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區域活動《我居住的地方》(附評價與反思)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區域活動《我居住的地方》(附評價與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區域活動《我居住的地方》附評價與反思 1
一、活動目標:
1、讓孩子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發展幼兒的動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2、樂意表現自己,共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學著去發現問題。
二、設計思路:
在一次遠足活動中,我們的孩子法現,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很多的拆遷房正在興建,引起了孩子們的很大興趣,開始討論起來,“哇,這么高的樓怎么建造呀?”“看!看!有大吊車。”“這是在造什么樓呀?”“不知道,是給人住的房子吧?”“可能使幼兒園”。“會不會是超市呀?”看來孩子對我們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于是,我們順著孩子們的興趣、愛好開展了“我居住的地方”的主題活動,從而在這一主題背景下我們設計了符合孩子年齡特點、需要、能力的個別化活動。
三、活動導入:
這幾天,我們馬路旁邊的高樓大廈可真是越來越多,可是,我們的朋友在建造高樓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想把樓房造越高,就越容易倒塌呢?今天我們在和好朋友一起建造房子的時候,動動小腦筋,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這里還有一件高興的事情要告訴大家,今天小動物要搬新家了。瞧!這就是動物新村,可是粗心的建筑師們在建造房子的時候忘了在每一扇門的上面寫上門牌號碼,這下,小動物們可遇到麻煩了,我家到底住在幾層樓呢?朋友們,你們愿意來幫幫小動物,讓他們在自己的新家里過上一個快樂的新年嗎?好,讓我們行動起來。
四、活動區設置:
1、漂亮屋
材料投放:
(1)自制的各種娃娃及打扮娃娃所需的各種材料。
(2)各種各樣的頭飾、木梳、洗發水等
2、巧手屋:
材料投放:
(1)廢舊的各種盒子、綠色手工、固體膠、剪刀等
(2)各種顏色鮮艷的絲襪花瓣、鐵絲、花芯、線、泥工盒等。
3、創意屋:
材料投放:各種廢舊盒子及各種輔助材料
4、音樂屋:
材料投放:
(1)各種小動物所居住的樓房一幢(利用地面)。
(2)不同類型的節奏卡片及各種打擊樂器等
5、智慧屋
材料投放:
(1)各種建筑物的圖片及字卡;各種家用電器的圖片及字卡等。
(2)講述故事“三只小豬”、“小動物過冬”所需的操作材料。
6、聰明屋
材料投放:
(1)動物新房三幢(利用主題墻);背面標有門牌號碼的立體小動物若干。
(2)門牌號碼拼圖若干及記錄卡等
7、休閑屋
材料投放:
(1)自制有關周圍生活的棋一副、飛行棋、五子棋等
(2)撲克牌兩副
(3)各種有關建筑物的迷宮圖若干
五、活動評價:
師:我們的動物寶寶真開心,終于有了自己的新家了,瞧!小松鼠真在開心的笑呢,是誰幫小松鼠找到新家的?
幼:是方杰和俞偉杰
師:方杰,你是怎么幫小松鼠找到新家的?
幼:我是一間一間數了之后就把小松鼠送回家的(幼兒進行演示)
師:你們的本領真大,小動物們謝謝你們。
師:呀,是誰把我們的新馬路打扮得這么漂亮的?
幼:是我們。
師:季宇陽你來說說看,你們是怎么來打扮這條新馬路的?
幼:我們在馬路旁邊找了好多好多的高樓大廈,這是看病的醫院,這是生小孩的醫院。
師:哦,這兩幢房子上都有一個醫院的標志,那么,這些是什么房子呀?
(幼兒發現還有的房子上沒有標記)
師:對呀,怎么沒有標記呢?那么在下一次的活動中,我們別忘了給這些房子做上標記,讓人們一看就明白這是什么地方,好嗎?
六、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在班本化主題背景下設計的'區域活動,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向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以教育目標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發展水平為依據,按照“最近發展區”的原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經驗、能力,創設置住活動的空間,提供適宜的材料,教師在觀察幼兒活動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材料,適時進行指導與評價。只是在活動中教師在評價新游戲——送小動物回家的游戲時,過于著急,沒有講深講透。
中班區域活動《我居住的地方》附評價與反思 2
一、活動背景
隨著中班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自己居住的地方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們設計了“我居住的地方”這一區域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一步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認識并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包括小區、街道、公園等公共設施。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描述能力,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居住的地方。
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準備
地圖:準備一張幼兒居住地區的地圖,讓幼兒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居住的地方。
圖片資料:收集關于幼兒居住小區、街道、公園等公共設施的圖片資料,供幼兒觀察和學習。
實物材料:準備一些與幼兒居住地方相關的實物材料,如小區的門禁卡、街道的路標、公園的游樂設施等,讓幼兒能夠親身感受。
區域設置:在活動室內設置“我居住的地方”區域,包括地圖區、圖片區、實物區和創作區。
四、活動過程
導入環節:教師向幼兒介紹活動主題,并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居住的地方,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
觀察學習環節:
地圖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地圖,找到自己居住的小區或街道,并介紹周圍的公共設施。
圖片區:教師展示圖片資料,讓幼兒觀察并描述自己居住的地方的特點和設施。
實物區:教師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親身感受并描述自己居住的地方的設施和功能。
創作表達環節:
創作區:教師提供繪畫材料和工具,鼓勵幼兒創作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圖畫或手工作品,并讓幼兒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分享環節:教師組織幼兒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讓幼兒互相學習和交流。
總結反思環節: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重點和亮點,引導幼兒反思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和收獲,并鼓勵幼兒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評價與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和參與,讓幼兒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并激發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對實物材料的興趣尤為濃厚,通過親身感受實物材料,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己居住的地方。同時,我們也發現部分幼兒在描述自己居住的地方時存在困難,需要教師在后續活動中加強引導和幫助。
在反思本次活動時,我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和提升:
豐富活動內容:可以增加更多與幼兒居住地方相關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如角色扮演、實地考察等,讓幼兒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自己居住的地方。
加強引導和支持:對于部分在描述自己居住地方時存在困難的幼兒,教師可以加強引導和支持,通過提問、示范等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拓展活動范圍:可以將本次活動延伸到家庭和社區中,讓家長和社區人員參與到活動中來,共同促進幼兒對自己居住地方的認識和了解。
總之,本次“我居住的地方”區域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們將在今后的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提升活動質量,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中班區域活動《我居住的地方》附評價與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區域反思03-11
《我居住的地方》教案設計10-04
區域活動中班教案03-26
中班區域活動教案11-06
中班區域活動教案03-02
中班區域活動方案04-18
中班區域活動教案05-28
中班區域活動教案08-16
區域活動教學反思02-27
區域活動教學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