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教案(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教案1
活動目的:
1、了解過中秋這一習俗。
2、培養學生友好團結的民族意識。
重難點:
培養學生友好團結的民族意識。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中秋節的傳說。
2、學生全國各地過中秋的不同習俗。
3、每人搜集一首關于中秋節的詩詞。
4、每人準備一個月餅。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中秋節是我國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傳統節日文化的尋根,對繼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建設和諧社會,乃至營造健康的節日市場氛圍有著一定的啟迪意義。在我們這兒,過中秋時全家人一定要聚在一起吃頓飯,然后到晚上一起吃月餅和賞月,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
二、新課
師:上個星期老師要求大家去收集有資料,都準備好了嗎?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生(齊答):準備好了。
生1:上。
生2:去問老前輩。
生3:找有關中秋節的書。
1、學生暢談中秋節的美麗傳說,并把相關的圖文資料展示看。
2、學生分別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并把相關的圖文資料展示看。
3、學生將自己搜集的有關中秋節的詩詞朗誦一遍,并把各自不同的詩進行,制成班級小冊子,進行收藏。
4、(播放音樂《十五的月亮》)吃月餅。
三、布置作業
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賞月,并把你自己賞月時的心情用筆寫下來,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打油詩。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師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教案2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1、環境: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水果;制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教幼兒制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請幼兒在節前節后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并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中秋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參與節日游戲。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點
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活動難點
畫月餅活動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關于中秋節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節的風俗
1.欣賞圖片了解中秋節。(與家人團圓,吃月餅等)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三、中秋節有關的歌曲。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四、中秋節繪畫每個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餅形狀,并裝飾。
活動小結
1.復習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了解了中秋要團圓,并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制作的禮物。
中秋教案4
語言活動:靜夜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么?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么?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么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建議:
通過這節古詩欣賞活動,使幼兒對這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古詩,建議如果配上ppt,效果會更好。
中秋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與教師、家長、同伴共同慶祝佳節的快樂,萌發愛老師、父母、同伴的情感。
2、樂于交往與分享,能積極、主動、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3、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布置方案后,共同準備布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通過張貼海報、制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結束: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并跳邀請舞)
教學反思:
不足之處,本次活動的環境布置沒有表現出節日的氣氛,導致節日氣氛不太濃。教師可以講解一起關于月亮的知識。如果能布置相應的環境,講解一些月亮的知識相信幼兒對于節日的感受體驗會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會更多一些。
中秋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中秋節前,超市中各式各樣的月餅琳瑯滿目,街上月餅加工點,濃郁的香味很遠就能聞到,節日的氣氛漸濃。但在孩子們眼里,這些傳統節日只是放幾天假,吃一些傳統食品而已。幼兒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甚少,尤其是節日中各種民俗民風形成的豐富的節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引導學生探究我國的傳統節日,并借此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二、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三、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四、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并著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五、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征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六、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于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中秋教案(通用6篇)】相關文章:
通用中秋祝詞90句08-08
中秋節日記通用01-17
中秋節日記(通用)01-17
中秋晚會作文(通用15篇)12-21
中秋晚會作文通用15篇12-21
別樣中秋作文(通用15篇)12-21
歡度中秋作文(通用39篇)12-20
中秋記憶作文(通用8篇)12-17
中秋國慶作文通用15篇01-06
歡樂中秋作文(通用1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