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課標五上《斗笠》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新課標五上《斗笠》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母愛
2、讓學生領略詩歌的美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教師適當的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詩歌優美的情境中,讓學生在優美的朗讀中體會子例行間流露出來的深沉的、無私的母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熱愛、感激、思念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母愛的偉大、無私體會私人對母親的熱愛、感激、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體貼、孝敬父母。
重難點、關鍵
1、體會一頂斗笠里飽含著的深深的母愛;
2、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斗笠:這就是斗笠,他是我們這里勞動人民遮陽擋雨的.主要工具。在家鄉每一頂斗笠就是一個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首小詩《斗笠》。首先,請大家欣賞詩歌,邊聽邊想,這首詩通過斗笠向我們講述了什么。
二、欣賞詩歌,整體感知。
三、理解詩歌體會意境。
1、教師導讀,是的,母愛是個人類永恒的話題,多少年來,有無數的文人墨客曾經吟誦過它,今天學習的這首小詩又是如何通過一頂小小的斗笠來詮釋母愛這個主體的?
2、師生合作學習第一小節重點分析“蘑菇”、“挺直”,并且體會詩歌的語言美
3、師總結學習方法一個物體、一段想象、一鐘情懷
節次
物體
想象
情懷
第1節
斗笠
故鄉
蘑菇
第2節
第3節
第4節
學生按照學習的方法自由讀2、3、4小節,并討論完成上面的練習。
4、集體反饋交流。第2節:創設情景,想象"聲音",感受母愛,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第3節:結合實際,感受"溫暖第4節:從"芬芳"談起,感受母親的心愿教學建議:①學生自由發表自己閱讀的感悟。②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適當地引導。③指導有感情的朗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充分的讀文本,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體驗,在集體交流和反饋中,教師適當的引導、點撥,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結構美以及反復吟誦所表達出來的濃濃的母愛。
6、激情引入第5節。重點分析"明月"、"亮光"、"不熄的燈",結合地震中的實例,體會母親永不熄滅的愛。
四、吟誦生情,感受母愛
五、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愛是一條小小的絲帶,母親用皺紋輕輕系著。我們應該感謝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更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關心、體貼、孝敬父母。《斗笠》教學反思《斗笠》這是一首感情細膩、真摯的現代詩,詩歌表達了深深的母愛,濃濃的鄉情。因為擁有一顆豐富而靈動的心。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做到以情為線,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悟情,讀中悟境,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詩歌意境美和結構美。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一,以"情"為線索,在課堂中創設情感氛圍。展示各種斗笠引入新課,讓學生產生認知情;教學流程中使用舒緩而宕蕩,輕柔而憂傷的背景音樂,營造思鄉情。朗讀詩歌時,引導學生情境朗讀,體會母子情;感悟課文時,引導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聆聽詩人的心聲。二,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本堂課在指導學生讀的過程中,我采用了教師范讀、學生自主讀、分組讀,齊讀以及聽音樂伴奏讀、想象畫面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較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因此學生讀出了情,讀出了意,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三,以“文”悟境,讓課堂充滿詩意。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蘑菇”、“鳥鳴”、“熱土”、“花兒”、“明月”、“明燈”等事物,體會他們用在文中的妙處,感受這些事物組成的詩歌的美感。整堂課中,學生感受到詩中有畫,感受到了畫中有詩。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本人認為也有不足之處:讀的時間不夠。由于時間安排的不太合理,在解決“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這個問題上讓學生說得太多,耽誤了一些時間,給學生留的有感情朗讀的時間不足,對美文品味不夠。
【人教新課標五上《斗笠》教案】相關文章:
新課標五上《斗笠》教學設計12-20
人教新課標五冊《給予樹》說課稿12-20
人教新課標六上:《致老鼠》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人教五上:《再見了,親人》說課稿12-17
人教新課標四上:《迷人的張家界》教學設計12-16
人教新課標三下:《荷花》說課稿12-17
人教新課標六下:《匆匆》說課稿12-17
人教六上:《林海》說課稿12-20
人教五上:《木笛》教學設計附板書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