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

時間:2024-07-18 09:01:16 海潔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精選5篇)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有氧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有氧呼吸的基本過程。

  ②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和意義。

  2、能力目標:

  ①結合化學基礎知識學習有氧呼吸過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觀察、分析有氧呼吸過程的圖解,培養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代謝實質,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生命現象。

  ②通過分析有氧呼吸能量轉換效率,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的觀點。

  教學重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知識。

  2、細胞呼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知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細胞呼吸的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能量的總過程。細胞呼吸是生物活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釋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過程。那么細胞呼吸怎樣進行呢?

  二、細胞呼吸的類型:

  (一)有氧呼吸

  1、概念: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高等植物和動物主要進行的就是有氧呼吸,這是地球生物逐漸進化的.結果。

  酶

  2、主要場所:線粒體

  3、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過程: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一個分子葡萄糖脫氫氧化成兩分子丙酮酸,脫下少量的氫[H],釋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兩個分子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還原氫[H],釋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前兩階段產生的氫[H],經過一系列反應,被氧化成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較多的ATP。

  小結:

  場所反應物生成物①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葡萄糖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②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H2OCO2、少量[H]、少量能量③第三階段線粒體[H]、O2H2O、大量能量

  結合反應式提問:

  ①葡萄糖在第一階段參與反應,場所在細胞質基質。

  ②水在第二階段參與反應,水和丙酮酸穿過線粒體的雙層膜,進入到線粒體基質中。

  ③氧氣在第三階段參與反應。

  ④CO2在第二階段生成。

  ⑤水在第三階段生成。能不能和前面的水對消?不能。

  ⑥有能量產生的有:第一階段(少量)、第二階段(少量)、第三階段(大量)。

  ⑦有酶參與的有: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三個階段的酶有沒有一樣?判斷依據:酶的專一性。

  ⑧有[H]產生的有:第一階段(少量)、第二階段(少量)。

  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1molC6H12O6—→2870kJ—→1161kJ儲存在ATP中(轉化率為40.45%),其余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二)無氧呼吸

  1、概念: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

  2、場所:細胞質基質。

  3、反應式:

  (1)高等植物: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2)高等動物和人及高等植物的某些組織(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

  酶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4、過程:

  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1molC6H12O6—→196.65kJ—→61.08kJ儲存在ATP中(轉化率為31.06%),其余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三)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比較項目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不同點呼吸場所主要在線粒體內細胞質基質是否需氧需分子氧參加不需分子氧參加分解產物CO2+H2OCO2+酒精;乳酸釋放能量較多較少相同點①二者的第一階段反應完全相同②二者的實質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三、細胞呼吸的意義

  1.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呼吸過程能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板書設計

  第七節細胞呼吸細胞呼吸的概念細胞呼吸的類型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2、主要場所

  3、反應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4、過程

  場所反應物生成物①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葡萄糖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②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H2OCO2、少量[H]、少量能量③第三階段線粒體[H]、O2H2O、大量能量

  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轉化率為40%

  (二)無氧呼吸1、概念2、場所3、反應式4、過程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轉化率為31%

  (三)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三、細胞呼吸的意義教學后記。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 2

  一、 教學目標

  1.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3.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4.進行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

  2.教學難點

  (1)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

  (2)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三、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述法、實驗法

  四、課時安排

  2

  五、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1.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是物質的氧化分解過程;都能產生二氧化碳等產物,并且都釋放出能量。

  2.不能。否則,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會迅速而徹底地氧化分解,能量會迅速地全部釋放出來,細胞的基本結構也就會遭到徹底的破壞。

  3.在無氧條件下,細胞能夠通過無氧呼吸來釋放能量。但是,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要少許多。

  〖問題〗以“本節聚焦”發問,引起學生的思考注意。

  〖板書〗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戶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產生ATP的過程。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學生思考探究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重鉻酸鉀可以檢測有無酒精存在。這一原理可以用來檢測汽車司機是否喝了酒。具體做法是:讓司機呼出的氣體直接接觸到載有用硫酸處理過的重鉻酸鉀或三氧化鉻的硅膠(兩者均為橙色),如果呼出的氣體中含有酒精,重鉻酸鉀或三氧化鉻就會變成灰綠色的硫酸鉻。

  〖板書〗(通過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只做到細胞呼吸的方式有:)

  ㈠有氧呼吸

  ㈡無氧呼吸

  〖板書〗㈠有氧呼吸

  〖講述〗結合課本圖5-9來講述有氧呼吸的全過程。(適當可補充一些方程式)

  有氧呼吸使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是生物體高效率地獲取能量的反應過程。其反應過程包含許多反應步驟,基本可分為三個連續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在細胞質的基質中進行,產生丙酮酸和[H]并可釋放少量能量;第二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丙酮酸和H2O脫[H]產生CO2也可釋放少量能量;第三階段也在線粒體中進行,第一、二階段產生的[H]與O2反應產生H2O并可釋放大量的能量。三個階段有不同的酶參與催化。

  細胞通過呼吸把光合作用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除小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大部分轉移到ATP中,隨時提供生命活動的需要。

  酶

  〖板書〗

  酶

  〖小字部分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回答,教師提示。

  有氧呼吸的能量轉換效率大約是40%。這些能量大約可以使2.3×1025個ATP轉化為ADP。

  〖解釋〗因為1 mol的物質含有6.02×1023個分子,所以,每氧化1 mol的葡萄糖,則生成6 mol的'二氧化碳和6 mol的水,并生成38 mol的ATP。在標準狀態標準狀態(是指作用物的質量濃度為1 mol/L、pH為7.0、溫度為25 ℃的狀態。)下,1 mol ADP形成1 mol ATP,需要30.54 kJ的能量,那么,38個ATP就需要1 161 kJ的能量。每氧化1 mol葡萄糖釋放出來的能量是2 870 kJ,其中只有1 161 kJ被保留在ATP中,它們可供細胞生命活動利用。這就是說,有氧呼吸的能量轉換效率約為40%左右,其余的能量則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或作他用。

  〖板書〗㈡無氧呼吸

  無氧呼吸是細胞在缺氧的條件下進行的,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不徹底,產生的能量較少。微生物的無氧呼吸通常稱為發酵,有兩種類型:酒精發酵和乳酸發酵。

  酶

  C6H12O6 + 2ADP+2Pi→2C2H5OH + 2CO2+2ATP

  酶

  C6H12O6 + 2ADP+2Pi→2C3H6O3 + 2ATP

  從上述反應式可以看出,細胞在有氧呼吸時,吸收O2的量與放出的CO2量相同,而無氧呼吸時不需要O2,但產生CO2。這樣,如果某種生物呼吸時,吸收O2的量與放出CO2的量相同,則該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種生物不吸收O2,但有CO2釋放,則說明該生物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某種生物釋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多,則說明該生物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同時存在時,哪種細胞呼吸占優勢,則要從CO2的釋放量與O2吸收量的差值來計算。

  ①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關系如下表。(操而記之)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不

  同

  點

  反應條件

  需要O2、酶和適宜的溫度

  不需要O2,需要酶和適宜的溫度

  呼吸場所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內

  全過程都在細胞質基質內

  分解產物

  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

  釋放能量

  較多,1 mol葡萄釋放能量2870 kJ,其中1161 kJ轉移至ATP中

  1 mol葡萄糖釋放能量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2 kJ(生成酒精),其中均有61.08 kJ轉移至ATP中

  相同點

  其實質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動需要

  相互聯系

  第一階段(從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條件下,在不同的場所沿不同的途徑,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產物:

  〖旁欄思考題〗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一般來說,如果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或酒精過多,會對細胞產生毒害。酵母菌在無氧以及其他條件適合的情況下,隨著發酵產物(如酒精)的增多,營養物質的減少以及pH發生變化等的影響,它的繁殖速率逐漸下降,死亡率逐漸上升,酒精發酵最終就會停止。其他的例子如用乳酸桿菌使牛奶發酵形成酸牛奶,最終情況也是這樣。

  〖板書〗二、細胞呼吸的應用

  〖資料分析〗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 ①選用“創可貼”等敷料包扎傷口,既為傷口敷上了藥物,又為傷口創造了疏松透氣的環境、避免厭氧病原菌的繁殖,從而有利于傷口的痊愈。

  ②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適宜的通氣、溫度和pH等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無氧條件下則進行酒精發酵。醋酸桿菌是一種好氧細菌。在氧氣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條件下,醋酸桿菌大量繁殖并將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谷氨酸棒狀桿菌是一種厭氧細菌。在無氧條件下,谷氨酸棒狀桿菌能將葡萄糖和含氮物質(如尿素、硫酸銨、氨水)合成為谷氨酸。谷氨酸經過人們的進一步加工,就成為谷氨酸鈉──味精。

  ③對于板結的土壤及時進行松土透氣,可以使根細胞進行充分的有氧呼吸,從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和對無機鹽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氣還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這能夠促使這些微生物對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從而有利于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

  ④水稻的根系適于在水中生長,這是因為水稻的莖和根能夠把從外界吸收來的氧氣通過氣腔運送到根部各細胞,而且與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較適應無氧呼吸。但是,水稻根的細胞仍然需要進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氣不足,水稻根的細胞就會進行酒精發酵,時間長了,酒精就會對根細胞產生毒害作用,使根系變黑、腐爛。

  ⑤較深的傷口里缺少氧氣,破傷風芽孢桿菌適合在這種環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傷口較深或被銹釘扎傷后,患者應及時請醫生處理。

  ⑥有氧運動是指人體細胞充分獲得氧的情況下所進行的體育鍛煉。人體細胞通過有氧呼吸可以獲得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沖刺和馬拉松長跑等無氧運動,是人體細胞在缺氧條件下進行的高速運動。無氧運動中,肌細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發酵來獲取能量。因為乳酸能夠刺激肌細胞周圍的神經末梢,所以人會有肌肉酸脹乏力的感覺。

  2.胖人通過適量的運動,細胞呼吸的速率會加快,細胞內有機物的分解會增加,體重就會下降。應當將蔬菜和瓜果放入冰箱或地窖等冷涼的地方儲藏,這樣能夠降低細胞呼吸的速率,減少細胞內有機物的損耗。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 3

  教學目標:

  1、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過程及異同

  2、細胞呼吸的意義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1、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過程及異同

  教學難點:

  1、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過程及異同

  教學過程:

  導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聰明絕頂的人類還是肉眼難尋的細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么,生物體內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產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學生:細胞呼吸

  老師:非常好,提到能量兩個字,讓我們想起之前給大家歸納的四大能源

  光能----是生命活動的最終能量來源

  光能轉變為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是通過植物的什么作用完成的?

  學生:光合作用

  老師:有機物中的能源物質主要指糖類和脂質

  糖類是生命活動的物質

  學生:主要能源

  脂肪是生物體的物質

  學生:儲能

  老師:這些有機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動,必須轉換成

  能量通貨“ATP”才能直接用于各項生命活動。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

  老師: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是通過什么生理活動轉換成ATP中活躍化學能的?學生:細胞呼吸

  一細胞呼吸

  什么是細胞呼吸呢?包括哪些類型?

  提問: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明確基本概念。

  細胞呼吸類型

  提問:需氧呼吸怎樣進行?

  (出示課件:展示需氧呼吸過程圖)由學生先自學需氧呼吸的三個階段,

  提出問題要求分析并討論:

  ①需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生于需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需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里?需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從何而來?

  ③需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

  ④需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需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需氧呼吸?

  再請學生講述,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處理發現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師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需氧呼吸各階段的場所、各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釋放情況及反應式,線粒體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的原因,以解決學生中的疑難。

  展示:需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過程圖

  請三位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討論:

  總結需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關鍵詞:氧氣、酶、徹底、分解、大量)

  通過以上處理,使得需氧呼吸呼復雜、抽象的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既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

  需氧呼吸: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

  總反應式:

  酶

  C6H12O6+6H2O+6O2

  2

  +12H2O+能量

  老師:蘋果、香蕉儲存久了,會有什么氣味散發出來?

  學生回答:酒味。

  老師:對,蘋果,香蕉厭氧呼吸產生了酒精。轉入厭氧呼吸的學習

  展示:厭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

  提出要求:閱讀厭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自學厭氧呼吸過程、產物、能量的釋放、概念、發酵等,教師組織、提示、引導和歸納性總結。

  學生學習完后教師提出問題:討論并分析

  1、為什么厭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需氧呼吸少得多?

  2、為什么不同生物厭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厭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3、厭氧呼吸和需氧呼吸有何異同?

  展示: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的比較

  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我們學習完了厭氧呼吸和需氧呼吸,那細胞呼吸有什么意義呢?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 4

  一、教材內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細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中第三節的內容。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細胞呼吸是一個微觀的化學反應過程,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把細胞呼吸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提出并解決疑惑,敏銳地發現生成性問題,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本節課所揭示的細胞呼吸的本質,使知識結構完整化、邏輯化、系統化,并能在一定范圍內遷移應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能力目標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通過資料和圖片閱讀。

  思考討論,問題探究等活動,培養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樹立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養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

  教學難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質。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導入新課(2min)

  由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引導學生記憶探究實驗的相關結果;使學生對細胞呼吸有總體的認識:

  ①回顧細胞呼吸的概念。②上節課的探究實驗得知細胞呼吸分為兩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對于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有氧呼吸是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學習新課(36min)

  1、有氧呼吸(1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3~94有氧呼吸部分。(2min)

  (2)教師做出下列總結:(4min)

  ①有氧呼吸的順利進行需要有氧的參與。

  ②作為生物體內的代謝反應,還需要有酶的參與。(提示:本章第一節內容)

  ③在前面學習細胞器的時還了解到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提問:從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出發,線粒體的哪些結構與此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線粒體為什么被稱為細胞的“動力車間”,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呢?

  ppt展示線粒體結構示意圖,標示出各部分結構名稱。說明線粒體基質與內膜上分布著有氧呼吸相關的酶。

  (3)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7min)

  第一階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發生在細胞質的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脫氫氧化成兩分子丙酮酸,脫下少量的氫[H],釋放少量的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二階段:丙酮酸的徹底分解(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兩分子丙酮酸氧化脫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三階段:[H]和氧結合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前兩階段產生的[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較多的ATP。列出每個過程的反應方程應式,強調[H]的寫法,講解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各階段生成的能量多少。

  由三個階段的反應方程式推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請學生上臺寫出反應式,并修正講解。(1min)

  (4)教師做小總結:(4min)

  根據有氧呼吸的過程可知: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氧氣和6mol水,將產生12mol水和6mol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38molATP。

  其表達式為:C6H12O6+6H2O+6O26CO2+12H20+能量

  通過表格比較三個階段,它們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之處呢?

  共同點:都需要酶的參與;不同點:從反應場所,反應物,生成物,放能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強調:①反應場所從細胞質到線粒體中,又從線粒體基質到線粒體內膜上的區別。

  ②第三階段產生大量能量,與氧氣參與反應有關。

  ③各階段的反應物與產物之間的聯系:第一階段產生的丙酮酸參與第二階段的反應;第一、二階段的反應產物[H]作為第三階段的反應物參與反應。

  2、無氧呼吸(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4~95有氧呼吸部分。(1min)

  (2)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兩個階段:(3min)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

  過程:①無氧呼吸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相同;

  ②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而有氧呼吸丙酮酸被徹底分解。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根據產物的不同分為——乳酸發酵和酒精發酵。

  板書兩種無氧呼吸的反應表達式:

  ①乳酸發酵: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②酒精發酵:C6H12O62C2H5OH+CO2+少量能量

  (3)引導學生參考有氧呼吸的概念歸納得出無氧呼吸的概念,并試著標出關鍵詞。(3min)

  特點:不需O2;有機物分解不徹底;放能少。

  了解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196.65KJ),與有氧呼吸(2870KJ)相比較少。

  提問:與有氧呼吸相比,同樣是分解葡萄糖,為什么無氧呼吸只能夠釋放少量能量?

  答: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大部分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因此只釋放出少量能量。

  3、細胞呼吸原理及運用(7min)

  (1)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5min)

  ppt出示并填寫相應表格,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揭示細胞呼吸的本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2)構建知識框架,通過箭頭表明細胞呼吸的兩種類型及其產物,分析得出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5min)

  (3)運用細胞呼吸原理,分析生產實踐中的現象。介紹細胞呼吸原理常常運用的幾個領域。(2min)

  ①發酵技術:釀酒等;

  ②農業生產:曬田等;

  ③糧食儲藏和果蔬保鮮:低溫儲藏等。

  (三)布置課下作業(2min)

  完成P96頁習題,嘗試把歸納所學知識,畫成表格或概念圖。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 5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3、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教學課件,讓學生了解細胞呼吸的本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學習重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和原理。

  學習難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

  課前預習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依據學習目標進行預習,完成以下內容。

  2、用紅筆做好疑難標記,以備討論。

  知識準備

  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

  教材助讀

  1、有氧呼吸

  (1)條件:必須有參與。

  (2)場所:主要是。

  線粒體中的和含有許多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3)化學方程式: 。

  (4)過程:(分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催化):

  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產生少量,并釋放出 。這一階段氧氣參與,在中進行。

  第二階段:徹底分解成和,并釋放,這一階段氧氣參與,在中進行。

  第三階段:上述兩個階段產生的,經過一系列的反應,與結合生成,同時釋放大量,這一階段氧氣參與,在中進行。

  (5)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的參與下,通過 作用,把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和,釋放,生成的過程。

  (6)能量的釋放: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后,可使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的形式散失掉了。

  2、無氧呼吸

  (1)條件:不需要參與。

  (2)場所:在進行。

  (3)過程:(分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需要催化):

  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或轉化成。

  無氧呼吸只在階段釋放出少量能量,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則存留在或中。

  (4)發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也叫發酵。產生酒精的`叫,產生乳酸的叫做 。

  預習自測

  1、下列4支試管中分別含有不同的化學物質和活性酵母菌細胞制備物。經一定時間的保溫后,能產生CO2的試管有( )

  A.葡萄糖+細胞膜已破裂的細胞B.葡萄糖+線粒體

  C.丙酮酸+葉綠體 D.丙酮酸+內質網

  2、取適量干重相等的4份種子進行不同處理:(甲)風干,(乙)消毒后浸水萌發,(丙)浸水后萌發,(丁)浸水萌發后煮熟冷卻、消毒。

  然后分別放入4個保溫瓶中。一段時間后,種子堆內溫度最高的是( )。

【高一生物3.7細胞呼吸教案】相關文章:

《細胞呼吸》的教學反思02-14

非細胞細胞生物模擬試題09-24

單細胞生物教學反思多細胞生物教學反思12-01

高一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03-14

高一上冊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08-04

細胞呼吸評課稿(精選5篇)03-15

高二生物細胞增殖教案08-26

《單細胞生物》教學反思11-03

單細胞生物教學反思03-14

單細胞生物教學反思03-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有码在线视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在线性视频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