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 1
活動前的思考:
★教材的分析:《加油干》這首勞動號子是產生并應用于勞動的民間歌曲,曲調明快簡單,易學易唱;節奏是四二拍子,強弱分明;氣質風格上直爽、豪邁、熱情、高昂;語言方面簡單明了,富有節奏。非常適合進行打擊樂活動的嘗試和表現,培養幼兒感知和表現歌曲速度和力度變化為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在設計教案時,我考慮到幼兒打擊樂的水平有限,選擇讓孩子在充分欣賞音樂以后,采用先采用指定配器方案進行練習演奏,接著讓幼兒自主配器,旨在讓孩子在嘗試演奏中,喜歡上打擊樂,體驗合作的快樂。在幼兒學唱歌曲的同時結合手部動作,更加讓幼兒體會到歌曲"加油干"的有力特點,運用打擊樂器對該節奏樂活動進行演奏,不僅能充分體現雄壯有力形象的藝術作品所帶來的精神振奮的愉悅情緒,還能讓幼兒對打擊樂的參與和創作性更深一步的加深。
★幼兒分析:
藝術層次目標所提出:中班幼兒應達到的認識多種打擊樂器,用固定的節奏為熟悉的歌曲或樂曲伴奏。在我們組織過的音樂游戲和身體節奏樂活動中,發現單純的游戲和節奏樂還不能完全滿足孩子對雄壯有力形象的體驗、不滿足于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運用打擊樂器對該節奏樂活動進行演奏,更能充分體現雄壯有力形象的藝術作品所帶來的精神振奮的愉悅情緒,滿足幼兒對打擊樂器的好奇與幼兒創作參與的需求。
★活動重點:
《綱要》指出:"中班幼兒能獨立使用某一種固定節奏型隨樂曲演奏","能在集體演奏中始終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節奏型","養成集中注意力看指揮的要求作出積極反應的習慣"。所以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會看圖譜演奏兩種不同的節奏型。
★活動難點:
與同伴進行合作演奏。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演奏中去服從集體的需要。大多數幼兒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并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勞動風格,在熟悉歌曲的'基礎,通過整體模仿動作學習演奏樂器。
2、根據音樂的快慢變化拍出節奏型,并嘗試分配不同的樂器匹配歌詞和襯詞的部分。
活動準備:
1、打擊樂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韻律入場,感受音樂。
1、聽《加油干》音樂做律動進音樂室,讓幼兒在感受勞動性質的音樂。(要求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做出干重活的動作)教師:孩子們地里的紅蘿卜收成了,我們一塊拉大車到地里去撥蘿卜。嘩,小朋友真能干,撥了這么多紅蘿卜。唉,都很累了,我們一塊找個座位休息一下吧。
(二)學習做整體模仿動作(要求幼兒合拍、有節奏地學習整體模仿動作)
1、讓幼兒回憶歌曲的風格。
教師:小朋友,還記得剛才那首歌曲的名稱叫什么嗎?(小朋友一起回答)這首曲子在干什么的時候唱的?我們在唱"加油干呀么……"我們怎樣來唱?在"老師和小朋友們……"高興的地方又怎樣來唱?
小結:在干重活時應該有力慢一點的。在高興的時候應該輕快一點。
2、出示節奏圖譜,幼兒熟悉歌曲節奏。
教師:那我們干活也要有節奏,這樣活干得更利索,那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指節奏圖)教師:剛才你們聽到的節奏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有快有慢)哪里快?哪里慢?(PPT節奏)哦!這里快,誰會用動作來表示呢?(一名幼兒)我們跟著她來試一試。除了這個節奏,你還聽到了哪些不同的節奏(慢)慢的節奏又是怎么樣的呢?誰會用動作來試一試,(一名幼兒)干活的時候,真的很累,慢一點。還有哪里和它是一樣的?(結尾)(依次練習兩個節奏型。)
3、師幼隨音樂拍節奏。
教師:請小朋友用手來拍節奏,記住哪里要慢一點,哪里要快一點。
4、(出示動作圖譜)教師:節奏有快有慢,我們可以用哪些身體動作比較合適?為什么?請你們討論一下。"嗬嗨"的可以用哪個動作表示很用力呢?(跺腳)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干活很有力氣。(喊出來)
5、在熟悉的基礎上聽音樂做模仿動作。
(三)分聲部做模仿動作。
1、在整體模仿的基礎上,各小組分別做各種固定的模仿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分開來做動作。這組的小朋友你們想做什么動作(選擇相應動作)這組呢?(聽音樂看指揮做動作)
2、聽音樂看教師指揮做模仿動作(培養幼兒看指揮做動作)
(四)出示圖譜,動作與打擊樂匹配。
1、出示配器圖,幫助幼兒熟悉該動作的打擊樂(教師:現在我們用樂器來代替剛才我們的動作,看看都有哪些樂器(碰鈴、鈴鼓、圓舞板),看這個符號是什么?(笑臉)對了,就是表示碰鈴和鈴鼓、圓舞板一起來演奏的意思,跺腳的地方表示在演奏時用力點。(看圖譜指揮演奏一次,在嗬嘿處大力點)
2、看圖譜指揮演奏二次(教師在嗬嘿處大力點)
3、交換樂器再次演奏。
(五)改變打擊方案與累加,培養幼兒看指揮能力。
1、改變打擊樂方案,嘗試演奏。
教師:除了剛才配樂器方法,還可以怎么配呢?幼兒自主配器,再次演奏。
2、累加大鼓教師: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大鼓)可以加在哪里呢?試一試把它在"嗬嘿"地方加進去,聽聽這首歌變得怎么樣?(大聲、有力、聽起來勞動時更有力)
活動延伸:
在幼兒熟悉了用樂器演奏之后,可以在打擊樂中的"嘿嘿"處加上口呼節奏,使幼兒感受到勞動號子的有力,還可以請班級中的幼兒嘗試做小指揮,指揮大家使用樂器演奏。
活動反思:
活動后教學小記敲敲打打其樂無窮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具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大多數幼兒都有一種天生的節奏感,打擊樂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那如何有效的進行游戲化的打擊樂教學,現對執教中班《加油干》,談談我的反思。
1、創設游戲化的情境活動中教師應善于教學情境的創設,這樣,在整個打擊樂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始終處于游戲化的情景中,如:《加油干》中通過孩子生活勞動的場景,擦桌子、洗手帕等每個環節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游戲任務;在簡單的游戲情境中,以簡單的游戲動作熟悉音樂,并在變化的游戲情境中思考如何用適應勞動快慢而選擇不同樂器,促使孩子能夠充滿熱情、更感興趣的進行打擊樂表演,幫助其在游戲中體驗成功,實現游戲與教學的有效融合。營造一定的課堂氛圍,從而引導孩子置身于自由、輕松、愉悅的情景之中,激發其學習與參與興趣,幫助其更好進行學習與鍛煉。
2、利用肢體游戲開展打擊樂教學實施上,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天然的"節奏樂器",通過拍手、拍肩、跺腳等方式都可以發出一定的聲音,演奏出一定的樂曲。所以,教師可以引領孩子通過"徒手游戲",調動孩子天生的一種節奏感,通過簡單的身體律動來進行打擊樂演奏。
3、扮演小樂隊,發展合作能力,增強紀律和責任感以扮演樂隊小隊員的方式進行,一旦幼兒擔任了某一角色,在行動上受角色的約束,并為完成這一角色的任務而付出努力,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增強,能服從集體聽從指揮,而且能管好自己的樂器積極參與合作,大大增強了集體責任感,以前每每拿到樂器后幼兒總喜歡敲敲打打,搖搖擺擺,從進行了樂隊演奏后,他們感受到只有聽從指揮的聲音才是整齊、有序、好聽、美妙的聲音,幼兒從意識行為上對自己有了約束,明白必須服從指揮,樂器拿起后不低頭看樂器,要看指揮,準備開始訓練演奏。小樂隊準備好了一切,就要演出了,讓幼兒先分別想象正在為臺下觀眾演出,幼兒想到自己是個樂隊隊員正在演出時,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活動的主角,始終都在積極參與合作,培養了幼兒思維的多想發展,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了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了孩子在活動中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表現以及與他人協調合作的能力。
打擊樂教學從培養幼兒節奏感,培養對節奏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培養幼兒感受創編節奏的能力入手,是音樂教育中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方面,同時還要從多方面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提高幼兒音樂素質。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學習音樂理論是件簡單有趣的事情。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教師若能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于趣,寓教于樂,使幼兒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我們的音樂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讓幼兒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便能輕松地獲得音樂知識。不僅有利于音樂教學的完成,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鍛煉幼兒的創造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幼兒音樂素質和能力的好辦法。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 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響筒、碰鈴、圓舞板三種打擊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型,較協調的進行合奏。
2、體驗大家一起演奏、呼喊勞動號子時有力的氣氛。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會演唱歌曲《加油干》。
2、響筒、碰鈴、圓舞板若干,大鼓一個。
3、節奏圖譜、《加油干》音樂CD。
活動過程
1、復習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表現歌曲的穩健有力。
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加油干》這首歌曲是在什么時候唱歌?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演唱?唱“嗬嗨”時怎樣唱更有力量?
2、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創編動作表現歌曲節奏。
(1)引導幼兒觀察節奏圖譜,嘗試用動作拍出每句樂曲的節奏。
(2)重點分析第三樂句的節奏表現,這個樂句又輕又快,該怎樣表現?
(3)選擇幼兒創編的動作,指導幼兒準確拍出樂曲節奏,重點指導第三樂句的節奏表現。
(4)播放樂曲,指導幼兒隨樂曲用動作完整拍出節奏。
(5)創編“嗬嗨”動作,提問:這么有力的.口號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
(6)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節奏動作。
3、指導幼兒學習用樂器演奏。
(1)出示響筒、碰鈴、圓舞板三種樂器,引導幼兒討論配器方案。如:第一、二樂句可用響筒、圓舞板兩種樂器合奏,第三樂句可用碰鈴演奏,第四樂句和“嗬嗨”處三種樂器齊奏。
(2)請幼兒自選樂器按照所選樂器分為三組。
(3)引導幼兒看教師指揮,按配器方案分別練習樂器演奏、合奏。提示幼兒注意傾聽同伴的演奏,是自己的演奏與集體協奏。
(4)播放樂曲,引導幼兒看教師指揮進行演奏。嘗試在“嗬嗨”處加入大鼓演奏的效果。
(5)鼓勵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6) 評價、鼓勵幼兒的演奏,指導幼兒將樂器收放整齊。
4、欣賞樂曲。
活動延伸:
將打擊樂器投放在表演區,請幼兒繼續創編配器方案進行演奏,并嘗試練習指揮演奏。
活動反思:
節奏樂“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為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并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為主導,以一定的情境為依托,以互動的過程為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為內驅力,將活動推向高潮。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悅。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 3
活動目標
1.能尋找各種發聲工具并探究其音色,感受音樂的強弱。
2.熟悉樂曲《加油干》,能隨音樂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演奏,體驗集體合奏的樂趣。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各種打擊樂器、音樂磁帶或CD、木板。
活動過程
一、引用故事串聯音樂情節,吸引幼兒興趣
1.師幼共同回顧參觀工地的經驗,重點回顧工地上的聲音和節奏。
2.幼兒有節奏地做出干重活的動作。
二、熟悉樂曲及其節奏型
1.播放樂曲《加油干》,幼兒聆聽,身體隨節奏做動作。
教師:這首曲子是在干什么的時候唱的?我們在唱“加油干呀么嗬嗨”時應該怎么唱?在唱“我們大家互相幫助加油干”時應該怎么唱?
2.小結:在干活時應該有力慢一點,在高興的時候應該歡快 一點。
3.出示節奏圖譜,師幼討論發現《加油干》兩拍子的節奏型。
教師:今天老師為這首勞動的.歌曲編了一些簡單的動作,請小朋友看看我是怎樣做動作的?
4.出示動作圖譜,隨音樂做整體動作。
教師:請小朋友為節奏譜配上合適的身體動作(拍手、跺腳)
5.在熟悉的基礎上聽音樂做模仿動作兩遍。
三、尋找、探究各種發聲工具
1.幼兒在活動室內尋找各種發聲工具, 自由敲擊,聽聽它們的聲音。
2.教師或幼兒分別敲擊各種發聲工具,其他幼兒仔細聽,猜猜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四、合奏《加油干》
1.每一位幼兒選擇一種發聲工具準備隨音樂演奏。
2.看圖譜指揮演奏一次。
3.師幼共同隨音樂節奏《加油干》。
教師:現在我們不同時做打擊聲音,請你看老師的手,手指揮到哪組,哪組的小朋友就打擊手中的物體。
4.交換樂器進行演奏。
五、合作演奏《加油干》
1.教師引導幼兒按發聲工具的音色重新分組,輪流演奏。
2.幼兒看教師的指揮,有控制地隨音樂合作演奏。
3.幼兒指揮,大家隨音樂合作演奏。
活動反思:
節奏樂“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為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并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為主導,以一定的情境為依托,以互動的過程為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為內驅力,將活動推向高潮。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悅。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 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2、引導幼兒感知勞動性質的音樂,并嘗試用聲音和動作表現樂曲熱情有力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參觀過舊址沙洲壩,知道紅軍的故事。
2、鋼琴一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發聲練習師生問好歌曲《小鳥醒來了》、《唱支節日歌》、《音階歌》、《小雞小雞在哪里》、《大雨和小雨》、《買菜》。
2、律動練習《高人走,矮人走》、《踏點步》、《鞋匠舞》、《摘果子》《袋鼠》。
二、基本部分
談話形式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師:我們小朋友去沙洲壩革命舊址參觀過了,聽過了紅軍的故事。
2、那時候紅軍經常幫老百姓做事,你們聽過紅軍為老百姓都做過什么事嗎?
3、紅軍幫老百姓挖井,種田,打石頭做房子,他們一邊干活還一邊唱歌呢,你們想聽聽紅軍干活的歌嗎?
欣賞歌曲
1、教師示范演唱歌曲,提問:你聽到了什么?(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自己在歌曲里所聽到的內容。)
2、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加油干》你們再聽聽這首歌是輕輕唱的還是很有力氣的。
3、再次示范演唱歌曲。
——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歌曲的名字叫《加油干》)。
——提問:歌曲里還唱了什么?這首歌的`歌詞是……原來這首歌說的是紅軍在很勤勞地干活的事,所以很有勁。
學唱歌曲
1、我們一起來一邊拍打節奏,一邊說說歌詞。
2、引導幼兒討論:歌曲的哪個部分做最有勁,(嗬嘿)我們還可以怎么表示?!
3、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說說歌詞吧。
4、完整教唱歌曲。
5、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并嘗試一邊拍手和跺腳。
三、結束部分
1、請幼兒表演《扮家家》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加油干》的目的是讓幼兒學習用拍手、跺腳和喊勞動號子來表現加油干的場面。節奏樂《加油干》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并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為體導,以一定的情境為依托,以互動的過程為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為內驅力,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悅。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 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勞動性質的音樂,并在即興創編歌詞及模仿勞動動作的基礎上,學習演奏打擊樂器。
2、培養幼兒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參加勞動(如抬桌子、搬小椅子、擦桌椅、櫥柜等)。
2、人手一件樂器(碰鈴、鈴鼓、沙球等),操作圖《加油干》一張
3、大鼓一個(或鈸)。
活動過程:
1、復習韻律活動:理發店。
2、觀看操作卡片畫面,感知勞動性質的音樂。
(1)聽了音樂有什么感受?你好象聽到了什么?
(2)學唱歌曲“加油干”,并在會唱歌的基礎上,為歌曲第5—7小節創編歌詞。“我們 大家 |抬桌子呀 抬桌子呀 |抬桌子|”等。引導幼兒把做過的勞動動作編到歌曲中去。“嗬嗨”要唱得有力,以表示用勁干活。
(3)創編動作。
讓幼兒聽辯這首歌什么地方唱得慢?什么地方唱得快?(慢的地方表示在用力勞動;快的地方表示勞動很快樂。)
慢的部分(1—4、8—9小節)啟發幼兒根據所編的勞動內容,做相應的勞動動作。
快的部分(5—7小節)用拍手等表示勞動快樂。
“嗬嘿”表示很用勁,可啟發幼兒邊喊“嗬嘿”,邊跺腳或邊擦汗等。
引導幼兒創編出各種不同的勞動中的動作。
3、學習打擊樂。
(1)全體幼兒隨音樂做動作。用合拍的拍手表示干活,較快地拍手表示勞動的快樂,邊拍手邊跺腳邊喊“嗬嘿”表示很用勁。
(2)在全體動作熟練的基礎上,看指揮做分聲部動作。老師的手指到哪邊,哪邊的幼兒就隨音樂拍手。“嗬嘿”時全體幼兒一起拍手、跺腳、喊“嗬嘿”。
(3)注意讓幼兒聽聽好前奏,認真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在節奏較快的部分,要敲的輕些。
(4)在“嗬嘿”處增加大鼓或鈸,以表示有力。
在活動開始處,可以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革命老區,八路軍和老百姓共同參加生產勞動,干得熱火朝天,勞動的場面非常熱烈。然后再引出課題欣賞音樂,這樣孩子們對音樂就有了一種親切感,對音樂理解得也非常快。
活動反思:
結合實際,讓幼兒有勞動的親身感受,幼兒在活動中的創造性還是比較強的,能夠創編出各種動作,能根據音樂的快慢創編出不同的動作。如錢自勤說用拍肩來表示慢的.音樂,用跺腳來表示快的音樂;還用拍腿和拍手表示慢和快的音樂……
總之孩子們說出了許多他們的感受,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幼兒對打擊樂器的操作很感興趣,孩子們個個全身心投入活動中。
但由于使用的不多,而操作不是很熟練,部分幼兒的節奏掌握的不夠好,特別是操作沙球的幼兒,節奏不能很好掌握,后調換了兩次都是這種情況,看來對沙球的使用還需加強,如在區域活動中加強練習等。另外由于音樂比較快,所以八分音符的節奏沒有練習,幼兒全部操作的四分音符練習。整體效果比較好,以后打擊樂活動要多進行。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 6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勞動風格,學習邊唱歌邊用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2.根據音樂的快慢變化拍出節奏型。
3.體驗用"嗬嗨"的語言表現歌曲的力度。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加油干》和《瑤族舞曲》A段的音樂磁帶各一盤、錄音機。
2.幼兒用書:《加油干》。
活動過程:
(一)對比欣賞樂曲《加油干》和《瑤族舞曲》的A段。
1.教師出示一張幼兒抬桌子的圖片。幼兒傾聽《加油干》和《瑤族舞曲》的A段,將圖片與樂曲進行匹配。
教師: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聽聽老師放的兩段音樂,覺得哪一段音樂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較像?
2.帶領幼兒在《加油干》中的重音處匹配上語音節奏。
教師:你們聽聽在音樂的什么地方,需要我們使很大的勁呢?、
3.教師和幼兒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處口呼語音節奏。教師反饋幼兒的語音節奏,例如"嘿嘿""嘿喲"等。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音樂在最用勁的地方說"嘿嘿"。
(二)學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師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師:聽聽我是怎么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師和幼兒共同學唱歌曲2到3遍。
3.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和力度。
(三)教師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快慢,用拍手的動作表現歌曲。
1.教師:我們用拍手的動作為他們加油!請大家邊唱歌邊拍手。
2.教師引導幼兒反思自己拍手的節奏。
教師:音樂慢的地方,我們拍手的.速度怎么樣?音樂快的地方,歐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樣呢?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4.幼兒邊聽音樂邊練習身體動作。
5.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教學反思:
節奏樂“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為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并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為主導,以一定的情境為依托,以互動的過程為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為內驅力,將活動推向高潮。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悅。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 7
設計意圖:
“加油干”是一首產生并應用于勞動的民間歌曲,大家熟悉的勞動號子,歌曲簡短有力度,很適合培養幼兒感知和表現歌曲速度和力度變化:曲調明快簡單,易學易唱;節奏是四二拍子,強弱分明;氣質風格上直爽、豪邁、熱情、高昂;語言方面簡單明了,富有節奏。非常適合中班幼兒嘗試和表現。所以我設計了這節音樂課《加油干》,《加油干》的勞動場景來源于幼兒周圍的生活,使本次歌唱教學活動因貼近生活變得更加親切。如果活動中教師從感受歌曲的旋律入手;以圖譜的輔助讓幼兒熟悉歌曲內容;在幼兒復習歌曲的同時結合手部動作,更加讓幼兒體會到歌曲“加油干”的有力特點 ,運用打擊樂器對該節奏樂活動進行演奏,不僅能充分體現雄壯有力形象的藝術作品所帶來的精神振奮的愉悅情緒,還能讓幼兒對打擊樂的參與和創作性更深一步的加深。
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明快、有力的基礎上,嘗試看指揮學習用石頭、勺子打擊歌曲的節奏。
2.體驗與同伴合作配樂器演奏的樂趣,激發對節奏樂活動的愿望。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塊鵝卵石、二把勺子。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節奏譜。
2.音樂磁帶《加油干》。不同節奏的課件。
3.在音樂伴奏下學習用石頭和勺子敲擊簡單的節奏。
活動過程:
一、運用已有經驗,感受表現歌曲。
1.活動引入。
"小朋友,還記得《馬蘭花》的故事嗎?這個故事里有誰?你喜歡誰?為什么?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勤勞的人,(觀看錄像邊唱歌)我們一起來幫他們加油吧!" 復習歌曲《加油干》
師: 這首歌很好聽,我們除了唱出來,還可以用什么來表演這首歌呢?
2.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加油干》
(1)對,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動作來表示這首歌曲。里面有兩個不同的節奏,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來拍?分別出示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用拍手來拍出節奏。
(2)想一想,嗬嗨可唱這句時要用力,那就用有力的動作表示。四分音符我們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表示。
(3)對,借助圖譜,我們聽著音樂完整的用身體動作來一下。
3.石頭、勺子碰碰響
(1)師:"小朋友,老師在你們椅子下面準備了小石頭和小勺子,請你們來玩一玩,待會兒請你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互相交流。
(提醒幼兒把小石頭和小勺子物歸原處)
教師小結:小石頭和小勺子親一親的時候都會發出很好聽的聲音,如果配上節奏譜會有什么效果呢?
二、借助圖譜,學習用石頭、勺子為音樂配節奏。
1.出示圖譜,感受歌曲的力度。
(1)師: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節奏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小結:紅色需要用力敲擊,那我們來試一試(聽著音樂)(全部用石頭敲)
(2)師: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節奏下面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小結:紅色需要用力敲擊,那我們來試一試(聽著音樂)(全部用勺子敲)
2.分層次打擊
(1)師:瞧,節奏譜有變化啦,是誰來做游戲啦?(石頭)
(2)師:又有誰來做游戲啦?(石頭和勺子)那我們再來試一下,。
(3)師:接下來我們的游戲要進入最難的一關了,三分之一孩子用石頭和勺子,三分之一用石頭和石頭三分之一孩子用勺子敲石頭分聲部表現歌曲。
三、總結評價,鼓勵幼兒用樂器繼續表現樂曲。
師:"今天,我們用石頭和勺子為這首樂曲配上了好聽的聲音,老師把這些樂器放到區角里,下課后,請小朋友去玩一玩,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今天的音樂時間就到這里。"
活動反思:
打擊樂《加油干》性質鮮明、節奏明快、樂曲生動、有趣的歌詞深深吸引著幼兒,是一首勞動號子曲。節奏大家肯定非常熟悉,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為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并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整堂課我以“勤勞的人”的角色扮演進行互動,充分運用圖譜、節奏譜等教具,讓孩子們以勤勞的人身份先進行集體有節奏地的身體動作。孩子們興趣十足,在愉快地勞動中都能較熟練地掌握節奏,我準備了石頭、勺子等這些打擊樂器,幼兒看著圖譜就能把節奏打出來。幼兒在活動中的創造性還是比較強的,能夠創編出各種動作,能根據音樂的快慢創編出不同的動作。如娜娜說用拍肩來表示慢的音樂,用跺腳來表示快的音樂;還用拍腿和拍手表示慢和快的音樂……總之孩子們說出了許多他們的感受,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幼兒對打擊樂器的操作很感興趣,孩子們個個全身心投入活動中。
打擊完節奏后幼兒總是停不下來,管不住自己的樂器,喊的我喉嚨都痛。這節活動和我預先設想的結果差別很大,存在很多問題:
1、我要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們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活動中,教育思想直接促進或制約著我們教學方法的選定和設計,同時決定著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學要以創新的思想上好每節活動。同時,平時要注意加強好幼兒的常規。
2、活動中我應尊重每一幼兒個性,注重為幼兒創設自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我考慮到的只是“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幼兒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比如讓幼兒集體討論:不在演奏的時候,如何管好自己的小樂器,不讓小樂器發出噪音,通過討論,指定規則,要比教師強制性管教好得多。
3、活動中要善于營造情感氛圍。有人說過:開展好一次活動,不僅是知識信息的傳播過程,更是一個心靈交匯的心理場。如果教師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是平平淡淡,沒有激情,那么幼兒的情緒也不會特別高漲。因此我覺得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情感,教師自我的情感體現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了活動的成功與否。
但由于使用的不多,而操作不是很熟練,部分幼兒的節奏掌握的不夠好,特別是操作沙錘的幼兒,節奏不能很好掌握,后調換了兩次都是這種情況,看來對沙錘的使用還需加強,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加強練習等。另外由于音樂比較快,所以部分幼兒節奏沒跟上。整體效果比較好,以后打擊樂活動要多進行。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加油干》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教案《加油干》含反思09-29
中班音樂活動《加油干》11-26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秋天》含反思04-14
加油干音樂活動教學反思04-25
《加油干》中班教案11-19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母鴨帶小鴨》含反思(精選7篇)06-29
幼兒園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表情歌》含反思11-26
中班節加油干教學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