愛形象,引導幼兒自信、大膽。
(2)引導幼兒在展示過程中把自己的作品與同伴進行交流。
4、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的需要,可繼續延伸到家庭、社區,根據幼兒的興趣還可探索。(可以個別活動)
《有趣的豬》教案 2
活動目標:
了解乘飛機的過程,感受現金交通工具為生活帶來的方便。
能正確排列關于登機順序的圖片,并按順序完整地講述等級的過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部分幼兒有乘坐過飛機的經驗。
材料準備: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
1、討論:誰坐過飛機。
2、回憶進入機場后,人們會做些什么,要做哪些事才能順利地登上飛機。
3、觀看關于機場的介紹的PPT。
二、傾聽故事
1、——帶著問題傾聽教師講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熊是怎樣坐飛機去看爸爸的。”
——小熊買好了機票還要換什么票?
——小熊媽媽把行李放在哪里?交給誰?山羊大叔會把行李放到哪里去?
——怎樣進行安全檢查?那些東西不能帶上飛機?如果無意中帶上去了怎么辦?(重點說說安檢)
——小熊身上系的是什么?為什么在飛機上要系上安全帶?
——航空小姐送點心時,把點心放在哪里?
——飛機著陸后,小熊和媽媽到哪里去取行李?爸爸在哪里等他們?爸爸在干什么?
2、觀看課件,了解飛機上的設施。“飛機上的作為是怎樣的?為什么要系安全帶?為什么座位上方有燈?怎樣打開?飛機上的廁所是什么樣的?什么時候可以使用?航空小姐做些什么?”
三、排圖講述[ ]
1、仔細看清卡片上誰要乘飛機。
2、想想登上飛機前要做些什么,登上飛機后要做些什么,哪張應該排在前面,哪張應該排在后面。
3、幼兒自由排圖講述。
明亮的眼睛
活動目標:
認識眼睛的作用 學習一些保護視力的基本方法
活動準備:
特征較明顯的幾種物體(球、各種形狀的積木、彩色圖片)。 圖片:戴眼鏡的幼兒、各種損害眼睛的行為(趴在桌上看書、走路看書、躺著看書、在太陽底下看書 、看電視距離太近等) 鏡子 畫紙、筆
活動過程:
請幼兒閉上眼睛,想象如果沒有眼睛,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請幼兒輪流摸幾種物體,然后猜是什么物體,什么顏色。使幼兒了解觸摸只能感覺出物體的形狀,而不能辨別顏色。只有眼睛才能看見周圍的東西和美麗的色彩。 出示戴眼睛幼兒的圖片,請幼兒討論戴上眼鏡的原因。教師依次出示圖片。 請幼兒討論如果視力不好對生活有什么影響。如果沒有眼鏡,什么也看不清,看不清楚書、看不清楚人、看不清楚路等。 請幼兒討論應該怎樣保護視力,使自己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如:注意看書的姿勢、光線、時間;注意眼睛衛生(如不用臟手揉眼睛等);注意眼睛不受異物傷害(如不玩尖東西);眼睛有病要及時看醫生等。 請幼兒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并在紙上畫出自己的.眼睛。 請幼兒想一句關于保護眼睛的句子,并請教師協助幼兒寫在圖畫旁邊。
總結分享: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圖畫,并念出關于保護眼睛的句子。
活動評價:
能說出眼睛的用處,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能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
延伸活動: 請幼兒學做眼保健操。
《有趣的豬》教案 3
教學目標:
讓幼兒認識豬的基本特征和習性。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激發幼兒對動物世界的興趣和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準備:
豬的圖片、視頻資料
手工材料:彩色紙、剪刀、膠水等
故事書《小豬佩奇》或相關繪本
教學過程:
1、導入:
通過謎語或歌曲引入主題:“大耳朵,圓身體,哼哼叫,愛吃泥,它是誰?”
2、認知新知:
展示豬的圖片和視頻,引導幼兒觀察豬的外形特征(如大耳朵、短鼻子、圓滾滾的身體等)。
講解豬的生活習性,如喜歡泥巴浴、吃各種食物等。
3、故事講述:
分享《小豬佩奇》或相關繪本故事,加深幼兒對豬的認識,并鼓勵幼兒復述故事中的有趣情節。
4、動手制作:
指導幼兒用彩色紙制作小豬手工,鍛煉手眼協調能力。
完成后,讓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簡單介紹自己的小豬。
5、總結與延伸:
總結今天學到的關于豬的知識,強調愛護動物的'重要性。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人分享今天的學習內容,并觀察生活中的其他動物。
評估反饋:
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通過幼兒的手工制作和故事復述,評估其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有趣的豬》教案 4
教學目標:
了解豬的生物特征和生態角色。
學習豬的飼養管理和經濟價值。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實驗能力。
教學準備:
豬的生物特征圖片、視頻
豬飼養管理的資料
實驗材料(可選):飼料樣本、顯微鏡觀察材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通過猜謎語或展示豬的生活場景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知學習:
展示豬的生物特征圖片和視頻,講解豬的生理結構、生活習性及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介紹豬的飼養管理知識,包括飼料選擇、疾病預防等。
講解豬的經濟價值,如肉類供應、皮革制品等。
3、實驗探究(可選):
使用顯微鏡觀察豬飼料樣本,了解飼料的`成分和營養價值。
進行簡單的飼養環境模擬實驗,探討不同條件對豬生長的影響。
4、小組討論:
分組討論豬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以及保護豬資源的意義。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記錄在討論板上。
5、總結與作業:
總結今天學到的關于豬的知識,強調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搜集更多關于豬的有趣事實,準備下節課分享。
評估反饋:
通過課堂表現、小組討論和作業完成情況,評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觀察學生在實驗中的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有趣的豬》教案 5
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豬的生物分類、生理結構和生態功能。
探討豬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準備:
豬的生物分類圖、生理結構模型
豬在農業生產中的視頻資料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案例
教學過程:
1、導入:
通過一段關于豬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視頻,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新知學習:
展示豬的生物分類圖,講解豬在哺乳動物中的地位和分類。
使用生理結構模型,詳細解析豬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關鍵生理結構。
探討豬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如土壤翻動、有機物分解等。
3、案例分析:
分析豬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肉類、肥料等。
探討養豬業對環境的影響,如廢水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等。
引入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案例,討論如何在養豬業中實現綠色生產。
4、小組討論與辯論:
分組討論養豬業的利弊,每組選擇一個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組織辯論會,正方和反方就“養豬業是否應該大力發展”進行辯論。
5、總結與反思:
總結今天學到的'關于豬的知識,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鼓勵學生反思個人在環保方面的行為,提出改進建議。
評估反饋:
通過課堂表現、小組討論和辯論表現,評估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通過作業和反思日志,評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對環保問題的理解。
《有趣的豬》教案 6
教學目標:
讓幼兒認識并了解豬的基本特征和習性。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故事和游戲,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好奇心和愛護之心。
教學準備:
豬的圖片或玩偶
《小豬佩奇》動畫片片段
手工材料:彩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出示豬的圖片或玩偶,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引導幼兒說出“豬”。
二、新知學習
觀察與討論:展示豬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豬的外形特征(如大耳朵、圓鼻子、短尾巴等),并討論豬的生活習性(如喜歡吃什么、喜歡睡覺等)。
觀看動畫片:播放《小豬佩奇》片段,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一步了解豬的生活場景。
三、活動實踐
手工制作:指導幼兒用彩紙制作小豬面具或小豬手偶,增強動手能力。
四、總結與分享
讓幼兒分享自己制作的小豬作品,并簡單描述豬的'特點或自己與豬的趣事。
五、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人一起查找更多關于豬的知識,下次課分享。
《有趣的豬》教案 7
教學目標:
了解豬的種類、生活習性及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總結能力。
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豬的圖片、視頻資料)
豬的種類卡片
分組討論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耳朵大,鼻子圓,愛吃草,愛睡覺,它是誰?”
二、新知學習
多媒體展示:播放豬的視頻資料,介紹豬的種類(如家豬、野豬)、生活習性(如食性、睡眠習慣)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如食物來源、農業勞動力等)。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發放豬的種類卡片,討論并總結不同種類豬的特點。
三、實踐操作
角色扮演:選取幾種典型的豬,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豬的生活場景,加深對豬習性的理解。
四、匯報與分享
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同學提問或補充。
五、總結與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本課所學,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關系,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動物。
《有趣的豬》教案 8
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豬的生物學特性、生理結構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引導學生關注動物福利,培養生態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生物教材、教輔資料
豬的解剖模型或高清圖片
小組討論題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一段關于豬在農業、科研及生態保護中作用的視頻,引發學生興趣。
二、新知學習
生物特性講解:結合教材,詳細講解豬的生物學特性(如消化系統、繁殖方式)、生理結構(如骨骼、肌肉)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和作用。
案例分析:選取一兩個關于豬的科學研究或生態保護案例,分析豬在其中的角色和影響。
三、分組探究
發放小組討論題卡,如“豬對環境的適應性研究”、“豬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等,鼓勵學生查閱資料,進行小組討論。
四、匯報與辯論
各小組匯報探究成果,其他小組可提問或提出不同觀點,進行小型辯論,培養批判性思維。
五、總結與拓展
總結本課學習要點,引導學生思考動物福利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
布置課外作業,如撰寫一篇關于豬與人類關系的短文,或設計一項關于動物保護的公益活動方案。
《有趣的豬》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了解豬的基本生理特征、生活習性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圖片、視頻資料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動物的關愛之情,認識到每種動物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可愛之處,培養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豬的基本特征和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理解豬在生態及文化中的多樣性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豬的圖片、視頻資料)
小組討論話題卡片
豬的生活習性相關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一段關于豬的趣味動畫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你們覺得豬是什么樣的動物?它們有哪些特點?”
新知講授(15分鐘)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豬的'基本生理特征,如體型、毛發、眼睛顏色等。
講解豬的生活習性,包括食性、睡眠習慣、社交行為等。
介紹豬在農業、科研、文化等方面的應用和價值。
合作探究(15分鐘)
分組發放討論卡片,每組選擇一個話題(如“豬的智慧表現”、“豬與人類情感的紐帶”等)進行討論。
鼓勵小組內成員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師巡回指導,促進深入交流。
成果展示(10分鐘)
每組選代表上臺分享討論成果,其他同學可以提問或補充。
教師點評,強調豬的多面性和人類應給予的尊重與愛護。
拓展延伸(5分鐘)
展示一些豬在特殊領域(如搜救犬訓練、藝術表演)中的成功案例,拓寬學生視野。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為保護動物做些什么?
總結回顧(5分鐘)
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強調保護野生動物和家畜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我心中的有趣豬”的小短文或繪制一幅豬的生活場景畫。
板書設計:
略
《有趣的豬》教案 10
教學目標:
同上,但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親身體驗。
教學準備:
實體小型豬模型或圖片集
互動游戲材料(如“豬知識問答卡”、“豬的生活場景拼圖”)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豬頭飾)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5分鐘)
教師扮演農場主,手持小豬模型,講述一個關于小豬成長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實物觀察與討論(10分鐘)
展示小豬模型或圖片集,引導學生觀察并討論豬的外貌特征、可能的情緒表達等。
提問:“如果這是一只真實的小豬,它會喜歡吃什么?喜歡在哪里玩耍?”
互動游戲(15分鐘)
“豬知識問答”:設計一系列關于豬的小問題,通過搶答形式進行,答對者獲得小獎品。
“豬的生活場景拼圖”:分發拼圖材料,小組合作完成一幅展示豬生活場景的拼圖,并派代表介紹拼圖中的'故事。
角色扮演(10分鐘)
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名學生戴上小豬頭飾,扮演小豬,其他成員扮演農場的其他動物或農場主,共同演繹一段關于小豬日常生活的小故事。
情感升華(10分鐘)
播放一段關于豬與人類互動的溫馨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情感聯系。
小組討論:“我們能從豬身上學到什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它們?”
總結與作業(5分鐘)
總結本課學習的要點,強調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作業:設計一份“保護動物計劃書”,提出至少三項實際行動方案。
板書設計:
略
【《有趣的豬》教案】相關文章:
有趣的豬教案03-04
關于有趣的豬的教案08-15
豬的教案08-31
豬的教案08-31
豬的教案08-31
豬的教案08-31
豬的教案08-31
豬的教案08-31
豬的教案08-31
豬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