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1
[新課導入]
通過上節課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兩大力量,內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平緩。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以山岳為例來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和影響。
師:通過上節課活動的討論,我們知道山脈是我國地形的骨架。其實,山脈不僅在我國是地形的骨架,對于整個地球表面的地表形態來說,山脈也是陸地的骨架。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看到的喜馬拉雅山和維蘇威火山的景觀嗎?它們的成因有何不同?
生:記得。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和維蘇威火山都是內力作用的結果,但前者是由于地殼的運動形成的,后者是巖漿噴發形成的。
師:對,說明大家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山岳有多種類型,如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喜馬拉雅山就屬于褶皺山脈。
[教師精講]
(板書)褶皺山
。úシ艅赢嫛榜薨櫟男纬伞,投影圖片“褶曲示意圖”)
師:褶皺是怎樣形成的?褶皺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生:巖層由于地殼運動的強大擠壓作用而發生變形,產生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就是褶皺。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
師:對。看圖說明,褶曲有哪兩種基本的形態?如何區別它們?
生:褶曲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背斜,一種是向斜。從形態上可以區別它們,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表現為山嶺;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表現為谷地。
師(微笑):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質工作者,你到大自然中去,用剛才的方法作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依據,那么你很有可能“南轅北轍”啊。
生:(看圖4。9“褶曲示意”,認真觀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
師:在真正的野外地質工作中,一座山嶺并不一定就是背斜,一個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這是為什么呢?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判斷背斜、向斜的真正依據呢?
生(看書):巖層的新老關系才是判斷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據。背斜的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師:很正確,請看動畫。
。úシ艅赢嫛氨承背晒龋蛐背缮健保ㄒ龑W生對背斜、向斜中巖層的受力進行分析,理解成因)
師:為什么背斜反而會成為谷地,向斜反而會變為山嶺呢?
生:背斜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巖石破碎,容易被侵蝕,所以變成了谷地;向斜的軸部受到的是擠壓力,巖石堅硬,侵蝕的速度很慢,反而成為了山嶺。
師:很好。我們把背斜或向斜發育成的山嶺或谷地,統稱為褶皺山。有的規模很大,如南美的科迪勒拉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出示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找出這兩大山系)有的規模很小,只有幾十米。
(閱讀材料:板塊運動與褶皺山系。用圖片投影出巖石圈六大板塊的構成,使學生借助于直觀形成對六大板塊的認識,理解板塊運動與地貌成因之間的關系)
。ɑ顒犹骄浚
(p80活動;顒1是對學生是否能學以致用的檢驗,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活動2需要結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讓學生展開討論,得出結論)
師:活動1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山嶺,一個谷地,究竟哪一個是背斜,哪一個是向斜呢?請大家展開討論,根據剛才掌握的判斷方法回答。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甲地由于軸部受壓力,巖石堅硬不易被侵蝕,所以最后成了山嶺。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巖層破碎,容易被侵蝕,反而成了谷地。
師:很好!說明大家真正學會了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判斷依據。請看活動第2題,思考后回答。
。ū绢}有難度,學生可能回答不夠到位,教師評價總結: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構造,安全穩定。而向斜是一種儲水構造,不利于施工,且隧道開挖部位受到的是張力,易破碎塌方)
師:地殼的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力量,褶皺山脈是其形成的一類,另外一種常見的由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山岳是——斷塊山。
(板書)(二)斷塊山
。ǔ鍪緞赢嫛皵鄬拥男纬伞保
師:根據動畫,請說一說斷層是怎么樣形成的?“斷層”和“斷裂”一樣嗎?
生:地殼的運動產生了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力時,巖石就會斷裂破碎,這只是斷裂。如果斷裂面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這才是斷層。
師:非常好!那么斷層會形成哪些地貌呢?
生:山嶺和谷地,統稱為斷塊山地(斷塊山)。
師:對!斷塊山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布廣泛的地貌形態,有的規模很大,如華山。
師:華山、泰山都是中國的五岳名山,你知道它們各自以什么特點著稱嗎?
生:華山——“險”,泰山——“雄”。
師:很好,說明大家知識面很寬。正因為華山和泰山是由于斷層而形成的斷塊山,聳立在谷地和平原的邊緣,才顯得那樣高大雄險,廬山也是的斷塊山。
。ɑ顒犹骄浚
。╬81活動,地質構造是學生此前沒有接觸過的概念,需教師作以說明)
(地質構造:由地殼的運動而引起巖層的變形或變位)
(出示圖片“褶皺山——喜馬拉雅山、斷塊山——華山”)
。▽W生討論,教師總結)斷塊山由于受斷層控制,所以外形一般呈斷塊狀,較少有綿長的山脈,山地與平原的分界線較明顯,往往比較陡峻、挺拔。而褶皺山往往是一系列背斜和向斜,山嶺和谷地相間分布在較寬的河谷地帶往往形成山區主要的居民點和農耕區。
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運用氣壓帶和風帶圖來說明風海流形成的原因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解釋洋流的分布規律,提高學生歸納概括、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地圖分析風海流的成因,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并能畫出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簡單模式圖。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規律,提高對地理要素之間相互滲透和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理解。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所學的知識點能夠前后聯系,有效解決疑慮,分析問題的來龍去脈。綜合運用地理知識能力提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洋流模式圖的成因分析,描繪世界洋流分布圖,掌握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教學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洋流模式圖的形成推理、分布規律及利用等溫線地圖判斷寒、暖流。
教學過程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類
1、洋流的概念:
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常年、穩定、大規模。
2、洋流的性質分類:介紹寒、暖流的概念,練習寒暖流的判斷
3、洋流的成因分類:介紹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
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有風向、地轉偏向力、海陸輪廓。其中,盛行風是最主要的動力。
過渡洋流的在盛行風的作用下,一旦開始運動后,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和海陸輪廓等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方向,F在我們一起結合剛才學習的洋流成因來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圖,看看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4、洋流的分布:
設問1:促使洋流常年、穩定的、沿一定方向運動的原因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學過的盛行風。
設問2:在低緯信風、中緯西風和極地東風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運動方向如何?
引導學生看出低緯、中緯和高緯海區的洋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洋流流向與盛行風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5、投影展示“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引導學生從圖中得出洋流運動規律。
學生分別用紅筆和藍筆在“世界海陸分布輪廓簡圖”中畫出暖流和寒流,歸納寒暖流分布規律。
盛行風是洋流運動的主體動力,在北印度洋海區,盛行風向隨季節變化而改變,形成南亞季風。思考:南亞冬夏季風方向如何?學生在“世界海陸分布輪廓簡圖”中畫出南亞冬季風的方向,根據風向畫出北印度洋海區大洋環流。
(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通過教材案例分析,探究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將全班分組,主要任務為:
閱讀“北大西洋暖流與西北歐氣候”;卮穑1)挪威卑爾根屬于什么氣候類型?與之同緯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氣候類型?(2)大西洋東西兩岸的自然景觀有什么明顯的差異?為什么?(3)北極圈內氣候寒冷,為什么會出現終年不凍港?
閱讀“秘魯寒流與南美大陸西岸氣候”;卮穑5)秘魯伊基克最冷月、最熱月的平均氣溫各是多少?該地屬于什么氣候類型?(6)南美西海岸的熱帶沙漠為什么南北延伸很長?
對兩組同學的答案進行補充。
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2、結合相關圖片,探究洋流對漁場的影響。
。1)課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漁場分布圖”
(2)學生觀察、討論、分析:①四大漁場中,成因相似的漁場有哪幾個?
②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的海區往往能形成大規模的漁場呢?③秘魯漁場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3、用上述相同的方法,組織活動讓學生探究洋流對航海、海洋污染的影響。完成活動后,回答本節課所提問題:哥倫布兩次航行為什么會花費不同的時間呢?
4、課堂小結
5、課堂練習
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與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特點
2。了解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3。運用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原理,分析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進行分析,并可以圖文轉換,閱讀“喜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異”圖,獲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自然帶的形成。
2。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陸地環境的地域性分異規律。
教學過程
【導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復習提問]
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產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2。自然地理環境的兩個整體功能是什么?
答: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兩個表現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出示景觀圖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和“內蒙古草原”)(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也可將不同學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風光、自然景觀作對比)
師:這兩幅風光迥異的圖片說明了自然地理環境具有什么特點?
生: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差異性。
師:對。我們剛剛學習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但自然地理環境還具有另一個特點——差異性。
【講授】第二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師:從整體上看,全球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上面兩幅圖的差異又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地球表面各地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事實上,地域差異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只有相似的區域,但不可能存在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
。ǔ鍪緢D片“五帶的劃分”)
師:這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中哪個因素在空間上的分異?
生:溫度。
師:這種分異的尺度范圍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師:對。我們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區和我們家鄉的差異所體現的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這種地域分異的'規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異規模小。
。ㄌ釂枺╆懙厣蠟槭裁磿纬刹煌臍夂蝾愋?
生:由于各地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熱量和水分的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
師:請說一說,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動物、植物都有著怎樣的特點。
。ㄉ懻,師總結)在熱帶雨林中,長年高溫多雨,植被常綠,樹種繁多,層次復雜,生長茂盛,林內藤本植物縱橫交錯,附生植物隨處可見。森林中的動物種類豐富多樣,但茂密的森林使動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幾乎沒有善長奔走和長跑的動物,而多營巢樹棲、攀緣生活、耐濕熱的動物。
師:那么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動、植物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生討論,師總結)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為草類,耐干旱,根系發達。草原開闊而平坦,動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師:從對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環境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圍內又表現為景觀上的一致性,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辯證統一的。
(出示圖片“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師: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分析并觀察這幅圖片,歸納出“自然帶”的概念。
生:在陸地上,由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種地域組合,在空間上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現象。
師:很好。從這幅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是有規律的。
。ǔ鍪緢D片“熱帶雨林景觀”和“苔原景觀”)
師:請分析造成這兩種景觀差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為什么。
生:熱量因素。從赤道到兩極太陽輻射逐漸遞減,熱帶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區,苔原分布于高緯度的寒冷地區。
師:對。受這種熱量由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緯度變化的方向,從赤道到兩極有規律地更替。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帶橫穿整個陸地?說一說在低、中、高不同緯度自然帶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帶、針葉林帶、熱帶雨林帶都是橫穿整個陸地的。
師:這三個自然帶的分布有什么規律?
生: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在高緯度地區,熱帶雨林帶分布在低緯度地區。
師:自然帶在中緯度地區的分布有著怎樣的特點?為什么?
生:在中緯度地區主要是受到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帶并不像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那樣橫穿整個陸地,而是在大陸東岸、西岸和內部形成了三種不同的組合。
師: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說一說在中緯度大陸東岸自然帶的組合類型。
生:在中緯度大陸東岸緯度從低到高依次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
師:在中緯度大陸西岸自然帶有著怎樣的分異規律?
生:在大陸西岸緯度從低到高依次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師:對。請同學們看“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并回憶氣候的相關知識,思考: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對應著什么氣候類型?它和同緯度的大陸東岸自然帶類型的區別是什么?
生: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是在地中海氣候下發育的植被類型,而同緯度大陸東岸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師:那么請大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別呢?
生:大陸東西兩岸氣候類型不同。
師:具體說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氣候夏天炎熱干燥,冬天溫和多雨;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天高溫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師:不錯。(出示圖片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代表植物——橄欖的葉子和果實特征,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樹種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較)
師:請大家觀察比較這兩種氣候下生長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討論:它們各自是怎樣適合氣候的?
。ㄉ懻,師總結)地中海氣候夏天炎熱干燥,植物為了減少蒸騰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為了適應這種氣候,硬葉林帶的植物通常皮厚葉小,表面有臘質,果實的皮也較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物的葉片較大,表面也無臘質,原因是這里的氣候特征是雨熱同期,植物有足夠的水分供應蒸騰作用。
師:中緯度的大陸內部又有著怎樣的組合類型呢?
生:有著兩種組合。中部的亞熱帶和溫帶荒漠帶、兩側的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
師:對。這種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當然也有水分條件的參與。
課后小結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是十分明顯的,這種差異性是有規律的。我們這節課主要是認識到其差異性。
【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01-13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模板01-13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1-06
初中地理課件教案05-14
初中地理教案教學設計01-20
高一地理教學反思01-15
高一地理教學課件09-16
湘教版一年級數學教案最新模板01-14
高一《勸學》教學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