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致橡樹》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橡樹》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致橡樹》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感受含蓄朦朧的意象。
2、體悟詩人的價值觀和愛情觀。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詩中的意象及形式結構所蘊含的感情和意義。
2、感悟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有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 觀。
3、培養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三、思想教育目標
根據本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愛情觀,樹立健康的、向上的愛情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詩歌學習的要求、詩歌的體裁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為:
1、理解詩歌中鮮明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詩歌中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3、總結歸納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情感意蘊。
2、點撥、講析結合。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來聊一個敏感的話題:愛情。愛情是人生中一個永恒的話題。為愛情卓文君投向司馬相如;為愛情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為愛情林黛玉含恨焚燒詩稿;為愛情祝英臺忍悲奔赴黃泉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盡才情歌頌它的美好,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其中“在地愿為連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人們所傳唱。那么,愛情是什么呢?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愛情呢?現在我們暫時不要理會,先來看看當代詩人舒婷怎樣對待愛情,她持有什么樣的愛情觀?請翻到書第三課,第二首詩《致橡樹》。
二、介紹作者有關情況(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意,把握詩歌主題)。
舒婷,原名龔佩瑜。
當代有才華的女詩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是中國當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她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全國青年優秀詩歌獎,詩集《雙桅船》獲全國新詩優秀獎,而她的《致橡樹》則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樹》寫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愛情詩,在詩中,詩人沒有流于狹小的愛情圈子,而是以新穎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觀。為當時新詩中的愛情描寫吹進了一股新風。
20世紀70年代后期出現的朦朧詩,其特點:
1.內容上意蘊濃厚。
2.藝術上意象迭加。
用普遍的暗示來代替過去的直接體現。
三、反復誦讀, 疏通文意。
1、全班有感情地誦讀。
2、訂正字音
慰藉jiè 戟jǐ 霹靂 pīlì 霧靄aǐ 流嵐lán 虹霓ní
3、再請全班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要求注意讀準字音﹑停頓、語氣和情感的把握)。
4﹑教師范讀,學生找詩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沾染成滲透了詩人情感而有所變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觀情理和客觀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簡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老師讀完以后問)
問:詩中有哪些意象呢?分別是?
明確并板書:
凌霄花
鳥 橡樹 木棉
泉源、險峰
日光、春雨
5、讓學生為詩分成幾部分。
明確:全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開頭至“不,這些都還不夠”。第二部分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結尾。
四、具體賞析。
1、齊讀第一部分,分析其中意象與橡樹的關系,明確詩人對這些愛情觀所持態度(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寬松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明確:A、凌霄花雖然鮮艷美觀,凌空盛放,但那不是憑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緣他人的“高枝”來炫耀自己的。這樣的榮耀是不值得羨慕的。這不僅使我們想到了傳統的“丈貴妻榮”的婚姻觀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過依附“高貴”的丈夫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是可憐又可笑,詩人否定了這種圖實惠的實用愛情,現代女性是不應該做依靠丈夫來發光的女人的。
B、癡情鳥兒的歌聲雖美妙動聽,但那只是為著自己所棲息的大樹唱的贊歌。它只知在“綠蔭”下低飛、棲息,卻不知遠處還有可以展翅高飛翔的自由天空。這不僅使我們想到了傳統的女性總是陷在愛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婦隨,沒有獨立的個性,沒有遠大的理想,麻木喪志。這樣的'愛情雖有溫暖,有歌聲,卻缺少了內在的激情與活力。詩人否定了這種愛情至上的觀點,F代女性要有自己的個性,要有更充實更豐富的生活內容。
C、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樣的愛情觀?抓住關鍵詞, 談談你的看法。
--它們只是一味的奉獻、犧牲自己,為他人“做嫁衣裳”。雖然富有犧牲精神,但如果這種給予是單方面的話,就會淪為愛情的奴婢,失去自我。當然,這樣一味的奉獻,就愛情主體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說是高尚的,但從人格價值的維護和愛情關系的保持上來看未必是明智的。這種給予與奉獻時常令人惋惜和遺憾。
小結:它們是依附、無償付出、陪襯的關系。
詩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賴別人、攀附富貴、失去自我的愛情觀,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觀、愛情觀,即: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2、詩人通過哪些詞語來表明自己的態度?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詩人用“不像”“不學”“不止像”等詞語表明自己的態度,表現詩人對舊的觀念、舊的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
3、齊讀第二部分,思考詩人筆下的“木棉”“橡樹”意象具有什么特點?
明確:橡樹木質堅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稱樹中的偉丈夫,具有男性最寶貴的氣質:陽剛之氣。詩人認為他像刀、像劍、也像戟。
木棉也是一種高大的樹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萬朵紅花盛開,如火如霞,蔚為壯觀。將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當之無愧的。
詩人認為木棉有“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這一句讓你想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將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們想到了女性柔韌兼備的品格。所以,詩人筆下的“木棉”形象柔靜、深沉、充滿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極富魅力的陰柔之美。
4、詩人認為具有陽剛之氣的橡樹和具有陰柔之美的木棉應該保持著一種特殊的關系,作品中哪些詩句說明了這一點?你又怎么理解這些句子?
明確:
。1)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即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形象,他們二者應該是并駕齊驅,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應該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獨立)
(2)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 即有獨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靈犀相通,相敬如賓。 (相知相戀)
(3)“我們分擔寒潮、風雨、霹靂。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中的“寒潮、風雨、霹靂”和“霧藹、流嵐、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風雨、霹靂”比喻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霧藹、流嵐、虹霓”則比喻生活中的快樂與成功。(同甘共苦)
教師歸納:總之,男女間的愛情、婚姻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并分擔、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會有真正的愛情,真正的女性獨立。
5、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對上面幾種愛情觀的認識(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內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善于表達情感的能力)。
師: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對詩歌敏銳的感受力,那么請大家繼續敞開你們感受美的心靈,男女同學分別來談談你對以上幾種愛情觀的看法。
6、學生討論。
師:大家的看法真是“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欣喜的是我發現大家長大了,因為你們已經懂得了真正的愛情。那么,作為動亂年代的女性,舒婷大膽表達自己的愛情觀點,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明確創作動機:xx動亂,完全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動亂的結束,使舒婷開始自由釋放思想,歌頌自主、平等。
7、有學生所談認識牽引出本詩的主題。
總結主題:這只一種新型的愛情關系,它蘊涵著一種新的人生觀。這種新的人生觀就是確認個體的自主、自尊,是中國女性關于人格理想的宣言。它是愛情的歌詠,是個性的贊嘆。
五、品藝術(學生結合詩句討論,教師歸納)
師:可見,《致橡樹》給了我們深刻的人生感悟。但,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致橡樹》也不例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點撥:可以從表現手法,所用修辭,語言特點等方面進行歸納,并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明確:
。ㄒ唬1、運用了比喻、對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3、意象含蓄,意境朦朧。
4、語言優美形象。
。ǘ半鼥V詩”的概念
“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醞釀于xx期間,是20世紀70 年代末開始出現于文壇的一種文學思潮。因其在藝術形式上用總體象征手法,具有多義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朧美,所以稱“朦朧詩”。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人本主義對長期文化專制的反抗。
六、拓展延伸。
師:其實我們以前接觸過“朦朧詩””,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但大家喜歡的可能還是朦朧愛情詩,老師也相信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你們積累了很多的愛情名言,今天不防把你喜歡的讀出來,和我們一起分享。
1、 學生談喜歡的愛情格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并深化對詩歌主題的認識)。
2、為學生提供兩句愛情格言,并要求大聲朗讀,然后與舒婷的愛情觀作比較(營造氛圍,深化主題)。
七、學生跟讀配樂朗讀(在詩情畫意中加深對情的理解,在意猶未盡中感受美的真諦)。
師:偉大的愛情是不能用華麗的語言來形容的,就讓我們回到這首詩,隨著音樂再次高聲歌頌偉大愛情的贊歌(深化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八、小結
學習詩歌要反復誦讀,要通過思想內涵和表現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鑒賞詩歌的美。要走進詩人的心靈,觸摸詩人的情感脈搏,與她對話。女詩人舒婷在《致橡樹》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愛情,鏗鏘有力的發出了中國女性獨立的宣言。具有現代意識的思想和優美形象的語言相結合,使這首詩具有了極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九、布置作業:
這首詩是木棉致橡樹,表達木棉對橡樹的情意及她持有的愛情觀,F用《橡樹致木棉》為題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
十、板書設計:
凌霄花 依附 平等
鳥 橡樹 相知相戀 木棉
泉源、險峰 無償付出 尊重、獨立
日光、春雨 陪襯 同甘共苦
《致橡樹》教案 2
一、教學目標及重點
上個世紀80年代前后的朦朧派詩人,帶著他們被傷害后的怨憤和茫然,帶著從生活底層而來的沉思和對于追求的渴望,以奇異的形式構思成詩。舒婷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本課可先引導學生了解“朦朧派”詩歌的特點,在詩歌中體會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的使用,從意象身上探究作者對愛情的感悟。
本課的重點,應是朗誦舒婷的詩歌,品讀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了解詩歌中的修辭手法,體會詩人對于愛情本質的理解。
二、教學過程
1、預習階段。
。1)布置學生朗誦這首詩。
。2)借助參考書或網絡,了解朦朧詩。
參考: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詩潮。
。3)借助參考書或網絡,了解作者簡介。
參考:舒婷,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陡=ㄎ膶W》圍繞她的詩作展開關于“朦朧詩”討論,當時爭議很大,影響頗廣。1980年到福建省文聯創作室工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福建分會理事。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1979——1982”全國優秀新詩二等獎)、《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她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年全國青年優秀詩歌獎。
。4)借助參考書或網絡,了解橡樹、木棉的形象特點。
參考:英雄樹,開紅花,給人以熱烈和溫暖;高大雄偉,使人感到有一種內在的力量。
2、課堂教學活動。
《致橡樹》
。1)檢查課前預習效果。
朦朧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詩潮。
舒婷,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2)誦讀本詩,老師訂正部分重點字讀音。
①炫、藉、戟、靂、靄、嵐、霓 (xuàn、jia、jǐ、lì、ǎi、lán、ní)
、谕䞍x/儀容 攀援/攀登
。3)請同學談談標題的含義。問題:
①橡樹是誰?
、谡l致橡樹?
、壑拢ǜ嬖V)橡樹什么?
帶著問題,再次誦讀詩歌。
參考:
①橡樹代指男性;
、凇澳久蕖保ㄅ裕┲孪饦;
、鄹嬖V他自己的愛情觀。
(4)研讀詩歌,討論問題。
討論1:作者在詩歌中否認了那幾種形象,它們分別代表現實中哪幾種愛情?
參考: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需借助橡樹的高枝證明女性自身的價值;
鳥兒——“為綠陰重復單調的歌曲”,一廂情愿式,女性單方面的頻頻示愛,喪失女性的尊嚴;
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奉獻式,女性向男性單向、忘我的愛的奉獻。
討論2:在否定上述幾種意象時,作者運用了哪幾個短語,試分析。
參考:“絕不像”、“絕不學”、“也不止”、“甚至”。
這幾個剛性十足的短語強化了詩人對下面三種愛情模式的蔑視和擯棄。從而突出了下文木棉與橡樹的愛情模式。
討論3:作者通過六個意象歷數自己否定的愛情模式,那么,作者認為真正的愛情應該是怎樣的呢?
參考:
①在詩文“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中“近旁”二字表現了相愛的戀人關系,“樹”、“站”二字則突出了在愛情中男女雙方的平等,獨立。
、谠谠娢摹澳阌心愕你~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中,明確的指出,理想中的愛情,男女雙方應各有其自己的特點,且在心智和能力等方面相互匹配。
、墼谠娢摹拔覀兎謸薄L雷、霹靂/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中,指出,真正的愛情應該經的起人生的考驗,無論是苦難還是幸福,都應該相互陪伴、相互支持,正如古詩所說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總之,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并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二者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以此共同強健愛的紐帶,使雙方能夠在漫長的歲月,終身相依,共度人生,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上的愛情才是鮮活、圓滿的,這種本真的愛情。才是值得追求的。
討論4: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歷史上,還有許多像“木棉”和“橡樹”這樣的愛情,請舉例并談談你的觀點。
參考:開放性答題,意在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展開聯想,在別人的故事中,體會愛情的`真正含義——相互獨立、彼此尊重、不離不棄。
。5)在探討了部分問題之后,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再次誦讀這首詩,再誦讀中通過語氣、語調的調整,讀出作者否定哪些愛情觀,而肯定那種愛情觀。
(6)主旨探究——在作者的愛情觀背后,隱藏的是一種新、舊觀念的沖撞,怎么理解這種現象?
參考:全詩表現出詩人對舊的觀念、舊的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的角度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為女性爭取尊嚴、獨立和人生價值。詩人以詩為鐵錘,決心砸碎就的傳統強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鎖。
。7)《致橡樹》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么?
參考:《致橡樹》以木棉和橡樹這兩種喬木為象征,構思奇特、巧妙,意蘊深邃。它們都是常綠的喬木,同樣生活在熱帶地區,卻又各有自己獨立的特點。一個又稱英雄樹,開紅花,給人以熱烈和溫暖;一個高大雄偉,樂于造福人類,使人感到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兩樹相傍,“站在一起”,表現了詩人的既獨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堅貞的愛情觀。
詩人在詩中所否定的傳統的愛情觀,往往并非是人的感情和價值的平等的結合,而是權勢和財勢的結合,于是雙方自然成為主導和從屬、依附和被依附、統治和被統治的關系。這樣就失去了愛的本質。這種陳腐的觀念,至今仍可見其影響和潛流。因此,詩人在《致橡樹》中對愛情的追求和理解,顯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這也是這首詩發表之后,受到廣大讀者的贊賞,引起文藝界重視的原因。
《致橡樹》的語言飽含著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著詩人細膩的情和愛,表達了“終身相依”的忠貞不渝,而又絕非忘乎所以的狂熱和感情用事的宣泄,處處包含著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為它的這個特點,使這首詩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內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這首詩的韻律舒暢而有節奏感,讀之瑯瑯上口,韻味售永、悠長。首先,它的詩句排列大體整齊而有變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復。有些詩句是成雙成對的,這不僅增強了語勢,更有節奏感。兩個“我如果愛你”,又引出兩個“絕不”和兩個“也不止像”。“根,緊握在地上,葉,相觸在云里”,不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數相同,詞性相對,不求嚴格對仗,卻有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律美。其次,全詩從頭至尾押一個韻,音節連貫綿長,一氣呵成,蘊含著脈脈深情,又富于音樂美。
總之,舒婷的詩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凝聚為形象,用精心描繪的細節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質。她大量使用隱喻和象征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意象。這樣利于表現當代人復雜的內心世界。很明顯,她接受了一些歐美現代詩歌藝術的表現手法,構成了她特異的藝術風格。她雖然顯露出可貴的詩的才華,還需要吸取更豐富的藝術營養,使之日臻成熟。
(8)小結。
《致橡樹》熱情而坦誠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的角度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形象地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在“木棉”對“橡樹”的真情傾訴中,表達了詩人對愛的熱烈追求,否定了傳統的完全依附性和單純奉獻性的愛情觀,肯定了平等的、獨立的、同甘共苦的愛情觀,抒發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獨立的愛情生活的女子的心聲,表現了詩人對愛的理解和信念,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9)布置作業。
比較分析李商隱《無題》、白居易《長恨歌》、《詩經·氓》和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對愛情的評說。
討論、明確:
、倮钌屉[《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為淚始干”忠貞不渝。
②白居易《長恨歌》——“在地愿為連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鳥”比翼雙飛、相依相存。
、邸睹ァ贰笆恐①猓q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性對難男性的依附。 裴多菲《我愿是急流》——依靠與被依靠,慰藉與被慰藉的關系,男性作為時代的挑戰者,社會的主宰者,而女性是小魚、小鳥、常青藤,往往溫柔地依附男性,給愛人帶去精神的慰藉。
、芮赜^《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山盟海誓,心心相印。
《致橡樹》教案 3
教學目標:
1. 領會詩歌的情感和主題。
2. 把握詩中的象征手法。
3.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a. 把握詩中的意象及形式結構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詩中所倡導的新型愛情觀。
b. 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方法:
1. 誦讀感悟法
2. 探究式閱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寫下了雋永而感動的詩句:“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情意綿綿、含蓄蘊藉的詩句讓我們對美好的愛情充滿了浪漫的憧憬。但愛情必竟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帶來柔情蜜意的同時,也會傷及靈魂深處,那么如何處理愛情、建立正確的愛情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賞讀當代女詩人舒婷的《致橡樹》,也許會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
二. 作者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龔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碼鎮,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聯工作,她的詩集有:詩集《雙桅船》(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新詩二等獎)、《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等,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獲1979—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作獎。
三. 整體感知
1. 伴著音樂放全詩的影音文件,教師范背全詩。
(解說:教師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學生進入詩的氛圍,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礎)
2. 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與節拍。
四. 具體研習
1. 集體朗誦詩歌的第一層(1—13句):學生思考:本部分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這些意象有何特點?詩人通過哪些詞語來表明自己的態度?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明確:詩人用“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意象來表情達意,這些意象均表現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廂情愿式的無償付出自己的特點。詩人用“不像”、“不學”、“不止像”等詞語表明自己的態度,表現詩人對舊的觀念、舊的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的角度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為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的價值的抗爭決心躍然紙上,這義無反顧的決心,似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
2. 找一位同學朗誦后半部分,然后討論:詩中的“木棉”和“橡樹”有何深刻含義?
學生討論后明確:詩人運用象征手法,以橡樹、木棉分別象征男性的陽剛和女性的陰柔,橡樹的“銅枝鐵干”,木棉的“紅碩的花朵”,正是陽剛和陰柔的具體形象,所寫的.“木棉”的熱烈、溫情、柔韌、美麗就是女性的陰柔之美,而“橡樹”的昂揚、堅毅、果敢、強壯,就是男性的陽剛之美,二者各具特長,又各展風采,二人即相知相戀相依,又獨立、平等、互相尊重,表達了詩人共建新型的現代愛情價值觀念的愿望。
3. 細讀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達的愛情觀是怎樣的?
經教師點拔后明確:詩人以獨白的口吻,表現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反思,她不是以單純的容貌和柔情取悅對方,成為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是并肩攜手、互尊互重、互敬互愛、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體上達到完滿的結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這樣的愛情才是真正崇高偉大的愛情,才會“終身相依”永不分離,詩人在沖破傳統愛情觀念的同時,洋溢著一種強烈的現代意識,流貫著新時代的特征,詩人所向往并為之謳歌的愛情,乃是人格獨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國的土地上堅持各自的崗位,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共同戰斗而凝結起來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才是崇高的、偉大的。
4. 總結拓展引導:
詩人對愛情的要求和憧憬,表達了詩人對愛情、婚姻關系理智、冷靜的思考,流露出一個現代女性內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國女性關于愛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棄金錢和權勢裝飾的虛假情愛,以及女性對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獨立的人格和自我的價值,雖然全詩情調溫婉,但卻鋒芒潛藏、尖刺直指陳腐的愛情婚姻觀,令無數青年讀者傾倒。同學們,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選擇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愛情的舵,假使一種愛情不能使一個女性的人格更趨健全、完美,那么此種愛情并不是稱道、健康的。優美的愛情要求我們不斷汲取養分,不斷強壯、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靈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愛情就會在不遠處等著你。
《致橡樹》教案 4
一、談話引入新課;
有人說:愛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這三部曲怎么唱,關系到一個人一生的幸福。你想收獲幸福嗎?那就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硯、價值觀和愛情觀吧!今天我們學習的《致橡樹》,詩人會給你一些有益的啟迪。
二、師生談舒婷:
師問:你了解舒婷嗎?談談你了解的舒婷。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但基本上是教材192頁注(1)的內容。
師再問:除了腳注外,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有的說是朦朧詩人,有的說其代表作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等。
三、誦讀、理解、鑒賞。
1、抽生朗誦全文,放錄音《梁!贰F渌瑢W邊聽音樂,邊聽朗讀,邊劃出詩中具體的物象,初步體會詩人的感情,領會這些具體事物與生活中的'哪些人類似,它們有何特點。
師點評:王瓊同學的配樂朗誦聲情并茂,真棒!從她的成功中,老師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前半部分,她吐出了積壓在女性心頭幾千年的抑憤與不平,如決堤之江水,氣勢磅礴,一瀉千里;后半部分讀得纏綿悱惻,如潺潺流水,娓娓道出心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大家掌聲鼓勵)
2、師問:詩人用了哪些具體形象來含蓄地表情達意?
生: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肯定一邊板書)
師:詩人對凌霄花是什么態度?凌霄花有什么特點?
生:絕不學,鄙夷的態度。讀的時候這三個字要重讀;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完全依靠橡樹。
師: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對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齊聲)有錢的、有權有勢的,可以供她享樂的
師:癡情的鳥兒有什么特點?詩人對她持什么態度?
生:單相思、一廂情愿、單方癡戀;絕不學----完全否定,瞧不起。
師:泉源和險峰有什么特點,詩人又怎么看?
生:泉源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獻,不求索。浑U峰增加橡樹的高度,襯托橡樹的威儀,是把自己作為橡樹的陪襯,二者并不平等。
師:如果說泉源、險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獻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類女人呢?詩人又持什么態度?
生:日光慷慨地燃燒自己,獻出無盡的光和熱;春雨也用無聲的甘露滋潤橡樹,她們甘愿犧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詩人認為這種單向的奉獻乃至犧牲都還不夠好!
師:詩人連用六個否定句,無論是凌霄花的攀援、癡情鳥兒的單向癡戀,還是泉源、險峰的無私奉獻、甘愿陪襯,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犧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們與橡樹的關系怎樣?
生:缺乏獨立、平等、自強的精神。
師:好!前半部分排山倒海般的貶斥與否定,為的是突出一句話,是哪一句?
生: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師:好,你是樹,我也必須是樹,這說明了什么?
生:平等、獨立!
師:好!請找出木棉和橡樹關系親密的句子。
生:(齊讀)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師:這表現兩人親密到什么程度?
生:互補、互助;相知、相依。
師:找出兩人有共同語言的句子。
生:每一陣風過聽懂我們的言語
師:這說明他們的心怎樣?
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心有靈犀
師:詩中表現男性美的句子是?
生:你有你也像載;
師:男性美在何處?
生:陽剛之美,有棱有角,有個性
師:女性之美在何處?
生:我有我火炬。
師:女性美有什么共性?
生:溫柔、柔情似水、陰柔的美,西施、黛玉一般的美。
師:那些站在大街上叉著兩手罵老娘的女人美不美?孫二娘呢?
。ㄉ笮Γ
師:木棉和橡樹是怎樣面對生活的呢?
生:我們分擔;我們共享。
師:這說明他們怎樣面對甘苦沉?
生: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師:縱觀全詩,詩人追求一種怎樣的愛情觀?
生:相互獨立、平等,又緊密結合、互相依存的新型愛情觀。
生:邊聽《梁!,邊朗誦全詩,加深理解。并體會詩人的感情。
四、對比閱讀
《我愿意是激流》,體會裴多菲追求的愛情觀與舒婷有何不同。
1、師:放輕音樂《春江花月夜》,多媒體展示裴詩《我愿意是激流》。
生:邊欣賞古箏曲,邊誦讀裴詩。
2、抽生朗誦裴詩。
3、抽問,本詩中表達的愛情觀與《致橡樹》中的哪類相似?
生:泉源、險峰和日光、春雨。
五、聯系生活實際
談談你對中學生早戀這一問題的看法,要實話實說,分析其表現及心理、危害等。題目自擬,800字左右(課外完成);也可以以《如果我愛你》為題,寫一篇后感,(文體不限,勾勒一下你所憧憬的偉大的愛情。
1、學生自由討論。(五分鐘左右)
2、抽生談感想及其構思。
3、課外練筆,進行思想教育。
《致橡樹》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特點。
2、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導語:
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一路走來,我們領略了偉人偉人的萬丈豪情;體味了詩人艾青的赤子情懷;而此刻,我們還將與一株美麗的木棉相逢,傾聽一位不平凡的女性發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
。ò鍟赫n題、作者)
三、設疑:
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會對橡樹發表自己的愛情宣言呢?
1、師簡介作者(結合課文注釋①):
舒婷:中國當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板書)。
2、引出朦朧詩概念(板書:第一教學目標),師生同看投影片:
朦朧詩產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內容含蓄雋永,形式虛實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創造一種朦朧的藝術形象或意境,從而誘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等。
四、這位朦朧派代表詩人的愛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讓我們屏神靜聽那來自心靈深處的真實表白
1、師朗誦全詩,配樂《海邊的阿狄麗娜》(或聽錄音)
2、請同學就所學知識淺談:什么是愛情?
3、師略論愛情(深情地):
有人說,愛情就是一顆心與另外一顆心的碰撞;有人說,愛情就是黑暗中閃閃發光的鉆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說,愛情使人歡樂,愛情令人痛苦,愛情給人力量,愛情讓人迷惘。
是啊,因為愛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馬相如;
因為愛情,孟姜女哭倒了萬里長城;
因為愛情,林黛玉含恨焚詩稿;
因為愛情,祝英臺忍悲赴黃泉。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引出了人世間多少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恩恩怨怨;愛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筆下永恒的主題,而有部電影則忍不住困惑地問道《愛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愛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五、讓我們先聽聽美麗的木棉樹的回答吧!
。ò鍟耗久薜淖园祝
1、她說:愛不應該是這樣的
⑴請一女同學朗讀此片斷。
⑵請同學討論歸結:作者否定了哪幾種愛情觀?為什么?
⑶師分析、明確: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炫耀自己),為了追求高貴的地位,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嚴于不顧,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極力攀附(板書)的愛情。木棉對這種愛情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堅決予以否定,課文中有三個字,一起讀出來絕不像!其中哪一個字可以體會到作者決心之大?絕!
b其次,對于癡情的鳥兒,為綠陰重復單調歌曲的鳥兒,木棉樹又抱有什么樣的態度呢?
課文中也有三個字,齊讀絕不學!
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癡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了用自己的歌喉為自己歌唱。她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不知道在愛對方的同時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樹的陰影之中,卻不愿飛出橡樹的庇護,不愿飛向屬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這是一種只知依附(板書)的愛情。
c接下來,詩人又分別列舉了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這些事物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大多屬被贊美的對象,那么本詩中木棉對它們的態度呢?同學齊聲回答也不止;不,這些都還不夠!
雖然不象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遺憾。
因為它們為了橡樹的蓬勃生長,無怨無悔地奉獻、結予,卻忘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世界、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嘉,卻也難免令人遺憾。
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板書)的愛情。
d小結:以上種種都是世俗的愛情(板書),作者是持否定、批駁(板書)的態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癡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愛情(板書)是什么樣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說:愛應該是這樣的。
⑴全班女同學齊讀至結尾。
、七@一部分,詩人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同學討論、回答)
、菐煼治觥⒚鞔_:
a首先,作者強調的是愛的基礎。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兩句指出了只有以獨立的人格、高貴的尊嚴為前提,才可以論及愛情,
也即強調了愛的基礎應是獨立、平等(板書)。
b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這幾句強調了愛的雙方應緊密結合、相親相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書)。
c作為愛的雙方,又應該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呢?
男生齊讀片斷: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漢比作刀、劍、戟,枝干像銅、像鐵,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漢形象應是偉岸挺拔、堅強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應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呢?
女生齊讀片斷: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認為女性應有紅碩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應該是青春秀美的,充滿生機的。
有了美麗的外表,還必須擁有豐富的.內涵。
后面兩句: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點難以理解,我們有必要聯系自古以來中國女性及其遭遇加深體會。
(師分析)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展現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的一部分意識到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們也試圖反抗,改變這不公正命運帶給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慘的結局告終。她們中的另一部分不僅喪失了做個人的權利,只能像一種依附品從屬于男性社會,而且她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無疑加濃了她們自身的悲劇色彩。
女詩人作為新時代覺醒了的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出沉重的嘆息。由此可知,作者認為女性,尤其是覺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應該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這也正是女性的內在美成熟之美的體現。
而英勇的火炬則突出女性更需具備像男子漢一樣的勇敢、頑強的品質和熱情友愛的態度,能給別人帶來力量、光明和溫暖。所有這些加起來,構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那么,真正的愛情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
男女生分讀片斷: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男)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女)
仿佛永遠分離,(男)
卻又終身相依。(女)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作者認為真正相愛的兩個人,應該能夠分擔各種不幸和痛苦,要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當然,雨過天晴,彩虹環繞,相愛的人兒最終必定會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時,愛也是一種默契,一種真誠(板書)。相知相依的兩個人即使相隔異地,也會心有靈犀的。有個成語叫做貌合神離,現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離神合!他們的心是永遠相通的!
f最后,詩人大聲表白,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男女生齊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總結全文:
、旁娙税凑障绕坪罅⒌乃囆g構思,在詩的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接著在強調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提出了理想的愛情。這兩種愛情觀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強調了愛的基礎獨立、平等。
在舒婷看來,尤其是作為女性詩人看來,她有沒有真正的獨立平等意識、是不是十分珍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尊嚴是非常重要的。
關于這一點,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英國,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說《簡·愛》中向我們點明了。
、撇シ拧逗啞邸蜂浵衿瑪啵
女主人公簡愛深深愛著她的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然而當她的愛情遭到社會不平等的對待時,她毅然選擇了放棄愛情,她要為自己爭取平等、獨立的權利。為了維護自身的人格和尊嚴,她發出了自己的愛情宣言:
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
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
這宣言,無疑是女性要求獨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簡和詩人一樣,都強調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獨立,即使愛情也不能使她們放棄自己高貴的人格和尊嚴。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詩:
(同學齊背)生命誠寶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六、聯系自己,談談感想:
1、請同學談談通過學習本文,對愛情又有什么新的認識?
2、師最后總結。
是啊,愛人是美妙的,被人愛更是幸福的,中學生就不乏早戀的現象;但是愛又是苦澀的、艱難的。過早涉獵這個禁區,只會品嘗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顆酸澀的果。
倘若一個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經濟還未獨立,心理還未成熟,他的事業還未確定方向,他還不能恰到好處地把握自己的理智與情感,那么,我想他還不能輕率地向愛情靠攏。
我們中學生必須認識到,我們現在首先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會如何不斷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為一棵努力向上的樹;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沉穩堅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誠的目光;他才會去熱愛生活,擁有生活;在將來,他才會真正懂得什么是愛情,什么是真正的愛情。ò鍟虒W目標二: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畢生去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
對理想、對生活、對社會、甚至對未來的愛;
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又有多少熱血兒女放棄了男女個人之愛,他們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是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愛:裴多斐的詩、林覺民的《與妻書》......
當我們認識到這些,并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奮斗,我們就會在愛的空氣中幸福地呼吸;我們沐浴愛的陽光、吸收愛的雨露,最終必將成長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七、全班再次齊讀全詩
八、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
《致橡樹》教案 6
教學目的:
。1)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理解詩人的愛情觀和理解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
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象征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情是永恒的話題,它是“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比翼雙飛,是“兩情若是久長時,有豈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忠貞不渝。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歌頌她的圣潔、美好,表達自己的愛情觀。那么,當代女詩人舒婷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致橡樹》。
二、讀一讀:感知課文
1、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
2、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或句子朗讀,并簡要地說明自己喜歡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3、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輪流朗讀)
三、說一說:討論分析詩的內容
1、詩人否定什么樣的愛情觀?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詩人批駁種種世俗的愛情觀,在詩人看來,愛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單方面的癡戀,即使是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
意象:攀援的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和春雨
2、詩人肯定什么樣的愛情觀?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詩人追求高尚、進步的愛情觀,即必須在相知相戀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獨立的基礎上各自實現自我的價值。
意象:“根”緊握;“葉”相觸——雙方必須平等獨立;每一陣風——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為知己;銅枝鐵干——偉岸挺拔,剛強不屈,具有陽剛氣概;紅碩的花朵——堅韌不屈,具有柔韌氣質;“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禍福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至死不渝。
3、詩中的“橡樹”和“木棉”只是現實中普通的樹木嗎?請簡要分析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不是。作者把橡樹當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當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樹具有男子那種陽剛之氣,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韌氣質。
4、詩人為什么沒有直接表達那愛的宣言,而要借樹來說呢?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可以把那種無形的愛有形化、具體化、形象化;更便于表達內心的各種感覺,給人更大的想像空間;增加了一種含蓄的美,給人無盡的想像。
課后作業:
聽龐龍歌曲《兩只蝴蝶》,感受這首歌曲所描繪的愛情畫面,你有說明樣的感觸?用不少于500字的小文章書寫你的感受。
《致橡樹》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當代詩歌發展的狀況和作者的創作情況。
2、把握詩歌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
繼續培養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詩歌中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樸曉暢的特色。
2、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和主題。
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
2、探究式閱讀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朗讀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人有“在地愿為連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鳥”,“兩情若是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詩句,作為當代詩人,舒婷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致橡樹》吧。
二、作者: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當代女詩人。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朦朧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又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
朦朧詩:
涌現于上世紀80年代左右,其特點是:內涵上意蘊濃厚,不求顯露;藝上意象迭加,撲逆迷離。表達對國家命運的反思,對社會生活的審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讀:
1、首先放錄音帶,學生跟著朗讀一遍課文。
2、學生再自由朗讀一遍課文。
3、最后再齊讀一遍課文。
板書:癡(chi)情慰藉jie霹靂霧靄ai流嵐lan虹霓ni
四、理解:
方式:1、首先,在和學生一起誦讀的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分析一遍課文。
2、其次,提出問題,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問:這首詩可分哪幾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答:第一層:詩人宣告自己不愿為男性的附庸,對世俗愛情觀的揚棄。
第二層:表達詩人新型的現代愛情觀價值。
五、鑒賞:
方式:先給時間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組發言,再一起討論總結。
1、象征手法
橡樹——男性
木棉——女性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
2、先破后立
先否定傳統的愛情觀念,再表明自己的現代愛情觀。表現了人性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本詩寫于一九七七年文革之后。
3、比喻的修辭手法
詩人還設立了一系列的象征意象來表達她的愛情觀,比如: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這些都象征了世俗的愛情觀。
4、對偶,反復,對比的修辭手法。
本詩繼承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大量運用整齊勻稱的語言對應形式,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讀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
對偶: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去里
對比:不學癡情的鳥兒,要做紅碩的花朵。
5、句式長短相宜,錯落有致。
詩人豐富的情感!吨孪饦洹返恼Z言生動形象,蘊涵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例如第一詩節句式由長變短,語氣由平緩變得急促,詩人的情感體驗越來越強烈。
6、押韻:
這首詩通篇押i韻,增加了詩歌的音韻美,更富于藝術表現力。
六、主題:
方式:先讓學生考慮一下再做總結。
詩人通過一系列意象的描寫,表現了平等獨立而又相互依存,親密無間的現代愛情觀。
七、作業:
1、完成有關練習題。
2、誦讀。
《致橡樹》教案 8
教學目標
1、品味詩的意境,把握詩的內容和藝術手法,背誦詩歌
2、培養獨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意味雋永的特色
難點
感悟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
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情感意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愛情是永恒不老的話題,“在地愿為連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鳥”的比翼雙飛,“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為淚始干”的忠貞不渝,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歌頌她的圣潔、美好,表達自己愛情觀。那么當代詩人舒婷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讓我們傾向女詩人的心聲,傾向新時代愛情宣言——《致橡樹》。
二、初讀詩歌,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ㄒ唬┙處煼蹲x,學生聽讀
要求:注意節奏和重音
(二)學生自由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這首詩有極強的節奏感,長短句錯落有致,許多詩句兩兩對應,朗讀時有跳躍感。感情基調理智、冷靜。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第一層用了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討論、明確:第一層意象有:凌霄花、小鳥、泉源、險峰。這一組意象均表現為依附橡樹或無償地付出自己的特點,表現出與橡樹的不平等關系。
2、橡樹和木棉樹有何含義?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討論、明確:
以橡樹和木棉樹兩種高大壯美的.喬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們比鄰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來象征男女之間理想愛情。詩人通過木棉樹的自白,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既尊重對方,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新時代嶄新的愛情觀。(學生對這種愛情觀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應引導學生聯系其他文學作品,闡釋自己的觀點,不要空洞評價)
3、詩歌前后兩層結構上有何特點?
討論、明確:
結構上先破后立。
第一層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意識出發,借助詩歌的意象,表達了爭取女性尊嚴、獨立自主的決心,這是對舊的愛情觀的“破”。第二層詩人對愛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現了她對愛情、婚姻關系的認真思考,流露出一個現代女性內心的期待和渴望,這是對新時代的愛情觀的“立”。
4、你喜歡這首詩的哪些詩句?為什么?
這首詩有一種優美典雅的冷靜美,可以多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
5、背誦詩歌
四、拓展鏈接
比較分析李商隱《無題》、白居易《長歌行》、《詩易氓》和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對愛情的評說
討論、明確:
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為淚始干)
忠貞不渝
白居易《長歌行》(在地愿為連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鳥)
比翼雙飛、相依相存
《詩易氓》(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女性對難男性的依附
裴多菲《我愿是急流》
依靠與被依靠,慰藉與被慰藉的關系,男性作為時代的挑戰者,社會的主宰者,而女性是小魚、小鳥、常青藤,往往溫柔地依附男性,給愛人帶去精神的慰藉。
秦觀《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山盟海誓,心心相印
板書設計
致橡樹
——木棉的自白
橡 比鄰而居 木 凌霄花
比肩站立 花鳥
堅貞熱烈 泉源
樹 獨立平等 棉 險峰
鋼枝鐵干 紅碩花果
《致橡樹》教案 9
教學目標:
1、能流暢而有感情地誦讀本詩;
2、通過誦讀和品味,能說出詩中新穎豐富的意象內涵;
3、感悟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和品味,說出詩中新穎豐富的意象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意象內涵,理解象征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和過程:
一、導入:
二、作者介紹
三、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朗讀。
3、題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語是什么?可見本詩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樹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明確:“致”是給的意思。主語是木棉。題目應是,木棉致橡樹的詩。本詩的主要意象是木棉、橡樹。其中橡樹象征著男性,木棉象征著女性。
4.如果說把這首詩分為兩個部分,應該從哪里斷開?各寫了什么內容
四、研讀詩歌第一部分
1、齊讀第一節,然后思考:詩人選擇了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明確: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
2、凌霄花有什么特點?詩人對他的態度怎么樣?
明確:凌霄花是一味的攀附,完全的依靠橡樹。詩人對他是鄙夷的,從“決不學”可以看出來,讀的時候要重讀。
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對象,她要找哪些人?生:(齊聲)有錢的、有權有勢的,可以供她享樂的……
3“癡情的鳥兒”有什么特點?詩人對她持什么態度?明確:單相思、一廂情愿、單方癡戀;“絕不學”----完全否定,瞧不起。
4、“泉源”和“險峰”有什么特點,詩人又怎么看?
明確:“泉源”“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獻,不求索取;“險峰”增加“橡樹”的高度,襯托“橡樹”的威儀,是把自己作為“橡樹”的陪襯,二者并不平等。
5、如果說“泉源”、“險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獻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類女人呢?詩人又持什么態度?
明確:“日光”慷慨地燃燒自己,獻出無盡的光和熱;“春雨”也用無聲的甘露滋潤橡樹,她們甘愿犧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詩人認為這種單向的奉獻乃至犧牲都還不夠好!
總結:詩人連用六個否定句,無論是“凌霄花”的攀援、“癡情鳥兒”的單向癡戀,還是“泉源”、“險峰”的無私奉獻、甘愿陪襯,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犧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們與“橡樹”的`關系怎樣?(缺乏獨立、平等、自強的精神)
五、那么,詩人心中真正的愛情又是怎樣的呢?抓住意象,品讀第二層:
1、指名朗讀第二部分
作者對這部分的愛情是肯定的,所以要讀出堅定。
2、找出有關詩句朗讀,在詩人肯定的橡樹木棉的愛情中,你最認同哪一點?說出理由。
3、學生交流
參考: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雙方必須平等獨立。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雙方必須相知相依,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雙方必須相互默契,心有靈犀。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象征男性偉岸挺拔,剛強不屈,鋒芒銳利,具有陽剛氣概。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在《秋夜送友》詩中寫道:“因為我們對生活想得太多/我們的心啊/我們的心才時時這么沉重”。可見“沉重的嘆息”是對生活的思考,是感悟到人生使命重大而決意承擔人生風險和生活義務的心聲,表現了女性的深沉和勇敢;
——象征女性健康活潑,深沉勇敢。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雙方必須禍福與共,同甘共苦。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雙方在獨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榮辱與共。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
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當把“土地”與外在身軀相比,我們可見到土地是內在的品質,是“根”,是心靈靈魂能夠相握的地方,可見,“土地”可以理解為一切內在精神領域的東西。
——不僅愛你的容貌、氣質、才華成就,更愛你今生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和你靈魂深處動人的美麗。
總結:
在詩人眼中,這樣的愛情才是偉大的愛情。這就是詩人的愛情宣言,人格的獨立平等是愛情的前提,整首詩的核心。“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边@是詩眼,前面的否定為詩眼的確立打下基礎,后面則是對它的具體闡發。
4、讓我們來再次朗讀詩人的愛情宣言
5、總結詩人的愛情觀
作者以橡樹和木棉樹兩種高大的壯美的喬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們比另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來象征男女之間的理想愛情。詩人通過“木棉樹”的自白,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新時代暫新的愛情觀。
六、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致橡樹》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說說他們的愛情觀有何不同?
2、談談你對舒婷的愛情觀的理解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我們這個年紀談愛情,是否太早了點?真的早了點嗎?讓我們來看這樣一首詩:
妙
不妙
他遞過一張紙條還有一個
大膽而深情的微笑
匆匆地解開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沒有了別的聲響只覺得心在狂跳煩悶
欣喜
苦惱怎么辦
不知道
我哪會知道
看完這首詩,大家都會心一笑,或許有的同學也有過詩中的經歷。十六歲是花季,十七歲是雨季,大家正處于花季雨季,男女同學間往往會產生一種朦朧的情感,這是很正常的。那么,當愛情提前到來的時候,對照《致橡樹》中提到的愛的條件,你會怎么辦?討論交流。
教師寄語:
面對你心儀的那一棵橡樹或木棉,你應思考,這棵樹是否已長成了大樹,是否已擁有了銅枝鐵干或紅碩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夠的力量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讓自己的愛情之果充滿生命的甘甜。在這里,我有一首詩送給大家:
十七歲的愛情是一抹迷朦的晨霧
不要碰,讓它悄悄地飄著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讓它輕輕地唱著是一朵羞澀的小花
不要采,讓它靜靜地開著是一枚枝頭的青果
不要摘,讓它澀澀地掛著
十七歲的枝條依然稚弱扛不起深沉的思索我們是等待成熟的果園讓我們依然保持沉默渡過歲月臥成的河流看我們的生命之樹根根枝椏
將墜滿甜蜜的碩果
《致橡樹》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領悟詩歌情感,培養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2、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美讀詩歌,抓住詩歌意象,把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相互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與點撥相結合?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因為愛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馬相如;因為愛情,孟姜女哭到了萬里長城;因為愛情,林黛玉含恨焚詩稿;因為愛情,祝英臺忍悲赴黃泉。愛情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盡才情歌頌她的美好,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中我們看到了堅貞執著的愛情,從“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中我們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愛情,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中我們讀到了浪漫凄美的愛情!吨孪饦洹穭t是一位新時代女性的愛情宣言。(板書課題,作者)
二、初識詩歌
1、作者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龔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碼鎮,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聯工作,她的詩集有:詩集《雙桅船》(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新詩二等獎)、《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等,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獲1979—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作獎。
2、朦朧詩
朦朧詩產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蘊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為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詩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楊煉、梁小斌等。
三、整體感知
1、伴著音樂放全詩的影音文件,教師范背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與節拍。
3、學生齊讀詩歌,再次感受詩歌優美的詞句與獨特的意境。
四、賞讀、研習詩歌
1、集體朗誦詩歌的第一層(1—13句):學生思考:本部分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這些意象有何特點。詩人通過哪些詞語來表明自己的態度。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詩人用“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意象來表情達意,這些意象均表現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廂情愿式的無償付出自己的特點。詩人用“不像”、“不學”、“不止像”等詞語表明自己的態度,表現詩人對舊的`觀念、舊的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的角度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為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的價值的抗爭決心躍然紙上,這義無反顧的決心,似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
2、(全體女生朗讀詩歌第二部分,注意感情基調)學生思考第二部分詩人用了哪兩個意象來表現其愛情觀的。請找出只描寫橡樹和只描寫木棉的詩句。
這些詩句分別表現了橡樹、木棉怎樣的特點。在愛情關系上,橡樹、木棉分別象征什么。
明確:木棉和橡樹。
橡樹: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陽剛、堅韌)象征富有陽剛之美的男性,木棉: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陰柔、堅強)象征富有柔韌之美的女性。
3、詩人在詩中傾訴了怎樣的理想愛情(向往)?請分別找出相對應的詩句。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相互依存,緊密結合;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精神默契,感情交融,靈犀相通,心心相印。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相互平等,彼此各有一方土地,各有一片藍天。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同甘共苦,既獨立,又相依。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業和國家。
古人云:擇偶須偕千秋業,愛有源頭情不竭。愛一個人,更要愛對方的事業和理想,愛對方的民族和國家。這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詩人抒發的是一種新時代的愛情理想,但偉大的愛情不僅只愛對方,更要愛對方的事業,愛對方生活的土地,這才是愛情的升華,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4、請同學們帶著上述感情品讀詩歌的第二部分。
小結:詩人之所以否定和批判前三種愛情,是因為愛情的雙方缺少最基本的前提:平等的地位和獨立的人格。
而詩人理想的愛情就是建立在平等、獨立基礎上的相知、相戀、相依、相解。
五、課文總結
詩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藝術構思,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在強調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愛情。一改明白如話,幾近分行散文式的特點,意蘊深厚而不求顯露,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但也使得許多詩失卻了傳統的明朗色調,蒙上了一層朦朧色彩。
《致橡樹》教案 11
一、教師簡介作者:
舒婷:原名龔佩瑜,中國當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煙》,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國優秀詩歌獎,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是新時期以來最受青年歡迎的詩人,她與同時代的北島、顧城都是朦朧詩派的代表。《致橡樹》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詩人用一種內心獨白方式表達新型愛情觀的詩歌。
二、教師解題:
致:向對方表示禮節或情意,有傾訴、表白之意。
三、讓我們靜聽來自詩人心靈深處的真實表白吧。
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語氣、語調和重點字詞的讀音及詩的寫法)
指名讀。(教師作誦讀評價、指導)
齊讀。(教師板書重點字詞)
教師提問:此詩中出現了三個人稱代詞,請同學們找出來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齊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樹,”我們”指木棉和橡樹在一起。
四、分析詩歌:
師問:此詩闡述的是一種新型的愛情觀,詩歌從什么地方開始闡述的?
生答:不這些都還不夠。
師問:“不”,是個否定詞,它否定什么?
明確:否定舊的、傳統的愛情觀,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東西,從這里引入嶄新的愛情觀。
解讀第一層:
集體朗讀第一層。
師問:詩人在這一層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否定傳統的愛情觀?請同學們在書上劃出。
明確: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
、倥试牧柘龌
它是一種藤本植物,沒有直立的莖,但它為追求高貴的地位,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顧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嚴不顧,借橡樹來證明自己價值的存在,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愛情?是一種“極力攀附”(板書)的愛,夫貴妻榮。木棉對這種愛情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堅決給以否定,文中有三個字,一起讀出來,“絕不像”,其中哪個字可以體會到作者決心之大?“絕”!
、诎V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歌曲的鳥兒,木棉又抱有什么態度呢?
課文中也有三個字,齊讀:絕不學。為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癡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記了為自己歌唱,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只知死纏爛打、一廂情愿,反復唱著單調歌曲、頻頻示愛,它固然癡情,但雙方沒有共同的根莖,沒有共同的基礎,這種愛是不穩固的,是一種無資格、不般配的'愛。
、廴础㈦U峰、日光、春雨
這些事物在其它文學作品中大多屬于被贊美的對象,在傳統的愛情觀里,女性的付出是當然的,正所謂男人背后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詩中木棉對它們的態度呢?學生齊答:也不止;不,這些都還不夠!
教師補充:雖然不像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遺憾。
A.險峰:讓橡樹長在其上,從而使橡樹顯得更高大、偉岸,它只是作為一種襯托,默默支撐著大樹。
B.泉源:長年為大樹送來清涼的慰藉,不求回報,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從存在以來,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永無止境地奉獻,滋潤著橡樹、沐浴著橡樹,樹是有形的,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無形的,來無影去無蹤,他們為了橡樹的生長,無怨無悔地奉獻,卻忘記了給自己一個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貴,卻容易喪失自我,結果難免另人遺憾。
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自我犧牲”的愛情。(板書)
讓學生舉例。教師補充舉例:一對夫妻本是大學同學,婚后女子為支持男子的事業而甘心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操持家務,十幾年過去了,男子事業有成,而女子沒了事業青春不在,最終因無共同語言而分手。
教師小結:以上種種都是世俗的愛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書)態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癡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愛情(板書)是什么呢?
解讀第二層:
學生朗讀。
詩人在這一層里提出了“木棉”這一形象。
A.即:“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兩句話指出了什么?學生回答,師明確:愛的基礎應是獨立平等(板書)。
B.“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指的是外表雖有距離,實質是緊密結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沒有其他人,只有兩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作為愛的雙方應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呢?
①男生齊讀:“你有的銅枝鐵桿,像刀、像劍、也像戟”。
師點撥:銅、鐵、刀、劍、戟說明橡樹堅毅、剛強、有力,作者在這里用了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漢比做刀、劍、戟,枝干像銅、鐵,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漢應具有堅毅、剛強、矯健的陽剛之美。
、趲焼枺号詰栽鯓拥淖藨B出現呢?
女生齊讀:“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師點撥:紅碩的花朵,說明木棉的美麗、熱情、真摯,體現了一種女性的陰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滿生機,既有美麗的外表也要有豐富的內涵。
后兩句,“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難以理解,聯系自古以來中國女性的遭遇加以體會。
師分析:中國漫漫歷史長河展現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一部分人意識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試圖反抗,卻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另一部分人卻沒有意識到,只能像一種依附品一樣從屬于男性,F代社會依然,男女地位還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價。女詩人作為新時代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出了沉重的嘆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還需具備像男子漢一樣英勇、頑強、熱情的品質,能給人帶來力量、溫暖。因此,作者認為女性除了外在美還要有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內涵。所有這些構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勰敲,真正的愛情包含哪些內容呢?
男女生分讀:我們分擔潮、風雷、霹靂(男)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女)
仿佛永遠分離(男)
卻又終身相依(女)
這里的寒潮象征著挫折,霧靄象征著喜悅、幸福,“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作為相愛的兩人,應分擔不幸和痛苦,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當雨過天晴、彩虹環繞,相愛的人最終是共享幸福人生的。這是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獨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與共。這種愛情才是最堅實的。
④詩的最后,詩人大聲表白: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男女生齊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詩人看來,愛不僅只愛對方,還要愛他的事業,他生活的土地,簡言之,愛他所愛。這是一種升華了的愛情,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五、教師總結:
詩人開頭先否定種種世俗的愛情觀,接著在強調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提出了理想的愛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書)的藝術構思來表達作者心中的愛情的。
六、聯系實際談感想:
同學談談通過學習本文,對愛情有什么新的認識。
教師最后總結:
是。廴耸敲烂畹模蝗藧垡彩切腋5,中學生不乏早戀現象,但同學們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經濟未獨立、事業未確定方向。那么,我們不能輕率地向愛情靠攏,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首先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樹,只有這樣才能熱愛生活、擁有生活,在將來才會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畢生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對理想、生活、社會甚至對未來的愛。我相信,同學們沐浴在愛的陽光里,必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七、作業:背誦全詩
《致橡樹》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理解詩人獨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對方,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愛情觀。
2、了解詩歌中“橡樹”和“木棉”這兩個中心意象的含義和象征手法。
3、初步體會朦朧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人獨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對方,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中“橡樹”和“木棉”這兩個中心意象的含義和象征手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從課題的三個字中讀到了什么。
2、課題中的“致”能否改成“給”。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師范讀,生補全課題
致橡樹
2、自由散讀要求:
。1)讀準字音,初步體會情感
。2)思考:木棉對橡樹傾訴了什么。
三、深入研讀,理解詩歌
1、齊讀詩歌,思考:木棉是如何向橡樹表白自己的愛的。
2、仿寫詩歌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甚至(補充一個意象)
3、木棉和橡樹之間的愛情是怎樣的呢。找出詩中體現橡樹、木棉關系的詩句,并分析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4、配樂朗讀,讀出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受詩歌之美
1、比較閱讀《簡·愛》片段,思考:這段話與課文有何共同點。
不同點。
2、小結朦朧詩特點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何收獲。
六、布置作業:
1、為詩歌配上合適的音樂,配樂朗讀詩歌
2、完成學案“內容理解”部分
3、選做:木棉向橡樹表達了心聲,那么,橡樹聽了這些,會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樹,你會向木棉說些什么。請以《致木棉》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篇短文(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追求獨力人格尊嚴
教案說明:
詩歌教學,還是要回歸詩歌的本真,通過朗讀來促進學生的理解。本次教學,我把教學目標確立為1.理解詩人獨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對方,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愛情觀。2.了解詩歌中“橡樹”和“木棉”這兩個中心意象的含義和象征手法。所以我主要采用了朗讀教學法,指導學生如何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從而讀出詩人在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態度。
同時,也引導學生抓住字詞來揣摩情感,了解詩歌中“橡樹”和“木棉”這兩個中心意象的含義和象征手法。最后通過與小說的比較閱讀,感受表達同樣內容的情況下,朦朧詩的特點。幫助學生通過一篇的學習把握一類文章的閱讀方法。
一份洋溢著愛的獨立宣言
《致橡樹》教案 13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現代詩歌的一般特點,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
2、學習新詩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
3、了解詩歌的象征手法,評判詩中表白的愛情觀。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加強直觀效果,營造詩畫合一的氛圍和意境。
2、指導學生朗讀,追求聲情并茂。
3、指導學生把握同類詩歌的特點和寫法,學會鑒賞比較。
課時安排:一課時
資料來源:電子聲像材料(VCD光盤等)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愛情主題的課文,視為禁區,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著名女詩人舒婷的新詩《致橡樹》。
展示課題:致橡樹
問:本詩完整的標題應該是什么?
同學回答,老師展示動畫投影:木棉致橡樹
問:既然是木棉致橡樹,那么,木棉又向橡樹說了什么呢?
電腦投影,配樂朗誦全詩(《梁山泊與祝英臺—共讀》)
問:剛才我們已在《梁山泊與祝英臺》的優美旋律中領略了《致橡樹》一詩,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層次?全詩首尾一致嗎?
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
電腦投影:癡情的鳥(配鳥鳴)—泉源(配流水聲)—險峰
—日光–春雨
問:難道這些有什么不好嗎?木棉為什么要否定它們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答:攀援、炫耀;癡情、單調;
送來、慰藉;增加、襯托;
從這些詞中,我們能看出詩人反對什么樣的愛情觀呢?有哪些詞語可以表達?
“依附、附庸、奴性、無骨氣、趨炎附勢……”
即是攀附型癡戀型奉獻型
因為這些是感情的單向奉獻,而并非平等的心與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從四德。
展示上述內容的板書投影——板書1
補充:詩歌《椰子樹是什么?》
電腦投影:詩歌《椰子樹是什么?》
有人說/它像芭蕉/還有人說/它像棕櫚/我說/椰子樹什么也不像/椰子樹就是椰子樹/因為/太像別人就會失掉自己
問:有一部電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還有哪些文學及影視作品也揭示了同樣的主題?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結構完整嗎?怎樣補全?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結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溫暖你的心靈;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灑愛的甘霖,滋潤你的心田;
……
總結:全詩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發現:詩人采取“破”的思維方式,目的`是引出詩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樹,根相握、葉相觸;
展示投影:并肩的樹。(配樂《友誼地久天長》)
問:有哪些詩句表現了這樣的主題?
補充:投影
枝枝相覆蓋,葉葉像交通。(《孔雀東南飛》)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長恨歌》)
問:兩棵并肩的樹,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銅枝鐵干的樹:枝干像刀、像劍、像戟。
投影刀、劍、戟樹,(配狂風呼嘯聲)
問:樹是如此,花又怎樣呢?
答:花像嘆息,又像火炬。
展示投影:紅碩的花。(配樂《二泉映月》)
問:花怎能“嘆息”?為什么用“沉重”一詞?用了什么修辭?兩個“像”作用并重嗎?
答:這是通感修辭,“像”重在后一個。
補充投影:杜甫《春夜喜魚》名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不僅如此,在詩人(木棉)的心中,橡樹和木棉應當:
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它們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特點?——陽剛氣概和陰柔氣質。點擊投影
詩人希望做什么?
電腦投影:《寒潮》、《霹靂》、《霧靄》、《虹霓》(均配樂)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歸結:
詩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難與共
共同進步、事業至上。
詩的最后說的“這”,指的就應該是這些。全詩至此,完成了由“破”而“立”的全過程。
投影配樂《梁山泊與祝英臺——化蝶》,同學朗誦全詩。
。ㄈ嗤瑢W閉上眼睛,靜聽音樂,體味詩的情韻)
【《致橡樹》教案】相關文章:
《致橡樹》優秀教案01-30
《致橡樹》優秀教案優秀06-27
《致橡樹》說課稿10-02
致橡樹經典散文05-16
致橡樹詩歌01-03
《致橡樹》舒婷10-10
《致橡樹》原文解析05-23
教學設計《致橡樹》10-09
《致橡樹》的教學設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