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空城計”是怎么回事,感受故事的魅力,從而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2、通過閱讀描寫諸葛亮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仔細品讀,感悟他過人的智慧和膽識;
3、初步了解《三國演義》及其中的主要人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諸葛亮為什么要擺空城計、怎樣擺空城計以及空城計成功的原因。
2、難點:從空城計的故事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故事,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物。
2、收集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更進一步認識這一光輝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生質疑
昨天我們初讀了空城計,知道“計”是——計謀、計策,你還知道有哪些計?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特別精彩的,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智謀故事。對于空城計你想了解哪些內容?
二、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
三、理解內容,突破難點
1、有這樣一句歇后語,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用空城計的?
(引導學生抓住“十五萬”“五千”等數據,對比分析:兵力懸殊;司馬懿剛占領街亭,打了勝仗,士氣正旺,而諸葛亮有一半還是運糧草的.兵,不能打仗,聽說司馬懿的大軍來了,都嚇得心驚膽戰,不知怎么辦才好,士氣不足。)
2、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諸葛亮是怎樣施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在旁邊寫上你對諸葛亮的評價。
A、下命令
指名學諸葛亮下命令,指導朗讀,語氣應沉著,堅定。
B、在括號里填上動詞,從諸葛亮的動作體會他的沉著鎮靜。
C、如果你是諸葛亮手下的一名大將或一個兵卒,聽到諸葛亮傳的命令,看到他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D、再讀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過程,體會諸葛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遇事冷靜。
3、結果如何呢?司馬懿中計了,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說說你的理解。
(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體會司馬懿的小心多疑,過于謹慎)
4、看著這退去的十萬兵卒,你想說些什么?
5、諸葛亮為什么能以5000敗軍對抗司馬懿的15萬勁旅,讀讀諸葛亮自己的想法。
6、你認為空城計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朗讀表演,深化理解
作者用精彩的文筆和對話再現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神態和心理,既適于表演,又適于朗讀,分組表演,可以加進自己的創意動作或語言,但必須符合人物身份,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能列舉幾個嗎?
2、毛主席曾說過:“生子當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蔽医ㄗh大家課余有時間好好讀一讀四大名著,我想你的收獲一定會很多。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能準確地復述故事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了解魯智深桃花莊行俠的事跡,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教學準備
了解《水滸傳》
教學過程
一、齊聲讀題,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誰?—魯智深,干什么?—行俠,在什么地方?—桃花莊)
二、再讀課題,你還想了解什么?(魯智深為什么要在桃花莊行俠?結果怎么樣?)
三、學生瀏覽課文,簡要回答提出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聯系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說說魯智深是怎樣幫助劉太公的?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述課文內容
預設目標
了解魯智深桃花莊行俠的事跡,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教學重難點
魯智深是個怎樣的人?
教學準備
了解《水滸傳》
教學預案
一、體會人物的內心思想,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
1、讀課文第3~7自然段,用“—”畫出描寫魯智深語言的句子。
2、指導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注意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示范指導:
智深一聽,心里覺得很奇怪,嘴里故意說:“看你悶悶不樂的.樣子,不會是因為我來打攪了你吧!
(1)學生讀句子,思考:“悶悶不樂”這個詞寫出了劉太公怎樣的神情?
(2)從“看你悶悶不樂的樣子”中體會到魯智深怎樣的品格?(觀察細致,對人真誠熱情)
(3)魯智深的到來“打攪”了劉太公嗎?他明知劉太公是個熱情待客的人,為什么還要這樣說?從這句話中你又體會到什么?(將劉太公悶悶不樂的原因主動攬到了自己頭上,讓劉太公主動告訴他煩惱的真正原因,這是一種聰明的表現。所以魯智深是一個粗中有細、知勇雙全的俠士。
(4)再讀魯智深的這句話,在朗讀人物語言中想象人物的形象。
3、指導學生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體會魯智深其他的語言,感悟魯智深的精神形象。
二、演繹故事,再現俠義英雄氣概
1、精讀魯智深行俠仗義的部分,邊讀邊琢磨人物的動作神態。
2、扮演角色,演繹“行俠”情節。
3、學生自主評價各個角色的表演情況
4、引導學生通過評價,再給人物畫像,讓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鮮明的印象。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3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熏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了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搜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么?為什么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后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么這首詩聽起來這么悅耳,讀起來瑯瑯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并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瑯、炕,第四節:響、梁,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了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里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里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著地追求理想并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后,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二、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國歷代詩人所愛吟誦的物象,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特別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詩詞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發內心未申之志,喻節操之高潔,表達不與濁世同流合污之骨氣。但古代詩人的詠梅詩,往往在傲骨厭俗中,也難免帶有孤芳自賞甚至是顧影自憐的氣質,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畢竟不夠廣闊。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領袖,他高瞻遠矚,洞察世界風云變幻,托物言志于日理萬機之中。他也喜歡以梅喻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充分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念。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
三、學情分析:
贊頌梅花的詩,學生已學過多首,而贊美梅花的詞,尚未學過。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教學這首詞時,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鲇谝陨系目紤],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了解五指各自的特點。
2、能概括說出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并說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能清楚了解并說出五指各自的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能領悟并說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學生:預習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除了個別偉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們生活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而這些平凡的事物也總能給我們帶來啟示。像我們前面認識過的頂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們常常對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也能從中收獲耐人尋味的啟示。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們今天就來讀讀課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手指的。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設疑預習,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板書填空題,讓學生尋找出答案。
三、自學感悟,小組交流
1、出示多媒體課件中的自讀思考題,讓學生先自學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2、通過討論和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五指各自的特點;
3、小結問題,依照課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點填寫自讀思考題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關鍵句進行分析
、倌霉P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征。
、谒肋h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畚璧秆輪T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重點,體會寫法
1、作者通過描寫五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反復朗讀品味最后一段課文;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真的“無愛恨在其中”嗎?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五、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1、總結該單元——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內容,我們基本悟到了讀文明理的方法;
2、生動地給學生講述《斷手指的國王》的寓言小故事,讓學生體會其中的道理,并交流發言。
斷手指的國王
從前,遠方有一個很會治理國家的國王,他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丞相,每當國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時候,他都會謙虛地向丞相請教,但無論國王問什么事情,這個丞相總愛說“好”.這令國王非常生氣,他要找個理由治治丞相的這個毛病.
有一次,國王在打獵的時候,不小心被獵器斬斷了一截拇指,他連忙問丞相:“我的拇指被斬斷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國王陛下.”這個回答使國王滿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為罪名將丞相關了起來,并問丞相:“現在你被關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猶豫地回答:“好!”國王說:“既然你覺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幾天吧!”
過了兩天,國王又想外出打獵了,他不想釋放這個倔強的丞相,只好一個人單獨出發了.沒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國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進了一個捕捉動物的陷阱里.
這個陷阱是當地的一個食人族部落挖的當天晚上,食人族的幾名大漢把赤身裸體的國王綁在了一個十字架上,然后堆滿了木材,準備吃烤人肉.一名巫師引導著眾人舉行了祭禮,他把清水噴到國王身上,逐步檢查他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他檢查到國王的手指時,這個巫師開始搖頭嘆息.檢查完畢,巫師向酋長報告說:“我們族人只吃完整的動物,這個人斷了一根指頭,是個不祥之物,我們不能吃他.”酋長不得已,只好放了國王.
國王白白撿回了一條命,非常激動,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監牢里看望丞相.他流著淚說:“現在我明白了你為什么說我的斷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條命,我錯怪了你.”稍后,國王又心有不甘地問丞相,“我把你關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為什么呢?”國王問.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進監牢,我一定會隨從您去打獵,我們會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為斷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無疑,因為我很完整呀!”
國王聽后,頓覺茅塞頓開:每件事都有它的兩面性,好和壞是隨時可以轉換的呀.
作業
1、閱讀推薦文章,促進課外閱讀。
2、以平凡的人或事為對象,寫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書設計:
5、手指
團結就是力量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
教學重難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的老師》。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板書:知識做人
看到這兩個詞,讓你想到了什么?
2、板書:難忘的啟蒙
啟蒙是什么意思?老師的啟蒙為什么令作者難忘呢?
3、作者在文中寫與了哪些令他難忘的事情?
板書:抗日演講兩次批評寬容逃課
二、學習課文、體會內容
(一)抗日演講
1、哪些段落寫了抗日演講?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3-5自然段,可以用心讀讀,可以拿筆圈畫,也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想想這部分寫了老師啟蒙我什么?你從哪里體會到?
2、指名交流板書:愛國
引導:那時我還小,不大懂得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后果,老師們知道嗎?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
3、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老師們顯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勇氣,怎么不令學生敬佩?
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兩次批評
1、批評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學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學時有兩個強項――作文和寫字,為什么在這兩個強項會受到批評?
2、指名交流
“棠下離這兒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們也聞得見,難道鼻子有這么長?”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老師在告誡我什么?板書:正直誠實
為什么老師說“對我來說,丙就是不及格”?這句話告誡我什么?
板書:勤勉
3、對我的過錯老師絲毫不放過,表現了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指名朗讀老師對我的批評
4、豐富插圖內容: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根據課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師對我某次批評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說說受到批評后,我對老師說了些什么?
5、雖然隔多年,但這樣的批評作者還是刻骨銘心。同學們,你在的小學中有類似的情景嗎?
回憶、交流
(三)寬容逃課
1、對學生的教育,老師一向很嚴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師對我們上日語課特別寬容,為什么?
2、聯系課文討論,體會老師愛國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讀:正因為啟蒙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著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后來,作者沙健孫也走上了啟蒙老師走過的路,成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我站在講臺上――――
2、理解重點句:既然我的老師……開花結果呢?
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么?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是什么意思?由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齊讀這句話
3、這一段與哪一段相互呼應?
指名朗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4、齊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滿懷深情。
三、欣賞歌曲、升華感情
1、的確,兒童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啟蒙老師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獲得怎樣的收獲。錢老師今天之所以站在講臺上跟你們上課,也深受我的啟蒙老師――楊老師的影響。我也經常想起一首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帶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讓我們把這首歌獻給天下所有的啟蒙老師。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文章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閱讀,體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文教學,培養學生善于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
難點:寫讀后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相遇相識的老師有很多,老師給予的關心、幫助、鼓勵都是我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貞浺幌,哪位老師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切之情,走進第三課《新來的王老師》的學習。
二、初讀,學習生字詞。
打開書本P129頁,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詞語
撇撇嘴(piě)折疊(zhé dié)自顧自搖搖頭
齊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資質平庸差生(chà)
、冽R讀
、趯W生點讀鞏固
、坩屧~促解(資質平庸)
、苓\用詞語造句
⑤齊讀鞏固
三、再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仔細認真的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學后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
四、精讀,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讀蔡林
1、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悟“這是一個的.學生”。
、賹W生舉手回答②齊讀③理解加著重號的詞語
、芟胍幌搿斑@是一個的學生”
、萦懈星榈凝R讀
2、導讀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分角色來模擬對話。
、谝龑W生找出相關語句,說說原來的蔡林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讀讀句子
(二)解讀王老師
1、談話:蔡琳如此大的轉變,都要歸功于誰?
2、面對蔡琳,王老師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進3--14自然段,請大家速讀,找出相關語句,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而老師?
這是一個的老師。
學生根據相關語句進行匯報,教師相機引導。
3、出示差生檔案
、冽R讀差生檔案
②此時無聲勝有聲,王老師是通過差生檔案想告訴蔡林什么?
、鄄塘肿x懂王老師的信了嗎?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懿塘衷谕趵蠋煹墓膭钕抡一亓俗孕。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的老師?根據回答,板書。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一定有很多老師給過我們支持、幫助與鼓勵。在即將離開恩師的時刻,我們最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拿起筆,寫下你內心最真摯的話語。
老師,我想對您說
六、總結
親愛的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鼓勵,往往能給人無窮的力量。六年的學習生活里,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關心和幫助我們的老師吧。因為有老師的循循善誘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我們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來。努力學習吧,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業。
將課堂上交流的資料整理成文章。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8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準備有關戲曲種類的錄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觀看錄象,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聽一聽,看一看,你能說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嗎?
2、上節課,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說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志著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藏戲藝術,劇種流派眾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尼瑪》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涌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著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著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1、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后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后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19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4-7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么形成的,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后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么?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義舉,4、把你的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杰布不愧被譽為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著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圣和肅穆感。
四、自主研讀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研讀主題:
、伲ǎ┑拿婢;
②()的舞臺;
、郏ǎ┑难莩L格;
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復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
、倜婢撸憾鄻、夸張、形象鮮明。
、谖枧_: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3、補充閱讀短文,感受藏戲的地域文化特點。
閱讀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仿佛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著高原的藍天白云。這話并不夸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郁,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嘆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說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借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為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盡管短暫的接觸,使得我至今還沒有完整的欣賞過一場藏戲。但是以采訪為機緣,在視聽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戲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經注入了額外的意義,它也將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讀后交流:藏戲獨特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哪?
4、對照開頭,體會寫法。
、僭僮x8-19段,請你試著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的特色。
、谥该x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
、墼u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5、總結: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后,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丑?梢哉f,她是藏族群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9
一、解讀文本說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間為一節。本組課文的單元教學目標是了解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和田親身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以及維吾爾族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從而可以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豁達樂觀的精神風貌。
二、把握課標明目標
教材這樣安排,為學生探索發現新知,提高能力奠定了基礎,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讀熟課文,積累“鋪天蓋地、載歌載舞、美不勝收”等詞語和一些生動形象的描寫,從而感受到語言美。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維吾爾人的特點以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美好品質,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學習“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寫法,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3.通過學習,體會作者對維吾爾人樂觀豁達精神的`由衷贊美之情,學習他們的精神風貌,從而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由于本課文質兼美,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感情朗讀,了解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及其民風民俗。難點是: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三、事半功倍談學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體會維吾爾人的高尚品質。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示維吾爾民族風俗的錄像、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補充,實現思維碰撞,在討論中理解維吾爾族的獨特風俗。學生具體的學法就是朗讀、討論、勾畫圈點批注,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為了更好的上好這一課,我還準備了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等相關課件。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體會到了上語文課就是美的享受。
四.培養能力說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教學以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2、和田的維吾爾族是個奇特的民族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和田,走進可愛的維吾爾人,然后我自然過渡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環節(二)明確目標理清文脈
環節(三)重點研讀感悟方法
3、交流反饋感悟后三個特點
環節(四)方法遷移研讀體會
環節(五)總結全文拓展升華
五、精心構思說板書:
精湛的板書,不是文字與線條的簡單結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師有目的的構思,此板書體現了文中的教學重點,精心構思,言簡意賅,為了充分體現語言文字和思維的同步訓練,更好地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及其民風民俗,于是我適時地出示了副板書,這一板書,既是主板書內容的補充,又是主板書學法的說明。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以生活為本,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學生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文章。
過程與方法
說寫結合,完成兩篇小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為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說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制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同學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舍。為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選一張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匯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好嗎?
二、范例及講評。
你為什么用這張照片?它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它能說明什么?想一想,誰愿意說一說?
講評重點:有吳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要清楚。
三、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么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四、小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的較好?
教師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引導學生介紹各自的特點。
五、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征詢意見,自行修改。
七、小結。
八、把小作文修改、謄清。
第二課時(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導入。
上節課我們都向大家介紹了自己,這節課我們學習如何向大家介紹你的.同桌。
二、范例及講評。
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他有什么特長?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績?你怎樣評價他?
講評重點:層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
板書:介紹一個人,要層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點。
三、小組交流。
哪件事能表現出他的特點?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的較好?
教師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引導學生介紹同學的特點。
四、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五、征求對方的意見,修改。
六、小結。
七、修改把小作文謄清。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1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只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學情分析】
學生對琥珀比較陌生,通過出示圖片令學生有直觀印象,教學時讓學生朗讀、討論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教師要繼續鞏固培養學生靜心默讀的習慣,培養質疑能力,并且能夠聯系上下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科學小品的特點,分辨真實的描寫和想象的描寫。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4.培養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教學難點】 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欣賞圖片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檢查生字拼讀情況。
2、那誰能介紹一下有關琥珀的知識?(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琥珀是5000多萬年前松樹脂的化石樹脂化石,質地似脂似玉,似膠似石,玲瓏剔透,光彩奪目。顏色有淡黃色,褐色,或紅褐色。燃燒時有香味,摩擦生電,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藥,或做裝飾品。在琥珀這種化石的植物脂內,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種遠古的小動物。大家來欣賞一下琥珀的圖片吧。那么,欣賞完這樣琥珀,你想說什么?
。▽W生欣賞,因琥珀工藝的珍貴、美麗而不時發出驚嘆聲。尊重學生,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并且表達出來。)
二、了解琥珀的樣子
1、那我們課文中的琥珀是什么樣子的呢?老師這里有一張圖片,大家看一看。仔細觀察,用你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琥珀的樣子。(外形,里面,顏色,細節部分)
2、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這塊琥珀的呢?找到相關句子。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的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ㄕ覂蓚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3、我們從琥珀的樣子,可以知道什么?(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
4、推測是什么意思?(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師:這篇課文已經知道的事情是什么?(琥珀的樣子)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是什么?(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
三、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師:琥珀的形成過程到底是什么,需要哪些條件呢?我們先來推測一下。
(學生自由發言)這些是我們同學們的推測。到底你們的推測合不合理呢?
讓我們回歸到文章當中,欣賞作者這個有趣的故事,與自己的答案進行比較,看有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出示自學要求: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兩個階段?分別需要哪些條件?依據是什么?
提示:
1、讀一讀課文1-12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用“______”劃出相關句子。
2、討論交流,完善答案。各組匯報答案,并給出理由。(3分)
生:第一個條件必須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熱。
生:夏季也有陰天、雨天,我認為還得補充有陽光,而且強烈。
師:為什么?
生:陽光不強,松脂可能滲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師:有道理。補上。
。1)板書:炎熱夏天。(把條件總結成四字詞語,并寫在黑板上)
師:對。陽光熱度的變化點明了當天的炎熱,為兩只小蟲遇不幸作了鋪墊。那么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生:蒼蠅必須飛在松樹上,只有松樹才有松脂。
生:我認為必須發生在松樹林,而且必須落在一棵老松樹上,因為樹多,才會有多年生的老樹,只有老樹才會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師:有道理。
。2)板書:松林老樹
還有呢?
生:不湊巧也不行。必須是蜘蛛剛撲到蒼蠅身上,“吧嗒”松脂滴下來了。
師:找得準。
。3)板書:蠅蛛巧遇
那么,請大家想想,假如不是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這么巧,就不會形成這塊琥珀。比方說,蜘蛛猛撲過去,把蒼蠅吞了,大搖大擺地走了,松脂才滴下來,就不會有這顆奇異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剛把蒼蠅吃了,還沒來得及逃,松脂就滴下來,雖然包住的也是兩只小蟲,可人們只能看到蜘蛛了。
師:大家設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見,作者在推測過程中已經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了。還有必需條件嗎?
生:有。我看“松脂繼續滴下來”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師:我看可有可無。一大滴已經把它們包住了呀!
生:必須有,如果就那么一滴,倆家伙目標一致,沒準兒還能掙扎出來。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許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許經不起幾千年幾萬年時間的腐化、風化。
師:講得好。
。4)板書:不斷滴脂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F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找找看,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找同學發言。
預設:
、佟耙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里快樂地飛舞。后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寫出了小蒼蠅的快樂勁兒)
、凇昂鋈挥袀蜘蛛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蒼蠅當做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干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保ㄐ⌒囊硪恚
、邸爸┲雱倱溥^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起包在里頭!保ㄊ虑榘l生得巧極了)
④“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語句幽默,讓人感覺兩只小動物很可憐;同時也寫出了老松樹的不忍心但又無可奈何。)
。ㄈ┝私馑芍蜃優榛枰臈l件。
師:講得真好?磥,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現在的這個松脂球就是琥珀嗎?松脂球想變成琥珀還必須經過哪些條件呢?也需要四個條件,“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這說明時間長;“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說明地殼發生過變化,“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松脂球被淹!
總結:地殼運動,時間漫長,海水淹沒,泥沙被埋。
其實大多數古代化石的形成都需要以上四個條件。是啊,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化石的形成需要多么漫長的等待與實施的滄桑變化。∽屛覀円黄鸹氐竭h古時代,再一次體驗這漫長的過程吧!齊讀10,11,12段。
四、琥珀的發現
師:科學家的推測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形成的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發現的過程上。找一找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
師: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你認為這樣安排合理嗎?(安排小孩子,因為孩子好奇心強,赤著腳在沙灘上,踩到硬東西才會注意;安排父親是因為父親知識豐富,能識別琥珀)
學完這篇課文,我們發現作者在描述從琥珀的形成過程和發現過程的時候,都會發現作者描述的故事并不是憑空想象的,都根據一定的科學依據推測出來的。這樣的文章叫做科學小品文。這種文體可以用在我們以后的寫作當中。下面,就到了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五、拓展延伸與作業
其實自然界中還蘊藏著許多奧秘,在我們遼寧,也有這樣神奇的古化石。在朝陽北票,有世界上第一批從恐龍向鳥類過渡的動物化石——中華龍鳥。發揮你的想象,推測一下中華龍鳥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寫一篇科學小品文。
【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10-14
人教新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琥珀》語文教案02-15
蘇教版新課標語文五年級教案下冊10-28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新課標教案11-23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03-03
語文下冊教案12-14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2-18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