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解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解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
一、班會目的
1、讓每一位學生去深入了解家庭,父母的含義,其中所包括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家庭是社會最基礎的單元,一個人一生所處時間最長的即在家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階段,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整體的知識面和素質以及未來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高中生,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我的發展該朝哪條路走,這時家庭的正確引導是很重要的,如何和父母相處,如何消除因時代引起的代溝,將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得以更好的溝通。
2、邀請部分家長出席,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各類游戲和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長的用心良苦和對子女深沉的愛,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內心深處所思和所想,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好的處好父母和子女的關系,為家庭的和諧和子女的健康成長創立一個良好的氛圍。特別是有個別家庭現在因為高三的學生學業要求暫時有沖突的家長和學生能夠通過這次主題班會消除誤解,齊心協力,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3、整堂主題班會以溝通為基調,所準備節目都和日常生活有關,小品、詩歌、游戲、歌曲等無不體現了溝通是現代家庭穩步發展和家庭成員和睦相處的基本原則。
4、整堂主題班會力求人人參與,在班干部的統一帶領下,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出謀劃策,出金點子,強調人人都是一個完美家庭的主人,在排練的過程中,鍛煉班干部的組織領導能力和協調能力,每一位同學都應在其中擔任角色,力求節目精彩,有吸引力并且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班會過程
1、詩歌朗誦:《啊,母親》
同學自己寫的詩作為主題班會的首檔節目突出偉大的母愛,使整堂主題班會的主旨精神得到升華。從祖國母親對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殷殷之情到自己的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和奉獻,是同學自己用心去描述,情節感人,讓每一位在場的同學都能體會到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愛。
2、游戲:你知,我知
請家長和同學一起上臺,回答幾個問題,如:對方的生日,最喜歡的食物,最喜歡的顏色,最討厭的行為,最喜歡的休閑方式等,看一下父母對子女和自怒對父母這兩大家庭最基本要素之間的了解程度,(班主任工作)特別是作為子女,同學是否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懂得關心他人,主持人的臨場發揮和引導作用極其重要,要讓每一位同學了解關心父母就要從了解他們做起。一句問候,一句關心都是維系家庭溫馨和愛的橋梁。
3、歌曲聯唱:媽媽,再愛我一次;愛的奉獻;牽手等
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新聞片斷,如:有的孩子殘疾了,父母如何傾家蕩產帶他到處治病;一個已是中年的男子的跨國尋母記等;還有我們身邊的故事,如:父母親頂著烈日為孩子買參考書,參加高考咨詢等,用強烈的視覺效果,讓在場的每一人感受到愛的力量。
4、討論:我們該怎么做
由主持人事先設計的幾種場景,如:有比較好的異性同學經常打電話;同學沉溺于網上聊天;重要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等,讓學生提出他們會怎么處理以及希望家長如何幫助他們,然后讓家長提出他們的處理方法和希望學生的態度。這樣開誠布公的交流可以緩解相互間的矛盾,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溝通。
5、表演:我愛我家
請一戶班級中的學習型家庭的父母和同學三個人準備了幾個小品,都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怎么進行相互之間的溝通,怎么處理突如其來的問題和如何大家一起學習知識和現代技術提高每一個人的自身素質。希望每一位同學和家長通過示范的例子,再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溝通。
6、游戲:知識就是力量
準備了各類知識題目,由家長和同學共同合作,看看誰的知識面更廣。還有各類動手的活動,如:做餃子,訂紐扣等,還請各組同學當場設計學習型家庭的網頁。整個游戲突出個人的知識面,動手能力和創造性,并與時代的新技術相結合,突出時代性。
7、綜合文娛表演
由學生和家長表演各自拿手的絕活,體現出家庭的溫馨和學習的氣氛,你唱我跳,你講我寫,一派家庭融融的氣氛,其實班級就是大家的家,老師,學生和家長都是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和相互愛護的,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通過這樣一個主題班會,對于即將十八歲成人的高三學生而言,是對家庭和社會的更深的了解,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確立今后人生的奮斗目標,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樹立家庭的觀念,揚起人生的風帆。
理解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
教學目標:
通過活動,使學生愛自己的家庭,能尊敬父母和長輩,初步學會關心父母,聽從教導。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明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熱愛自己的家庭,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初步學會關心父母,聽從教導。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在家幫父母做一件家務活并帶一張全家合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你們回家幫父母做了一件什么家務活?父母高興嗎?你自己開心嗎?
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里,該是多么幸福呀!今天我們來談談自己的家庭。
二、夸夸我的家庭
1、讓學生欣賞帶來的照片。
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激發他們對自己家庭的熱愛。
2、你的父母是怎樣無微不至地關懷你的呢?你能選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來說嗎?
小結: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博大的愛,他們真是我們的好父母。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尊敬、關心父母,爭做尊敬、關心父母的好孩子。
三、分辨對錯,指導行為
1、(出示圖片)讓學生評一評圖中學生的做法,是對還是錯并說出理由。
2、小組討論:如何尊敬、關心自己的父母?
小結:大家都知道了怎樣才算尊敬和關心父母,也都說出了自己今后的做法,你們的父母一定會非常高興。
四、獻給父母的心里話
1、寫下你最想對父母說的心里話。
2、同桌交流。
3、把心里話帶回家讓父母看,看看父母的反應。
五、我是家庭小幫手
請家長寫評語。
六、總結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作為子女我們也應該尊敬、關心父母,這樣,我們的家庭就會是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
理解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感悟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對立孝敬父母的觀念,將對父母的孝敬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能力目標
能正確認識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培養分析問題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種方式關愛父母。
知識目標
理解父母之愛的偉大,知道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
教學重點
孝敬父母需要從實際行動做起,從小事做起。
教學難點
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
教學過程及措施
教學環節
導入:
猜猜這些圖片是什么選擇幾張父母照顧孩子的圖片,遮蓋其大部分,露出一小部分,讓學生猜猜這些圖片的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本節課主題。
我身邊的父母讓學生展示幾張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重新回味長大的歷程,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引出自己的成長與父母的關系。從自己的成長導入與父母的關系。
小組活動:
說說我的成長故事成長的辛苦:回味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和來自父母的幫助。通過回顧自己的成長里程,感受父母撫養的辛苦。
說說我所知道的父母不同年齡階段,父母愛護的`內容不同,從生活小事到精神安慰等,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學生查找有關父母的故事,如英雄的父母、小說中的父母、自己的父母等,體會父母在兒女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和痛苦,從而體會世界上只有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是不求回報的。父母的愛護是我們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假如沒有父母的關愛教師舉反例:對孤兒院長大的孩子與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的對比調查發現,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其智商、情商均低于有父母關愛的正常孩子。體會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
討論:
如何報恩、何時報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生通過查找和交流古代孝子的故事,了解他們是如何孝敬父母的,體會他們為何如此孝順父母。從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等我長大了再孝敬父母”說起,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讓學生明白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引導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拓展:
父母的艱辛找一件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印象最深、感到最難的事情,寫下來,拿到班里交流。
小結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孝敬父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對父母愛的回報應該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父母,積極調適和克服“逆反”心理;樹立同父母平等溝通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
能力目標
培養同父母平等溝通的能力;克服“逆反”心理,進一步形成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
知識目標
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現、危害,掌握調適“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知道與父母平等溝通的重要性。掌握與父母平等溝通的技巧,懂得處理與父母關系具體方法,孝敬父母和長輩。
教學重點
與父母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與父母溝通需要平等和相互尊重,學會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能積極調適并克服“逆反”心理。
教學過程及措施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關注矛盾小品導入:一個電話引起的風波。
故事梗概:最近,總有電話找小雨,每當有人打電話找小雨,媽媽都想知道打電話的是誰、說了什么。而小雨不愿意讓媽媽了解自己的隱私,由此產生的“神秘”,引發了母女之間的爭吵。(學生可以發揮)承認現實中青少年與父母之間存在著矛盾,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第二環節:
分析矛盾學生小組討論:我的感受和看法。
聯系身邊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如何看待與父母的矛盾和沖突、矛盾的存在對他及家庭的負面影響。從學生身邊的矛盾說起,使討論的話題更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材料展示:父母的心聲選一些父母對這種矛盾的看法,讓學生聽聽家長的心聲。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
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學生發表看法后,教師進行總結。以下幾個方面供教師參考。(提醒要從雙方身上找原因)
(1)學生處于青春期,獨立性增強;
(2)父母不舍得放手,處處關注;
(3)年齡和閱歷差異,造成雙方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的差異;
(4)對同輩群體的依賴,加劇了與父母的疏遠。平靜、理智而客觀地分析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也是思考問題的一種方法。
第三環節:
解決矛盾針對上述案例,學生分小組討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教師歸納,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態度,尋找幾種方法”。
一個態度:主動、愉快地與父母溝通。幾個辦法:
(1)通過聊天、寫信等方式,打開心扉,主動與父母溝通;
(2)換個角度看問題,用放大鏡看父母的優點,體會父母的辛苦與關愛;
(3)產生矛盾后,抑制急躁情緒,妥善處理;
(4)經常反思、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的討論中產生,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更利于他們接受。
拓展:
朋友般的世界爸爸媽媽寫給我的信:選擇幾個與父母存在比較尖銳矛盾的學生,請他們的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寫封信。課堂上,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反省自己的過失。在感動中學會溝通與理解。
總結由于學生年齡和經歷的限制,父母仍然是他們解決難題的主要支持力量,只有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從父母的雙翼下走出來,還需要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在與父母的相處中,要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理解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08-05
【推薦】理解父母作文4篇12-05
關于理解父母作文三篇12-04
有關理解父母作文四篇12-04
【精選】理解父母作文4篇02-06
【實用】理解父母作文4篇02-04
【必備】理解父母作文4篇01-30
有關理解父母作文4篇01-30
理解父母作文合集7篇01-29
【推薦】理解父母作文9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