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時間:2022-10-12 09:55: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精選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精選9篇)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1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糧食。

  活動難點:

  區分出各種麥制品。

  活動準備:

  1、按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

  2、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3、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

  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

  麥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墻皮。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

  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

  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干,是麥爺爺的孩子。”

  三、聯想活動:

  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通過兒歌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五、延伸活動:

  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約糧食的認識。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2

  【活動目標】

  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會正確種植并關注、照料小麥的生長過程。

  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小麥、種植園、小鋤頭、小鏟子、灑水壺等。

  【活動建議】

  種植適合月份:11月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麥,幼兒自由觀察,了解小麥的外形及特征。

  師:小朋友多見過小麥嗎?它長的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2、提出種植任務:種小麥。討論:怎樣種?

  3、幼兒種小麥:松土用小鋤頭、小鏟子把大塊的土弄碎,將小麥撒到土里,用小鏟子敲幾下泥土,整平土地。澆水將周圍的土淋濕。

  4、記錄種植時間,并每周定期為小麥澆水,記錄觀察到的小麥生長狀況,將情況記錄在小麥生長日記中。小麥生長日記每頁記錄內容包括日期、天氣、小麥生長狀況等基本情況(配圖)。

  5、一個生長周期后,引導幼兒整理、裝訂“小麥生長日記”,做成一本自己的“書”(附幼兒進行小麥種植步驟活動照片,及幼兒做成的一本小麥生長日記書)。

  形式:個別操作。

  評價:正確種植小麥持之以恒照料小麥完成一個生長周期。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麥子的生活過程,認識小麥食品。

  2.簡單了解幾種麥稈工藝品。

  3.感知農民勞動的辛苦,知道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小麥的生長過程》課件,麥稈工藝品。

  2.成熟的一麥一捆,麥粒許多

  3.麥粉制食品多種,面板,發酵好的面團。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謎語導入:

  1.師:寶貝們,你們猜過謎語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猜謎語,好嗎?

  秋天撒下粒粒種,冬天苗兒雪里藏,

  春天返青節節長,夏天成熟翻金浪。

  2.師引導幼兒猜出謎語.

  二、出示實物,介紹小麥:

  1.師: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特征和組成部分:根、莖、葉的形狀。

  ①小麥的外形是什么樣的?(長長的,細細的)

  ②小麥的根是什么樣的?(須根)

  ③小麥的莖是什么形狀的?(莖也叫麥秸,它一節一節的,空心的,摸起來很光滑)

  ④小麥的葉是什么形狀的?(細長的)

  ⑤莖的頂端長的什么?(長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

  2.讓幼兒了解小麥從播種到豐收的整個過程。

  ①利用課件講解:

  (這是小麥種子,秋天的時候,農民伯伯把小麥種種在地里。小麥種發芽長出幼苗,冬天來了,雪下得很大,小麥藏在雪里睡了整整一個冬天。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小麥長得綠油油的,慢慢長大拔節,再慢慢地抽穗。到了夏天,小麥慢慢地變黃了,成熟了,農民伯伯開始收割。)

  播種→麥苗→拔節→抽穗→成熟→收割

  ②幼兒動手操作小麥從播種到豐收的整個過程課件,鞏固小麥的生長過程。

  1 2 3 4 5

  播 麥 拔 抽 成

  種 苗 節 穗 熟

  ③農民伯伯種下種子以后還要做的動作:

  澆水→施肥→鋤草→打農藥→收割

  ④觀察圖片;

  (1)告訴幼兒從前的時候科技不發達,農民是用鐮刀割小麥,然后攤在馬路上,把麥粒從麥秸上脫下來。

  (2)放收割機割麥的畫面,告訴幼兒現在科技發達了,人民用收割機割麥子,方便快捷。

  三、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師:農民伯伯收下的小麥都去哪里了?(淘洗,曬干,去小麥加工廠把麥粒磨成面粉,然后制作各種食品)

  1.出示各種麥粉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些都是麥粉做的。(饅頭、方便面、包子、煎餅、各種點心)

  2.大家一起嘗嘗各種小麥食品。

  3.出示圖片及麥稈工藝品單了解幾種麥子麥稈工藝品。

  4.幼兒動手操作制作各種小面食:如小面頭,小花卷,小包子等,并把各種制作好的各種面食作品收集起來,等下課后送至伙房蒸熟,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

  四、在《憫農》的古詩中,告訴幼兒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萌發讓幼兒愛惜糧食的感情,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不剩飯,不掉飯粒,不挑食的好習慣。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區分水稻和小麥。

  2、通過摸、捶、搗等操作活動,體驗探究和發現的快樂。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的圖片、PPT、

  2、研缽人手一份、麥子和稻子的實物。

  3、稻子和麥子的觀察比較統計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歡快出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水稻哥哥,我是小麥弟弟,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個游戲——找不同,你們愿意和我們一起玩嗎?

  二、出示PPT,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進行集體記錄。

  1、觀察圖片:大家看大屏幕!這是我們的生活照片,大家仔細看一看,找找我們倆有什么不同。

  2、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對比找出水稻和小麥的不同。

  (1)引導幼兒觀察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先看看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站的姿勢一樣嗎?(水稻彎彎的;小麥直直的)它們身上還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小麥上面長著長長的、尖尖的象針一樣的麥芒)

  (2)比較果實生長排列的不同:那再看看它們的果實是怎么排隊的?(水稻是一簇一簇的緊挨在一起的,小麥是一對一對地并排站著的。)

  (3)小結:小朋友真厲害,從照片中一下就發現我們倆站的姿勢不一樣、果實排隊也不一樣。

  三、實物投影稻子和麥子實物,幼兒再次觀察探究并進行記錄。

  1、出示實物投影:這是水稻哥哥的果實——稻子,這是小麥弟弟的果實——麥子!稻子和麥子顏色相同嗎?(發現稻子是金黃色的,麥子是土黃色的)

  2、出示貼有標記的實物,鼓勵幼兒摸一摸、看一看,比較兩者的不同。

  (1)摸一摸:小朋友各取幾粒稻子和麥子在手上摸一摸,比較一下感覺一樣嗎?

  (2)看一看: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湊近看一看,它們的身體長的一樣嗎?

  (3)交流:誰來說說稻子、麥子摸上去的感覺一樣嗎?它們的身體一樣嗎?

  (4)小結: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稻子摸上去有點毛毛的、很粗糙,麥子摸起來光光的;稻子兩頭尖尖,麥子有點橢圓、肚皮上還有一條小裂縫,那是它摔傷留下的傷疤。

  四、操作活動:運用研缽探索稻子去殼后的變化。

  1、師:老師有個新發現!稻子身上還裹著一層外殼呢,你們猜猜,稻子去殼后會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2、師:老師這里準備了去殼工具——研缽,小朋友放幾粒稻子在研缽里,捶一錘、搗一搗,看看去了殼的稻子到底是什么樣。

  3、幼兒進行稻子去殼的操作,教師注意指導孩子的方法,及時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操作的變化。

  (1)交流:誰來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發現?

  (2)小結:原來稻子去殼后就是一粒粒白色的大米,有的小朋友還把大米搗碎成了白白的米粉了。

  五、遷移生活經驗,了解稻子和麥子加工后的食品。(展示網絡圖)

  1、師:誰知道白白的大米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出示圖片:米飯、白粥、蒸飯)米粉可以做什么?(出示圖片:團子、水糕、年糕)

  2、師:這些是稻子加工做成的食物,老師這里還有麥子去皮加工后做成的食物,我們也來認識一下!(出示圖片:面包、面條、燒餅、油條)

  3、小結:今天我們和水稻哥哥、小麥弟弟玩了有趣地找不同游戲,知道了它們有那么多不一樣的特征,還知道它們可以做出許多不同地、好吃又有營養的食物,除了圖片中的這些食物生活中還有很多呢,小朋友以后可要多吃點,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哦!

  六、活動結束

  師:水稻哥哥、小麥弟弟今天和大家玩得很開心!想要和你們再玩一個找不同的游戲,走!咱們一起去換個地玩吧!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5

  課程設計由來:

  現在正是農村的“收麥時節”,市區的幼兒無法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不懂農民的辛苦勞動,在幼兒園綜合活動中班有活動《美麗的田野》,教師帶領幼兒參觀“綠色的田野”,初步認識到麥苗,而到了大班上學期有活動《金色的田野》,了解有哪些農作物豐收,而本活動《小麥成長記》更為詳細地幫助幼兒了解麥子是怎樣成長的。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從播種到豐收的生長過程,知道農民是怎樣從田地里收割的。

  2.知道小麥能制作出哪些食品,大家品嘗,懂得珍惜糧食。

  活動準備:

  1.《小麥成長》的課件。收割工具:鐮刀圖片、收割機割麥的畫面場景。

  2.成熟的小麥一捆,麥粒一碗。

  3.小麥做出的食品:饅頭,面條,花卷,餃子皮,煎餅,大餅。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麥嗎?你知道它長什么樣子嗎?引導幼兒說一說。

  二、觀看《小麥成長》課件

  1.談話,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

  師:

  ①小麥的外型是什么樣的?(長長的,細細的)

  ②小麥的根是什么樣的?(須根)小麥的莖是什么樣的?(莖稈直,空心,有節。)小麥的葉是什么樣的?(細長)

  2.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師:小麥什么季節播種?什么季節收獲?

  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收麥,叫夏收。

  3.出示成熟的小麥一捆,引導幼兒觀察其根、莖、葉,并仔細觀察麥粒。

  師:

  ①觀察根、莖、葉,幼兒用自己的語句表達出來。

  ②麥粒是什么樣子的?(黃色,橢圓形)

  ③分組發放麥粒,供幼兒觀察。

  4.小麥是怎么樣從田地里收割的。

  ①出示鐮刀圖片,告訴幼兒以前的時候科技不發達,農民是用鐮刀割小麥,然后攤在馬路上,把麥粒從麥秸上脫下來;

  ②播放收割機割麥的畫面,告訴幼兒現在科技發達了,人民用收割機割麥子,方便快捷。

  三、出示小麥制作的食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談話,探索小麥制作的`食品有哪些?

  ①師:你們知道小麥可以做成什么食品嗎?

  ②幼兒相互討論,請個別幼兒回答。

  (饅頭,面條,花卷,餃子皮,煎餅,大餅。)

  2.教師講解小麥是怎樣制作成各種食品的,幼兒傾聽。

  師:小麥成熟后,淘洗,曬干,去小麥加工廠把麥粒磨成面粉,然后制作出各式各樣食品。

  3.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出示準備好的饅頭,面條,花卷,餃子皮,煎餅,大餅,幼兒知道他們各自的名稱。

  4.大家一起嘗一嘗。

  幼兒品嘗各種小麥食品。

  四、結束

  談話,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萌發幼兒愛惜糧食的情感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6

  活動設計意圖

  我們種植園的小麥在孩子們精心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們雖然身處農村,但參加農事勞動機會卻非常少。為了讓他們感受、體會一下勞動過程,品嘗到豐收的喜悅,我們為本次活動作了精心的準備。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麥是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加工成面粉。

  2、認識用于收割小麥的勞動工具:鐮刀、連桿、篩子等。

  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鐮刀、剪刀、竹籃、連桿、小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學說:金燦燦的麥穗。

  2、認識勞動工具:鐮刀

  3、觀察老師和保育員收割小麥過程,并作模仿動作。

  4、打麥穗

  認識勞動工具――連桿

  組織幼兒觀察炊事員爺爺打連桿,幼兒學習用連桿打麥穗。

  討論:

  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將麥子從麥秸里分離出來。(風揚、用電風扇吹、用篩子篩等。)

  5、麥子的 用途

  (1)收藏部分麥穗、麥秸用于制作。

  (2)將收獲的小麥送到糧店換成面粉。(家園合作: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觀察小麥加工成面粉的過程)

  (3)將面粉部分投入“巧面館”用于游戲、制作面制品。

  (4)大部分面粉送到廚房,請炊事員做成面制品:面條、餃子等食用、品嘗。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管,嘗試用小麥管進行吹畫。

  2、發展對色彩的想象力,體驗吹畫過程帶來的樂趣。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顏料(紅、白)、小麥管、黑色卡紙、麥稈。

  活動重難點:

  嘗試用小麥管進行吹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有一幅畫要給你們看看。(教師出示范畫)老師畫的是什么呢?

  2、師:小朋友說的都對,那你們知道這幅畫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認識小麥管

  1、師:這幅畫是老師吹出來的,這就要請一位好朋友了,咦,這是什么呢?(出示小麥草)這是小麥的家,老師用剪刀剪了一小節,這就是我們吹畫的好朋友——小麥管

  2、師:那要怎么吹呢?我們先來試一試,請小朋友把手拿出來,嘴巴對著手心吹,有沒有風?

  3、師:現在我們就要開始吹畫了。小嘴巴對著小麥管的一頭,另一頭對著顏料,用力吹一吹,上吹吹、下吹吹、這邊吹吹、那邊吹吹,可以往各個方向吹一吹。

  4、請一名幼兒示范

  三、幼兒操作

  1、請幼兒回到座位旁邊,每人一根小麥管,老師為幼兒的紙上滴幾滴顏料。

  2、重點指導幼兒進行吹,而不是吸

  四、展示

  師:小朋友吹得都很棒,誰來說一說你吹得是什么畫呢?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都很棒,等畫干了之后可以把我們吹得畫拿到教室給小朋友一起看看,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選擇麥稈作為材料,體現了濃濃的鄉土氣息,對于農村,麥稈很常見,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數生活在家人的庇護下,很少見過麥稈,加上玩顏料寶寶一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因此,本次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利用小麥管進行吹畫,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難度不大,有些小朋友能很好的吹出美麗的畫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操作的紙選擇不當,導致顏料不能很好地吸收;顏料調的不稀,有些小朋友吹不動顏料。第一次上科研課,雖然失誤很多,但也給我積累了一些經驗。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區分麥制品食物與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

  3.體驗用肢體語言演繹小麥生長過程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

  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

  能利用各種感官區分麥制品食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了解小麥的各部分名稱。

  物質準備

  課件;音樂;米飯、花卷、貼餅子、豆腐四種食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開火車》引入。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探索號”列車的列車長,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開往麥田,探索小麥的一生,你們愿意跟我一起去嗎?

  二、基本部分:

  (一)談話導入。

  教師:上周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觀察了咱們一起種植的小麥,發現在屋里種的和在外面種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小朋友們也說了很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那我們現在到達了麥田農場,你們想看一看小麥是怎樣生長的嗎?

  (二)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看一看:播放視頻,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說一說: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小麥是怎樣生長的?經過了哪些過程?

  3.演一演:肢體演繹《我是一粒小麥種》。

  (1)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種子發芽、長大的過程。

  (2)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過程。

  (三)了解小麥的用途。

  1.提問:農民伯伯收下麥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帶領幼兒認識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四)能夠區分麥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師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飯、花卷、窩頭、豆腐四種食物,請幼兒猜一猜誰是由小麥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個幼兒將四種食物貼到對應的農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旁。

  2.驗證: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區分這些食物(看、聞、摸、嘗)。

  3.游戲:農民伯伯找小麥。

  (1)老師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小朋友們自由選擇頭飾當饅頭、面條、餅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農民伯伯說:“我辛勤勞作的小麥被制作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們都變樣了,哪些是我種植的小麥呀?”幼兒說:“我是xx,我是您種植的小麥。”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種植的小麥。

  4.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農作物制成的,小朋友們還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區分麥制品食物和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孫老師要考考你們,會讓你們說一說飯菜里有沒有今天學習的這四種農作物。

  三、結束部分:

  (一)懂得愛惜糧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留下任務。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也種下了小麥種子,通過你們的照顧已經長得很高了,那接下來我們要一起驗證一下,小麥的的生長過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樣,我們把它的生長過程,各個時期的狀態記錄下來。等到成熟的季節我們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們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的探索旅程就到這里啦,“探索號”要返程了,請小朋友們跟好哦!

  活動總結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了《綱要》中所規定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力。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 篇9

  目標:

  1、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準備:

  1、本地的農作物實物小麥若干。

  2、小麥的生長圖片。

  3、一些由小麥制成的食品。

  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春天我們到田野里去春游,看到了農民伯伯的田里種了哪些東西?

  幼兒根據自己的記憶回答。

  2、認識小麥。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師:我們來看看小麥的樣子。

  幼兒觀察小麥實物,講述小麥的外形特征。

  教師總結: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觀看圖片,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4、了解麥子的用途。

  教師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提問:麥子最后結出的小麥有什么用呢?

  (麥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

  5、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師:今天我們就來自己折一個小船,讓小船在水里自由航行。

  幼兒學習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知道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6、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在小麥成熟的季節帶領幼兒到田野里去觀察成熟時期的小麥,體驗農民收獲糧食的辛苦。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小麥中班社會認知教案07-08

中班社會教案:認知生活中的小麥教案08-04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生活中的消防員》08-23

大班社會領域教案《生活中的標志》08-20

大班社會領域教案《生活中的卡》09-26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8-08

中班社會小麥的一生教案04-06

中班社會領域教案(精選23篇)03-07

圖書笑了中班社會領域教案11-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女生午夜性高潮视频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