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齊白石與李苦禪》教案

時間:2021-10-14 16:43:4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語文《齊白石與李苦禪》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齊白石與李苦禪》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五年級語文《齊白石與李苦禪》教案

小學五年級語文《齊白石與李苦禪》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學會不認識的字;能運用各種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賞識、志存高遠、馳騁”等詞語,并積累這些詞語。

  2、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能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研讀對齊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3、能在簡要說出課文記敘的兩件事的基礎上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能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研讀對齊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教學過程:

  一、補充了解齊白石、李苦禪,揭示課題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兩位國畫大師之間發生的事情。

  板書課題:齊白石與李苦禪(齊讀)。

  2、觀看齊白石、李苦禪的國畫,閱讀有關文字介紹(幻燈片播放)。

  師:先來欣賞幾幅畫,在欣賞的同時請大家留意畫面上的文字介紹。

  師:從剛才的欣賞和閱讀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齊白石與李苦禪都是國畫大師,齊白石詩、書、畫、印無所不精,作品具有純真的民間氣息,李苦禪原名李英杰,是齊白石的徒弟,擅長畫鷹。)

  二、初讀文章,理清文脈

  1、根據預習要求小組內進行交流反饋。

  師:昨天請大家預習課文(同時出示預習的要求),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述了齊白石與李苦禪之間發生的哪兩件事?四人一組交流。

  2、集體反饋

  指名交流師徒間發生的兩件事:

  (李英杰仰慕齊白石的人品、畫品誠心拜師學畫;齊白石教育李英杰正確對待拉洋車,李英杰從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三、抓住關鍵語段學習課文,深入感悟,指導朗讀

  一)學習第一件事:收徒拜師

  1、理解“人品、畫品”這兩個詞。

  出示句子:因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畫品,特來拜師。

  引讀:當時李英杰正是因為……(同時“仰慕、人品、畫品”變紅)

  師:對于“人品、畫品”這兩個詞,你是怎樣理解的。(指名學生回答)

  師:李英杰仰慕齊白石高尚的品格和獨特的作畫格調,滿懷誠意特來拜師學畫。

  同時出示板書:拜師;人品;畫品。

  2、感受李英杰拜師學藝的誠意,指導有感情朗讀。

  出示句子:“俺倆是國立藝專的學生,他叫王雪濤,俺叫李英杰。俺們都是從鄉下來的窮孩子,因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畫品,特來拜師的。請您收下俺們吧……”

  師:帶著仰慕的心情,來讀好李英杰的這段話。

  3、理解齊白石為何“緊閉了一下雙眼,兩顆淚珠順著眼角滾落下來”

  出示句子:齊白石看著眼前這兩個憨厚可愛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學畫時的艱難歷程。他緊閉了一下雙眼,兩顆淚珠順著眼角滾落下來:“好,我收下……”

  1)引讀:顯然齊白石被他倆的誠意所打動,看著眼前這兩個憨厚可愛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學畫時的……

  2)師:其實,齊白石能成為一位國畫大師是十分不容易的,他經歷了種、種坎坷,備受冷落。讓我們了解他早年的那段艱難歷程,感受一下。

  出示補充材料:簡介齊白石的艱難經歷。

  學生自由散讀有關資料。師引讀:出身貧寒的齊白石,在早年學畫的歷程中備受冷落。15歲開始學雕花木匠,27歲才拜師學畫。由于白天要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讀書學畫。那時他生活窮困,饑餓時常常只能飲水充饑。無錢買燈油,便點松火做燈。40歲之后,齊白石才在朋友的鼓勵與資助下,遠游南北各地,祖國的壯美山河和多姿的風土人情,開闊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繪境界。

  3)師:看著眼前這兩個憨厚可愛、熱愛藝術青年,此時此刻,自己年輕時放牛、木匠的生涯、伴著松油學畫的艱難歷程仿佛又浮現在齊白石的腦海中。他被兩位青年的真誠所打動,他不想讓這兩位青年失望,他打心眼里地喜歡,他要盡力培養他倆,想到這,……(讀句)他緊閉了一下雙眼,兩顆淚珠順著眼角滾落下來:“好,我收下……”

  師:就這樣,齊白石收下了這兩位出身貧寒、誠心學畫的年輕人。

  板書:收徒。

  二)學習第二件事:教徒悟理

  1、板書:教徒悟理。

  師:齊白石教作畫更教人,風雪之夜發生的“拉洋車”的事情讓李英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現在我們就來重點了解師徒之間發生的第二件事情。

  隨即板書:教徒悟理。

  2、了解課文的第二件事主要寫齊白石的人品。

  師:課文講述的這第二件事,主要是要介紹齊白石的人品還是畫品?

  ——是讓我們感受到的是齊白石老人高尚的人品。(板書點出)

  3、過渡。

  出示句子:李英杰是山東高唐人氏,出生寒苦,考入藝專之后,不僅沒錢交學費,甚至連穿衣吃飯的錢都沒有,他下決心拉洋車,賺錢學畫。

  師引讀:當時的李英杰,生活十分窘迫,考入藝專后,不僅……,甚至……,但是對畫畫的熱愛,讓他始終不曾放棄,于是他……(“不僅、甚至”變紅)

  4、指名一人讀10—17節。

  師:事由湊巧,在一個風雪之夜,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學生個別讀課文)

  5、師引讀,出示三句句子。

  師:就在李英杰拉著洋車往前走時,卻見白石老人站在面前,李英杰……

  出示:李英杰當時急出一身冷汗,想調頭就走。

  師:盡管冬季里天黑得早,但是齊白石還是認出了自己的弟子,他要求李英杰拉他回家,無奈之下,李英杰只得……

  出示: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車,李英杰低著頭端起車把向前跑去……

  師:白石老人執意要求李英杰收下車錢,從那以后……

  出示:從那以后,李英杰好幾天沒敢登齊家的門,可是心里又感覺空蕩蕩的。他終于硬著頭皮走進了白石的畫室。

  6、聯系上下文,理解李英杰此時的心理感受。

  師:一個人的心里想法會通過他的言行表現出來,李英杰當時會怎樣想?請你聯系上下文,注意描寫李英杰動作、語言的句子,選擇其中的一句句子,想象他當時的內心想法。(同時將“急出一身冷汗、調頭;低著頭、跑;沒敢、空蕩蕩、硬著頭皮”點紅)

  四人一組根據提示交流學習。

  出示:李英杰當時急出一身冷汗,心想:___________,于是他想調頭走開。

  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車,李英杰低著頭端起車把向前跑去,_____________。

  從那以后,李英杰好幾天沒敢登齊家的門,可是心里又感覺空蕩蕩的。他的心里十分矛盾:去吧____________,不去吧,__________________。他終于硬著頭皮走進了白石的畫室。

  組織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想象)。

  小結:就像你們剛才所寫的那樣,被師傅撞見自己在拉洋車,李英杰是十分得局促不安,所以他會對師傅說……(讀句)

  7、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感受齊白石的人品。

  1)師:可對于這件事,齊白石又是怎么說的呢?(個別讀)

  出示:“你胡說……”白石停下手中的筆,目光直射英杰,隨后他語氣和緩了下來,“拉洋車是為了求學,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有什么可丟人的?老夫幼時當過木匠,還特纂刻了一枚‘木人’印章撳在畫幅之上!古人云‘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拉洋車有什么不好!”

  2)輕聲讀齊白石說的這段話,想想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組織交流(適時引導到齊白石早年的苦難經歷)適時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君子必須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這句話在文中變紅)

  3)有感情朗讀這一節。

  自由讀。

  引讀:齊白石深知在困苦的時候,唯有自尊自愛才能走出困境,這樣才能磨練出人的品性,使之成為一個受人敬重的人。齊白石就是這樣做的,所以當李英杰覺得拉洋車很丟臉,齊白石生氣地說……,白石停下手中的筆,目光直射英杰,隨后他語氣和緩了下來,語重心長地說……

  4)總結

  師:堂堂正正地做人,做個自尊自愛的人,這不僅是齊白石在教育李英杰,這更是齊白石人品的體現呀。板書:自尊自愛。

  師:李英杰將師傅的教誨牢牢記在心中,白石也越發喜愛這志存高遠,意趣不凡的年輕人。出示:志存高遠,意趣不凡。志:志向;存:心里懷著;意趣:意味和興趣。

  師:讀讀注釋,你理解這兩個詞了嗎?讀好詞語。

  8、補充拓展,理解“馳騁”在文中的意思。

  師:李英杰的志存高遠,意趣不凡正是齊白石所賞識的。白石老人曾這樣盛贊李英杰……(齊讀)出示補充材料:門下弟子數百人,英杰是最了解我心意的人,他的人品、畫品堪稱一絕,日后必將超過我的成就,馳名畫壇。

  師:白石老人還曾特意畫一幅《不倒翁》送給他,鼓勵他要……

  師:從師傅身上學到的自尊自愛的品格讓他受益匪淺。這位李英杰便是……

  出示: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馳騁畫壇的大畫家李苦禪。(“馳騁”兩字紅色)

  師:“馳騁”原來指騎馬奔馳,課文中的意思是……(指名回答)

  9、了解“李苦禪”名字的含義。

  師:李英杰學作畫、學做人,為了牢記師傅的教誨,在好友的提議下,他將李英杰改名為“李苦禪”,“苦”意味苦難的歷程,“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寫意畫正是他的擅長。

  出示:李苦禪:苦——苦難歷程;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

  師:李苦禪繼承了齊白石的人品與畫品,摸索出自己的畫風,同時他更悟出人品即畫品的含義。于是,便有了他的這句話……

  出示:必先有人格,才有畫格。

  指導朗讀這句話。

  四、欣賞李苦禪的作品

  師:李苦禪自尊自愛的人格影響著他的畫風,最后讓我們伴著悠悠的古琴聲來欣賞李苦禪獨具風格的國畫作品。

  板書:

  齊白石與李苦禪

  收徒拜師

  人品畫品

  (自尊自愛)

  教徒悟理

小學五年級語文《齊白石與李苦禪》教案2

  一、編制目標的依據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成功最重要的環節。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依據《課程標準》

  首先,目標的確定必須以科學文化為前提,要以課程標準和教學總目標為依據。教師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絕不能脫離課程標準和教學總目標,要充分考慮到課程標準要求、年段要求、單元要求、教材要求、學生實際要求等。課時目標的制定應以總目標為根本依據,緊扣單元目標,努力體現學期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最終目的,有計劃地將課程總目標、學期目標及單元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得以落實。

  總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

  (關聯)(體現)(緊扣)(落實)

  2、依據教材——鉆研教材,分析教材

  二要吃透教材,教師對學習內容(文本)要做到心里有底,而且,要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宏觀分析,整體觀照,重點把握。

  (1)確定字詞教學的目標。

  (2)根據教材的特點確定朗讀教學的目標。

  (3)根據教材的特點制定語言實踐的目標。

  (4)準確把握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制定恰當的閱讀教學目標。

  (5)適度把握文章的“道”,制定恰當的情意目標。

  案例一:《抗日英雄楊靖宇》教學目標對比分析。

  這是老教材第七冊中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英雄楊靖宇的感人事跡。如果,機械地照搬教參上的教學目標,那么教學中極易出現“貼標簽”的現象。即教師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楊靖宇言行的語句,然后讓學生說說從中你體會出人物什么樣的品質或精神。學生則以“忠于革命、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等標簽式的詞語來代替自己的感悟。從表面上看,學生似乎讀懂了文章的內容,但實際上他們對文章的體悟沒有真正落實到語言文字上。

  因此,我們在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調整。在分析教材時我們發現,課文敘述了2件事:一件事是為了堅持革命,楊靖宇帶領戰士吃與樹皮;另一件事是楊靖宇遭敵圍捕,頑強抗擊,直至壯烈犧牲。由于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接觸過許多英雄故事,對英雄人物所具有的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精神多有了解,因此,學生完全能夠獨立讀懂第2件事的內容。所以,在編制教學目標時將這一段內容的教學目標定位在語言實踐上——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練習復述楊靖宇遭圍捕一事,落實了單元重點訓練目標。而楊靖宇為什么要帶領戰士們吃與樹皮則是學生無法理解的難點,尤其是楊靖宇說的“吃榆樹皮不止是為了活命,更是為了革命。”這句話的含義更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所在。究竟該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深入鉆研教材后我們可以發現,文中的環境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卻充分體現了當時戰爭形勢的險惡,這也正是楊靖宇之所以要帶領戰士們吃與樹皮的客觀原因。準確把握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突破教學難點的抓手就有了。于是,教師便制定了教學本課的閱讀和朗讀目標。(略)

  也許,大家會有疑問:原本教參中規定落實的“能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這個目標怎么辦?首先,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反復滾動的訓練過程。另外,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不允許我們在教學中“面面俱到”。目標過多不僅難以落實,有時還會淹沒重點,使得教師的教學只能是浮光掠影,教學目標的指向作用受到削弱。因此,教學目標的編制一定要突出重點。其次,我們要樹立單元整體教學的意識。即把各單元教學看成是語文教學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要弄清楚各單元之間以及語文教學內部諸系統間的關系,要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考慮整體優化。這樣制定的目標既突出了重點,又照顧了全面;既考慮了單元各篇的相同點,又考慮了相異點,避免了單篇教學的重復性、低效性的勞動。所以,對于“分段”這一教學目標我們完全可以在教學完本單元的課文后,在幫助學生梳理歸納各種分段方法時予以落實。

  3、依據學生——分析學生,以學定教

  三要吃透學生的情況,即對學生的素質與各方面的知識現狀進行全面把握,從而使我們的教學能夠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真正體現以學定教。

  (1)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

  (2)了解學生的能力儲備。

  (3)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

  案例二:《香雪海》教學目標對比分析。

  從教材上呈現的教學目標來看,情意目標的表述較為空泛,聯系課后練習可以知道本課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是: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為什么梅園被叫作“香雪海”。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學情,則不難發現,由于現在的學生閱讀量的增加,閱讀面的擴大,他們見多識廣,加之文章語言淺顯,“香雪海”一名的由來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難點,完全能夠自己讀懂,無需在課堂中重點教學。他們需要的是積累、運用文中那些優美、精煉的語言。所以,我們以學生的學力為依據,將教學目標調整為(略),使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語言實踐活動。將情意目標定為“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梅花的美。”,使其更為具體、明確。

  4、依據教師。

  5、依據教學環境。

  二、編制目標的要求

  教學目標的制訂必須是:集中、明確和適切。

  目標要明確、集中、適切。“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明確”是指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具體的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準;“適切”是指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對情意目標的制定,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達成。

  案例三:《生死相隨的海鷗》教學目標分析。

  在平時的備課中,許多教師習慣于“循規蹈矩”的照抄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目標。其實,“教參”僅僅是提供參考的,由于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例如,撰寫教參的教師無法顧及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因此,其教學目標的表述往往較為籠統,缺乏可操作性。而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份教學目標,則是教師在鉆研教材、分析教材以及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制定的字詞教學、朗讀教學、語言實踐、閱讀教學和情意目標,清楚地呈現出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每一項目標的表述都相當具體,以第2項語言實踐目標為例,教師在表述時明確指出了進行語言實踐的條件——理解、積累詞語;行為——寫一段話;標準——介紹海鷗集體營救同伴的場面。情意目標定位在“感受動物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三、編制目標的步驟

  1、確定學習結果。

  2、界定條件。

  3、陳述標準的水平。

  四、目標的有效表述

  (一)教學目標的兩種表述方法

  教育目標:

  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

  (把教師作為主體)

  舉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會學生…技能”

  “培養學生…能力(習慣)”

  學習目標: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

  (把學生作為主體)

  舉例:“能夠……”

  “學會……”

  “懂得……”

  (二)有效行為目標的陳述。

  1、行為目標——以學生外在行動的形式來表述。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教育目標應當描述在單元和學程完成之后,學生應能夠做(或產生)什么,或者學生應具備哪些特征。”

  2、有效行為目標的陳述應包括三個基本要素:

  (1)說明具體的行為。

  (操作性動詞,如“識記”、“說一說”、“寫出”等。)

  (2)說明產生上述行為的條件。

  (3)指出評定上述行為的標準。

  案例四:《齊白石與李苦禪》教學目標說明。

  總之,我們在備課時要擺脫對教參的過分依賴,潛心鉆研教材,用心分析學生,樹立宏觀關照,整體教學的意識,才能避免教學目標的瑣碎、繁多,制定出明確、集中、適切的,真正行之有效的行為目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使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地指導我們的教學行為。

  五、各年級有效行為目標例舉

  一年級:《玩皮球》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一冊第28課)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識記本課生字“玩、球、猴、拍”;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通過教師板演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玩”的筆順。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2、朗讀兒歌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讀中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3、能模仿兒歌中的“我來拍拍皮球,(皮球怎么樣)”說一句話。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4、能認識、讀準復韻母au、ou、iu及它們的四聲,練習拼讀帶有這幾個韻母的音節。

  (行為條件)(行為標準)(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二年級:《小兔和樹的對話》(新教材第三冊第38課)

  1、能在閱讀中識記課文中的7個生字。重點讀準“素、產、減、仍”的音,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套”的筆順。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2、在閱讀中體會小兔看見楓樹、樺樹、松樹的樹葉秋天不同的樣子時的心情,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出這些句子的不同語氣。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3、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秋天楓樹、樺樹、松樹樹葉的變化,并大致了解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能根據提示連貫地說一說。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標準)

  (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條件)(行為標準)(行為動詞)

  三年級:《旅行家樹》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五冊第18課)

  1、能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華麗、秀麗、婀娜多姿、寸草不生、肅然起敬、肥沃、貧瘠”,并積累這些詞語。

  (行為條件)(行為標準)(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2、能在熟讀感悟的基礎上,借助圖片或板書,運用積累的課文中的詞語介紹旅行家樹的外形特點、生活環境。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3、能通過閱讀了解到旅行家樹樹名的由來,并能感受到作者對旅行家樹的敬佩之情。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動詞)

  四年級:《觀潮》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七冊第27課)

  1、通過品讀課文第五節,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涌潮時的奇特景象,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并嘗試背誦。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2、通過教師范讀,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問題意識;并通過資料的補充,引導學生釋疑。

  (行為條件)(行為標準)(行為條件)

  3、能運用各種方法理解并積累課后詞語,嘗試運用所積累的詞語寫句、概括段意。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五年級:《齊白石與李苦禪》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九冊第11課)

  1、能獨立學會不認識的字;能運用各種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賞識、志存高遠、馳騁”等詞語;并積累這些詞語。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條件)(行為動詞)

  (行為標準)(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2、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研讀了解感受齊白石的人品。

  (行為標準)(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條件)(行為動詞)

  3、能在簡要說出課文記敘的兩件事的基礎上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準)

【小學五年級語文《齊白石與李苦禪》教案】相關文章:

齊白石的故事10-06

齊白石的故事11-09

《齊白石的畫》說課稿11-30

小學五年級語文《走路的人》優選教案12-10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5篇01-15

小學五年級語文《猴王出世》教材教案01-06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將相和》12-28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01-15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猴王出世》01-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日本免费人妖最新一区 |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国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