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時間:2021-04-16 18:31:03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中班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中班教案四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根據動物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想象動物能為人們做些什么事,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2、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表達個人見解,大膽地講述。

  3、感受幫助別人的樂趣,增進喜愛動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

  在一次晨間談話:“你喜歡什么動物”中,孩子們興趣很濃,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其中孩子們對動物的主要習性和特點非常感興趣,為了保持孩子這一興趣,我設想開展一次有關動物的語言活動。而那時,我剛好在一書上看到了故事《你想借什么動物》,該故事不僅進一步豐富了孩子對不同動物的主要習性和特點的認識,又為孩子們創造性地講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定能讓幼兒敢說、愿說、樂說,語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本次活動就由此而產生了。

  活動準備:

  1、課件《借動物》。

  2、動物圖片若干。

  3、圖片(1)果園(2)、木材工地(3)房頂上的氣球(4)過河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起興趣。

  ⑴ 師:“小朋友,你喜歡什么動物?”

  ⑵ 教師講述故事的開頭,引出課題

  二、分段講述故事,運用插問,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較連貫地表達個人見解。

  (一)看課件,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老爺爺打電話到動物園借會撓癢癢的動物——猴子)

  師: “動物園為什么要給老爺爺送來猴子?”

  (二)看課件,講述故事的第二部分(小姐姐的紅絲巾被風吹到高高的樹杈上,就打電話到動物園借了個頭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師: “小姐姐該到動物園去借什么動物?為什么?”

  (三)看課件,講述故事的第三部分(叔叔剛下火車,就給動物園打了個電話借動物——黑猩猩。)

  師:“剛下火車的叔叔帶了很多東西,你猜猜他要借什么動物?為什么?大家大膽地猜一猜,猜錯了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四)看課件,講述故事的第四部分(媽媽抱著寶寶逛商店,覺得累了就打電話到動物園借動物——袋鼠。)

  師:“動物園會給她送什么動物呢?為什么?”

  (五)小結:原來,動物們有很多本領,可以為人們服務。小豬知道了這

  個消息,也開了一家可以借動物的動物園,可是今天要借動物的人太多了,我們來幫幫小豬,看看誰遇到了困難,該如何解決。

  三、通過解決問題,啟發幼兒根據動物們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想象它們可幫助人類的情景。

  ㈠ 教師出示圖片(1)、(2)、(3)、(4)

  1、幼兒相互交流講述圖上的人遇到了什么困難。

  2、個別交流

  3、看一下籃子里有XX動物,它們有什么本領。(幼兒相互交流)。

  ㈡ 幼兒自由選擇圖片自主講述,貼合適的動物,教師巡回指導。

  ㈢ 匯總幼兒的操作結果,個別交流。

  ㈣ 小結:表揚動物朋友,鼓勵幼兒向樂于助人的小動物們學習。

  四、引導幼兒創造性想像講述。

  師:“如果我們這兒也有一家可以借動物的動物園,你想借什么動物呢?為什么?”

  延伸活動:

  請幼兒想象動物為人類所做的事情,進行創造性繪畫,并編成一個小故事。

  附故事:你想借什么動物

  有一家動物園真稀奇:這里的動物不光讓人看,還往外借呢!借動物?老爺爺活

  了八十歲頭一回聽到這個消息。這天,老爺爺正在看電視,馬上就給動物園打了個電話。老爺爺說:“我的后背正癢癢……我想借個動物幫我撓癢癢。”

  “好說,好說。”不一會兒,動物園就給老爺爺送來一只會撓癢癢的猴子。怎么樣,好玩吧?

  借動物的人很多很多:

  有一位小姐姐,她的紅紗巾被風吹到高高的樹杈上,連警察叔叔都沒有辦法

  取下來。后來小姐姐從動物園借了個頭最高的長頸鹿,長頸鹿來到大樹下,用嘴輕輕一叨,就把絲巾取了下來。

  火車站的出口,一位叔叔剛下火車,就給動物園打了個電話,你們猜他要借

  什么動物?他要借一頭黑猩猩!這位叔叔帶了好多東西,黑猩猩力氣大嘛。可以替他扛箱子,拎包。

  街上有以為年輕的媽媽。她抱著小寶寶逛商店,走著走著,胳臂酸了,額頭

  上也冒汗了。年輕的媽媽在路邊打個電話,動物園馬上就給她送來一只袋鼠……

  聽故事的小朋友,如果你們那里的動物園也可以借動物,那么,你最想借什么動物呢?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有一天孩子們從戶外做完可間操回到教室,劉權把從花盆里摘下的一串紅撒在地上到處都是,孩子們爭著要搶,有的說:"這是花,我喜歡!"有的`說:"這這是給我們看的不是玩的呢!"花兒就在孩子的身邊,他們愛花可還有不少象劉權這樣的孩子雖然喜歡花卻不懂得怎樣保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環境,由此我設計了這次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愛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2培養幼兒欣賞和感受花的美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花的主要結構,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名及主要特征,并能動手表現出來。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將幼兒園內各種鮮花集中在一個操坪里并標上花名;

  2各種花的圖片;

  3識字卡:花,花瓣,花托;

  4剪紙用的剪刀,正方形的彩紙,小藍子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識花

  1賞花

  教師扮"花仙子"帶幼兒到戶外賞花,要求幼兒回答問題:你看見了什么顏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

  2說花

  1、幼兒見到過的花:請幼兒個別發言講講自己見到過的花.

  2、許許多多的花:幼兒說到的這些花大都是現在這個季節的花,還有不是這個季節開的花,老師帶來了一些花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花的圖片).

  3、認識花

  重點認識花的主要結構:以玫瑰花為例,教師引導幼兒由外到里認識:花托,花瓣,花蕊.

  4、愛護花

  討論:我們怎樣保護花?

  活動二:我喜歡的花

  1復習認識花的結構

  2說花:啟發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花:主要說出花的名稱以及花的顏色特征等.

  3介紹活動場地,交代活動要求:室內分為幾個大組:水墨畫組,粘貼組,剪紙組,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但要注意把自己喜歡的花表現出來等

  4幼兒操作

  教師分別到各組進行個別指導

  5舞蹈:花仙子

  活動反思

  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

中班教案 篇3

  前言:通過開放式的體育教案提問,圍繞大家感興趣的蝸牛進行信息的交流,旨在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蝸牛的探索。活動中,幼兒的回答范圍比較廣,有“蝸牛的空殼”,“眼睛有四只”,“有觸角”,還有“喜歡潮濕”“喜歡喝水”“有粘液”等等,從蝸牛的外形到習性都有涉及到。

  活動目的:能較自如地進行走、跑、平衡、鉆、跳等。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用粉筆在地上畫幾條3——5米長的直線。

  活動建議:

  1、幼兒一個跟著一個在教師的帶領下學蝸牛走路(在直線上走)。腳跟碰腳尖,左右交替向前,從直線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2、走直線后可加大難度走“蝸牛形”,并分組進行比賽。

  3、還可以增加材料,提高游戲的趣味性:(1)雙手側平舉,各托一個沙包在線上走;(2)頭頂沙包走;

  規則:只能夠在線上走。

  活動實例:

  我見過的蝸牛

  (一)談話:“你見過蝸牛嗎?”

  設計思路:

  孩子們都見過蝸牛,對蝸牛有一定的印象,我想通過這一活動,了解孩子對蝸牛有多認識,從孩子已有經驗入手,循序漸進地展開對蝸牛的探索。 老師:“你在哪里看到過蝸牛?你看到的蝸牛是怎么樣的”

  肖:“我在橋頭公園見過許多蝸牛。”

  蔣:“我在奶奶家門前的樹上看到很多蝸牛,奶奶抓了一只,它的頭很粘,把奶奶的指甲當樹葉吃,一碰到危險就躲進殼里,奶奶手上癢癢,它有四個觸角,一碰就縮回去,不碰就伸出來。”

  曹:“在我家樓下花園里見過蝸牛,還有許多蝸牛的空殼。”

  毛:“那蝸牛上哪兒去了呢?”

  方:“它長大了,脫殼了唄。”

  師:“你們見過的蝸牛是什么樣子的?”

  林:“我養過兩次蝸牛,我發現蝸牛的眼睛有四個,很嚇人。”

  陳:“不對,只有兩只眼睛。”

  皓:“它沒有眼睛,靠觸角看東西。”

  毛:“頭的下面有個嘴巴。”

  梁:“它的肚子上有粘液。”

  陳:“外婆從老家拿來給我的,身子藏在殼里面,殼上有一圈一圈的線,有四個觸角。”

  張:“在下雨的時候蝸牛很多,它喜歡潮濕的地方,愛喝水。”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好,那我們到戶外去看一看,找一找吧。”

  (二)捉蝸牛

  孩子們在談論到自己見過的蝸牛之后,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了爭議,有的說在樹上,有的說在草叢里,還有的說在水里,到底蝸牛生活在哪里呢?我和孩子們商量后決定,回家后和爸媽一起去抓蝸牛,第二天,他們都興奮地談起了自己抓蝸牛的經歷…… 廖:“我和爸爸一起去抓的,我拿一根小棍子,還有手電筒,我用棍子刨開沙地,里面有蝸牛。”

  夏:“爺爺帶我去后院的沙地,使勁地挖,挖了好久也沒有看到蝸牛。”

  羅:“我在外婆家的陽臺上找到了蝸牛,很陰涼有土的地方,才有蝸牛。”

  俊:“鄰居奶奶告訴我,在墻角有蝸牛,我就撿到了一只。”

  總結:

  幼兒已經從不同的渠道知道了很多有關蝸牛的知識,所以,在活動中,他們滔滔不絕地將自己獲取到的蝸牛的知識與同伴交流、分享,并從中體驗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樂。

中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人的情緒會變化,會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對情緒有初步的認識。

  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有好處。

  教學過程:

  一、通過談話說說氣溫溫度計的作用,知道氣溫的變化可以用溫度計來測量。

  1。教師出示氣溫溫度計,請幼兒觀看。

  2。引導幼兒觀察:

  (1)看,這是什么呀?

  (2)它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3。組織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回答。

  4。小結:這是氣溫溫度計,是用來表示溫度變化的。

  二、通過欣賞音樂旋律及情緒臉譜,體驗不同情緒,知道人的情緒也是會發生變化的。

  1。欣賞音樂旋律。

  (1)老師這里有兩段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聽完之后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

  (2)引導幼兒傾聽《快樂舞》和《小熊的葬禮》的音樂,感受自己情緒的變化。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4)小結:《快樂舞》音樂比較歡快,讓人聽了很高興,可是《小熊的葬禮》聽了卻讓人很傷心。

  2。引導幼兒欣賞情緒臉譜圖。

  (1)看,這些是什么呢?

  (2)誰愿意說一說的。

  (3)你有過這樣的表情嗎?什么時候有過?

  (4)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三、通過認識情緒溫度計,知道情緒同氣溫一樣會變化。

  1。師:看,這是什么呀?你們認識嗎?

  2。組織幼兒大膽猜測。

  3。老師介紹:這是情緒溫度計,是用來測量我們情緒的,溫度高表示高興,溫度低表示不高興、傷心等。

  4。組織幼兒和同伴說說自己的情緒。

  5。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情緒調試情緒溫度計。

  6。師幼集體檢查。

  四、通過故事欣賞,了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1。師:你喜歡什么樣的情緒?為什么?什么樣的情緒最讓人舒服,對身體最有益?

  2。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3。老師帶來了兩個有趣的故事,聽完之后大家一起說說它們的情緒是怎么樣的,對身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好嗎?

  4。教師講述故事《小兔過生日》、《長頸鹿丟了花帽子》,幼兒傾聽。

  5。通過這兩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6。小結:我們知道了讓自己天天都高興、開心,這樣我們的身體也會變得更健康。如果整天生氣或是不開心,就會生病。

【【熱門】中班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中班驚蟄教案03-03

中班詩歌教案《家》11-19

中班詩歌《家》教案08-23

彩色牛奶中班教案03-03

幼兒中班安全教案03-03

中班驚蟄活動教案03-01

中班驚蟄優秀教案02-28

幼兒中班常規教案02-22

中班詩歌《家》教案08-23

幼兒中班安全教案03-0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台湾AV国片精品福利 | 中文字幕丝袜四区 | 亚洲午夜Av在线 | 亚洲美女福利视频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亚洲精品中字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