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教案七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讓同學懂得祖國撫育我們生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同學熱愛祖國的情感
3.練說一句話,培養同學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萬事萬物都有聯系。
教學難點:
讓同學懂得祖國撫育培養了我們,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激發同學愛國情感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導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身的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家)
2.請小朋友想想自身的家,說說你覺得家怎么樣?請讀好它
二.指導看圖
說說你看懂了什么?(指導同學由遠和近,由上而下說說圖上有什么)
三.初讀課文
“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誰的家,它們的家分別在哪里呢?”
1.輕聲讀課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仔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四.細讀課文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誰的家,它們的家分別在哪里呢?”
要求同學用“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的家,它們的家分別在...”句式回答
根據同學回答,逐一出示相應語句
(一)藍天
1.出示:藍天是白云的家
2.朗讀
3.師講述:一朵朵白云飄浮在藍天上,藍天襯著白云,白云離不開藍天,所以說藍天是白云的家
。ǘ淞
1.出示:樹林是小鳥的家
2.朗讀
3.為什么說樹林是小鳥的家?(小鳥在樹林會做些什么?)
(小鳥在樹林里搭窩,自由自在的飛來飛去,小鳥離不開樹林,所以說樹林是小鳥的家)
。ㄈ┬『
1.出示:小河是魚兒的家
2.朗讀
3.你能用上“離不開”說說為什么“小河是魚兒的家”
。~兒離不開河水,假如沒有河水,魚兒就無法生存,所以說小河是魚兒的家)
。ㄋ模┠嗤
1.出示:泥土是種子的家
2.朗讀
3.為什么說“泥土是種子的家”?
。ǚN子生根、發芽、長葉、開花都離不開泥土,泥土中有許多營養可以讓種子吸收,所以說泥土是種子的家)
。ㄋ模┳鎳
1.出示: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2.朗讀
3.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4.師講述:祖國是我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我們自身的國家。
我們的國家象個大花園,我們就是祖國大花園里的花朵。祖國大花園里有溫暖的陽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們的生長離不開祖國的撫育、培養,所以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5.歌唱《娃哈哈》
五.齊讀全文
六.說話練習
1.除課文里說的這些,你還知道(什么)是(誰)的家嗎?
2.黑板出示:(什么)是(誰)的家。
3.啟發同學:小河里有什么?森林、大海里有什么?
4.黑板出示:(什么)是(誰)、(誰)、(誰)的家。
5.根據此句式說話
七.畫——寓教于樂妙在其中
請生繪畫出自身心目中的家
設計意圖:
本教學設計主要通過同學議一議、讀一讀,讓同學體會到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這些事物與大自然密不可分;通過唱一唱突破課文的難點,激發同學熱愛祖國的情感;通過畫一畫,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實現課內與課外有機聯系。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
3.品讀語言,感受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感知美
1.揭示課題。
拉薩是我國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走進拉薩,欣賞那里的迷人風光。揭示課題后,可問學生:從課題看,課文會寫些什么內容?讓學生簡單說說。
2.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里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朗讀時間)(2)認讀生字新詞。
拼音去掉,用開火車領讀的方式,讀生字新詞(相機引導學生要讀出感情來)。
你們能為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嗎可讓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來。
3.交流反饋。
(1)指名朗讀課文。
(2)交流讀書收獲。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弄明白拉薩天空的特點,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把握。
4.寫字指導。
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字形,看看這些生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怎樣寫才漂亮?
(1)交流匯報。(教師可抓住一些比較難寫的字進行范寫,如“忍”“簾”等字。)
(2)練習臨寫。(此時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以營造寫字的氛圍,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二、精讀課文,體會美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輕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品讀比喻句。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把“拉薩的天空”比作了什么?這樣寫你覺得怎么樣?
2.精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課文是怎樣具體來寫的呢?讓學生自由閱讀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并用筆把那些最能體現拉薩天空特點的語句勾畫出來。
(2)同桌交流。
(3)讓學生從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朗讀,讀出感情。
3.精讀第五自然段。
先看圖,再讀文,圖文結合體會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讓學生說說自己精讀課文后的感受。
三、誦讀課文,傳達美
1.創設情境,并自主誦讀。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作者的引領下一同走進了西部,走進了拉薩,欣賞了拉薩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薩天空的迷人風采,F在有一批外國友人要去拉薩觀光,你們何不借此機會先向他們介紹一下,使他們對拉薩的天空有個鮮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紹才能把拉薩天空的美傳達給他們?
2.模擬情境,嘗試介紹。(讓部分學生扮演游人)
四、開設作業“超市”,自主選擇練習
1.小組之間開展寫字或聽寫詞語比賽。
2.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
3.寫兩個打比方的句子。
4.把這篇課文背誦給家長聽,讓他們感受和分享拉薩天空的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寫一處景色,注意抓住景物靜態和動態的特點,題目自擬。
2.做到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教學重、難點:
注意抓住景物靜態和動態的特點及發展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作前準備:
1.回憶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2.搜集有關寫景的詞句及文章,做前期的積累。
。ǘ┳髦兄笇В
1.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所見到的最美麗的景色在哪里,又是什么樣呢?你想把這優美的景色,優雅的環境介紹給在座的各位同學嗎?那么,在你介紹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提出表達的要求:
。1)明確所描寫景物的地點,入題要順暢,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介紹。
。2)做到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2.情境再現,明確中心。
老師再次呈現《桂林山水》的課件,讓同學們共同欣賞這一處美景,看完了錄像,再次說說本文的結構特點,描寫手法。
回顧本單元其他寫景文章都是怎樣寫的,從結構到寫法有什么可借鑒之處。
同時提示學生文章寫得好,不僅因為結構好描寫好,更重要的是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整篇作文才有了中心。
3.自主選材,構思全文。
下面請同學們再思考,確定自己要描寫的景物,并明確要突出該景物什么特點,再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請同學提出意見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4.個別交流,整體受益。
指個別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要寫什么,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哪部分重點寫。大家幫助完善。(2-3人)
5.落筆成文。
(三)修改評價。
自改:請同學們根據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按照作文目標的順序,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增、刪、調、換、訂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條修改自己的作文。
互評、互改:同桌交流進行互評,對照作文目標給你的同桌一個實事求是的評價。根據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幫他修改。
教師總評。
(四)作后評講。
1.概述此次習作情況。
、疟頁P優生,鼓勵進步生。
⑵肯定成績,指出問題。
2.佳作賞析。
、懦鍪炯炎,各自默讀。想一想:你覺得習作好在哪里?給你什么啟發?
⑵集體交流、評析。
3、組織修改習作。
⑴自改。
、仆阑ラ啞
語文教案 篇4
課題:語文園地四
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口語交際:“教你學一招”,和同學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領,交流時做到自然、大方,表達流利,通過介紹、演示、學習,增強生活實踐能力。
2.習作練習:寫自己學會的一樣本領,把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自主發現:能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在發現規律的同時積累詞語。
4.日積月累:在填空練習中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讀讀背背12個詞語,在運用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進行詞語積累。
5.拓展延伸:通過閱讀圖畫,“看圖說成語”,培養觀察、閱讀、理解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演示、學習,增強生活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認真聽別人說話和多積累的習慣。
教具準備:
自主預習:
提練主線:
相互交流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探討自然的奧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奧秘,如我們學習的本組課文,有的寫作者留意了鮮花的開放,有的寫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飛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發現。
這段時間,你都作了哪些觀察?有哪些新的發現?把你觀察中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現。如果對誰的發現感興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討。
二、小組交流
要求:組成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探討自然的奧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說的同學要把自己的發現說得清楚、內容要具體;聽的同學要認真傾聽)
三、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四、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發現真多、真神奇!看來只要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于動手,善于動腦,就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獲!特別是我們班有的同學不愿意開動腦筋的,學了這一課希望你們也有所啟發、有所收獲。同學們,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著你們去探索,希望你們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寫一則觀察日記
一、引入。
1、在口語交際中,我們交流了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同學們的發現真是神奇美妙。也許你有更多的發現要想說,今天我們就選擇你最感興趣,最想寫的內容,來寫一則觀察日記。
二、學生討論交流:
1、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你準備寫哪些內容?
2、提示:可以是可愛的小動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麗的風景,也可以是你心愛的物品……可以說它的形狀、顏色,也可以說它的動作、姿態……
3、把你準備介紹的事物描述給同學聽。(要把內容說具體)
4、同學間互相評價、補充。
5、針對學生的說,教師作指導。
三、學生練習寫日記。
1、明確日記的格式。
2、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3、放聲朗讀,檢查修改。讀讀句子是否通順,詞語是否恰當,標點是否正確。
4、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議。
5、全班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6、再次修改,大聲讀一讀。
7、謄寫作文,注意格式,字跡工整。
第三課時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三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現。
2、小組交流: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現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現。
5、教師引導小結:這四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異。引導學生從音、形、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 “藝術的魅力”為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本課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辈澜^弦所預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情分析】
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學生已有了《楊氏之子》作為基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借助注釋、結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導學生透過文字想象畫面,揣摩作者表達方法,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文言文和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習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2.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設計理念】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小學文言文傳統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深奧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恫澜^弦》一文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所以需要老師靈活多變而又扎扎實實的朗讀指導,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讀、思、議、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淀語感,領悟語言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時效,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故事導入,引入課題。
講《警世通言》中伯牙和鐘子期偶遇的故事導入,指導學生看插圖,猜猜文中人物。
[設計意圖: 故事導入讓學生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2.板書課題,指導“弦”的讀音和寫法。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絕弦”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絕弦?)
。墼O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由《楊氏之子》導入文言文學習方法。讀通課文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明確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交流:讀文言文給你什么感覺?
3.檢查預習。學生個人讀后指導。教師范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4.領讀,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設計意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韻味的領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讀懂課文,領會情感
1.課文讀通了,還要把課文讀懂,大家說,有什么辦法?(結合注釋、結合上下文)請同學們按照這些方法,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大意。讀懂課文,是文言文學習的第二步。
2.學生自學。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大意。
。墼O計意圖: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3.交流。
。1)從哪里看出二人是知音?
。2)引出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體會古文的一詞多義。抓住“善哉”指導學生理解子期的由衷贊嘆,并指導讀。
課件出示句子,透過文字看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山和江河?讀出你的感覺。
揣摩表達形式,抓住“峨峨兮” “洋洋兮”體會古文用字的精煉。
。墼O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此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本,豐富想象。]
(3)對啊!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边@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伯牙所念,僅僅是這些嗎?角色轉換,假如我志春風……你看到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式說一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4)課件再次出示二人資料。質疑:伯牙當時已經是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交流)
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是!知音歡聚,情投意合,將是何等的其樂融融!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快樂。
。5)故事過渡。二人相見恨晚,結為兄弟,并相約一年后中秋之夜再在這里相聚。第二年中秋,伯牙興沖沖前來赴約,假如你是伯牙,你會給子期帶些什么禮物呢?(交流后起音樂)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闭n件再次深化二人資料。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充分利用文本插圖,身臨其境感悟人物心情,理解人物內心的感情。]
(6)深化情感。
透過這段文字,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畫面?(交流)
教師深情渲染:是。≡僖矝]有了知音歡聚,只有一座孤單的墳墓;再也沒有了其樂融融,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假如你是伯牙,站在知音的墓前,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交流)
[設計意圖:透過文字看畫面,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課堂小練筆的拓展練習,讀寫結合,既提高了課堂實效,又讓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在子期墓前,伯牙留下了一首傷心欲絕的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ā毒劳ㄑ浴罚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
4.回歸課題。伯牙為什么“絕弦”?知道了嗎?
。墼O計意圖:潤物細無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積累古文,嘗試背誦
1.放《高山流水》,請同學們伴著這首曲子,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再把課文讀一遍,把你的感受讀進去,讀出知音歡聚的樂,讀出破琴絕弦的痛……
。墼O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
2.嘗試背誦。
。墼O計意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努力讓學生理解文意,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后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口,其情若生吾心”的境界,課堂實效就要在不斷訓練中提高。]
五、拓展文本,推薦閱讀
課外推薦閱讀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墼O計意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此環節旨在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養成課外閱讀習慣。]
【作業設計】
1.熟練背誦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譯
絕 :斷絕
善 :擅長,善于。
鼓 :彈。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語氣詞,相當于“啊”。
若 :像~~一樣。
洋洋 :廣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謂 :認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就。
復:再,又。
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朗讀停頓
注:“/”為停頓處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作者介紹】
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擔心被誅殺,于是飲鴆自盡。
【練習題】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號。
絕:①斷絕②窮盡③走不通的④獨一無二的⑤極、最
伯牙絕琴( )斬盡殺絕( )絕處逢生( )
美妙絕倫( )絕大多數( )懸崖絕壁( )
善:①擅長、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辦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懷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終( ) 英勇善戰( )
2、句子停頓不恰當的一句是:( )
、俨/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谏圃,洋洋/兮若/江河!
、鄄/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懿/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語文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規范》指出: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設計以此為立腳點,強調閱讀的個性化,讓同學在美文的熏陶中有獨到的感悟,并在有所積累的前提下有所表達。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體會課文的意境。
2、感情朗讀課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狀、顏色來描寫景物和景物變化的方法。
3、能在讀熟、讀懂課文基礎上發明性的練習說話,寫導游詞提綱。
[教學具準備]
水彩筆、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師:同學們,在以前我們學過了巴金爺爺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壯觀。其實日落也很富有詩意的,它一點也不比日出遜色,夕陽滑落的景觀可謂美妙絕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日落的文章。
2.板書課題,同學齊讀課題2遍。
(二)教師配樂范讀全文。
。ㄔ谑婢、優美的鋼琴曲伴奏下,教師美讀全文,并要求同學)
1、標段落號。
2、喜歡的段落前做個記號。
(三)同學自由朗讀全文。要求:
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歡的句子、段落多讀幾遍。
(四)生字謄寫練習。
1.教師在田字格內范寫“濺”、“盞”
2.同學在下發的作業中描紅。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畫出作者描寫的三亞景物有那些?。
2、用簡單的線條畫出藍天、海水、白鷗、椰樹、細沙。
3、同學根據有關段落作畫。(要求同學用簡筆畫作圖)
4、評畫。
(注意是否能畫出“藍藍的天”、“藍藍的!薄ⅰ暗拖璧陌t”、“碧玉般的樹冠”、“玉屑銀末般的細沙”。)
5、感情朗讀有關反映畫面內容的句子。(最好要讀出作者在細沙上行走的感覺以和作者的感受)
(六)學習第四自然段。
1、同學感情朗讀。
2、出示本節的自學目標。
①感情朗讀自身喜歡的句子。
、谶呑x邊想象夕陽滑落的過程,畫出描寫夕陽滑落動作的詞。
③教師出示一組動詞。
懸、入水、顫抖、停住、下沉、蹦跳、收斂。
3.教師演示有關夕陽下滑的動畫(課件),邊演示邊出現相關的動詞。
4.依照詞在文中的順序,讓同學講講落日的過程。
(七)做小導游。
1、編寫提綱,分小組互相討論,準備提綱。(教師簡要指導)
2、同學試演。(要求用上課文中學到的你認為優美的詞語或句子)
3、出現同學講的不熟練的地方,讓同學再讀課文的有關段落。
4、套入導游詞的有關格式,讓上來演示的同學帶上“導游證”
5、在多名同學中評選“海南三亞十佳導游”,并現場頒發證書。
(八)課外延伸。
1.教師小結,用上課文最后一句。
2.向提供同學關于海南三亞的一個網址、一本課外書。讓同學進一步去學習,去探究。
(九)課外作業。
回去向家長介紹三亞落日。要求用上美妙絕倫、風情、遜色、驚訝等詞。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以及生活積累理解詩句的意思。
3.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詩的意境,理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所表達的思 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從小學一年級或者更早的時候,同學們就已經開始接觸古 詩,通過或讀或背的形式,相信同學們也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那現在有 沒有同學愿意來背誦你所知道的其中一首古詩了?生背誦已學過的古詩。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古詩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詩《樂游源》。
2.播放學樂師生精彩的導學成果。
二、新授
。ㄒ唬┳髡吆喗
李商隱,唐代詩人。詩作文學價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錦瑟》《夜雨寄北》《無題》等。 名言佳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意
1.要求學生至少讀四遍。前兩次讀準字音,看注釋了解詩意,了解全文內容。后兩次帶著感情去讀,注意其中的停頓。
2.老師指點朗讀,糾正其中的錯誤,指出重點掌握的字詞。
3.學生自主朗讀詩歌,讀準讀通。
讀準字音:適( ) 驅( ) 昏( )
4.指名讀,糾正字音。
5.默讀古詩,結合課文里的解釋,掌握字詞,理解詩意。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夕陽: 好: 近: 黃昏:
。2)圖文結合,談談你對整首詩的理解?
。ㄈ┢纷x感悟
1.知詩人心
齊讀詩的第一、二句,思考:
。1)詩人何時驅車登古原?心情怎樣,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2)指導朗讀第一、二句,體會詩人郁悶壓抑的心情。
2.感詩景美。
(1)介紹樂游原:漢渲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風光盡收眼底。
。2)教師創設情境,學生閉目想象畫面:夕陽把它的金輝鋪灑下來, 這時的樂游原是怎樣的美景呢?遠望繁華的都市長安又是什么模樣?(學 生自由想象并表達)
3.悟詩人愁
。1) 面對美景,詩人有什么感慨?為什么會發出這種感慨?
。2)結合第三、四句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 指導朗讀第四句,學生體會詩人心情,讀出惆悵與傷感
三、練習
背誦古詩。
四、總結
這次他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五、作業
這次他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