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 小班主題活動:《小雞的耳朵》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 | 小班主題活動:《小雞的耳朵》,歡迎閱讀與收藏。
[游戲背景]
在小班開展“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游戲時,家長給送來了兩只小雞,老師把它放在了教室外的小涼臺上……
教師說:“咱們來做個試驗吧。”教師用宣紙把小雞的眼睛遮起來,再拿小米邊撒米邊招呼小雞,小雞馬上就跑過來高興地吃起小米來。
教師沒有馬上告訴幼兒答案,而是讓他們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答案。
教師將找到的科普資料、童話故事和相應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動區。
[幼兒游戲表現]
這兩只可愛的毛茸茸的小雞及它們悅耳的叫聲,立刻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他們圍著小雞邊看邊摸,還不時地發表著各自的疑問和見解。
徐錚問:“老師,小雞吃什么?”
張好彤馬上搶著說:“小雞吃小米和小蟲。”
露露問:“小雞是從哪里來的呀?”
賀東說:“是從雞蛋里孵出來的。”
何君問:“小雞有牙嗎?”
何天乙說:“小雞沒有牙,我爺爺說,雞吃東西的時候是直接把食物吞進肚子里的。”……
就在這時,楊東漢用惋惜的聲音說:“可惜,小雞沒有耳朵。”
“小雞有耳朵。”古元昊表示反對。
楊東漢不示弱地說:“就是沒耳朵,要不你找出來給我看看。”
古元吳堅持著說:“小雞有耳朵。要不它怎么一聽到你叫它,就會跑過來?”
“那是因為它看見你了。”古元昊不服氣可又找不出答案地看著楊東漢。
孩子們就立刻判斷出小雞是有耳朵的。
“小雞耳朵在哪兒?”古元吳問。
孩子拿著和家長一起查找的資料高興地告訴大家:“小雞的耳朵就長在眼睛的后面,只是沒有耳廓而是一個孔,也叫耳孔。”
[游戲目標與幼兒發展分析]
幼兒之間語言的相互交流,正是他們思維上的'質疑和答疑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探究活動。這種探索活動不僅可以使孩子們思維活躍,能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又可以聽取他人的信息經驗,從而補充、完善、提高自己對事物的整體認識。
幼兒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和新的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探索的興趣。
教師的及時參與和引導是對幼兒這種探索求知好奇心的滿足,通過幼兒的問題發現有教育價值的東西,引導、幫助、鼓勵、支持幼兒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小班教案 | 小班主題活動:《小雞的耳朵》】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小雞在哪里》09-22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09-23
小班元宵主題教案(精選7篇)01-20
小班游戲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找朋友》09-23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吃米》09-22
小班游戲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老鷹捉小雞》09-23
小班語言活動散文—彩虹教案04-10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三篇01-02
小班春節主題活動總結(通用12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