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時間:2022-10-28 13:45:16 教案 我要投稿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通用10篇)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城市廢棄物的概念、來源、類別,以及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從而使學生正確認識城市廢棄物的同時,養成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情操。

  教學重點:

  了解城市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途徑。對環境造成的幾種不同的危害。

  如何解決和處理這些城市廢棄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城市的固體廢棄物的了解,來具體聯系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學生主動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闡述城市廢棄物的概念,并聯系實際舉例。

  二、城市廢棄物的五大危害:

  1、污染水體,使生命之源趨于枯竭;

  2、污染空氣,使生命要素受到損害;

  3、污染土壤,使人類母親的呼吸受到摧殘;

  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間受到損失;

  5、傳播疾病,使人類健康受到侵犯。

  三、解決和處理城市廢棄物的具體方法途徑:

  1、堆積法;

  2、填埋法;

  3、焚燒法;

  4、沼氣發酵法。

  四、總結:

  復習本課所學,使學生再度認識固體廢棄物的危害,使學生爭做熱愛環境的良好小公民。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2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工業的生產,人們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以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危害,例如水污染等一系列的問題,為了自已,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永遠有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我們要從孩子抓起,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已。作為小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從小學起就有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和美德.對小學生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環保意識與環保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有學生xx人。他們掌握的基本知識比較少,雖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系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不愿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后的原因。

  二、教學目的:

  1、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采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思想教育:

  1、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3、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

  1、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煉。

  2、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4、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四、教學內容:

  1、從我做起,保護綠色生命。

  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自覺投入到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之中去。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的動植物的作用。

  2、使學生知道動植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初步樹立保護動植物的思想觀念。

  3、使學生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 教學準備

  1、掛圖或幻燈片──我們常見的一些動植物。

  2、掛圖或幻燈片──地球生存環境日益惡化。

  3、關于動植物的錄像帶。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引入

  1、放映關于動物和植物幻燈或錄像。

  2、談話:同學們通過觀看幻燈片(或錄像帶),有什么想法和問題?

  3、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己討論解答。(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時要給予引導和鼓勵。)

  4、講述:我國動植物種類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它們。(板書課題:人類的好朋友——動物和植物)

  (二) 學習新課

  1、人類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燈片)。請同學們帶著以下的問題觀察: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們有哪些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述綠色植物養育了人類,給我們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類的好朋友——動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動物的幻燈片)。

  教師過渡:和植物一樣,人類的生活也離不開動物。你們都知道哪些動物,它們對我們又有什么好處呢?

  師生共同談論交流。

  3、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這些朋友(出示我們的地球環境日益惡化的幻燈片)。

  教師沉重地告訴學生:同學們,看吧。我們的地球母親正在遭受這樣的破壞:沙暴,洪水,污染?所有這些有一部分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保護我們的好朋友——動物和植物引起的。為此,我們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護野生動植物(舉例具體是哪 些方法),因為保護動

  植物就是保護自然環境,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三) 鞏固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們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護它們。

  2、提問:

  (1)你知道動植物對于我們人類有哪些作用?

  (2)我國為野生動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3)討論: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亂砍樹木或捕殺野生動物,應該怎么辦?

  (四)布置作業出一份"保護環境報"。寫一個星期的環保日記。開展"愛鳥周"宣傳活動。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2、通過寫垃圾處理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說說環境的變化,并了解當今社會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2、教師收集有關的圖片、數據、文字資料和錄象帶。

  課前準備:

  1、教師用的展板一塊,照片、文字材料(粘貼好)

  2、地球圖片、文字、雙面膠帶、鋼筆。

  3、學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傳稿。

  活動過程:

  一、計算導入:算一算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課。在上課前,老師想出道題目考考大家,怎么樣?

  1、出示題目:

  某市約有180000戶家庭,如果每戶家庭每天產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內,這個市會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計算,每個月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計算,這個市每年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

  2、學生計算,教師板書。

  日180000千克180噸

  月5400000千克5400噸

  年65700000千克65700噸

  3、“看了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4、出示地球圖片,講述全球垃圾現狀,貼上垃圾覆蓋的效果。“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有關垃圾的問題。這個問題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你們有沒有信心挑戰這個難題?”

  二、說一說

  “我們就從自己熟悉的某市來開展研究。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錄象中去看看某市產生的垃圾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1、學生觀看錄象。

  2、“看了剛才的錄象,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某市正在爭創省級文明城市,難道我們能任由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響某市的形象嗎?你們能不能為環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幫他們想想如何處理這些已經產生的垃圾?能接受嗎?”

  三、研究方案: (寫一寫)

  1、學生研究,教師巡回指導。

  2、全班交流,教師提要求。

  交流建議:

  (1)、其他小組在匯報方案時,所有的同學都要做個文明的小聽眾。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同一小組的成員要補充的話,請等這位同學匯報完再發言。

  (2)、如果你們組的方案和前面小組的方案相同或類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復。

  3、隨機補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垃圾分成三類:

  有機垃圾:又稱濕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廢棄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變質食品、剩飯菜等。

  無機垃圾:又稱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廢棄物。包括: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織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

  又稱危險廢棄物。包括:廢電池、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等。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近日向社會公布了處理城市垃圾的國家行動方案。這個方案規定:今后中國的城市垃圾將進行填埋處理,并把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發電。

  四、聯系實際: (說一說)

  “讓我們為同學們這些創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國際上還沒有采用的話,你還可以申請專利!除了為環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這些處理垃圾的辦法外,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些什么呢?”

  1、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評價。

  五、活動延伸: (試一試)[機 動]

  “剛才我們的同學都表明了自己的決心。但是光靠我們班的同學,畢竟力量有限。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辦法能使全校的同學,全社會的公民都參與到保護環境、減少垃圾的行動中去?(宣傳)你們想怎么宣傳?(指名說)接下來,老師請大家發揮集體的智慧,把想宣傳的內容寫下來,好嗎?”

  六、活動小結

  (略)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認識植物的變化,喚起學生對日益遭受破壞的地球環境的清醒認識,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2、激發學生愛環境的情感,理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深刻內涵。能分辨什么樣的行為是保護環境,什么樣的行為是破壞環境。

  3、讓學生從自我做起,愛護環境,在生活中能養成環保的習慣,具備環保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喚起學生對日益遭受破壞的地球環境的清醒認識,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離不開礦藏。離不開海洋,離不開江河。離不開山崗,離不開森林。離不開草原,離不開土地。環境是一切自然資源寶庫,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二、學習新課

  1、學習《生活在線》學生自學課文討論:你獲得什么知識?

  小結2、學習《追根求源》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分小組討論:楓葉為什么紅了?

  小結3、自學《二十四節氣》

  三、環保在行動

  1、調查小麥、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種后時間、和收獲時間。

  2、調查借助自然氣候應當干旱、霜凍等惡劣天氣的措施

  3、考察一種作物的耕作時令并親自種植。

  四、總結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意圖

  各種各樣的廢棄塑料瓶隨處可見,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污染環境。針對當前環境保護的重點課題,利用瓶這種廢棄的可再利用材料,美化環境。其一、凈化了環境。其二、美化了環境。其三、鍛煉了孩子小手的靈活性。其四、學習了自己動手制作的技能。其五、養成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主題:

  我來變廢為寶

  三、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讓孩子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主動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2.能自覺的收集廢舊材料。

  四、活動準備

  圖片或錄像資料、收集的塑料瓶及塑料瓶制玩具

  五、活動過程

  1.圖片或錄像資料

  公共場所,人們隨地扔垃圾、酸奶瓶、可樂瓶、一次性飯盒、筷子等,環境衛生很糟糕。

  起風了,漫天飛舞的塑料袋,像一群手舞足蹈的白色怪物:酸奶瓶、可樂瓶被風吹地咕嚕咕嚕亂滾……風沙來了,人們皺起了眉頭、掩起了口鼻……

  2.討論:你知道這是哪里的鏡頭?你喜歡這樣的地方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這樣的環境很糟糕,讓我們感覺很不舒服,人們都不喜歡這樣的環境。

  3.幼兒討論:為了讓我們有一個優美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做?

  幼兒:我們撿起塑料袋等,我們不扔廢舊材料,我們也讓我們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都不亂扔東西,也讓小弟弟妹妹不亂扔東西。

  4.看資料,叫幼兒整理廢舊材料:資料出示的是各種能被在利用的廢舊材料的分類整理。

  5.教師小結: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要從小做起,不亂扔廢棄物,還應主動收集像果凍盒等廢舊材料進行再利用。(出示瓶制玩具)你看,這些看起來沒有用的東西還能制作出這么美的玩具呢!(請幼兒欣賞)

  6.布置小作業

  請小朋友搜集果凍盒、酸奶瓶、可樂瓶等可再利用材料。并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制作玩具。

  六、作品展示

  將幼兒和家長胡親子作品進行展示。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周圍環境中的垃圾是哪里來的,認識其危害。

  2、啟發幼兒積極思考解決環境衛生的辦法,并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3、引導大班幼兒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到亂丟垃圾的危害性,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2、尋找保護環境的一些方法。

  活動準備

  1、課前讓居住同村的幼兒兩人一組,調查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收集村子周圍環境的垃圾分布情況。

  2、投影片,環保影片視頻;

  3、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積木、繪畫紙、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組織交流調查周圍環境情況

  師:這幾天,我們對村子和幼兒園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調查,并作了記錄,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調查的情況?(4~5人作介紹)

  二、基本環節——了解垃圾對環境、人、動物、植物的危害

  1、打出投影片。

  師:在草地上我們發現了什么?

  在操場地毯上我們發現了什么?

  在活動教室里我們發現了什么?

  除了這些地方,我們還發現哪些地方有臟東西?

  2、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師:為什么這些地方總是有垃圾?

  師: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么感覺,對環境有什么影響,(打出投影、看視頻)問:對人、動物、植物有什么危害?知道了垃圾有這么多害處,那我們應該怎么做?

  3、怎樣保護環境

  怎樣才能使我們周圍的環境保持衛生?(草坪、操場、教室)打出投影,各種清潔機器,分別介紹給幼兒。

  三、結束環節——從自身做起愛護身邊的環境

  工人叔叔發明了這么多機器,讓人們有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我們應該保護好環境,不亂丟垃圾,遇到亂丟卡機的人或者事,也要及時的阻止。

  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讓幼兒操作

  師:對保護環境你們還有好的想法和主意吧,用這些材料,做出來或畫出來,介紹給老師和同伴。

  教師介紹“回收箱”,引出新的問題

  師:老師也做了一樣東西叫“寶貝回收箱”,是專門用來放可以回收的廢品的。

  出示幼兒收集的垃圾,這是大家在調查時收集來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東西?誰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們課后整理一下。

  四、活動延伸環節

  向幼兒介紹可回收的廢品,并同幼兒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適。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了解垃圾的產生和危害。

  2、讓幼兒懂得不亂扔垃圾,垃圾要放進垃圾桶。

  活動準備:

  1、各種環境的圖片若干張。

  2、幼兒在生活中對垃圾的來源有了初步的了解。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出示圖片1)師: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到郊外游玩。瞧,你喜歡這兒嗎?為什么?(老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圖片上優美的地方)

  教師小結:這兒風景真優美,有山、有清清的河水、有草地、有花……真是一個游玩的好地方。

  二、通過觀看圖片,感知環境的變化,了解垃圾的來源。

  1、(出示圖片2)教師:可是,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最近這兒的變化可大了,你們看看什么地方發生了改變?為什么會變成了這樣?(教師鼓勵幼兒說出圖中發生改變的地方,并引導幼兒說說都有些什么垃圾,這些垃圾是哪來的。)

  2、組織幼兒討論:生活中你看見過哪些地方有些什么垃圾?(引導幼兒從家庭中、馬路上、公園等方面說說)。這些垃圾是這樣產生的?

  三、從垃圾帶來的環境變化,了解垃圾的危害。

  1、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垃圾的危害:

  圖一:河面上漂滿了生活垃圾,水臟了。

  圖二:草地上堆滿了垃圾,蒼蠅滿天飛。

  圖三:垃圾腐爛,臭氣熏天,行人路過捂住鼻子。

  圖四:幼兒園滑滑梯下,瓜果皮滿地,小朋友滑到了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圖片了解垃圾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和不利。

  2、教師小結:生活中的垃圾對我們的危害太大了,不僅使優美的環境遭到了破壞,還危害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我們周圍的環境變得像以前那樣美呢?

  四、學做“環境小衛士”。

  1、師:為了保護環境,當我們看到垃圾時應該怎么做呢?在生活學習中,有了垃圾又該怎么辦呢?(鼓勵幼兒自由說說,進一步了解不亂扔垃圾,有了垃圾應放進垃圾桶,增強環保意識。)

  2、“小衛士”在行動

  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到室外學做環保小衛士,把垃圾送回家,現在我們出發吧!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9

  一、活動設計背景

  我所在的中班孩子是一群十分活潑可愛的孩子,隨著孩子們年齡增長每天入園時或多或少都帶有零食,課后地板上經常丟有一些糖紙、果皮、食品包裝袋等垃圾。需生活老師經常打掃,有必要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不亂丟垃圾,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習慣。

  二、活動目標

  讓班內每個孩子都明白不能亂丟垃圾,要愛護環境更要保護環境讓孩子們能夠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們明白隨手亂丟垃圾是一個不好的壞習慣,需要改正應該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難點:孩子接受問題的能力,亂丟垃圾的壞習慣。

  四、活動準備

  1、一頂帶有機玻璃的遮陽帽。

  2、幾張環境被嚴重污染的圖片。

  3、生病帶著口罩的兒童。

  五、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我們大家一起做個小實驗看看會發現什么有趣的事。拿出帶有有機玻璃的遮陽帽放在陽光充足的窗前,在陽光照射到遮陽帽的有機玻璃上會在教室屋頂形成一道七彩虹,持續晃動遮陽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發問大家看到了什么?好看嗎?美麗嗎?孩子們回答后接著發問為什么會有這么美麗的七彩虹。

  2、說出答案是因為天空晴朗空氣好如果空氣被污染了就看不到美麗的彩虹,繼續引導孩子們思考問題空氣不好有哪些危害性拿出圖片

  3、著重說明空氣污染了就會讓人生病甚至吃藥打針,打針是很疼的。我們都不想生病,更不想打針。所以我們不能讓空氣產生污染。空氣為什么會污染,拿出圖片,那是因為有許多不愛護環境的人亂丟垃圾破壞環境引起的。從此以后我們不能再隨便亂丟垃圾要改掉這個壞習慣。要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如果大家人人都亂丟垃圾,那么久會破壞環境產生污染會引起生病也就看不到美麗的七彩虹。

  六、延伸

  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七、教學反

  以往雖發現了亂丟垃圾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讓孩子們改正缺點,卻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提醒了事,沒有認識到方法過于武斷沒有認識到孩子們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通過本次培訓認識了直接灌輸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引導孩子們好奇的天性掌握兒童在游戲中生活的特性才能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努力跟上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大方向,通過學習明白只有教育觀念的率先改變才能引起教育行為的逐漸改變,找到了方向明確了目的就一定會達到目標成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萌發愛護花兒的意識。

  2.知道花兒會在四季里有序地開放,了解花兒與自然界的關系。

  3.知道花兒與其他植物、動物和人類一樣有生命。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一些不同品種的花,初步感知四季會開不同的花。

  活動過程

  一出示組圖喚起幼兒關于花的已有經驗

  ——圖片上有你認識的花嗎?

  ——它長什么樣?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了解花兒在四季有序地開放

  ——你知道圖片中的這四塊區域對應的是哪個季節嗎?

  ——按四季的順序點擊,看看每個季節都有哪些花?

  三出示組圖了解花與自然的關系和花也有生命

  1.出示圖片“花兒的生長-剖面圖”,引導幼兒認識花的結構。

  2.出示組圖“花兒的生長-特別的朋友”,引導幼兒了解花與自然的關系,知道花也有生命。

  四組織游戲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季節開放的花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2.師幼共同游戲。

  活動目的:

  1、了解塑料袋和紙袋埋在地下的不同結果。

  2、懂得塑料制品會污染環境。

  活動準備:

  一個月前,帶領幼兒在園內挖兩個坑,分別將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紙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記號。

  活動過程:

  一、現場觀看實驗結果。

  1、一個月前,我們一起把塑料袋和紙袋埋在了地下,你們猜它們現在會有什么變化?

  2、教師帶領幼兒根據記號找到掩埋處,挖出埋在地下的紙袋和塑料袋,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紙袋已有點腐爛,但塑料袋卻完好無損。)這是為什么?

  3、教師小結:在自然界中,蟲類和其他微生物會使紙袋慢慢分解腐爛,而塑料袋卻不容易分解腐爛,它會在土壤里"睡"上許多年,而且還會產生有害物質。

  二、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塑料袋用得最多?(超市、菜場、水果店、快餐店、面包房等。)

  2、帶領幼兒到附近的超市、水果店等處觀察塑料袋頻繁使用的情況。

  3、帶領幼兒到附近的多處垃圾房觀看塑料袋的丟棄情況。

  三、回園談話,初步了解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1、看到人們每天要用那么多塑料袋,你是怎么想的?

  2、使用塑料袋有什么危害?(會影響環境、污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等。)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統計當天家中使用的塑料袋數量,并向父母了解這些塑料袋是哪里來的,裝過什么。

  2、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意識地數一數家中一個星期或一個月要扔掉多少塑料袋或其他塑料容器。

【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社會環境教育教案(精選10篇)04-11

大學生社會環境調查的活動總結02-03

教育活動教案04-12

教育活動教案08-29

社會環境描寫片段08-17

保護社會環境作文05-20

改善社會環境作文06-25

有關社會環境的作文05-21

社會環境描寫的段落08-2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色色色色五月天亚洲 |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 | 亚洲性色AV乱码字幕无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