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

時間:2021-08-25 20:59:16 教案 我要投稿

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

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了解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2.有效利用課本插圖,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長輩了解有關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認識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構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認識、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認識到土地改革的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國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勝利,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創造了條件。

  教學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理由:課本表述較為簡單和理論化,需要結合材料和數據讓學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對國家政權的鞏固作用。

  三、教學策略

  經歷過土地改革的還大有人在,能夠提前布置學生作采訪調查,先自行了解這段歷史,對于本課教學大有輔弼。教師可采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進行本課教學。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提前預習課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歷史。

  五、教學過程

  1.學生課前讀書

  2.導入新課

  教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占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需要進行土地改革以獲得土地。這天,我們一齊來學習第3課,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3.教師播放視頻《百年中國·土地改革》(約4分30秒),學生觀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歷史。

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潛力:了解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培養、鍛煉學生收集整理課本圖片、歷史網站、文學作品、鄉土教材等課程資源中有關土地改革的信息,構成正確歷史概念的潛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中國農民在兩千多年來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最后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是值得我們熱愛的。土地改革的勝利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還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透過采用講授法、獨立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課資料的學習。

  教學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學資源:

  課本相關插圖、資料

  教學難點: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破題導入

  1.組織學生閱讀12頁“導入框”圖文,討論回答:農民拔除原先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著什么?(這片土地原先屬于地主所有,此刻已經歸翻身農民所有了。)

  2.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中,走的是貼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農民長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收獲物大部分要交租納稅,自己所得無幾。因此,他們熱切期盼著“耕者有其田”,翻身當家作主人。誰能夠滿足他們的愿望,誰就能得到他們的真誠支持。過去共產黨就是透過“打土豪分土地”、“減租減息”等政策獲得農民的支持,奪取了全國政權。當時,新解放區還有3億多人口未進行土地改革。新中國政權要想鞏固下來,個性需要這些農民的支持。本課要學習的資料就是新中國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歷史,具體狀況請看書。

  二、自主先學知識梳理

  見《伴你學》P10“導學目標”和“知識梳理”,學生自主預習課本資料,梳理教材線索(組內可討論、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土地改革的意義

  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土地改革》圖和課本相關插圖,形象地了解土改經過和農民情緒,透過討論加深理解土改的歷史意義。

  1.土改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鞏固的作用。因為農民的生產用心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組織學生群眾朗讀課本第12頁“文獻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條款”,討論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時間與抗美援朝的起止時間有什么異同?(都開始于1950年;但是,全國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勝利于1953年7月。)

  2.這次土地改革同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農經濟,也給地主分上應得的一份土地,讓他們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義精神,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師過渡:

  近3億農民真正地翻身當家作了主人,將產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課中反思:

  土地改革的意義兩點,第一點是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這一點,要透過回憶辛亥革命的成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分清兩者的不同。封建制度和封建帝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第二點是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讓學生討論理解其中的含義:農民真正獲得解放是新政權給予的,農民感激政府,從而擁護政府,用心參與其中。封建土地制度摧毀了,解除了農民身上的束縛,從中能夠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四、拓展視野情感升華

  以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為題,展開“接龍”活動,加深理解記憶。

  延伸:調查一下,如今中國的土地制度與50年代的土地制度有何區別?

  五、知識整合練習反饋

  1.知識整合(板書):

  (一)土地改革的意義

  (1)徹底廢除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摧毀了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勢力。

  (2)廣大農民在經濟上、政治上徹底翻了身。

  (3)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用心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好轉創造了條件。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帶給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二)《中華人民你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1950年頒布

  (2)資料: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2.練習反饋:

  見《伴你學》P11-12(注:待合格學生只做其中的選取、填空題)

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3

  教學目標與要求:

  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開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義。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全國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國消滅了20xx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政權,為恢復國民經濟創造了條件。

  透過教師講述土地改革的結果,引導學生從中分析土地改革的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土地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三大運動之一,土地改革的進行也是當時勢在必得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對鞏固新政權有極端重要的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可運用劉文彩這個典型案例來分析舊社會地主對農民的剝削狀況,從而突出進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對于土地改革的資料與性質,可結合教材圖片讓學生進行總結。

  對于土地改革的意義,應當先進行補充,講述土地改革所帶的結果及其在農村土地制度上的變化、農民社會地位的變化、農村經濟的變化等方面進行列表比較,然后再從結果中引導學生歸納其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白毛女》的故事或電影資料嗎?(吸引學生,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及對土地改革的感性認識)

  生:(思考并討論)

  師:《白毛女》描述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惡霸地主黃世仁對楊白勞其女兒喜兒肆意的壓榨,而楊白勞等窮苦農民卻毫無辦法,黃世仁甚至還逼楊白勞用女兒抵債(楊白勞在除夕夜被逼無奈逃租),后楊白勞喝鹵水自殺,女兒喜兒逃進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十分艱辛、困難,在吃的方面營養跟不上,她的頭發都變白了。直到八路軍解放了她的家鄉,喜兒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注:“白毛女”在現實中,是有此人存在的。羅昌秀――1923年出生在四川宜賓縣鳳儀鄉,當地的惡霸地主羅錫聯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939年,年僅16歲的她,被迫躲進深山老林,過了17年的野人生活,直到年屆33歲時才重返人間,此時的她已是滿頭白發。20xx年去世,死時80歲)

  師:同學們在聽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在舊社會,地主是如何剝削廣大農民的?

  生(思考并回答):收取高額地租;強迫農民為他們干活……

  師:四川大地主劉文彩,占有超多土地,阡陌相連,他依靠對農民的殘酷剝削,過著奢華的生活。最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進,小斗進”的伎倆巧敢豪奪,住的是被裝飾得富麗堂皇的莊園,專門用水牢迫害窮苦百姓;當時在他家干活的雇農卻難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一句話,站在地主這邊來說,就是坐享其成;站在農民那邊來說,就是勞而無獲。

  有個農民叫唐禮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孫多代穿了162年。傳到他這代的時候,已補丁摞補丁,看不出它的模樣了。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辛,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不要說買新衣服穿了。

  師:其實,眾觀整個中國歷史,對于中國人來說,尤其是農民,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土地。

  師:對,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歷朝歷代,人們不堪忍受的時候,就起來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總之,農民從始到終都在為土地而奮斗。到了毛澤東那里,以他對歷史的熟諳和研究,深知中國農民――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是什么。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去為農民爭取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土地,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展開了,下面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新課。

  (講授新課)

  第3課土地改革(板書)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板書)

  (引導生閱讀P11的第一段,了解舊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狀況,真正理解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進行土改。)

  師:正是由于舊封建土地制度的嚴重盤剝,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熱情,阻礙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簡介地主、富農、貧農、中農、雇農的階級成份劃分)

  (注:1950、6、30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時的階級成份劃分

  地主――占有土地和生產工具而不勞動,或者只做輕微的附帶勞動,靠剝削農民為生的人,劃為地主。

  富農――凡自耕農土地有余,而兼顧人耕種或以余田出租者及佃農民,自己無土地,資本租得大批土地,所收獲超過需要,并雇人耕種者為富農。

  中農――雖然占有土地,又擁有必須的生產工具,但既不剝削別人,也不出賣勞動力,靠自己的勞動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為生者,劃為中農成份。

  雇農――完全沒有土地,而靠被人雇傭耕種者為雇農。

  貧農――占有不完全的生產工具,沒有土地或土地不足,靠出賣一部分勞動力為生者,劃為貧農。這種農民一般都租種他人土地。)

  (副板書)

  地主、富農(10%)

  貧農、雇農、中農(90%)

  70%――80%

  20%――30%

  1、舊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板書)

  師:在舊中國的狀況是這樣的,那么,新中國成立后,又是怎樣的呢?

  2、新中國:新解放區未進行土改(板書)

  師: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的地位有什么變化?(大家回顧第1課的資料,是否能夠從中找到答案?)

  生(思考并回答):中國人站起來,人民當家作主。

  師:對,大家回答得很正確,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翻身作了國家的主人,也掌握了國家政權,地位得到提高的他們,于情于理都想去爭取他們一向以來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土地,最典型的就是新解放區的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改,獲得土地。那么,在前面我們提到毛澤東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意識到這一點,此刻新中國成立了,他具體又是怎樣去實踐的呢?(引導生閱讀P12的相關資料)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1950)(板書)

  師:新的土地改革法里規定,在農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歸誰所有?

  生(思考并回答):農民。

  師:對,這是和舊的地主階級所有制的區別所在:大家一齊來觀看P11―P12的四幅圖片,在頒布新的土地改革法后,1950年冬起,全國又分批進行土改,土地當時都掌握在地主手中,就應如何做?――沒收地主土地。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耕種(引導生看P12的圖片),那么,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給農民?(動腦筋P12)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總結):首先,封建土地制度是農民遭受剝削、壓迫的總根子,要把它給廢除,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其次,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就當擁有土地的所有權。

  師:地主賴以生存的土地被沒收了,他們會有什么反應呢?

  生:反抗、阻止土改的開展……

  師:那么,在土改過程中,也分給地主一份土地,這是為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地主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減少土改的阻力……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板書)

  1952年底,近三億農民獲得七億畝土地(板書)

  (引導生閱讀P12,了解少數民族地區土改狀況)

  (引導生閱讀P12的第二段小字部分,找出這次土改與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回答):保有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師: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中農放心,穩定……孤立……減少……發展……

  師:土地改革后,帶來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有什么意義?

  (展示相關歷史資料并加以適當的講解來到達這一目的,讓學生明白建國初期的土改的意義是十分重要而又深遠的)

  注: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地主占有農村土地的70―80%,農民占地20―30%

  (1)全國3億多無少地的農民無償分得土地4660多萬頃。

  (2)農民每年要向地主繳納大約300―350億公斤糧食供應的地租。

  (2)每年交地租達350億公斤糧食。

  (3)存在著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

  (3)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103億公斤,工業總產值為2,45億元。

  (4)1952年,全國糧食供應總產量1639億公斤,工業總產值為349億元。

  四、土地改革的意義(板書)

  廢除了……消滅了……鞏固了……解放了……(板書)

  師:人民政府的威望在廣大農民中迅速樹立起來,即使在3年經濟困難時期,農民們也堅持下來與共產黨和國家共赴難關。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沒收了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建立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改革都已完成,農民成為了土地的主人,真正獲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著重大的意義。

【川教版八下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粵教版離騷課件09-06

魯教版小學音樂說課稿11-07

部教版dtnl教學課件09-14

冀教版語文聽課記錄07-28

科海泛舟魯教版作文09-10

滬教版 觀潮教學設計09-27

冀教版科學教學計劃01-19

外研版八下期中考試作文01-06

粵教版選修《項羽本紀》教學設計12-20

魯教版上冊第二單元學案01-1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va成高清在线播放人 | 亚洲最大日韩中文字幕另类 | 亚洲就去吻婷婷永久网 | 日本三级网站69 |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永久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