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的發展教案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業的發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工業的發展教案1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觀察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特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我國工業的分布》圖進行技術處理,把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清楚。
學生準備:以《我的小天地》為題照出自己居室的工業產品相片。
教學引入:提問學生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學習用具,使學生清楚工業產品是由眾多的工廠生產的。被稱為工業部門。
觀察圖“什么是工業”,了解工業生產的過程。
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系,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總結:利用插圖,說明工業對各行業的重要作用,查找數據證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理解工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布”,在教師引導下說出工業的分布特點:沿海、沿河、沿鐵路線,了解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學們,今天早上來上學,我們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時哪生產的?
學生:自行車、汽車。工廠生產。
教師:當然,我們同學還知道許多的工廠,如:化肥廠、鋼鐵廠、拖拉機制造廠等。有眾多的工廠組成的部門,我們稱為工業部門。工業部門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部門。今天我們要了解我國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課題:第三節 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教材,觀察圖“什么是工業”,有三幅圖片?匆幌逻@三幅圖片都說了什么。
學生:依據圖片說明回答
教師:請同學討論三幅圖片之間有什么聯系?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
第一幅圖:通過挖掘、開采、提取的方式,可以從自然界獲得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還可以從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資源。即從自然界中挖掘、開采、提取工業原材料是工業生產的一個環節。
第二幅圖:對原材料進行加工
第三幅圖: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礎上再加工成產品。
這就是工業的生產過程,工業能給我們提供許多工業產品。(出示一張鋼鐵工業圖片)以鋼鐵工業為例,鋼鐵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業產品?
學生:拖拉機、建筑鋼筋、汽車、精密機床、儀器儀表、火箭等。
教師:請同學閱讀教材插圖中“農民、建筑技術人員、研究員、軍人”所講語言,體會工業產品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并進行小結。
工業可以提供一些經濟發展的基礎產品,如拖拉機、建筑鋼筋、汽車等,還為科學研究、國防提供許多高精尖產品,如火箭中的特種鋼材。看來工業產品對農業、城市建筑、科學研究、國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師:工業生產與我們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關系?
同學: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系,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一位同學做代表介紹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業產品(學生作品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學生代表介紹:
《工業與我們的生活》
相信,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當然也不例外。這幅圖是我的小天地。認為它像一個工業的展覽室。這里面有:雙人床、電腦桌、窗戶、寫字臺衣柜和門。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寫字臺” 。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制作的,來自于木材廠;表面的涂料來自于顏料廠;大家都知道抽屜是可以前后拉動的,這種可以前后拉動的物制是金屬片制作成的拉軸,來自于金屬廠;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燈、蠟燭等物質的支座用了彈簧平衡來自于彈簧廠;還有平行的連接導軌和可以調節的底架它們都來自于鋼鐵廠。電腦桌、雙人床、衣柜和門也都同樣是在各種各樣的工業努力下產生的。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房間中有各種工業品,我們的生活與工業是緊密相連的,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梢哉f沒有工業品,也就沒有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環境,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便利。
教師:看來我們的生活、學習也離不開工業產品。
總結:工業是各行各業經濟發展的有利保證,也不斷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工業。(注:教師可查找一些工業數據,用來說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使學生更能夠理解工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師:我國的工業分布特點如何?請同學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布》,說出我國的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特點。(建議:在中對地圖要進行加工,可以把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為清楚。同時可把主要工業基地后面隱含各區的詳細地圖,為下節課分析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做準備。)
學生:觀察、討論、歸納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特別是沿鐵路線、沿海、沿長江分布。
教師總結:通過觀察,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特別是知道了我國有四大工業基地,請同學在地圖上確認它們的位置,下節課我們要重點分析四大工業基地的發展優勢。
教學反思:
學生使用著許多工業產品,但對工業生產卻十分陌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工業生產過程,在教學中應盡量多的舉出學生生活的實例,調動學生更高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才能開動腦筋,較好的體會工業生產及產品間的聯系。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總結工業基地分布應具備的條件,分析工業基地發展優勢。
難點: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發展的條件和優勢。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要準備學生小組探究活動表。(活動表見探究活動)
。ㄔ谔骄炕顒又,老師先要帶領學生完成一個工業基地優越條件的分析,再布置學生分別進行其它三個工業基地的分析,每二個小組分析一個工業基地)。
學生準備:各組推薦一位同學進行活動匯報。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工業生產的過程,通過讀圖知道了我國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特點。(請同學看地圖復習工業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鐵路線、沿長江地帶,特別要在地圖上落實四大工業基地的位置。)
教師:請同學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布”,為什么四大工業基地要沿江、沿海、沿鐵路線分布?
學生:位置優越、有利于進出口貨物,交通便利。
教師:請同學結合中國地形圖、礦產圖,討論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還有那些優勢?(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補充其它條件:資源豐富、地勢平坦、科學技術先進等。)
小結:每個工業基地的分布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在分析工業基地分布條件時,同學應著重分析工業基地在位置、交通、地形、資源、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獨特性。
教師:現在,我們班組成工業考察團,首先到達《遼中南地區》。我們考察的目的是看這一地區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如何?主要適合發展什么工業部門?請同學觀察圖“遼中南地區”,結合彩色地圖冊分析《遼中南地區》在位置、交通,特別是資源方面的優勢。( 特別強調—資源條件對遼中南工業基地的分布影響,說明各工業基地都有自身的發展優勢,都是因地制宜、依據自身優勢發展工業。)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討論、回答。
1.《遼中南地區》地理位置優越,靠近渤海、黃海,有著名的港口城市大連。
2.交通便利:區內有許多鐵路干線,如:哈大線、京哈線等。同時有高速公路——京沉、深大等,運輸便利。
3.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依靠豐富的礦產資源,適合發展以采掘業、鋼鐵工業為主的重工業。
。ㄗ⒁猓涸趯W生進行討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拓展思路。可以詢問學生,《遼中南工業基地》還有哪些有利條件?這樣學生思考的就會更廣、更全面。如學生會提出地形、人口會影響工業的分布,工業產品是否有市場等問題,教師一方面要大力表揚學生的活躍思維,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繼續討論,以提高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考察《遼中南地區》之后,我們同學將分成三組,分別到《京津唐地區》《滬寧杭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考察,看這三個地區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如何?主要適合發展什么工業部門?
學生探究活動:以小組進行《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優勢的分析。要提醒同學注意各工業基地獨特的優勢條件。在學生小組活動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小組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督促學生完成《探究活動表》。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高新技術的內涵和特點、分析高新技術分布特點及高新技術園區發展優勢。
難點:搜集、整理資料,檢索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1.搜集、整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
2.準備高新技術產品事物:如∪盤、MP3、火箭模型等。
教師準備:1.指導學生提煉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2.搜集東北、上海等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情況。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初步學會了分析工業基地的發展優勢,了解了工業基地的主要工業部門。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新興工業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同學們生活在中關村地區,高科技產品我們用的很多(主要包括電子產品、通訊產品等),這些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1988年,中關村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高科技園區。現在我們請同學來介紹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注意:在進行學生活動時,學生查找的資料應以本地區的高科技產業為主,要求學生調查本地高科技園區,并以查找的資料和圖片制作成演示文稿。)
學生:小組同學查找的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成多媒體演示文稿。小組代表上臺對同學進行介紹。(學生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見)
主要內容: 《中關村——科技的搖籃》
1.中關村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優勢。
2.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建立以來取得的成果。
3.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未來。
注意:同學利用搜集、整理的資料,制作成演示文稿,向全體同學介紹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和產品。在介紹中要特別注意通俗易懂,產品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最好。有條件可讓學生帶一些相關產品,如:∪盤、MP3等。
教師小結: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高新技術產業的科技含量很高。與傳統的工業相比,具有: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比例大;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的特點。我們通過對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了解,結合觀察地圖《北京高新技術園區》,不難分析出高新園區發展的條件,是要依托便利的交通、 密集的科學院所和大學、眾多的科技人才等。(高新園區發展的條件,可以用本地的實例讓同學分析,會有更切實的體會)
教師:我國的各類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迅速發展。請同學觀察地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討論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分布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分布特點: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
2.沿海、沿邊、內地依靠各自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
教師:我國的一些老工業基地正在以調整工業結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方向,使老工業基地出現心的活力。
舉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事例,并讓學生閱讀教材相關資料,用事實說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方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為我國工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教學反思:
在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時,教師要知道學生對資料進行篩選,使高新技術產業的介紹,能讓全體同學聽懂、理解。
典型例題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
例題一:讀教材圖“我國工業的分布”,完成題目要求:
1.在圖中相應位置填注主要工業區的名稱。
A.遼中南工業區 B.京津塘工業區
C.滬寧杭工業區 D.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2.填空:四大工業區的工業特征是遼中南工業區是以 為主的工業基地;京津塘工業區是北方最大的 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是全國最大的 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以 為主的工業基地。
【選題角度】
此題一是要檢驗學生觀察地圖的能力,把“工業基地的分布”這部分重點落實在填圖上;二是使學生清楚,工業區都是根據自身的發展優勢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工業特征。以上二條是本節的重點,應加以落實。
【答案】
1.填圖略
2.重工業為主、綜合性、綜合性、輕工業為主。
例題二:讀圖,分析《遼中南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
1.位置優勢:
鄰 海、 海,有著名的港口 。
2.交通優勢:
鐵路: 線、 線等,高速公路: 。
3.資源優勢: 。
4.你還能說出其它有利條件嗎?(例如地形、人口、市場等) 。
5.遼中南地區主要的工業部門有: 、 、 、 。
【選題角度】
此綜合題,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初步具有分析工業基地分布條件的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學生在認真分析地圖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此題最好是由小組同學討論后完成。
【答案】
1.渤海、黃海,大連港。
2.京哈線、哈大線,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等。
3.豐富的煤炭、石油、鐵礦資源。
4.略
5.煤炭工業、鋼鐵工業、造船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
探究活動
關于工業的分布與發展的學生活動設計
【工業與我們】
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工業產品,感受工業產品帶給我們的便利與快樂。
活動首先要求學生在家中拍好自己居室的照片,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如《我的小天地》、《溫馨的家》等。把它拿到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之間進行介紹,看這些工業產品都是從那生產的、各生產部門之間的聯系、工業產品都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方便。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高科技產業介紹】
活動目的是要通過本地區的高科技產業介紹,使同學了解高科技產業的內涵及產業特點。
建議學生查找資料應以本地區高科技產業為主,如北京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等。學生對資料的篩選、圖片的選擇、的制作都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再由學生在課堂上向全體同學介紹。
關于工業空間分布的探究活動
【活動內容】
《探究活動表》的填寫(以滬寧杭地區為例)——滬寧杭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
【活動目的】
通過學生觀察地圖,學會分析四大工業基地形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活動步驟】
1.首先應由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一個工業基地的分布優勢,如《遼中南工業基地》;另三個工業基的學習,由學生小組抽簽進行。每個小組要發給由教師制作的《學生探究活動表》,依據此表進行探究。最后由小組推薦一名同學進行活動匯報。
2.學生代表小結: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活動成果。教師要及時表揚學生的獨到見解,補充學生忽略的地方。
3.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在對四個工業基地的考察中,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發展優勢,各工業基地都是靠自身的優勢不斷發展、形成各自不同的工業特色。這些工業基地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像《遼中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4.注意:請依據圖中該地區的位置、交通、資源等情況,討論該地區的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工業的發展教案2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們了解什么是工業,及工業生產,了解工業生產的過程和類型。明白工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是國家獨立、自主、現代化的保證。結合同學的日常生活實際,了解工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
通過本節教學和學生的表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工業分布特點:不能分析出分布的原因,沿線、沿海、沿江、沿河分布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便利的交通,再次體現交通運輸的作用,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對工業區的形成和發展,缺少綜合的認識和分析,如:資源的分布對工業的影響,聯系學習印度的工業分布與原料產地的關系,理解遼中南發展重工業的基礎和有力條件。
3識圖能力有待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單一。學習上海的工業,盡管沒有發展工業所相關的資源,但不能從社會需求、市場空間、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城市特點等優勢方面分析。
4聯系生活實際,說己了解的家鄉的一些工業,哪些是輕工業,哪些是重工業,他們的原料、生產過程、產品、對生活的作用等方面是否一樣。
工業的發展教案3
。1)投入:土地、 勞動力、資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閱讀思考)(處理流程:先讓學生閱讀→教師出示歸納表,并做適當分析→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讀材料和圖,并分析、講解)請同學們閱讀P60“閱讀: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讀P60圖4.5“每冶煉鋼鐵所需原料的變化”,并思考:①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是什么?(接近煤炭產地→接近鐵礦產地→接近消費市場或交通便利的地區)②每冶煉1噸鋼鐵所需原料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學技術的進步)③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什么會影響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變化?(一方面,冶金技術的提高,使得鋼鐵工業對原料、能源的依賴減少;另一方面,巨型礦石運輸船的應用,使原料、能源的運輸費用在總的生產成本比例不斷下降。因此,鋼鐵工業的區位選擇越來越靈活,更多趨向市場和交通便利地區。)
。ㄟ^渡)此外,社會因素如政府政策、決策者的行為等,也是重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系統地闡述了工業區位選擇的原理,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逐一分析,這也是 我們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內容,應重點掌握。關于“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要明確不同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有一個或少數幾個,應因制宜,具體分析。其中,影響區位選擇的這些區位因素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我們應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同時了解到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工業發展中,不僅要服從經濟發展的需要,還要服從社會發展多方面的需要。總之,對工業區位的選擇,我們應多方面、全方位考慮,因地、因時制宜,合理選擇。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工業的區位選擇
一、工業區位因素
1、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
(1)投入:土地、勞動力、資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2)產出:產品和三“廢”(廢氣、廢水、廢渣)
2、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3、工業區位選擇的原則:工廠應當選擇在具有明顯優勢條件的地方,以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經濟目的)
4、五種常見的工業區位選擇導向類型:
導向類型工業特點 部門舉例區位選擇原則
原料
導向型工業原料不便于長途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的工業甜菜制糖廠、甘蔗制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加工廠等接近原料產地
市場
導向型工業產品不便于長途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較高的工業啤酒廠、汽水廠、家具廠、印刷廠、石油加工廠、棉布廠接近消費市場
動力
導向型工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業電解鋁工業、化學工業等接近火電廠或水電站
勞動力
導向型工業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服裝工業、電子裝配工業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
技術
導向型工業技術要求高的工 業飛機、集成電路、精密儀表等工業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二、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工業區位因素 及其作用的變化
。1)原因:
。2)結果:
2、影響工業區位選擇變化的因素
。1)科學技術的進步
。2)環境
。3)政策、決策者行為
工業的發展教案4
教學內容
我國工業的發展
1 課時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學生從我國鋼鐵工業、煤炭工業和電力工業的跨越式發展中,看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成就,特別是改革開發二十多年來我國迅速崛起的奇跡,培養他們愛黨、愛祖國的思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引導學生要注意工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他們樹立環保意識。
[智育目標]:
了解我國工業發展的情況,對我國一些主要工業指標以及發展情況進行了解,初步建立國情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環境污染和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素質發展目標]:
培養學生對我國一些工業化布局的初步概念,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培養學生整理歸納能力,正確理解工業化發展與環保問題的關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以及比較客觀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工業發展的情況,對我國一些主要工業指標以及發展情況進行了解,初步建立國情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環境污染和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我國一些工業化布局的初步概念,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培養學生整理歸納能力,正確理解工業化發展與環保問題的關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以及比較客觀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活動設計
小組學習
教學過程:
。ㄒ唬、情景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要一起來追尋我國工業的發展歷史。
。ǘ、從無到有:
1、解放前我國工業很薄弱:
看圖,解放前,我國的工業很薄弱,許多日用品都需要從外國進口。日常工業用品,很多都要從洋字頭說起,談談你的感想。
2、解放后我國工業迅猛發展:
出示93頁的石油、汽車工業布局圖,說一說我國的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的分布?
師:我國石油、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
。ㄈ、各種各樣的工廠
1、學生看圖:各種各樣的工廠圖片,
說一說:各行各業工人的創造,滿足了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的需要?
2、鋼鐵、煤炭、電力工業跨越式發展的數字更說明了什么?
師總結:鋼鐵、煤炭、電力工業跨越式發展的數字更說明了我國工業發展進程突飛猛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工業發展的新問題:
1、運用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讓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去尋找防止環境污染的辦法。
2、工業發展的新問題有土壤污染、水污染和空氣的污染。
3、請大家積極地開動腦筋,我們一起找出解決工業污染的辦法。
。ㄋ模、總結全課:
工業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工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我們生存的環境為代價,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任何破壞自然的行為,最終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后反思:
課上進行學習交流,既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又要注意進行引導與提示。一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看圖,了解我國的石油、汽車工業的分布情況。二是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各樣的工廠圖片,了解我國工業發展的迅速,重點放在各行各業工人的創造不斷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要,使人們的生活更舒適與幸福。三是通過鋼鐵、煤炭、電力工業發展的數字對比,感受到我國工業的突飛猛進,增強民族自豪感。要精心設計各種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顒涌梢砸孕〗M為單位進行,減輕學生負擔,增強自主性。
工業的發展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講述張謇辦實業的故事,說出張謇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
2、能概括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發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張謇辦實業的了解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原因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被張謇等施己所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所感染,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
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教法:
以導學式為主
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聽說過老年人把鐵釘、火柴分別叫什么嗎?為什么那時的中國人要在這些日用品前加一個“洋”字?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國的民族工業品牌已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了什么?
生:老年人叫鐵釘為洋釘,叫火柴為洋火。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場的民族工業品牌有海爾、康佳、TCL等。這說明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
師: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板書題目)
體驗新知: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業”(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又是怎樣起步的呢?(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張謇為什么要舍本逐末創辦實業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狀元實業家張謇”一目,并圈點你所獲得的信息,稍后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
生:交流信息:1、張謇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2、《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3、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并創辦了大生紗廠。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張謇的大生紗廠等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5、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削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最后被吞并。
師:張謇創辦了哪些實業呢?(展示課件)
生:講述狀元實業家張謇的事跡。
師:由張謇創辦實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每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稍后由小組中心發言人發表本小組的討論意見。
生:討論。
生:答案1、外國人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對中國人民剝削很嚴重。
答案2、張謇非常愛國,希望通過辦實業抵御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答案3、張謇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氣。
答案4、張謇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才能。
答案5、張謇非常有遠見。
答案6、張謇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師:大生紗廠的'結局說明了什么?
生:答案1、民族工業的發展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
答案2、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迫使它無生存空間,勢必倒閉。
答案3、封建勢力對民族工業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進行壓制。
師: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榨下,民族工業的最終歸宿注定是悲慘的。那么,民族工業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發展過程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生:三個階段:洋務運動到清末、“一戰”期間、“一戰”后到解放前夕。
師:洋務運動到清末,民族工業的發展特征是什么?
生:民族工業出現了萌芽,但這些民族工業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進了實業集團的紛紛出現。
師:民族工業出現萌芽的原因是什么?
生: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
師:“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展示課件)
。ǔ鍪締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面粉出口增長說明什么?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會出現“黃金時代”?“一戰”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
生:講述榮氏家族企業的興衰。
師:這一時期為什么民族工業又呈現萎靡不振的狀態呢?
師:以上通過表格,我們了解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是什么?
生:學生討論,交流。
師:老師將你們的討論總結如下: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整體落后。
師: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沒能完成救國的愿望,除了受到客觀原因影響外,還有主觀原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舊中國民族工業盡管發展艱難曲折,但對于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哪些影響呢?
明確: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政治變化,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生活。
暢談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展示課件)
工業的發展教案6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講述張謇辦實業的故事,說出張謇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
能概括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發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張謇辦實業的了解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原因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被張謇等施己所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所感染,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學法指導:1、通過分析張謇紗廠的興衰與民族工業的發展這兩目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分析方法。
2、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榮氏家族的興衰,使學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課堂上出示大量信息,由學生總結提煉、培養利用課程資源表達有效信息的能力。
學習過程:
。ㄒ唬┳灾鲗W習:
知識點一:狀元實業家張謇
1、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直接剝削中國人民。
2、清末狀元提出了“”的口號,毅然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
知識點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從到末年,我國雖然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受到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2、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受到鼓舞。
3、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
4、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說來是。
5、從行業上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部門。
(二)合作探究:
1、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的民族工業能得到發展?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
。ㄈ┲R梳理:
。ㄋ模┻_標檢測:
選擇題:
1、創辦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的是()
A、林則徐B、張謇C、郭沫若D、董必武
2、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這種現象出現于下列哪一條約簽訂后?
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C、《辛丑條約》D、《北京條約》
3、海外華僑競相投資國內近代工業開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馬關條約》簽訂后C、洋務運動后D、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4、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是指()
A、19世紀60-70年代B、19世紀末20世紀初C、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D、解放戰爭時期
5、下列不屬于阻礙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A、民族資本主義B、封建主義C、官僚資本主義D、帝國主義
二、材料題
1899年5月23日,某紗廠開工試車,這件事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因為紗廠的創辦人是5年前奪魁的狀元。一個狀元竟然“舍本逐末”,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的。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當時投資辦廠的風險是非常大的,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
請回答:
1、材料中所說的狀元是指誰?他創辦的紗廠名稱是什么?
2、說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張。
3、此人為何要去辦廠?通過他創辦實業,你想到了什么?
工業的發展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征,并介紹了晚清時代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及其創辦的大生紗廠的興衰。內容較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
【學生分析】
對于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了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系。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知識現狀,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通過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歷史結論。
3.注重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應掌握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開端、初步發展、黃金時期、凋敝破產的情況。
2.應培養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中的困難是什么?
應培養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征。
3.應認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導致的,具體說是帝國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結果。應認識到以張謇為代表的一些實業家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他們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能深刻體會到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就不會發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1.老年人口中所說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釘其實就是什么?為什么要加“洋”字?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國的有些民族工業品牌也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什么?
學生活動:探討、回答。(1)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口。(2)改革開放之后
,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爾集團、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設計理念:【關注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關注學生的興趣,激趣導學】
二、新課探究
1.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
。ㄒ唬┙褡骞I的開端(清末到洋務運動)
教師活動(展示課件):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含義;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大膽判斷: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是?為什么?
學生活動:體會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并就老師的問題作出判斷,回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從清朝末年到
洋務運動為開端的。因為,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特別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刺激下開始的。
設計理念:【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有關的歷史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從我們學過的近代史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歷史事件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的刺激、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對學生認識現狀有所了解,以便加以引導。給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
2.甲午戰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甲午戰爭前后企業發展表格
學生活動:分析表格,得出歷史結論,認識到甲午戰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并探究其原因。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允許民間辦廠促進了民族企業的發展】
教師活動:布置閱讀教材導入框內容及第一段課文狀元實業家──張謇。探討:是什么因素促使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去開辦大生紗廠?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活動:閱讀、分析、回答。(1)《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廉價的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騫深感要晚會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2)
張騫興辦放棄高官厚祿興辦實業的愛國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理念:【通過張謇創辦實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實業救國”思想也是甲午戰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ㄈ┟褡骞I的黃金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教師活動(置疑):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哪個時期?分析書中統計表,探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快的原因?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1)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2)第一次世界大戰
其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
了“黃金時代”。
設計理念:【注重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數字直觀地認識歷史】
。ㄋ模┦艽、破產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教師活動:(1)置疑:大生紗廠結局如何?為什么?
(2)布置閱讀課本小字材料:榮氏兄弟創辦企業的興衰。
。3)出示課件:陳啟源辦廠xxx;四大家族與榮氏企業。
學生活動:分析歷史資料,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1)最后被外國公司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
棉紡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銷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做后被吞并。
設計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工業發展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結:導致近代民族工業長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資產階級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軟弱、妥協,最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成功。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教師活動(置疑):我們已經縱向了解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你能一句話概括一下發展的特征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設計理念:【承上啟下,帶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學生活動:分析書中所給的3幅照片,說說民族工業在行業發展上的特征。打開彩色地圖,分析民族工業分布的地域特點。
深受三座大山壓迫總體水平落后-----表現在(1)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2)地區發展不平
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點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設計理念:【畫龍點睛,明確問題,理清學生思路】
四、出謀劃策活動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分析課本上的材料,這段話反映了什么問題?
毋庸置疑,加入wTo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沖斥我國市場,對我國民族工業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請你為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1.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萌芽階段)──黃金時期──蕭條破產階段
洋務運動甲午戰后一戰期間一戰后至新中國成立
發展原因發展原因發展的障礙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艱難曲折、落后、不平衡
工業的發展教案8
教學重點:中國工業的巨大發展
教學難點:中國的工業布局
教學用具:中國工業分布變化圖,中國工業發展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ㄖv述)上節我們了解了我國基礎工業及其分布與全國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那么,我們的工業到底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中國工業的發展狀況。
(板書)第2節工業的發展
。ㄖv述)首先讓我們從縱向上來看一看我國工業的發展情況。請同學們看下面一組數字:
1949年的數字——
工業總產值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7%。
機器設備的進口率為80%。
在全部社會勞動者中,工業職工只占2%左右。
這三個數字說明,舊中國工業水平很低,規模小,產品少,對外依賴性強。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工業發展十分迅速。
。ㄌ釂枺┱埻瑢W們看“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圖,對比1949年的數字,計算1999年的產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學生讀圖、計算,并回答:增長倍數:原煤超過30倍,原油超過1000倍,鋼超過500倍,水泥超過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ㄌ釂枺⿵挠嬎憬Y果可得出什么結論?
。ㄐ轮袊I生產增長速度很快)
。ò鍟┮弧⑤^高的增長速度
(講述)舊中國的工業不但工業產量低,而且工業部門殘缺不全,主要是采礦業、紡織業和簡單的加工業,因此許多工業產品不能自己生產,完全依賴進口。車是“洋車”,收音機是“洋匣子”,就連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鐵釘、火柴、煤油也需要進口,都稱“洋釘”、“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為舊中國工業如此落后,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工業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想以此來卡住中國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國并沒有被卡死,自己當家作主的中國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創業,使中國工業迅速發展,工業產值突飛猛進,工業部門也由少到多,并最終形成了獨立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現在我國已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我國的工業產品不但能滿足國內生產和消費的基本需要,而且許多工業產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驕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如航天、衛星、核工業等,中國已經開始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板書)二、獨立的工業體系
。ㄕ故緢D片)引導學生看工業發展的圖片,直觀感受一下中國的工業。
。ㄐ抡n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2節工業的發展
較高的增長速度
工業的發展教案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2.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4.使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結構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工業與我們”“工業的空間分布”和“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個標題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前后聯系的,形成一個整體。教材內容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教材第一個標題下,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以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為例,利用景觀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其次,強調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了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并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一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個標題下,內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紹了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使學生對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現狀有一個總體了解。然后,在活動練習中,以“遼中南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為例,分析其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分析影響工業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條件,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個標題下,首先介紹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第二,介紹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第三,講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差異和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動練習。通過活動練習內容可以使學生明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工業,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的相互聯系性。教材運用圖4.24直觀地進行了說明。處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將出現不同的工業部門和類型。例如開采礦產,采伐森林等,是“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的工業;冶煉鋼鐵,制造水泥等,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汽車,制造機器,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業。工業生產過程中上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是下一個生產階段的原料,體現了工業生產具有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教材利用插圖表現了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科學研究、國防現代化與工業的關系。通過幾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工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便利。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設計了“仔細觀察我們的家……”的內容,讓學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們生活與各工業部門的聯系,同時找出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通過活動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我國的工業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線分布的特點。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教材運用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點內容。
5.合理分布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首先,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要考慮發揮地區條件的優勢,揚長避短;第三,要考慮城鄉結合,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第四,要考慮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五,要考慮當地的工業基礎和勞動力構成;第六,要考慮國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以資源配置較好的遼中南工業區為例,提出了本地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問題;在活動練習2中,以資源配置不好的滬寧杭工業區為例,提出了如何發揮本區市場條件和交通運輸條件優勢的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分析工業分布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練習3中,安排了由學生選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這使學生又一次獲得鍛煉其分析能力的機會。在活動練習4中,涉及到工業的分布與鄉鎮企業發展的關系,這在我國當今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6.關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高新技術產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F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教材運用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展示了我國沿海開發區、內陸和沿邊開發區的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除青藏地區外,各省區多在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8.關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沿海地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形成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依靠國家的開發政策,發展了以組裝、加工為主的貿易導向型產業;內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制造、電子、航空航天等工業為主的與國防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9.教材在最后的活動練習中,安排了材料閱讀內容。三則短文中,第一個短文介紹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第二個短文介紹的是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第三個短文介紹的是國際互聯網這一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應用于工業企業的供、產、銷中,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三則短文共同明確了一點,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①圖4.25“張夢的家”,②我們的教室,找出工業產品,并說出相關的工業部門,使學生認識到工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工業生產的興趣。
2.播放有關工業生產過程的錄像,增加學生對工業生產過程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工業與我們】
1.關于工業生產過程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讀圖4.24“什么是工業”,并分析得出工業生產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階段。然后,可以汽車的輪胎為例,“追根尋源”上個生產階段,即合成橡膠工業和石油工業。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汽車工業和輪胎制造業相互的按比例發展關系。由上述內容可讓學生歸納出工業生產過程的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關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農民、建筑師、科學家、軍人對工業重要性的評述,使學生認識到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多種角色,例如醫生、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售貨員等,從各自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系,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3.完成活動練習1、2兩題內容。
由于電視機內部零件復雜,學生繪制生產聯系圖的難度較大,故只要求學生繪出燈具、餐桌、食品的生產聯系圖。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分屬于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各個部門。
【工業的空間分布】
1.引導學生讀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分析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城市;黃河、長江沿線的工業城市;沿海四個工業區的位置和范圍,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應作為重點內容。
2.完成活動練習1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7“遼中南地區”,識別礦產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的資源;識別表示各種工業部門的圖例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的工業分布。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①遼中南工業區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②遼中南工業區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
3.完成活動練習2、3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8“滬寧杭地區”,組織學生討論: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對比遼中南地區的工業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輕、重工業都很發達,遼中南的工業則以重工業為主)。②上海附近煤、鐵資源匱乏,從市場的角度,分析上海發展鋼鐵工業的原因。③讀圖分析滬寧杭地區有哪幾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條件對其工業分布的影響。
4.完成活動練習4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使工業的分布和農業的分布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促進農業的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整體脫貧致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介紹鄉鎮企業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等,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針對活動練習4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報紙、雜志、因特網),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0“高新技術產業結碩果”,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29“北京高新技術園區”,找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位置。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中關村科技園區或其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錄像,引導學生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
3.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析得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特點: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區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舉出我國沿海、沿邊和內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實例,向學生介紹。
5.完成活動練習1、2、3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三則短文,然后重點針對練習2內容,進行分組討論,最后班級交流。
【工業的發展教案9篇】相關文章:
我對發展汽車工業的看法高考英語作文04-23
鄉鎮十二五工業經濟發展的個人工作總結12-18
工業環保標語12-15
化工工業實習報告12-16
工業設計實習證明05-19
工業同步練習題05-21
工業廣告詞精選06-19
傳統工業區說課稿11-02
工業辦工作匯報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