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通用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1
【活動目標】
1、受藏族音樂,舞蹈的風格,喜愛學習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學習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彈簧步。甩袖等)
3、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感受多民族服裝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日;顒又辛私獠刈逦璧讣胺b的特點,觀看過民族大聯歡的錄像帶,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
2、磁帶。錄音機。
3、民族的服裝娃娃。圖片若干。
4、安門圖片。裝飾畫。藏族服裝。蠟筆。
【活動過程】
1、組織問好。
、沤處煆椙,幼兒更節奏拍手。
⑵練聲:《我是小小茶壺》!渡焦然匾粽婧寐牎
、锹蓜樱骸妒滞朕D動》。《喜洋洋》
2、與幼兒談話,引起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來,你們想看看她嗎?想和他做好朋友嗎?”(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嗎?”(漂亮)“小朋友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數民族嗎?”(藏族,朝鮮族蒙古族,等等```)“那你們知道老師手上這個民族娃娃是哪個民族的嗎?”(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是從哪里看出她是藏族來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長。腰上還有五彩腰帶)“哦,原來是從她的衣服上看出來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嗎?”(想)“那我們就先來聽聽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聽聽藏族的歌`````````
3、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判蕾p《北京的金山上》
、朴變郝犚魳放墓澴,熟悉音樂旋律
、切蕾p舞蹈:教師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兒興趣。
、刃〗Y:“剛才小朋友跟音樂拍的節奏真好,來表揚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聽完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嗎?”(北京的金山上),“這首很好聽的北京的金山上!
4、學習基本工作。
、拧安刈逵心男┗竟ぷ?”(甩袖。彈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師來學習一下藏族舞蹈。
、僖荒_按拍子點地,雙手一上一下翻動
、陔p手捧哈達,從身體前方慢慢托起至頭頂上方,右腳做彈簧步,當手升到頭頂的時候雙手左右搖擺。
、厶c步,雙手一切甩袖。
、茈p手從下往上翻,做彈跳步。
、菔稚舷滤π,腳前后點地。
⑥“巴扎嗨”是雙手在身體的右前方做獻哈達壯,彎腰屈膝,右腳跟前側點地,“嗨”時雙手合拳拍擊一次原地上跳。
5、學習舞蹈。
、庞變和暾麑W習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來我們跟著音樂來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嗎?”(好)
、朴變弘S著音樂跟老師表演舞蹈。
6、小結舞蹈
今天我們班小朋友學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7、總結: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那些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們大(1)班的小朋友幫他們畫幾件漂亮的衣服,你們愿意嗎?(愿意)
⑵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來裝飾各民族服裝。
8、評價幼兒作品。
來,舉起你們給那些兄弟姐妹畫的衣服來看看,畫得真漂亮呀。我們把你們給民族娃娃畫的衣服,送到天安門去給他們,好嗎?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2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能在音樂伴奏下一起跳藏舞。
2.感受藏族音樂、舞蹈的風格,喜愛學習民族舞蹈,體驗民族文化的豐富和燦爛。
活動準備:
1.課件《美麗的青藏高原》
2.自制的藏族服飾:長袖(每人一對),彩色花紋圍裙(女孩每人一條)
3.音樂《北京的金山上》
4.孩子對藏族的文化、風土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學過藏舞的基本動作(靠步、三步一撩)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入活動主題
1.引:我們偉大的祖國媽媽有56個民族寶寶,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群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能歌善舞的人們。
2.播放課件(青藏高原的背景音樂下出現雪山、布達拉宮等西藏的標志性風景和跳舞的藏族人民)
3.提問:你們知道住在青藏高原上的是什么少數民族嗎?
他們的衣服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
4.幼兒回答后教師:這些有著長袖子,系著彩色花紋圍裙的是藏族的人們。
二、欣賞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熟悉歌曲的旋律
1.引:看過了藏族人民住的地方,我們一起來聽聽藏族的歌,歌曲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
2.完整欣賞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3.教師與幼兒共同聽音樂拍節奏,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學習舞蹈
1.教師穿上自制藏族服裝,示范整個舞蹈動作,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這首《北京的'金山上》這么好聽,張老師忍不住要加入藏族小朋友一起跳藏舞,你們想看嗎?
2.引導幼兒回憶舞蹈中的動作并模仿,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把整套舞蹈動作分解為5個動作,并示范介紹
3.幼兒跟教師練習舞蹈中的五個分解動作,練習時先將手上和腳上的動作分開練,然后手腳共跳
第一個八拍:雙手放背后,含胸,左右靠步。
第二個八拍:一腳按拍子點地,雙手一上一下翻動。
第三個八拍:手上左右平移袖子,左右靠步。
第四個八拍:走三個平步,手平放,第四拍左腿提膝向前,撩小腿,甩袖。
“巴扎嗨”:雙手在身體的右前方做獻哈達壯,彎腰屈膝,右腳跟前側點地,“嗨”時雙手合拳拍擊一次原地上跳。
4.教師再次在音樂中完整地示范整個舞蹈,引導幼兒記住動作的順序。
5.師幼一起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樂中完整地跳舞
四、舞蹈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1.幼兒穿上自制的藏服,在音樂中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2.藏族大聯歡:請家長與孩子一起來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3
一、教學目標
情感與興趣目標
感受藏族音樂風格,激發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喜愛之情。
體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認知與技能目標
熟悉歌曲旋律,能準確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裝飾音。
了解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能隨音樂節奏進行簡單的舞蹈創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會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把握歌曲的節奏與旋律特點。
引導幼兒感受藏族音樂風格,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難點
準確唱出歌曲中的裝飾音,讓演唱更具韻味。
組織幼兒進行舞蹈創編,使其動作與音樂協調統一。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游戲法
四、教學準備
《北京的金山上》音樂音頻、視頻。
藏族服飾、哈達、手鈴、熱巴鼓等道具。
多媒體課件,展示藏族風情圖片、舞蹈動作分解圖。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播放一段藏族風光視頻,畫面中展現雪山、草原、牦牛等元素,提問幼兒:“小朋友們,看看這是哪里呀?你們覺得這里美不美?” 引導幼兒觀察視頻,自由回答問題。
教師身穿藏族服飾走進教室,向幼兒展示并介紹:“老師今天穿得漂亮嗎?這是藏族人民的衣服,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藏族感受他們的音樂舞蹈!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興趣。
。ǘ└枨鷮W習
初聽歌曲
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音頻,讓幼兒安靜傾聽,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速度和節奏,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是高興的還是難過的?” 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詞語描述感受。
復聽歌曲
再次播放歌曲,這次教師隨著音樂輕輕哼唱,同時引導幼兒用拍手、跺腳等簡單動作跟隨音樂節奏,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節奏。
歌詞學習
教師逐句教幼兒歌詞,講解歌詞含義,如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告訴幼兒北京是祖國的首都,金山代表著美好的地方,光芒照四方是說幸福、希望傳遍各地。每教一句,讓幼兒跟著重復,加深記憶。
學唱歌曲
教師范唱歌曲,幼兒跟唱,重點指導幼兒唱準裝飾音,如波音、滑音,可通過夸張的示范讓幼兒模仿,多遍練習后,幼兒分組演唱,互相傾聽評價。
。ㄈ┪璧竸摼
教師展示藏族舞蹈基本動作,如甩袖、踏點步、翻身等,結合多媒體課件中的動作分解圖,向幼兒詳細講解每個動作的要領,讓幼兒先進行模仿練習。
組織幼兒分組,給每組發放一些藏族舞蹈道具,如手鈴、熱巴鼓等,讓幼兒根據歌曲旋律和節奏,自由創編舞蹈動作,將所學基本動作與小組創意相結合。
每組幼兒輪流上臺表演創編的舞蹈,其他幼兒觀看欣賞,教師給予鼓勵和評價,重點表揚動作與音樂配合默契、富有創意的.小組。
。ㄋ模┩卣寡由
舉辦 “藏族風情小派對”,幼兒們穿上藏族服飾,戴上哈達,在教室里共同演唱《北京的金山上》,跳起藏族舞蹈,營造濃郁的藏族氛圍。
請幼兒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學的歌曲和舞蹈,介紹藏族的一些小知識,增進親子交流與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
六、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對藏族音樂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幼兒較好地掌握了歌曲演唱和舞蹈創編技能。但在舞蹈創編環節,部分幼兒創意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可多提供一些啟發靈感的素材,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創造力。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幼兒了解藏族的地理位置、風俗習慣等基本文化知識,知道《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具有藏族風格的歌曲。
認識并能說出歌曲中的音符、節拍等音樂元素。
能力目標
能夠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高幼兒的歌唱表現力。
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感知能力,通過音樂活動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性。
情感目標
激發幼兒對祖國多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讓幼兒在合作學習與表演中,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和濃郁的藏族風情,學會準確演唱歌曲。
組織幼兒開展音樂游戲和舞蹈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藏族音樂文化內涵,將情感融入到歌唱與舞蹈表演中。
引導幼兒在舞蹈創編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富有個性的舞蹈動作。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有關藏族的資料圖片、書籍,制作成 PPT。
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的不同版本音樂,包括童聲合唱、民族樂器演奏等。
藏族特色裝飾物品,如經幡、唐卡、藏式面具等,用于布置教室營造氛圍。
手拍、沙錘等簡單樂器,供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使用。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教師提前將教室布置成藏族風格,懸掛經幡、張貼唐卡等。幼兒進入教室時,播放輕柔的藏族背景音樂,教師身穿藏袍,以藏族同胞的身份歡迎幼兒:“扎西德勒,小朋友們!歡迎來到我們美麗的藏族家園! 引導幼兒感受藏族氛圍,激發好奇心。
利用 PPT 展示藏族的地理位置、生活場景、傳統節日等圖片,向幼兒介紹藏族文化,提問:“藏族人民住在哪里?他們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有哪些有趣的節日?” 鼓勵幼兒積極回答,分享自己的想法。
。ǘ┮魳诽剿
播放童聲合唱版的《北京的金山上》,幼兒圍坐傾聽,教師引導幼兒閉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要素,提問:“這首歌的聲音像什么?是高高低低的,還是平平緩緩的?” 讓幼兒用形象的比喻描述音樂感受。
再次播放歌曲,這次教師拿出手拍、沙錘等樂器,分給幼兒,讓幼兒嘗試跟著音樂節奏敲擊或搖晃樂器,增強對歌曲節奏的把握,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幼兒的節奏錯誤。
教師介紹歌曲的背景知識:“這首《北京的金山上》原是一首藏族民歌,后來經過改編,表達了藏族人民對毛主席、對北京的熱愛!鹕健笳髦腋C篮玫牡胤,歌曲充滿了喜悅的'情感。” 加深幼兒對歌曲的理解。
。ㄈ└枨鷮W習
教師逐句教唱歌曲,用生動的表情、夸張的口型引導幼兒觀察模仿,每句教唱 2 - 3 遍,重點強調歌曲中的裝飾音和切分節奏,如 “哎 — 巴扎嘿”,讓幼兒體會裝飾音帶來的活潑俏皮感覺。
幼兒跟唱練習,先集體跟唱,再分組跟唱,教師傾聽每組幼兒的演唱,及時給予鼓勵和糾正,對于唱得好的幼兒獎勵小藏飾。
開展 “小小歌唱家” 比賽,幼兒個人上臺演唱,其他幼兒當評委,用貼紙投票選出唱得最好的幾位小朋友,給予表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表演欲。
。ㄋ模┪璧概c游戲
教師示范藏族舞蹈基本步伐,如退踏步、抬踏步等,邀請幼兒一起跟著練習,強調腳步動作與手臂擺動的配合,同時播放歌曲,讓幼兒在音樂中熟悉舞蹈步伐。
組織幼兒進行 “音樂接龍” 游戲,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幼兒依次唱出歌曲的一句,要求不能重復,接不上的小組淘汰,最后獲勝的小組獎勵哈達,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舞蹈創編,結合所學的舞蹈步伐和動作,添加自己的創意,教師提供藏式面具、彩帶等道具,供幼兒裝扮。創編完成后,每組幼兒進行舞蹈展示,大家共同欣賞評價。
。ㄎ澹┛偨Y與延伸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藏族文化知識、歌曲演唱和舞蹈創編內容,總結收獲,鼓勵幼兒分享自己最喜歡的環節。
布置課后作業,讓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收集更多的少數民族音樂作品,帶到幼兒園分享交流,拓寬幼兒的音樂視野。
六、教學反思
通過營造濃郁的藏族情境,幼兒沉浸在民族文化氛圍中,對歌曲學習和舞蹈創編充滿熱情。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個別幼兒節奏感較差,在后續教學中需加強對這部分幼兒的個別輔導,同時可進一步挖掘藏族音樂文化的深度,讓幼兒有更多收獲。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5
一、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
幼兒能熟練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并能用自然、明亮的聲音表現歌曲歡快的情感。
掌握藏族舞蹈的典型動作,如獻哈達、長袖揮舞等,并能根據歌曲節奏進行流暢的舞蹈表演。
認知目標
了解藏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包括旋律走向、節奏規律等,感知音樂與民族文化的緊密聯系。
認識藏族的一些代表性文化符號,如牦牛、青稞、布達拉宮等,豐富文化知識儲備。
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欣賞能力和熱愛之情,激發幼兒探索多元文化的興趣。
讓幼兒在集體音樂活動中,增強合作意識和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讓幼兒感受歌曲的韻律美,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音準,學會富有感情地演唱。
引導幼兒學習藏族舞蹈動作,通過舞蹈展現藏族風情,提升身體協調性。
難點
引導幼兒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內涵,將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融入到音樂表現中。
組織幼兒進行小組舞蹈創編,使創編作品既具有藏族特色又富有創意,且團隊成員配合默契。
三、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模仿學習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播放歌曲、視頻資料,展示藏族文化圖片。
藏族服裝、哈達、手鼓、鈴鐺等道具若干套,滿足幼兒表演需求。
自制教學卡片,上面有歌曲簡譜、歌詞、藏族文化知識要點等內容。
小獎品,如彩色貼紙、小書簽等,用于鼓勵幼兒。
五、教學過程
。ㄒ唬嵘韺
播放歡快的藏族民間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圍成圈,做簡單的律動,如點頭、跺腳、拍手、轉手腕等,活動身體各個部位,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的音樂是哪個民族的呀?你們對藏族有什么了解呢?” 鼓勵幼兒分享已知的藏族信息,引出本節課主題。
(二)文化感知
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藏族文化圖片,包括雄偉的布達拉宮、廣袤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藏族人民的生活場景等,教師進行詳細講解,介紹藏族的地域分布、居住環境、主要產業等知識,讓幼兒對藏族有全面的直觀認識。
播放一段關于藏族傳統節日的視頻,如雪頓節、望果節等,讓幼兒觀看藏族人民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畫面,感受藏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激發幼兒對藏族音樂舞蹈的期待。
(三)歌曲學習
教師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同時展示自制的歌曲簡譜教學卡片,引導幼兒觀察簡譜上的音符高低變化,初步感知歌曲旋律走向,提問:“看看這些小音符,像不像在爬山呀,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你們跟著感覺一下!
教師逐句教唱歌曲,手持歌詞卡片,用清晰、緩慢的語速朗讀歌詞,解釋歌詞含義,每句教唱后讓幼兒跟唱 3 - 4 遍,重點指導幼兒唱準高音部分和裝飾音,可采用對比示范的方法,讓幼兒聽辨不同唱法的效果。
幼兒分組練習演唱,教師巡回指導,傾聽每組幼兒的演唱,及時糾正發音、節奏等問題,鼓勵幼兒互相傾聽、互相學習,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演唱展示,其他幼兒給予掌聲鼓勵。
。ㄋ模┪璧笇W習
教師邀請一位藏族舞蹈老師來到課堂,現場為幼兒表演一段正宗的藏族舞蹈,展示獻哈達、顫膝、甩袖等經典動作,幼兒認真觀看,教師適時講解動作要領,如 “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捧著,微微彎腰,臉上帶著微笑,表示尊敬和祝!薄
幼兒跟著藏族舞蹈老師學習基本動作,先分解練習,再連貫起來隨著歌曲音樂進行練習,教師和舞蹈老師一起在旁邊指導,糾正幼兒的動作姿態,確保每個幼兒都能掌握基本舞蹈動作。
幼兒分組進行舞蹈創編,教師提供藏族服裝、手鼓、鈴鐺等道具,讓幼兒根據歌曲的節奏和自己對藏族文化的理解,添加創意動作,編排小組舞蹈,要求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創編任務。
(五)展示與評價
每組幼兒依次上臺進行舞蹈和歌曲聯合表演,展示創編成果,教師用手機或攝像機記錄下每個小組的精彩瞬間。
表演結束后,組織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幼兒從演唱的'聲音、舞蹈的動作、團隊的配合等方面進行評價,如 “你們覺得這組小朋友唱得響亮嗎?舞蹈動作整齊嗎?哪里還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教師給予總結性評價,肯定幼兒的努力和創意,頒發小獎品鼓勵。
(六)總結與拓展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藏族文化知識、歌曲演唱和舞蹈創編要點,強調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鼓勵幼兒在課后繼續探索其他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
把幼兒的表演視頻制作成光盤或上傳到班級群,讓家長也能欣賞到幼兒的學習成果,同時布置課后任務,讓幼兒回家后教家人唱《北京的金山上》,分享藏族舞蹈動作,促進家園共育。
六、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中,邀請藏族舞蹈老師現場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舞蹈專業度。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幼兒不僅學會了歌曲和舞蹈,還深入了解了藏族文化。但在小組創編環節,個別小組存在分工不明確、意見不統一的情況,后續需加強對幼兒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6
一、教學目標
藝術表現目標
幼兒能用甜美的嗓音、準確的節奏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并能通過表情、動作等方式生動地表現歌曲情感。
學會藏族舞蹈中的幾種典型步伐和手勢,能夠自主創編簡單的舞蹈組合,展現藏族舞蹈風格。
文化理解目標
了解藏族音樂的起源、發展及其與藏族人民生活的緊密聯系,知道《北京的金山上》所承載的歷史意義。
認識藏族的傳統服飾、建筑、飲食等文化特色,拓寬文化視野。
情感態度目標
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藝術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培養幼兒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識。
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勇于展示自我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幼兒深入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熟練演唱。
讓幼兒熟悉藏族舞蹈基本元素,能夠運用所學創編舞蹈,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難點
幫助幼兒體會藏族音樂中的文化底蘊,將情感與藝術表現完美融合。
組織幼兒進行高效的小組合作創編,克服幼兒在創意、協調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
三、教學方法
體驗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法
四、教學準備
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的音頻、視頻資料,包含不同演唱風格和場景的版本。
藏族風情的教具,如縮小版的布達拉宮模型、藏式帳篷、藏族服飾人偶等,用于直觀展示藏族文化。
為幼兒準備充足的舞蹈道具,如彩色哈達、長袖舞衣、熱巴鼓、手鈴等。
設計制作簡單的音樂知識卡片,標注歌曲的節奏型、音符時值等,便于幼兒學習。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北京的金山上》】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北京的金山上教學設計09-24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快樂的小蝸牛》03-16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對歌》08-20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歌唱春天》08-01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庫齊齊》12-14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魚釣貓》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