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掛燈籠》含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掛燈籠》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學符號)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征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
1、導入:國慶節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1、認讀加法題:1+2=3 2+1=3關鍵提問:
1)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幾個數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于。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2、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 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的)導入:根據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3、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結:這二數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叫等號,"="后面的數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前面的兩個數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后面的數字表示燈籠的總數。
(如:一盞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
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并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1、導入:老師準備了許多的燈籠,每一串燈籠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可以做不一樣算式題?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說一說燈籠下面的算式題的意思2)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以表示1盞紅燈籠加上2盞綠燈籠)五:延伸價值取向:激發幼兒感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后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游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游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沒能到前面來游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游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掛燈籠》含反思】相關文章:
新大班數學活動《7的組成》教案含反思01-06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反義詞》含反思08-11
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6的組成》09-23
幼兒園大班詩歌說課稿《傘》含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