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精選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1
活動背景:
通過平時對孩子們的觀察,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感興趣:喜歡對著鏡子做千奇百怪的動作來自娛自樂;音樂響起時,孩子們總是不由自主的翩翩起舞;他們在運動時時常會問“人的手臂、腿為什么能動呢?”如何引導幼兒發現人體肩、臂、手、腿和足會動的奧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呢?為此我想到了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我的關節會表演”這一以保健知識為主的綜合主題活動。本活動通過自身的活動,讓幼兒去發現關節、認識關節及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人體奧秘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勤于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對健康方面的知識不是太了解,尤其是關于身體的奧秘,但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能較好的吸收新知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身體上的各個關節,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體驗關節運動的快樂。
2、了解如何正確的保護關節,關節的重要性。
3、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在關節部位作畫。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水彩筆若干、《健康歌》的音樂。
2、教師事先在手上畫好“親親一家人”。
3、知識準備:幼兒初步了解四肢各部位的名稱(如肩膀、胳膊、膝蓋、手腕等)
教學方法:
1、整體教學法
集體教學,面對群體展開教學活動。
2、情景教學法
活動開始,創設“親親一家人”來和小朋友做游戲的情景,讓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很好的導入活動。
3、游戲法
活動中通過玩“不彎曲手指關節拿東西”的`游戲,讓幼兒了解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
一、會彎腰的一家人,引出活動。
1、導入部分。
——今天老師邀請了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你們高興嗎?咦,那他們在哪里呢?瞧,他們在這兒呢。
2、教師逐一伸出手指念兒歌。
——拇指是爺爺,胡子一大把;食指是奶奶,帶著老花鏡;中指是爸爸,排隊站中央;無名指是媽媽,笑著把我夸;小指就是我,聰明又可愛;五指握握緊,親親一家人。
——這是多親熱的一家人呀,我們小朋友也把手伸出來彎一彎和他們打個招呼吧。ò职趾!媽媽好!爺爺好!奶奶好。
二、靈活的關節。
1、引導幼兒發現關節。
——剛才呀,老師看你們和這一家人打招呼的時候,小手一彎一彎的動得可靈活了,真奇怪。我們的手指頭為什么會彎曲呢?(因為有關節)
2、引導幼兒尋找身體上的關節,告訴幼兒各關節的名稱,并讓幼兒活動各個關節。
——我們的身上除了有手指關節外,還有別的關節嗎?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好不好?
。ㄈ缤箨P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腳趾關節等,并引導幼兒發現有了關節我們的身體才能彎曲。)
3、游戲。
——今天,我們認識了身體上的許多關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不彎曲手指關節,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
——通過剛才的小游戲,你們說我們的關節重要嗎?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注重激發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本次活動開頭以"手指兒歌"這一形象的描述來引起幼兒的興趣,自然導入課題。首先我在手指關節上畫好"親親一家人"的頭像,并請幼兒一起和這一家人用手指頭打招呼,想一想我們的手指頭為什么會彎曲?讓幼兒從自身對手指會彎曲這一認識入手,知道我們的手指上有關節。從而讓幼兒比較容易進入探究狀態,并保持持續的求知欲望。
在認識關節這一活動過程中,我著眼于以"活動各個關節"來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通過想象在關節上畫畫,使幼兒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玩中體驗,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2、注重幼兒的親歷過程。
在初步認識了我們身體上的關節后,我又以"如果不彎曲手指關節,能不能拿到我手里的東西?"為游戲,讓幼兒親自體驗人體關節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認識、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通過這樣的親歷活動,使幼兒較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
3、注重幼兒對關節這一概念是否準確理解。
在引出關節這一概念時,我強調了它是骨頭與骨頭之間可以動的連接部分叫關節。但有一幼兒說我們的舌頭上也有關節,他認為舌頭能活動就有關節,這無疑是不正確的。于是我就問他:我們的舌頭上有骨頭嗎?(沒有),這樣就自然地讓幼兒明白了我們的舌頭上是沒有關節的。
4、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時,孩子們不能回答,老師可以直接說出答案;
當孩子們找身體上的其他關節時,可以讓他們充分發揮;
孩子們在玩"不彎曲關節拿筆"的游戲時,老師可以提供操作臺,讓所有的孩子都看到。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2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掌握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和方法
能力目標
學會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形成客觀、完整的自我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不斷提高自我認識程度,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引領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人貴自知
教學難點:多把尺子量自己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斯芬克斯之謎》
有這樣一個傳說,眾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奧林匹斯山,眾神的主神是宙斯,奧林匹斯山上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一句箴言。宙斯想把這句箴言告訴給人類,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來到人間。斯芬克斯把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謎語讓人們猜。斯芬克斯來到古希臘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來打水的人猜這句謎語,凡是沒猜中的,斯芬克斯馬上把他吃掉。這句謎語給當時拜森克城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謎語是:什么東西早上4條腿走路,中午兩條腿走路,晚上3條腿走路?
謎底:人。
箴言:認識你自己。
師:同學們,當色彩斑斕的青春世界向我們敞開大門,面對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我們怎樣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呢?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人貴自知
1.正確認識自己的必要性
“鳳姐”因各種雷言囧語層出不窮一“炮”而紅,引發各路媒體和廣大網民的關注,被網友戲稱為“宇宙無敵超級第一自信”!傍P姐”,真名羅玉鳳,重慶綦江趕水鎮人,身高1.46米,大專學歷,在上海家樂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下面“節選”了部分“鳳姐”的語錄:
我九歲博覽群書,二十歲達到頂峰。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超過我。
論交際,論人際關系,論工作能力,實在是不但女人,就是男人,也很難和我相比。
我打開電視,東方衛視正在播奧巴馬的新聞。我覺得我和奧巴馬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做人,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愛因斯坦發明電燈,他宏觀上不如我,比我差遠了。
。1)鳳姐說,“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你認為她有自知之明嗎?為什么?
教師總結:老子說“自知者明”,古希臘德爾斐城的阿波羅神廟鐫刻著“認識你自己”的箴言,這些都告訴我們,認識自己是多么重要。
2.你的“自我”在哪里(教材P26)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覺察外在的環境的改變、自我意識的發展,使中學生更加有條件、有能力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的自我探索對中學生的發展有積極意義。
。1)閱讀體驗:讓學生閱讀材料,體會作者對“自我”的認識和探索。
(2)思考交流:讓學生嘗試回答材料中提出的問題,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教師總結歸納:進入初中,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不僅將目光投射到更廣闊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開始凝神關注內在的“我”:“我是怎樣一個人”“我為什么和別人不一樣?”“我將來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對他人、對社會有什么意義?”……雖然我們的答案可能因時、因人而異,不過,對這些問題的探尋卻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
3.小剛與隊友
(1)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小剛和隊友進行對話,體會小剛和隊友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2)思考交流:讓學生思考小剛對自己的認識是怎樣的?他這樣的認識給他帶來怎樣的影響?
提示:小剛對自己的認識不全面,他只看到自己的優勢,沒有看到自己的缺點;這樣的認識會使小剛的自信心膨脹,看不到自身的缺點,不利于小剛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利于小剛和同學們的正常交往。
教師總結:正確認識自己,可以促進自我發展;正確認識自己,可以促進與他人的交往。
4.名人堂
愛因斯坦在20世紀50年代,曾被邀請擔任以色列總統,但他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經商,做過打字機生意,辦過出版公司,結果虧了30萬美元。他的.妻子深知丈夫雖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的天賦,便幫助他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寫作之路,馬克·吐溫很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目標導學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認識自己
。1)填句游戲(尋人啟事)
。2)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填充句子的游戲,看看你對自己的認識與別人對你的認識是不是一樣的。
(3)出示“形容詞檢核表”和小黑板例句:
例:我是誰?我是一個愛笑的人。
我是誰?我是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
我是誰?我是一個脾氣急躁的人。
我是誰?我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白紙。
。4)請同學們從形容詞檢核表中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從外形、性格、優點、缺點、特長等多個方面,模仿小黑板上的例句格式,分別寫出5句話。(強調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來寫)
。5)將紙收齊后放入一個小紙箱中,老師抽取一張紙,并念出紙中句子。問:請你猜猜這張紙描寫的是誰?為什么?(3-5人回答)
。6)讓學生模仿老師的示范,抽紙提問。
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認識自己;可以從身體特征和生理狀況來認識自己;可以從個性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可以從在群體中的關系來認識自己。
2.材料鏈接
長頸鹿:“我個子高,能吃到樹上的葉子,你可吃不到。”羊:“我能穿過門洞,吃到欄桿外的草,你卻吃不到。
(1)說一說上面這段對話給你帶來什么啟發?
提示:對自己有一個恰當的評價,能幫助我們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度,不驕傲也不自卑。
3.不同的“我” (教材P30)
。1)閱讀體驗:體會對同一個人他人會有不同的評價。
(2)思考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人對“我”的評價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這些不同?你覺得“我”改如何對待這些評價?
教師總結:他人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不同的人對我們的評價可能各不相同,我們要重視他們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進行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徑和方法,還掌握了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等內容。同學們,探尋這些問題,不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義,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個精彩時段,做更好的自己吧!
1.板書設計
2.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圍繞教學內容設計系列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認識自己不僅僅要自我認識,還要從他人和集體的評價中認識自己,以及如何正確看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等基本道理。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也不少。課堂活動能感動和震撼學生的較少,活動形式缺乏一定的內涵,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更難收到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體驗和感悟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3
【活動目標】
1、觀察閱讀圖畫故事,感知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
2、隨著音樂有節奏地用語言講述故事中重復的象聲詞,并用身體動作表現洗澡情景。
3、能一頁一頁地翻閱圖畫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音樂磁帶《洗刷刷》和錄音機一臺。
3、幼兒欣賞過《洗刷刷》音樂。
4、實物展示儀、電視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語言,引出閱讀活動。
師:小朋友,你洗澡嗎?你在哪里洗澡?你和誰在一洗澡?你們是怎么洗澡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有趣的圖畫故事《在澡堂里認識自己》。
二、幼兒閱讀圖畫書。
1、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打開相應的'畫面,提醒幼兒一頁一頁地翻閱畫面。
2、教師關注幼兒閱讀,并與個別幼兒進行交流。
3、師:圖畫書一里有誰?講了什么故事?
三、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
教師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帶領幼兒一頁一頁地翻閱畫面,并用象聲詞表達洗澡時發出的聲音。
四、表演故事中的洗澡動作,講述洗澡發出的聲音。
1、教師帶領幼兒看圖完整呢感地閱讀故事。
2、教師熊爸爸和小熊在一起洗澡,他們洗了那些地方?是怎樣洗的?發出了什么聲音?
3、啟發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故事中洗澡的情景,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重復講述象聲詞2-4遍。
4、啟發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你家里洗澡的時候,最喜歡洗什么地方?洗澡的時候發出什么聲音?
五、音樂活動:洗刷刷。
1、師:小熊個爸爸在一起洗澡,真好玩呀!小朋友我們大家在一起洗澡玩好嗎?
2、播放《洗刷刷》音樂,讓幼兒自己找個空地方,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自己洗澡或和同伴相互洗澡,鼓勵幼兒清晰身體的不同地方,感知洗澡的樂趣。
【活動延伸】
準備中我還畫了熊爸爸和熊寶寶的圖。
活動以熊爸爸和熊寶寶出去活動后出汗了為開始,引起幼兒的興趣。
【活動反思】
活動中通過學習熊爸爸和熊寶寶洗澡,并用象聲詞發出洗澡的聲音,讓幼兒更感興趣,幼兒學起來也容易記住,在不知不覺中知道自己身上的各個部位;顒又羞讓幼兒學熊爸爸和熊寶寶洗澡,并邊洗澡邊嘴巴發出象聲詞。最后讓幼兒聽音樂一起洗澡,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洗澡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并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功用。
2、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大的身體掛圖
2、“我”的練習卡、彩筆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動步驟:
1、小朋友指認掛圖上的五官及身體部位,指一下圖片上的'一個部位,摸一下自己身體的相應 部位,并說一句完整的話:“這是他/她/它的鼻子(或其他),我的自己在這兒!”
2、教師帶領幼兒作“點鼻子點眼睛”的游戲,要求幼兒迅速準確地指出五官及身體部位。
3、引導幼兒討論五官、身體部位的作用,每說一個作用,要作出相應的動作,如鼻子聞味, 引導幼兒做出聞一聞的動作。
4、引導幼兒利用身體部位,五官以及相應的動作編兒歌,例:“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腳 踏踏踏,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耳朵聽一聽”等。
5、引導幼兒發現身體完成的動作:如眼睛眨一眨,耳朵聽一聽,鼻子聞一聞,肩膀晃一晃等。
6、指一指:如,老師說:“什么聲音?”幼兒用手指耳朵。
7、給每人發一張練習卡和一張照片,并根據自己照片的形態畫自己的五官和身體。
8、作品展評。
活動延伸:
協助幼兒用自己的照片裝飾墻壁,把幼兒完成的練習卡張貼在作品欄。
活動反思:
通過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的探索學習,孩子們對身體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了解了身體上不同部分的不同本領,更懂得了保護自己的身體。通過運動和生活保健,孩子們的活動時 更靈活,更協調,身體素質也有所提高。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5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讓幼兒能夠基本認識并命名身體的主要部位,包括頭部、四肢、軀干等。
技能目標:通過游戲和互動,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自我認知能力,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自身身體的愛護意識,激發探索自己身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體模型或人體部位圖卡
鏡子(每個孩子一面小鏡子)
身體部位歌曲或兒歌音頻
“我的身體”涂色圖紙
安全教育小故事卡片
活動過程:
1. 導入環節(5分鐘)
教師引導:以一個簡短而有趣的謎語開始,如“我有頭、有手、有腳,每天陪我上學堂”,引導孩子們猜謎底是“身體”。然后引入今天的學習主題——《認識自己的身體》。
2. 認識身體部位(10分鐘)
展示與講解:使用人體模型或圖卡,一一介紹身體的主要部位,如頭、肩膀、手臂、手、軀干、腿、腳等,鼓勵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指認并說出部位名稱。
互動環節:讓幼兒手持小鏡子,對著鏡子觀察并指出自己的各個身體部位,同伴之間也可以互相指認,增加互動性。
3. 身體部位歌曲(5分鐘)
唱歌謠:播放或教唱一首關于身體部位的兒歌或歌曲,如《頭肩膀膝腳趾》,邊唱邊做動作,幫助幼兒在快樂中加深記憶。
4. 繪畫活動(10分鐘)
涂色游戲:分發“我的身體”涂色圖紙,引導幼兒根據圖片指示為身體的各個部位上色,同時再次復習各部位名稱。
5. 安全教育(10分鐘)
講述故事:利用安全教育小故事卡片,講述關于如何保護自己身體的故事,比如“小手不要摸熱鍋”、“跌倒了要怎樣保護頭”等,讓幼兒理解保護身體的重要性。
討論分享: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保護自己身體的,或者討論遇到危險時應該怎么做。
6. 總結與反思(5分鐘)
總結回顧:帶領幼兒快速回顧今天學習的身體部位名稱,強調愛護身體的重要性。
鼓勵表達:詢問幼兒今天的`活動感受,是否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和分享學習心得。
活動反思:
成效評估:通過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互動情況以及最終能否準確指認并說出身體部位名稱,評估教學效果。
調整策略:根據幼兒的反饋和參與情況,考慮下次活動是否需要增加更多互動游戲,或者調整教學材料的難易程度,以更好地適應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
情感關注:注意觀察幼兒在討論自我保護時的情緒反應,適時給予正面鼓勵和情感支持,確保每位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感受到被重視和關愛。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6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能夠基本認識并說出自己身體的主要部位名稱,包括頭部、四肢、軀干等。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自己身體的愛護意識,激發探索自己身體的興趣。
技能目標:通過游戲和活動,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身體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人體模型圖卡
鏡子(每個孩子一面小鏡子)
身體部位貼紙
歌曲《頭肩膀膝蓋腳》的音樂
安全無毒的彩色筆和大張畫紙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節:歌曲引入
教師播放《頭肩膀膝蓋腳》的音樂,帶領孩子們邊唱邊做動作,初步感受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與位置。
2. 認知環節:探索身體
使用人體模型/圖卡:教師展示人體模型或圖卡,逐一介紹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并請幼兒跟著重復。
鏡子游戲:給每位幼兒一面小鏡子,讓他們自己觀察并指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腳等部位,鼓勵他們說出這些部位的名稱。
3. 操作環節:貼貼樂
發放身體部位貼紙,讓幼兒根據老師的指令(如“貼在你的手臂上”),將貼紙貼到自己相應身體部位,以此加深對身體部位的認識。
4. 創作環節:我的身體畫
給幼兒提供畫紙和彩色筆,引導他們在紙上畫出自己的.身體輪廓,然后標記并涂色各個身體部位,完成后可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強表達能力。
5. 反思環節:愛護身體小討論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我們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怎樣做才是愛護身體的行為?”鼓勵幼兒分享想法,教師總結強調保持清潔、適當運動、安全飲食等健康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結束:
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表揚幼兒的積極參與和表現,強調認識和愛護自己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以一首輕松愉快的兒歌結束活動,營造溫馨的氛圍。
活動反思:
觀察記錄每位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和掌握程度,特別是對于身體部位的認知是否有所提升。
反思活動流程是否流暢,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是否恰當,以及是否有足夠的互動性來保持幼兒的興趣。
根據幼兒的反饋調整未來類似活動的難度和形式,確;顒蛹确嫌變旱恼J知水平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7
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并能正確指出自己身體的主要部位,包括頭部、四肢、軀干等。
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學會愛護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幼兒探索自己身體的興趣,增進身體協調性。
活動準備:
人體圖解掛圖或PPT
鏡子(每位幼兒一面小鏡子)
身體部位卡片(頭、手、腳、肚子、背等)
音樂(適合做運動的兒童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5分鐘)
教師以謎語形式引入:“我有一座小房子,里面有鼻子會呼吸,有眼睛會看東西,有嘴巴會說話,它是誰呢?”引導幼兒回答“是我們的身體”。
二、認識身體部位(10分鐘)
出示人體圖解:教師展示人體圖解,逐一介紹身體的主要部位,讓幼兒跟著指認并說出名稱。
使用鏡子探索:給每位幼兒發放小鏡子,讓他們照鏡子觀察自己的臉和身體,嘗試自己指出并說出各個部位的名稱。
三、游戲環節(15分鐘)
我是小小模仿家:教師說出一個身體部位,幼兒快速用手指向該部位,可以逐漸加快速度增加趣味性。
身體部位配對游戲:將身體部位卡片隨機發給幼兒,讓他們找到對應的小伙伴進行配對,例如“頭”找“腳”,“左手”找“右手”等。
音樂律動:播放兒童音樂,設計簡單的.舞蹈動作,如搖頭、擺手、跺腳等,讓幼兒隨著音樂節奏動起來,感受身體的運動。
四、討論與反思(10分鐘)
分享感受:請幼兒分享在活動中發現的關于自己身體的有趣事情,或者最喜歡的身體部位及原因。
安全教育:引導幼兒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比如勤洗手、不隨意觸摸危險物品、跌倒了要告訴老師等。
教師總結:強調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珍惜并愛護它。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身體,不隨意推搡或傷害他人。
活動延伸:
家庭作業:請家長幫助幼兒在家繼續探索身體的奧秘,可以是通過繪圖記錄自己最喜歡的身體部位,或者講述一天中身體做了哪些有趣的動作。
下次活動可以進一步深入,如講解身體器官的功能,或者進行簡單的健康生活習慣養成教育。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8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觀察、探索自己身體的興趣,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培養幼兒尊重他人身體隱私的意識,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別人。
活動準備:
身體部位圖片或掛圖
鏡子(每個孩子一面小鏡子)
“我的身體”涂色畫紙
身體器官功能小故事卡片
音樂《頭肩膀膝蓋腳》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身體猜謎游戲
教師說出身體部位的謎語,如:“我有兩個,圓圓的,可以看到美麗的世界”(眼睛),引導幼兒猜謎并指出相應的身體部位。
2. 認識身體部位
展示身體部位圖片或掛圖,帶領幼兒一起指認并說出各部位名稱,如頭、肩膀、手臂、手、腿、腳等。
分發小鏡子,讓幼兒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身體,嘗試自己說出更多身體部位的名稱。
3. 身體功能小故事分享
通過講述簡短有趣的故事,介紹身體各部位的功能,如:“鼻子可以聞到香香的花,耳朵可以聽到小鳥唱歌”等,幫助幼兒理解每個部位的重要性。
4. 動一動:身體部位歌曲
播放音樂《頭肩膀膝蓋腳》,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做動作,邊唱邊指認身體部位,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5. 我的身體我來畫
分發“我的'身體”涂色畫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身體各個部位上色,可以適當引導他們思考每個部位的顏色選擇,如皮膚、眼睛等。
6. 尊重與保護
講解身體隱私的概念,告訴孩子們有些身體部位是私密的,不應在公共場合展示或讓他人觸摸,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隱私。
強調如果有人觸摸他們的私密部位或者讓他們感到不舒服時,應該立即告訴家長或老師。
活動結束:
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鼓勵幼兒回家后繼續探索身體的奧秘,并與家人分享學到的知識。
提醒幼兒愛護自己的身體,每天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反思:
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記錄哪些環節特別吸引幼兒,哪些部分可能需要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幼兒的理解水平。
反思是否成功傳達了身體隱私的概念,幼兒是否能夠理解并表現出適當的尊重行為。
評估活動材料的適用性和豐富性,考慮未來如何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使活動更加生動有趣。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9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幼兒能夠基本認識并說出自己身體的主要部位,包括頭部、四肢、軀干等。
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兒歌、互動討論等多種形式,使幼兒在參與中學習,提高觀察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幼兒愛護自己身體的意識,激發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身體部位卡片或圖片
大鏡子
《小手拍拍》等身體部位認知兒歌的音頻
身體部位貼紙
安全無害的彩筆和紙(用于畫身體輪廓)
活動過程:
1. 導入環節(5分鐘)
教師可以以一個簡單的謎語或者故事引入:“我有一座小房子,有門有窗住著我,每天帶著它到處跑,它是誰呢?”引導幼兒回答是“身體”,從而引出今天的主題。
2. 認識身體部位(15分鐘)
教師示范:利用大鏡子,指著自己的身體部位,一邊說名稱一邊做動作,如“這是我的頭,我會搖頭”。
卡片游戲:出示身體部位卡片或圖片,讓幼兒嘗試命名,并模仿教師之前做的.動作,其他幼兒可以跟著重復,加深印象。
兒歌互動:播放《小手拍拍》等兒歌,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通過歌曲加強記憶。
3. 我的身體我來畫(10分鐘)
給每位幼兒發放一張大紙和安全彩筆,讓他們躺在紙上,由老師或助教幫忙描繪出身體輪廓。
幼兒使用貼紙或直接用彩筆在輪廓圖上標記并命名身體各部位,如眼睛、鼻子、手臂等。
4. 小組討論與分享(10分鐘)
分組討論:“我們的身體哪些地方需要特別保護?為什么?”鼓勵幼兒發言,比如眼睛不能揉,因為會傷害眼睛;手要洗干凈,防止細菌進入身體等。
每組選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總結強調身體保護的重要性。
5. 總結與反思(5分鐘)
教師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強調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需要好好愛護。
邀請幾位幼兒談談今天活動中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鼓勵正面反饋,同時教師也進行活動反思,思考如何在未來的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幼兒認識和愛護自己的身體。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幼兒觀察并談論身體的變化,比如長高了、傷口愈合等,加深對身體成長的認識。
利用繪本故事講述身體保護的小知識,讓幼兒在故事中學習。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 10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幫助幼兒初步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包括頭部、四肢、軀干等主要部分。
技能目標:通過游戲和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自我認知能力,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自己身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愛惜自己身體的意識。
活動準備:
人體模型圖片
鏡子(每位幼兒一個)
身體部位卡片(如眼睛、手、腳等)
音樂(適合做運動的歡快音樂)
安全無毒的彩筆或貼紙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節 - 身體猜謎游戲
教師說出身體部位的特征,讓幼兒猜測是哪個部位,如:“我有一個圓圓的家,住在臉上會說話,是什么?”(答案:眼睛)
2. 認知環節 - 觀察與討論
使用人體模型或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指認各個身體部位,簡單介紹每個部位的功能。
鏡子自我探索:給每位幼兒發放小鏡子,讓他們在鏡子前觀察自己的臉、手、腳等,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發現。
3. 動手操作 - 我的身體拼圖
制作身體部位卡片,讓幼兒將卡片貼在大紙上,拼出一個完整的人體形象,加深對身體結構的'理解。
4. 運動環節 - “我的身體真奇妙”
放音樂,帶領幼兒進行簡單的身體律動,如“頭兒肩膀膝腳趾”游戲,讓幼兒在動作中感受身體各部位的存在和運動方式。
5. 創意表達 - 我的身體畫冊
提供彩筆和紙,讓幼兒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身體部位,并嘗試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為什么喜歡這個部位,或者它能做什么。
反思環節:
教師引導討論:結束活動后,組織幼兒分享今天學習到的新知識,以及自己對身體的哪些新發現或感受。
家長互動:建議家長在家與孩子一起進行身體部位的認知游戲,加強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同時收集家長反饋,了解活動效果,以便未來改進。
個性化關注:注意觀察每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于表現出特別好奇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個別指導或設計后續延伸活動。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認識自己的身體》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會動的身體》含反思09-06
大班健康優秀教案反思《身體的秘密》01-19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學反思《我們的身體》09-28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不挑食》含反思09-22
大班健康教案:身體的秘密_大班健康教案07-08
大班健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們的身體》09-28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們的身體》06-06
大班健康教案《身體的秘密》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