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1
活動名稱: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活動名稱: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2
幼兒園小班活動教案:端午節活動教案
20xx-06-06來源:中國幼兒教師網
幼兒園小班活動教案:端午節活動教案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一、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二 、活動準備:
1、 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帶五彩線等,并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線若干。
3、 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
三、活動過程:
1、 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進行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實物,在寬松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于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 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么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教師補充)
3、 講述屈原的故事,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5、 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6、 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了解節日的民間慶祝習俗。
——包粽子活動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2、樂于參加包粽子、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包粽子的糯米、葦葉、綁粽子的繩 、裝米的盆(4個)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 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著 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學前班的小朋友們 和老師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
二、在音樂聲中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包粽子。
三、將包好的粽子交給伙房蒸煮
四、品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并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的節日氣息。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端午節一些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沒有來上幼兒園呢?你們家昨天是怎么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來了一些關于端午節的東西,慶小朋友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這是什么?誰知道它們的名字?你在哪里看過它們?(向幼兒介紹端午習俗:農歷五月初一講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端午節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這是什么?你們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嗎?(介紹粽子的做法和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5、出示賽龍舟的圖片: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節人們還會干什么?(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賽龍舟的場景。)
6、人們為什么要在端午節插艾草、吃粽子和賽龍舟呢?
二、端午節的由來
1、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草和賽龍舟,都是為了一個人,下面老師給你們講講關于這個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圖片,引導幼兒從外形、衣著等方面了解這個人是古代的人。
3、介紹關于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為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還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后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了,他很傷心,就跳江自殺了,他跳江的那天剛好是農歷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愛他,怕江里魚會咬他的身體,所以漁夫敲著鑼鼓去打撈他的身體,還一邊把準備好的粽子和雄黃酒倒進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在端午節,人們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兒歌,有人把端午節人們要做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4、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了解中國農歷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了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并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4、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了解端午節的名稱及時間。
出示粽子實物,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1、觀看端午節的故事。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才故事里說了什么?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粽子呢。吃粽子,憶屈原。
(三)集體感知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這兩種主要習俗。
1、從幼兒自身經驗來感知吃粽子的風俗。
從粽子的味道、形狀、粽葉等方面讓幼兒體驗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教師小結:看來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狀和顏色也有很多種呢。
2、玩賽龍舟游戲,體驗端午賽龍舟的快樂。
師: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人們還要進行一項很熱鬧的活動。
幼兒玩賽龍舟游戲,并分享游戲的感受。
教師小結:看來呀賽龍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著人們希望一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愿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2、去教室里繼續尋找端午節的其他活動。
活動延伸:
美工區:用彩色紙折粽子,嘗試編蛋網兜。
生活區:繼續學習包粽子,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
語言區:講講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與傳統故事。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了解端午節包粽子的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包粽子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了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本次活動的難點:能將粽子包好并捆緊。
二、活動準備
1、有濕度的碎泥
2、粽葉若干、橡皮筋
3、范例、課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導入,引入今天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包粽子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幼兒了解不同形狀的粽子。
我們吃過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還有四角粽以及團盤粽等。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點。
(2)教師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請你們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嗎?
(3)以前,有一種粽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粽子。
(4)你們知道粽子葉里面是什么嗎?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時,我們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你吃過什么餡兒的粽子呢?
3、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對包粽子的活動感興趣。
(1)你們包過粽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粽子。
(2)教師講解介紹制作方法,教師邊示范。重點講解將粽葉卷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粽子裹緊的方法。
a取一片寬大的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狀。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b在錐筒中填入糯米。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c之后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余的粽葉反復折收在口上。
d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4、幼兒分組包粽子,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于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四、活動總結
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制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結束后,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幼兒對端午節民族文化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粽子的制作方法,嘗試手工制作粽子。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端午節》
2、兒歌《快樂的端午節》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節相關習俗文化圖片
5、粽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廚師教學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快樂的端午節》,感知端午節的習俗。
(2)你們剛才聽了兒歌,兒歌中描述了什么內容?
(3)這是什么節日?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幼兒觀看圖片,人們正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習俗。
2、教師繼續出示課件,進入社會大觀察環節,幼兒觀察圖片,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2)你們家里是怎樣過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家里會吃粽子,誘人賽龍舟,還會插菖蒲、掛艾蒿。
3、教師講述故事,調動幼兒的情感。
(1)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
(2)請幼兒聽完故事后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點什么呢?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認識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驟方法。
(1)教師播放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師分發好吃的點心:粽子。
(3)幼兒品嘗粽子,在吃粽子的環節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延伸
(1)教師將手工制作材料:卡紙、紙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動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師在本次端午節主題活動結束后,還可以舉行一次端午節班級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當天一起來包粽子。
教學反思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通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么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視頻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游戲、嘗嘗端午節粽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粽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
咸鴨蛋,噴噴香,龍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師為幼兒設置區角游戲環節: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教師配合圖片和動畫給幼兒講解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
(1)掛艾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2)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粽子源于春秋戰國,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4)佩香包:節日習俗,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5)五彩繩:花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后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為可以抵防惡氣。
3、教師出示端午節吃的粽子,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分發粽子、幼兒吃粽子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1)教師出示端午節粽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2)教師撥開粽子讓幼兒了解粽子的組成并讓幼兒認識粽葉。
(3)教師將粽子分給幼兒品嘗,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里經常看見大人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為了什么?
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么樣的?人們在怎樣劃龍舟的?一邊劃龍舟還做些什么?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綠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來的?
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4、品嘗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10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小寒活動教案01-04
小班端午節活動總結05-15
幼兒園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12-28
幼兒園小班折紙手工活動《小狗頭》教案01-28
小班新年安全活動教案01-05
小班新年主題活動教案12-26
小班主題活動教案12-20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2-17
幼兒園小班新年主題活動教案(精選6篇)12-27
《上幼兒園》小班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