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

時間:2021-04-23 15:00:17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彈力;

 。2)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力的測量原理。

  【教學難點】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

  一、彈力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跳水,蹦床,蹦極,射箭……學生觀察實驗,對彈力有了初步認識。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1)鋼尺壓彎反彈;

 。2)拉伸或壓縮彈簧。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彈力進一步了解。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彈力概念。

  回憶力的作用效果,悟出發生形變的物體會對施力物體產生作用力,即彈力。

  二、測力計及其使用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

  學生實驗:拉伸彈簧,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說明彈簧測力計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學生知道彈簧測力計原理。

  投影儀展示彈簧測力計,請學生觀察,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

  (1)最大刻度的意義;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調整。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結構。

  投影儀展示各種彈簧測力計。

  老師講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及其注意事項:

  (1)如何調零;

  (2)測量范圍;

 。3)測量方法(伸長方向與測量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并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

  學生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重量;

  用彈簧測力計測自己的一根頭發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與同學進行比較。

  三、實驗探究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拔河,牛拉車……等圖片;

  提問:以上兩邊的力相等嗎?學生觀察錄像,思考。

  引導學生做教材25頁圖8—3—8實驗并填空。

  學生做書上實驗,補全結論。

  引導學生對拔河、牛拉車進行分析。

  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四、課堂小結

  通過多媒體展示,老師講解,以及學生自己動手試驗,使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彈力,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以及用法;通過實驗探究對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有一定了解。

  五、課堂作業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練習

  【實踐活動】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教學反饋】

  本節教學活動應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在參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觀察中思考、學習。

  初中物理教案2

  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后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散作用。關于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后仍是發散的,并不能會聚,凸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和凹。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2、通過實驗,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并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會聚,什么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通過三棱鏡以后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為什么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為什么對光起發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梢园呀虒W內容事先繪制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臺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正對著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折射以后是否能會聚于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么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前后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前后的路徑,以及兩類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發言,以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近視鏡和老花鏡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實驗分析近視鏡和老花鏡屬于何種,分析其對光線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初中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案02-09

我的初中老師初中作文02-11

內江四初中和東興初中怎么選?06-29

我的初中老師初中作文6篇02-15

杭州初中對比:金惠初中和金山初中區別在哪06-29

初中入團申請02-23

溫暖初中散文04-10

初中入學通知01-18

初中親情日記02-28

有關初中寒假02-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中文字幕日本亚洲欧美不卡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