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種植》
教學設計意圖: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種生命,孩子們對它有一定的好奇心,《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作為教師應利用這種好奇心讓幼兒進行探索和學習,“種植”是人類對自然界的一種維持和貢獻,也是人類保護自己生存環境的一種手段。《綱要》還指出: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引導幼兒接觸和認識與自己生活關系密切的不同職業的成人,培養幼兒尊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利用社區資源來對幼兒進行種植教學,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對勞動者敬佩的情感。
教學目的:
1.了解種植的過程與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2.在社區種植員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種植活動,掌握種植方法,并積極參與討論。培養他們對勞動者敬佩的情感。
教學準備:
1.聯系社區種植員和種植的'土地。種子若干、樹苗若干。
2.種植工具。
3.種子發芽的視頻。
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
1)出示種子:這是什么?我們用它來干什么?
2)提問:怎樣種植種子?
種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帶領幼兒來到社區種植園
1)介紹種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稱為園丁。
2)園丁為我們介紹樹苗和種子。
3)園丁示范種植樹苗和種子的方法。
4)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種植,園丁及教師進行指導。
3.回教室討論
1)你在種植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覺怎樣?
2)種植下去的種子會怎樣呢?
3)什么時候會發芽?種子發芽有哪些條件?
4.觀看《種子發芽》的視頻
幼兒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和過程。
5.課后延伸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課后進行觀察,記錄和澆水、整理。
反思:
通過親手種植,幼兒對植物有了直接的了解,并對他們感興趣,同時在接受園丁的指導時激發了他們對勞動者的敬佩之情,體驗了勞動的快樂。種植后,經常會去社區種植園觀察,澆水,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有了社區的合作,孩子們可以走出教室,彌補了紙上談兵的教學缺陷。
【大班科學活動《種植》】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25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1-04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11-23
大班科學活動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3
大班科學活動《好玩的報紙》教學反思12-26
大班科學蝸牛01-19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1-15
大班科學享用美餐01-25
大班科學滑滑梯01-25
大班科學圖上找家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