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教案集合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絕句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絕句教案 篇1
絕句教學教案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停靠著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本》第2、3、5題。
絕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第二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設計理念】
1、以的游戲導入,使學生在課堂中吟誦的古詩,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激發學生學習新古詩的興趣。
2、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通過欣賞春天的美景、配樂誦讀、想象畫面、延伸的作業等環節引導學生領悟詩的意境,走近詩人。
3、課堂上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體現語文教學重在實踐運用的教學思想。
4、在指導學生理解關鍵字詞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用實物和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學生領悟到含字的比喻寫法,深刻體會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5、鼓勵學生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
難點: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意思。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教學間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通過昨天的朗誦比賽,陳老師知道了我們四甲班的同學們最拿手的就是背古詩,很多同學一口氣背誦了好幾首古詩呢!同學們還認識了許多偉大的詩人,對嗎?今天,陳老師就請來一位被尊為詩圣的大詩人,你們能叫出他的名字嗎?(CAI出示杜甫圖片)
2、陳老師叫大家課后查找有關杜甫的資料,都找了嗎?誰來介紹一下大詩人。
3、學生介紹杜甫。
4、老師小結。(杜甫是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圣。)
5、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原來學過杜甫寫的古詩嗎?(《江畔獨步尋花》)
6、那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同學們記性真好,肯定平時及時復習了,是嗎?溫故而知新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出示圖片,學生描述。
1、杜甫大詩人當年在杜甫草堂內研讀詩文,從窗戶內往外看,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大家請看。(CAI出示圖片)
2、大家覺得這幅畫面怎么樣?(很美)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時候的景象嗎?(早春)
3、那么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圖上的內容嗎?
4、指名說。(近處的柳樹抽出嫩綠的絲條,在春風的吹拂下,搖曳多姿,活潑可愛的黃鸝在綠枝條間蹦來跳去,在枝頭快樂地鳴叫聲,門前整齊地停靠著木船,遠處是一群隊列整齊的白鷺,展開潔白的雙翅,身姿優雅地向藍天飛云。遠處還有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雪山。)老師相機板書:黃鸝、白鷺、柳樹、船只、雪山、藍天。說得真美!
這使我不由地聯想到詩人賀知章《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十分贊賞地)你說得也很棒!學習能積極聯想到相關內容,是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相機介紹白鷺: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腿腳細長,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美。)
5、同學真棒,把這幅畫面說得美極了!老師深深地吸引住了。剛才我們用了那么多的詞句描繪的畫面,而詩人杜甫僅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樣的畫面描述出來了,大家想不想不讀一讀呢?
三、學生自讀自悟古詩。
1、自由讀。
2、小組之間比賽讀。
3、指名讀。
4、齊讀。
5、你們剛才在描述畫面的時候,講到了黃鸝、白鷺、藍天、柳樹,那杜甫在詩中有沒有描寫到呢?是哪幾句呢?請你找出讀一讀。
6、指名讀,(CAI出示一、二句古詩)齊讀。
7、請同學來講一講這兩句詩主要寫了什么?(兩只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兒在翠綠的柳枝間歡快的鳴叫著,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蔚藍的天空)
8、你能從這兩句話中找到描寫色彩的詞嗎?(黃、翠、白、青)老師根據學生說的,CAI將字相機變色。
9、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色彩鮮明的文字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我們試著用最美的語言來讀出畫面的美。
10、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那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畫面。(配樂)
1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你們能不能背下來呢?指名背,齊背。
12、看看木船、雪山,詩人又是怎么描寫的呢?把詩句找出來讀一讀。
13、指名讀,CAI出示后兩句。
14、想一想,這兩句詩你都讀懂了嗎?說說你的是怎么理解的。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15、生質疑,生解答。
16、老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千秋、含。
四、拓展活動。
1、小結。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絕句是古詩體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2、大詩人杜甫還寫了兩首絕句詩,大家想讀一讀嗎?CAI出示另外兩首古詩。
3、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么多優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多讀大量的古詩,吸取祖國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絕句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利用注釋,展開想象,理解詩句,讀懂古詩。
2、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步入“與古人同行。”還是老樣子,進行“背誦古詩擂臺賽”。
教學內容:
一、揭示課題。
1、設境激趣
2、板書課題
3、背景簡介
課前,劉老師布置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或有關杜甫大詩人的資料,誰找到了,愿意把他找到的告訴大家嗎?
師小結:他一生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那時,一場戰亂剛過,老百姓終于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師簡介“安史之亂”)杜甫寫的這首詩就是反映當時太平環境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點明學法。
1、點明學法
師:平時我們學一首古詩,大體分幾步?(師生齊說五步驟。)
[第一步、讀準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詩。第四步、讀出感情。第五步、背誦默寫。]今天,我們就按這五步驟來學習《絕句》。
2、讀通古詩
(自由朗讀這首詩-同桌互讀互評-指名讀-評議。)
3、小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詩,交流匯報。
四、感受意境。
1、選擇方式,感受詩意
師: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2、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3、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這首詩。
4、描述意境
學生用描述的方式來感受詩境。(學生說)
五、讀出感情。
1、自由朗讀
師:多美的一幅畫面啊!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些美表現出來嗎?
(先自己讀一讀--讀給小伙伴們聽--指名讀)
2、錄音范讀
3、感情朗讀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六、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學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2、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3、默寫古詩
七、總結
絕句教案 篇4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構思精致,感悟細膩,文筆優美,充滿著一種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對人生的感悟。教學時,應以朗讀、討論、想像等為主,在朗讀中品味,在討論中體會,在想像中感悟,培養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樣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導人新課的學習。
二、學生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散讀全文,并疏通字詞障礙。
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駢儷
褶裙 漣漪 炫耀 喧囂 天籟
聆聽 攫走 胸臆 帳惘 寂寂寥寥
2.學生自行摘抄優美詞語。
請參照“教學設計(A)”。
3.要求學生從自己所摘抄的詞語中選取三到四個說一段話,進一步體會其中某些詞語的用法。
要求學生盡量說得生動優美。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劃分結構請參照“教學設計(A)”。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在文章第2、17兩段,兩次寫到了現代文明的聲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讀文章第二部分,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捉蟬之樂的?其中作者產生了哪些聯想?這些聯想的內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聽蟬的時間不同,其樂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時間聽蟬,各有什么樂趣?
4.作者為什么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5.為什么說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而文章說:“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這當中包含了一種什么心態?
明確:包含了一種豁達爽朗的心境。
四、尋讀課文,品味其中的精華之處
1.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有關內容請參照“教學設計(A)”。
2.思考: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訴我們社會百態、人生萬象,吸引我們的是作者那細致人微的感受。請默讀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現出作者這種細致入微的感受。
明確:這樣的段落相當多,只要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談得合理,不強求答案的一致。
3.選擇最喜歡的段落放聲朗讀,體會其中新穎而優美的意象及嫵媚的文句。
五、遷移
請閱讀下面這篇《夏之韻》,看看這篇文章與課文所寫的夏天的風味是否一樣?
夏之韻
夏,是春灑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蕭瑟秋風之前的溫馨和熱烈,是嚴冬肅殺之前的人們挽留的一種心境。于是,開始醞釀一串串希冀的結晶,同時也喚來了夏風娓娓的細語,夏雨綿綿的情思,夏云裊裊的漂游。
春太奢華,秋太凄涼,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藍的海水倒懸,又像江南蠶絲織就的藍緞,滑滑的,讓人忍不住有想去觸摸的沖動;俯著,錦繡河山,處處蔥蘢,花盛開,樹豐滿,陣陣輕風吹過,綠樹紅花搖曳多姿,山水之間,任你眺望,任你魚躍;任你在夏風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戀。
獨自漫步于校園中,處處充滿了綠,鮮綠、黃綠、淺綠、深綠,各種綠色連接著、交錯著、波動著、變化著,綠意無限。草坪,又恢復了它昔日的風姿,平平的,綠綠的,風吹草動,似一塊圓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綠草坪上,用它們嬌艷的身姿,展示著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綠,閃光的綠,似渲泄的綠色的瀑布。噢,牽牛花!它長得那樣旺盛,爬滿了一堵暗灰色的墻,仿佛一件美麗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畫,流水平緩而亮麗,色彩單純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發端,也看不見它的終極,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綠,在我的視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動……
它是一幅畫,可又不是靜止的畫——它充滿了勃勃生機。
微風輕拂,莖開始抖動,葉開始抖動,不時如鉆石般閃亮的光點,跳躍著,舞蹈著。這時,一個個牽牛花從綠葉中探出頭來,像是無數蝴蝶,挨挨擠擠,重重疊疊地駐足在灰色的墻上,它們扇動著翅膀,它們炫耀著美麗。它們與綠葉互相推擠,互相緊緊簇擁著,在陽光下打鬧著,’叫嚷著.....
每一片葉,每一束花,都是一個生命,它們這樣的活潑自由,它們是閃爍著智慧的花,綻放著自信的花,凝視著它,仿佛看到一個個跳動的綠色生命。
拿著書,穿梭于綠樹紅花之間,那感覺,有說不出的溫馨。
暮色悄然降臨,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傾瀉著纏綿,使夜的思緒奔放著憧憬,今夜的景色彌漫著遐想,令大自然的`情愛無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將綠色的發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顧盼的明眸,盛開的鮮花是它濃艷欲滴的朱唇,遠處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讀著寧靜,擁著清風,所有情懷似一絲游云察過“圓盤”,擦亮夏的靜謐。
春華秋實,都在于夏的精心呵護,夏是一個新的起點,成長著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韻!
參考評價:這篇文章寫得文采飛揚,很有感染力,除了構思、選材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語言運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詞語的選用,把靜的景物寫得生意盎然,特別是疊音詞的運用,使文句音韻整齊,恰當地表現出了文章的情調,讀來生動舒緩,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比喻、排比、擬人、擬物、對偶等,使文句整散結合,有節奏感,細膩地描繪出夏天的詩情畫意。
六、布置作業
(《初中語文第六冊教案》人教社延邊教育出版社)
絕句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1、導入:同學們,我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誰啊?----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齊讀課題]絕句是舊詩的一種體裁,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就稱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就稱七言絕句。這一首詩就是一首幾言絕句?(七言絕句)這首七言絕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時所作的《絕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亂”終于被平息,憂國憂民的杜甫聽到這一消息,心境由沉悶變得開朗,詩人重返舊居,看到進姓又過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生機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悅,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沒有事先擬好題目,就用絕句這種詩的體載名稱作了詩題。下面請同學們各自把詩句讀一讀,生字要讀準。
2、學生自讀。
3、復習生字。在這首詩里有三個生字,我們一齊來復習一下。
4、指名讀詩:同學們會讀這首詩嗎?老師請四位同學一人讀一句,開火車,誰愿意?(請兩組)
二,范讀創設情境
1、學習第一句
(1)聽范讀錄音:同學們讀得挺順利,但讀詩要有感情。老師準備了這首詩的配樂誦讀,同學們想聽聽嗎?(想)同學們可以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用語言創設情境:聽著這充滿感情地誦讀,我們仿佛走近了詩人,也來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圍的景色真是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出示畫)(語言引導學生看圖入情境):此時正是三月天氣,日光柔和,微風徐徐。一日清晨,詩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然聽到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婉轉的鳥鳴聲,詩人循聲望去,看到了什么?(黃鸝)黃鸝有同學知道嗎?(貼黃鸝)
(3)介紹黃鸝。黃鸝是一種很美麗又會唱歌的小鳥,羽毛大部分是黃色的。
(4)學習“翠”、“鳴”。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哪兒鳴叫呢?(柳樹枝間)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綠、翠綠的意思)可見此時正是什么時節?(早春時節)那么你們想,美麗的黃鸝鳥兒會在翠綠的柳樹間怎樣地鳴叫呢?(歡快地、自由自在地)
(5)讀第一句詩。讓我們一齊用歡快的語調,讀一讀第一句詩,注意七言絕句的(2、-2、-3)的節奏。
(6)說句意。第一句詩的意思同學們理解嗎,誰能說說。(兩只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兒在翠綠的柳枝間歡快的鳴叫著。)
2、學習第二句詩
(1)描繪情境。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白鷺)貼白鷺。
(2)介紹白鷺: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腿腳細長,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美。
(3)講“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鷺嗎?(不是)詩中哪能個詞告訴你的?(一行)這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哪兒?(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藍的天空)這里的青是碧藍、瓦藍的意思。
(4)說句意。那么二句詩的意思同學們會說嗎?(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蔚藍的天空)
(5)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詩,讀出畫面的美來。
3、體會詩境
(1)詩人作詩用語凝煉明快,僅僅兩句詩就已使我們浮想聯翩,畫面里的色彩,詩中都體現出來了,你找到了詩中描寫色彩的字嗎?老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著重號點出來。(黃、白、青、藍)
(2)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的獨特鮮艷的色彩特征。我們在讀這兩句詩時就覺得仿佛有這樣一幅早春美景圖展現于我們眼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試著用自己美好語言描繪畫面,同學們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一、二兩句詩聯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4、學習第三句
(1)讀著讀著,我們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鶯歌燕舞,生機勃勃,到處綠柳垂絲,春意融融,詩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動了詩弦,不禁在心中吟誦,斟酌詩句,這時他一抬頭,卻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詩人被遠處的西嶺雪山給吸引住了)貼西嶺
(2)講解“千秋”、“含”。西嶺是位于成都西邊的岷山,那詩人說:“西嶺千秋雪”,可以怎樣解釋?(西嶺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時間長久)詩人是從哪兒看到覆蓋積雪的西嶺山的?(詩人從窗口向遠望),畫(囗),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同學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我們不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里、內、前)我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窗有西嶺千秋雪”,你們覺得怎么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靜態的畫。)可是,我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么,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寫活了,寫出畫面的動態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滿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讓我們一齊讀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3)說詩句大意。(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景色像銜在窗框里一樣)
5、學習第四句詩
(1)詩人憑窗遠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贊嘆不已,不知不覺,筆已經拿在手里很長時間了,詩人想起要寫下詩句,一低頭,卻又看見門前的什么?(門前停靠在岸邊的船只)邊貼船只邊敘述:船只不在航行嗎?你從哪個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長江下游,江蘇一帶建立東吳政權,所以詩又用東吳指代長江下游,江蘇一帶的地方。
(2)你會解釋東吳萬里船的意思嗎?(從遙遠的東吳航行來的船只)那“萬里”在這里是指什么?(路途遙遠)現在同學們能解釋這句詩的大意嗎?(門前的岸邊停靠著千里迢迢航行而來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峽,一路暢行無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環境里才會出現,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情會是怎樣的?(歡快、愉悅、舒暢)
(3)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讀第四句詩。
6、體會詩情
(1)此時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亂”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詩人心情愉悅,才會有閑情逸致抬頭遠眺西嶺雪景,俯首感受鳥語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詩三/四句就寫了詩人遠望近觀的情形,同學們能不能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
詩人抬頭向遠處看,只見,低頭看近處,只見,看到這番情景,詩人心中。
(2)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把三、四兩句聯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表演情境
1、剛才通過想象畫面,我們理解了每句詩的大意,走近了詩人,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做大詩人杜甫,把詩人作詩的情景給大家表演表演。現在黑板上的這幅畫,正無限的擴大、擴大……于是,我們這兒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畫。此時,正是陽春三月,陽光柔和,微風徐徐。一日清晨,詩人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聽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循聲望去,詩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樣的一幅春景圖,可以先向我們介紹介紹,而后詩人揮毫潑墨,并為我們高聲呤誦所作的詩。先請大家在座位上討論討論,練習練習。
2、學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詩啊,如此佳作,我們怎能不呤誦呤誦。
4、齊誦全詩。
五、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齊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詩的意思,還想象畫面,感受詩的意境。全詩描寫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達了詩人愉悅,歡快的心情。課后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并抄寫一遍。
絕句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閑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的春景。
這首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全詩每句一景,聲形色,近景、遠景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彩、開闊生動的畫卷。描寫有動有靜,鳴啼的黃鶯,飛翔的白鷺是動景,千年積雪,停泊行舟是靜景,動靜相間,和諧完美。這明快開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歡快激揚的思想感情。全詩對仗工整,語言凝練,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通過激趣引題、整體感知、想象作畫、感情朗讀、課外延伸等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引導學生領會詩意、體味詩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學中注重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自由地畫,盡情地讀,輕松地評,任意地寫,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弄清詩句含義,展開想象,作畫配詩,感受詩人的心境。
3、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三、學習重、難點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驗詩人作詩時歡快的心情。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感受畫面,激發興趣。
1、課件展示。
2、看到畫面,想起哪些相關詩句。
3、小結,揭示課題。
(二)流利朗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
2、交流讀。
3、齊讀。
(三)領悟詩意,想象作畫
1、師激趣: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生動、形象的好畫。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果給這首詩配上畫,大家想畫些什么?
2、出示學習目標。
①逐句朗讀詩句,參照課后注釋和插圖,理解詩意。
②根據詩意,給詩配畫,喜歡哪一句就畫哪一句,并以相關的詩句為標題。
③小組交流展示畫作。
3、生自主、合作學習。
4、展示評議學生的畫。
重點理解翠鳴上含千秋雪泊等關鍵詞語。
5、展示課件。
①比較課件與學生畫作的不同之處。(色彩、聲音、動態美)
②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看到的畫面。
(四)體會意境,感情朗誦
1、如果你是詩人,此時此際會想些什么?心情又是如何?
2、指名生朗讀,點評。
3、錄音范讀,生在課本上標出重音、停頓。
4、對照朗讀示意圖修改、練讀。
5、指導朗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讀、全班讀)
6、了解對仗。
這首詩對仗工整,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找找詩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地方。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8、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古詩朗讀擂臺賽。
9、讓生配上動作誦讀這首詩。
10、小結。
(五)體驗生活,延伸拓展
課后用幾句話描寫我們的美麗家園,能寫詩的更好!
板書設計:
絕 句
鳴
動態
上
含
靜態
泊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為媒,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誘發熱情
上課伊始,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設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并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觀伴著輕快流暢的樂曲,學生埋藏于心靈深處的情感被撥動,詩興噴涌而出,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與畫面相關的詩句,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白描畫面,引入詩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作畫配詩,以畫為媒介,為學生走向古詩搭一座美麗的引橋。畫僅僅是手段,目的是把學生領到詩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在白描畫面后,讓學生圖詩對照,對畫進行點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也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
三、反復吟誦,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蕩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升華了詩情。
絕句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能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了解歷史背景。
二、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一)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詩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二)匯報。
1、理解前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學生發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師指導朗讀:詩人用哪兩個詞來稱贊項羽?從古至今,還有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是“人杰”“鬼雄”?這兩句應該怎樣讀?
學生自讀后指名讀。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發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教師適時用多媒體出示項羽資料。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茍且偷生(板書不肯),這樣的精神和氣節無愧于七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與項羽比起來,大敵當前,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呢?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有一首詩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館墻壁上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體出示)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師領讀全詩)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
師再次領讀,過渡:此時此刻,詩人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現了她怎樣的情感?(對南宋統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等。)此時,詩人是怎樣的心情?(氣憤、悲傷……)
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李清照,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絕句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觀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們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理解1、2句,重點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誰說得好:先默讀詩句,再閉眼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先小組討論;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敘述順序及在顏色上的捕捉、鋪設的精妙。
(5)學習3、4句,重點理解“千秋、含、泊、萬里船”(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
(6)說說詩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蘊涵于詩歌中的感情(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
(8)欣賞體會這首詩歌的美(以討論形式進行)
A、色彩美:黃、翠、白、青
B、聲音美:鳴
C、動靜相襯美:前2句與后2句的動靜相襯
D、遠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聯與第二聯,第三聯與第四聯的結合
E、寓情于景美:
二、朗讀古詩,背誦。
三、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解題《早發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關資料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四〉、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2、記字形,理解詞義
朝辭、白帝、彩云間、還、啼、猿、輕舟、萬重山
〈五〉、理解詩句意思
1、小組內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討論,可以向“鄰居”請教。
2、每小組匯報一句,其他小組可以補充,重點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3、指名學生將詩歌大意串講一遍,力求做到流暢通順
〈六〉、欣賞詩歌,說說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暢美
(3)節奏韻律美
(4)用詞之美:彩云間、輕舟、一日還、萬重山
〈七〉、指導朗讀
(1)關于本詩的韻腳與押韻
(2)本詩的節奏與停頓劃分
(3)學生試讀,老師范讀,比較點評
(4)比賽朗讀
〈八〉、布置作業
絕句教案 篇9
《絕句》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 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 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絕句”的定義。
五、 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 談話導入:現在什么季節?春天是什么樣的?
2、 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 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 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 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 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 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 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 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 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 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 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 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 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 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 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 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 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 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 配樂齊背古詩。
四、 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 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 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
【絕句教案集合9篇】相關文章:
絕句教案集合10篇12-21
小學杜甫《絕句》教案04-25
杜甫《絕句》教案(通用6篇)04-25
《絕句》古詩絕句賞析06-25
《江南春絕句》教案設計06-27
《絕句》的古詩絕句賞析06-25
《絕句》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18
三年級語文下冊《絕句》教案12-16
二年級語文下冊《絕句》教案12-16
杜甫《絕句》說課稿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