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優秀數學教案《8的加法》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優秀數學教案《8的加法》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學習得數是8的加法,會看圖或按所出物品列算式。
2、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3、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
(1)圖片:小鳥、小貓、小兔、小孔雀各8只
(2)森林圖片一幅
2、學具:小雪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操》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教師:"孩子們!(哎!)我們一起來做做《手指操》好嗎?(好)伸出一雙小小手,一起做做手指操;握拳張開好放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張開雙手左右擺,三、二、三、四、五、六、七、八,四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擺小雪花片,復習8以內數的組成
1、教師說出8以內的數,請幼兒在籃子里取出相應的小雪花片,并把它分成兩部分。(幼兒操作)
2、請幾個幼兒起來把自己是怎么分的告訴大家,看看他分得對不對,分對了的給以鼓勵,同時教師把小朋友分的結果用組成式表示在黑板上。
3、請全體幼兒讀一讀這些組成式。
4、教師告訴幼兒為了不遺漏,分的時候應該掌握一個規律:按左邊少一個右邊就多一個的方法來分這樣不容易漏分,如把8分成了1和7,按左邊多1右邊就少1的規律來分,就是8可以分成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三、教師以許多小動物聚集在森林里慶祝"6.1"兒童節的形式教幼兒學習8的加法教師出示森林圖片,告訴幼兒:"孩子們,這是美麗的大森林,今天森林里可熱鬧啦!許多小動物都聚集在這里慶祝六、一兒童節,它們要為小朋友表演節目,慶祝小朋友的節日小朋友高興嗎?(高興)
1、下面請看小動物們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節目《小鳥在歌唱》
(1)出示1只小鳥,又飛來7只小鳥,問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在唱歌?(8只)問: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減法)列式:1+7=8,根據加法的交換規律,交換兩個加數得數不變。誰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抽幼兒列式:7+1=8。)
(2)請幼兒齊讀算式1+7=8,7+1=8
2、請看小動物們給小朋友帶來的第二個節目《小貓捉老鼠》
(1)出示2只貓捉老鼠,又來了6只貓捉老鼠,問:現在舞臺上一共有幾只貓在表演《貓捉老鼠》?(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呢?(加法)列式:2+6=8,看到這道算式,你還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嗎?(抽幼兒列式:6+2=8)
(2)請全體幼兒齊讀算式2+6=8,6+2=8
3、下面是可愛的小兔子給我們帶來的節目--歌表演《小兔子乖乖》
(1)出示3只小兔,后來又跑了了5只小兔,問一共有幾只小兔在表演節目?(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加法)列式:3+5=8,你還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嗎?(抽幼兒列式:5+3=8)問:5在這里表示什么?3在這里表示什么?8呢?
(2)全體幼兒齊讀算式3+5=8,5+3=8
4、漂亮的小孔雀聽說小朋友的節日快到了,也趕來了,它也要為小朋友表演節目,請看小孔雀給小朋友帶來的節目《孔雀開屏似彩霞》
(1)出示4只小孔雀表演孔雀開屏,后來又來了4只小孔雀,問現在這里一共有幾只小孔雀在表演節目?(8只)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加法)幾加幾等于8?(4+4=8)它們這幾個數分別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抽幼兒回答)(齊讀算式)
(2)請幼兒齊讀得數是8的加法算式。
四、游戲《湊數》,復習鞏固得數是8以內的加法玩法:教師出示一個數字,要求幼兒仔細看清楚老師寫的是幾,然后教師說出一個數字,幼兒也說出一個數字,要求教師說的數字和幼兒說的數字相加的得數是教師出示的這個數。如:教師出示數字8后說:"我出1,你出幾?"幼兒說:"你出1,我出7,教師:1+7=?幼兒:1+7=8(游戲反復進行)
五、教師總結活動情況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學習8的加法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到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痹谶@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是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實物產生聯系,不僅將一般的認識遷移到具體的事物上,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系,擴大認知面,而且對開拓孩子思維,培養思維的準確性及激發學數學的興趣也極為有益。
一、游戲導入:“猜水果”
今天,動物王國要舉行動物運動會,想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參加。你們愿意嗎?幼兒們都很喜歡,哇!原來小動物們還給我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瞧!這里有兩籃水果,一籃蘋果,一籃梨,這兩籃水果的數量合起來是8。一籃蘋果,一籃梨,蘋果有1梨有幾?這里我采用集體回答或個別回答的方式,隨機追問:你們是怎么猜到的?引導幼兒復習8的分合,幼兒已經有了8的組成以及7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所以,基本上全部都能回答出來。
二、核心過程:學習8的加法。
本節課并不難,但一定要操作與圖示結合起來,給幼兒以直觀的認識,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新知在有趣的活動中內化,讓幼兒體驗、感悟知識的來源,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并掌握領會學習的方法。走著走著,它來到了一片草地,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么?原來小豬正要去參加動物運動會,走著走著,它來到了一片草地,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么?(依次出示圖片),原來有幾個,又來了幾個,現在一共有幾個?這里要求幼兒觀察圖片,說出相應的算式,并且說一說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三、操作活動:小豬投籃
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小豬來到了籃球館參加投籃比賽,看看它的籃球上有什么呀?籃筐里有什么?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先算出每個籃筐中算式的得數,將得數是8的籃筐和小豬的籃球用線連起來)通過多種游戲引導幼兒看圖列出算式,學會用8的組成和分解計算8的加法,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好多幼兒把圖連的'像蜘蛛網一樣的,再三強調的要求不能線亂在一起,一定要注意好線的走向,不然的話自己的都會搞不清楚。
這節課下來,我也有幾個點思考:
1、如何關提高老師上課提問的有效性,為什么問題總是要問過好幾遍之后幼兒才能回答。
我的幾點心得:
1、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并逐步加以解決,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問應體現層次性,發展性的原則,并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分層提問,逐漸加深層次,體現有效教學促進幼兒的發展。如在“樹葉分類”的數學活動中,教師先提問:“黃樹葉和綠樹葉想回家,怎么辦?請你們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痹谟變喊搭伾诸惖幕A上再提出問題:“黃樹葉家中,它們想按形狀住在一起,你能幫他分一分嗎?“幼兒根據問題按樹葉形狀完成了分類后。教師又提問:“你們能按樹葉的大小再把樹葉分一分嗎?”于是幼兒又進行了第三次分類。通過教師層層設疑提問,使幼兒的每次的活動都有不同層次的目標,引發幼兒不斷地嘗試探索,不僅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又使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2、從活動入手,發展孩子的注意力。
2、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密切聯系,知識水平的提問讓幼兒回憶所學知識,在已有經驗水平上探索發現,如在數學活動“認識時鐘”中,教師出示沒有針的鐘面,問問幼兒:“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鐘面上少了什么?”讓幼兒回憶生活中見到的鐘的主要特征,促使幼兒回憶、思維,讓孩子把生活中的已有經驗挖掘出來,調動孩子的已有經驗。在此基礎上,孩子能探索發現,提升經驗,進一步了解三根針的意義。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8的加法》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2-26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0-27
大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昆蟲》09-22
大班健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齲齒》09-22
大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夢》09-22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較輕重》09-22
大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漂亮的臉譜》09-22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寶貴的時間》09-22
大班健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有趣的斗笠》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