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紅樹林》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樹林》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樹林》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族自豪感。
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提問學生是否見過森林,然后介紹紅樹林這一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并板書課題《紅樹林》。
提問學生:讀了課題,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檢查學生的讀詞及課文朗讀情況,及時糾正發音錯誤。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并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
。ㄈ┚x課文,感悟理解
學生自讀自悟,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鋪墊。
小組內合作交流學習,說說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并抓住重點句段精讀理解。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紅樹林的特點和精神。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呈現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芳馨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宛如世外桃源。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簡單而令人贊嘆。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么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語調和情感。遠觀部分重點要突出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近賞部分重點突出“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秘,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
(四)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提問學生學完課文后的感想。
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思考紅樹林所象征的精神品質,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
布置作業:觀察一種植物,并寫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求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并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四、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旨在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精神、學習寫法等步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能夠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和奇特之處,還能夠體會到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同時,通過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生也能夠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紅樹林》教案 2
一、教學內容
《紅樹林》是北師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從不同角度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熱愛之情。
二、教材分析:
來自北國的同學們或許對海底森林——紅樹林很感興趣,那里是另一番絢麗多姿的景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真是美妙的人間仙境。課文就帶領學生暢游這神話般的大花園,感受祖國的偉大。《紅樹林》這片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設計思路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都t樹林》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設疑導入——初讀感知——精讀感悟——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設疑導入 ,借助課件激發興趣,設疑導入新課。
一開課,我就提出:“同學們,你們見過森林嗎?喜歡嗎?那你們見過海底森林嗎?”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后讓學生說一說:“你對紅樹林有哪些了解?”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課件出示:壯觀的紅樹林的畫面,并出示介紹紅樹林的字幕,再提出“那么,課文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紅樹林的呢?” 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初讀感知 ,借助課件鞏固字詞,感知全文。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然后,在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內互相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然后借助課件出示讀一讀、寫一寫等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從而鞏固了新知。接著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紅樹林的?”
設計意圖:自己寫出課文的提綱,組內交流匯報。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為三個探究主題。
。ㄈ 精讀感悟 ,借助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探究主題一:遠觀紅樹林的美
當學生探究這一主題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遠看紅樹林感受到它的宏偉、壯麗引導學生抓住芳馨、婀娜、絢麗多姿理解紅樹林的美。同時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美麗畫面,喚起學生贊美的`情感,使學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通過品味朗讀體會文章優美的句子。然后課件出示金鑰匙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明確學習目的。
探究主題二:近賞紅樹林的幽靜、神秘。
運用課件回顧剛才學過的方法自學剩下的部分。先通過小組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學時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過程,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小組學習,最后自學,滲透了精讀課文的方法,突出重點。
探究主題三:紅樹林“胎生”的繁殖特點。
這部分內容也是課文的一個難點。我注意讓圖文并茂的課件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播放“紅樹林繁殖”的錄像,讓抽象的文字變得更直觀,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來刺激學生的感觀,使其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適時點撥學生紅樹林默默奉獻的品質,使主題四:紅樹林的精神的難點水到渠成,輕松的解決了教學的難點。主題四:紅樹林的精神讓學生品讀文章,進一步體會紅樹林的可貴精神,同時學習作者的借物喻人的寫法。
設計意圖:以上是本課的重頭戲,在這個環節中,我成功地駕馭多媒體計算機,合理地運用課件,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ㄋ模 拓展延伸,借助課件拓展延伸,實現“綜合化”。
請每位同學利用老師提供的網址,閱讀紅樹林專題中的有關資料,結合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以小組為研究單位,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討論。紅樹林這種植物群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現在紅樹林的.生長卻令人擔憂,讓我們點擊下列網頁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感興趣的網址,繼續探究。
五、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鑒于這樣的理念和思想,在教學《紅樹林》一課時,我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使整個課堂落實以學為主。課前,鼓勵學生充分查找資料,了解紅樹林的相關資料和科學知識。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充分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為課堂落實列提綱的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課堂上,在了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之后,提出問題:你喜歡紅樹林嗎?喜歡它的什么?能從課文中找到說服別人的理由嗎?這樣的引導性問題,又為學生提供了閱讀全文的機會,保證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既展示了預習的成果,又暴露了學生對課文讀音、內容、情感等方面理解的問題,更利于教師結合實際問題,適當調控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引導的方向、教學的進程等,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紅樹林》教案 3
一、研究背景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的閱讀教學旨在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貫穿以學為主的思想,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教學時從文章整體入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分步學習,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導學生填空,為習作做準備,使讀寫結合,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和寫作。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尊重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立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分層教學。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版本:北師大版語文十冊教材《紅樹林》
2、學生情況:臺頭小學的學生屬于海淀區最邊遠的地區,所在的學生基本上是農民的孩子及外地務工人員的子女。他們見是比較少,紅樹林對于他們來說相當陌生,所以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但理解課文會有一些難度,所以班上有七八名有電腦的學生積極查閱了資料,豐富了課外知識。
3、教學方式:因學生對紅樹林比較陌生,可借助錄像加深學生的理解,感受美,并以自讀自悟及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
4、教具準備:自制PPT課件
三、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能力: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從提綱入手整體把握課文,再到四層意思細致學習,最后回歸整體,體會作者情感。在方法上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課件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一)整體感知課文,進行自學
1.瀏覽課文,回憶上節課內容:
(1)作者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紅樹林?(板書)
、龠h觀紅樹林。②近賞紅樹林。③紅樹林的繁殖。④紅樹林的精神。
。2)上節課遺留了哪些我們感興趣的問題需要解決?(在學文中加以解決)
整合為:①紅樹林為什么被稱為海上奇觀?
、谧钕肓私饧t樹林的繁殖
③紅樹林為什么被稱為具有奉獻精神的衛士?
2、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進行交流
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出紅樹林是海上奇觀?
(2)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一讀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組交流:如有新的感受,可以補充說一說,讀一讀。教師巡視
。ǘ﹨R報學習,共同感悟邊
。ㄟ厖R報邊有感情朗讀 ,談到哪句有感情讀哪句,用運過多種方式讀:分男女生讀、評讀、配樂讀等)
1.匯報第2自然段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并與陸地上的樹比較,顯出神奇;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綠浪翻滾。
板書:絢麗多姿(遠觀)
指名配樂朗誦,其他同學欣賞欣賞遠觀時的景色投影(運用投影印證書中的景色描寫,并使學生直觀感受遠觀紅樹林時的神奇壯麗)。
2.匯報第3自然段
過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紅樹林不正是在向我打招呼,歡迎我這來自北國的遠客嗎!快讓我們也跟隨作者乘著小船到紅樹林的深處,細細的欣賞一番吧!
播放錄像:近賞紅樹林
教師解說:我們乘坐著小船,穿行于紅樹林之中,兩旁是郁郁蔥蔥的綠林,舟下是碧翠剔透的海水,眼前是一株株縱橫交錯的紅樹,它們盤根錯節,東扯西拉聯織成了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抬頭可見海鳥在林間飛翔,側耳可聽群鳥在林中鳴叫。這真可謂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啊!
。ㄒ驅W生沒有人見過紅樹林,能查到資料的同學又很少所以對“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支撐著碩大的樹冠。”這種描寫很難理解,通過錄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激發興趣。)
( 結合錄像所見及文章語句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詞語和句子。通過朗讀加深理解,適時板書。)
板書:幽靜神秘(近賞)
。1)體會“世外桃源”
。2)體會紅樹林有特別發達的根部:樹與樹盤根錯節,繞來纏去,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灘,那造型是什么樣的,用手勢做出來,讀出自己的!
。3)體會綠色之網:一顆樹能成網嗎?兩棵?三棵?四棵?那怎樣才能是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呢?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株株……”
。4)體會逸出淡淡的幽香:
樹枝上盛開著紅的、白的花朵,微風中逸出淡淡的幽香。
學生思考“逸出”還能換什么詞?那個詞好?為什么?(因是,表示清淡的香氣,而“逸出”給人的感受是輕輕的、慢慢的、安閑, 淡雅,與淡淡的幽香極為配合,)
。5)其它體會:如仙境、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等
指名配樂朗誦,其他學生閉目想象,當學生陶醉時,(教師輕輕的聲音過渡引出下一段:)正當我沉醉于這幽靜而神奇的仙境時,突然,樹枝上發出了啪啪的響聲,這是怎么回事呢?
3.匯報第4自然段:
板書:胎生 頑強
。1)體會奇觀:在大海里,在漲潮與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動中,紅樹靠這種方式來繁殖,而且這種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獨一無二的! 誰能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嗎?
。2)體會頑強:就是因為他們有頑強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觀!我們一起通過讀來贊頌他們那頑強的生命力吧!讀出頑強的精神。(幾個小時,兩三個月)(看錄像紅樹林的繁殖)
過渡:紅樹林為了適應環境,它們進行胎生繁殖,一顆繁殖成多棵,多顆繁殖成若干棵,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連成一個整體來抵御狂風惡浪。從第5自然段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4.匯報第5自然段: 可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及第三自然段談。
板書:默默奉獻
正是由于他們默默奉獻、對大自然毫無索求,數百年來,它給海南人民帶來了幸福和安寧。人民稱它們為“海岸衛士”“綠色長城”。
(三)回歸整體,總結全文,結尾升華
1、贊美紅樹林,填空
問:你喜愛紅樹林么?回顧本課進行填空
我喜愛你 ,因為 ,也因為 ,更因為 。
2、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贊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贊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3、發散思維,思考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填空。
生活中你喜歡那種植物,為什么?自由選擇下列三句中的一句填空。(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存在著差異,為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所以分層填空)
。1)我喜愛 ,因為 。
。2)我喜愛 ,因為 ,也因為 。
。3)我喜愛 , 因為 ,也因為 ,更因為 。
課下也寫一種植物。
(四)總結學習,
今天我們隨著作者觀賞了紅樹林,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夢幻般的紅樹林,愛它那絢麗多姿、也愛它那幽靜神秘,還愛它那頑強的生命力,更愛她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說一聲:(師)我愛你,(聲)紅樹林!
板書: 遠觀 絢麗多姿
近賞 幽靜神秘
紅樹林 繁殖 胎生頑強 奇觀
精神 無私奉獻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學生更為深入的了解了課文,體會到遠觀紅樹林是絢麗多姿的景象,感受到近賞時的幽靜神秘,奇特的胎生繁殖特點。為學生學好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通過抓住“海上奇觀”這一重點,使學生整體把握了課文,有學生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讀一讀。感受到了紅樹林的奇、美、頑強、奉獻精神。
《紅樹林》教案 4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疑導入:
提問學生是否見過森林,然后引出海底奇觀——紅樹林。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并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紅樹林的樣子。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相提醒易錯的字。
學生寫出課文的提綱,并按內容不同把課文分成三段。
精讀感悟:
指讀課文,詢問學生是否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并說明原因。
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習方法,包括默讀思考、找出關鍵詞句、朗讀體會等。
出示“金鑰匙”,提示學生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精讀。
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學剩下的部分,并進行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
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復習舊知:
復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和詞語。
提問學生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
深入研讀:
精讀第三至五自然段,體會紅樹林的幽靜神秘、繁殖特點和奉獻精神。
相機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等詞語的意思。
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練習寫作:
指導學生觀察一種植物,并模仿作者的寫法,寫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并進行全班交流。
課堂總結:
總結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和寫作方法。
布置課后作業,鼓勵學生多積累優美詞句。
《紅樹林》教案 5
教學目標:
認識并正確書寫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和奇特之處。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通過描述長白山的茫茫林海引出大海里的夢幻森林——紅樹林。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紅樹林的樣子,并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提問學生紅樹林給他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并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學生自讀自悟,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
小組內合作交流學習,說說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并抓住重點句段精讀理解。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和奇特之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語調和情感。
四、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提問學生學完課文后的感想。
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思考紅樹林所象征的精神品質。
布置作業:觀察一種植物,并寫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紅樹林》教案 6
教材簡析:
來自北國的同學們或許對海底森林——紅樹林很感興趣,那里是另一番絢麗多姿的景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真是美妙的人間仙境。課文就帶領學生暢游這神話般的大花園,感受祖國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業
作業超市: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奉獻
課后札記:
《紅樹林》教案 7
教材分析
《紅樹林》寫了作者在海南島瓊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紅樹林如仙境般美麗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這幽靜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文章從幾個方面層層深入的介紹了海上奇觀紅樹林。1、遠觀紅樹林。2、近賞紅樹林。3、紅樹林的繁殖。4、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北師大實驗小學的學生,他們絕大多數都有著很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他們的見聞比較廣。有一些孩子真的去過海南,親眼見過紅樹林。這對于學習本課來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有親臨的體驗,學習的興趣也會很濃。另外他們有很好的一個學習習慣,就是查閱資料。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查到相關的信息,豐富課內外知識。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發揮想象,體會紅樹林的美麗景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2.培養學生瀏覽課文和精讀課文的能力。
3.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通過學習,體會出紅樹林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重點
1.啟發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體會紅樹林的美麗景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2.通過學習,體會出紅樹林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難點
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主題入手,引入課文
我們學習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奇觀)我們一起領略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麗,也觀賞了浙江潮的雄偉與壯觀。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我國南疆邊陲的海南島瓊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紅樹林。
。▽W生介紹了解到的紅樹林方面的知識并出示相關的圖片,把大家帶進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讓我們打開想象的大門,在作者的帶領下走進這片神奇的領地紅樹林。
二、整體感知,進行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瀏覽課文,想一想:
(1)作者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紅樹林?
。2)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紅樹林是一種奇觀?
(3)讀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說一人聽,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補充說一說,讀一讀。
三、匯報學習,共同感悟
1.匯報第2自然段后指導讀,讀出紅樹林美麗迷人的景象:
那是漲潮的時候生接讀。多像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會兒退潮了,生接讀。紅樹林如同含羞姍姍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畫面!剎那間生接讀。令人心曠神怡!
一起讀出心中的喜悅。
板書:絢麗多姿(遠觀)
2.匯報第3自然段后問:你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的?見過這樣的景象嗎?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那種感覺是豁然開朗,前所未有的欣喜。快往周圍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體會出了什么?(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詞語和句子。通過朗讀加深理解。)
板書:世外桃源(近賞)
(1)體會紅樹林有特別發達的根部:樹與樹盤根錯節,繞來纏去,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灘,那造型是什么樣的,你能想像出來嗎?讀出自己的體會!
。2)體會綠色之網:一顆樹能成網嗎?兩棵?三棵?四棵?那怎樣才能是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呢?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株株
此時我們就坐著小船,穿行在這張綠色之網中,你驚喜地看到了這樣的奇觀,會怎樣表達呢?誰能通過讀書來展現?
。3)談其它體會:我們滿眼是藍色的海水和碩大的樹冠,那一朵朵小花不時的逸出淡淡的幽香,抬頭可見海鳥在林間飛翔,低頭便見魚蝦、螃蟹在穿行。見到這樣奇異的景觀你最想說什么呢?
3.匯報第4自然段:
板書:胎生繁殖
。1)體會奇觀:在大海里,在漲潮與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動中,紅樹靠這種方式來繁殖,而且這種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獨一無二的!誰能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嗎?
。2)體會頑強:就是因為他們有頑強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觀!我們一起通過讀來贊頌他們那頑強的生命力吧!
。3)紅樹林為了適應環境,它們進行胎生繁殖,一顆繁殖成多棵,多顆繁殖成若干棵,來抵御狂風惡浪。我們親眼看一看這令人嘆為觀止的繁殖過程吧!(看錄像)
相信最偉大的思想家,在它們面前也得俯首沉思!再來讀出頑強的精神。
4.匯報第5自然段:就讓我們懷著這種情感,一起來贊美紅樹林!
你們讀的這樣用情,能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可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
板書:奉獻精神
正是由于他們默默奉獻、對大自然毫無索求,數百年來,它給海南人民帶來了幸福和安寧。人民視它們為保護神、風水樹、生命之樹。紅樹林是海上奇觀,是綠色長城,是地球的綠肺呀。讓我們懷著贊美的情懷來歌頌紅樹林吧!
四、總結學習,結尾升華
如果說不看看雅魯藏布大峽谷,就不能說看過人世間最壯麗的山河;如果說不看看錢塘江大潮,就不能說看過人世間最壯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們可以說:不看看紅樹林,就沒有真正的看過奇異壯觀的海。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遠觀了紅樹林,近賞了紅樹林,還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獨一無二的胎生繁殖的特點。從中感受到了紅樹林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紅樹林一樣的精神,你能說說嗎?此時你有什么
話想對大家說?
板書: 絢麗多姿(遠觀)
世外桃源(近賞)
胎生繁殖
奉獻精神
教學反思
一、課前收集資料,創設學習情境。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課前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可以說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前,查閱資料這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前,我讓學生通過書籍、互聯網等多種方式收集有關紅樹林的圖文資料,配合閱讀理解《紅樹林》,在地圖中找到海南省瓊山的位置。
教學前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收集有關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課程空間,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堂上我讓學生介紹收集的`資料時,很多學生多介紹了課文中沒有的知識,在豐富了大家的課內外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有很多同學談到了紅樹林的生態環境的優美,它保岸護堤的作用,以及奉獻的精神。有很多同學介紹了一些生態環境遭破壞的現象,流露出了為之焦慮的心情。還有的同學呼吁大家要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學生帶著這些情感來學習課文,對課文會理解得更深刻。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特別提倡注重學習環境的創設。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愉悅;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創造出如詩如畫的意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上當學生介紹資料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我出示幾幅紅樹林的圖片,引領大家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課的一開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學生的心。
二、抓住教學重點,領悟作者感受。
這一單元學習的主題是奇觀,課上我先帶領學生回憶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麗,回憶了浙江潮的雄偉與壯觀。那么紅樹林的奇觀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歡紅樹林嗎?自由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讀一讀。在品讀喜歡的句子的同時,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獨特理解。領悟出紅樹林不僅是一種奇觀,而且還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生命之樹、綠色長城、風水樹、保護神、地球的綠肺這樣學生就會感悟得更深,朗讀得更有真情實感。在文章的結尾,學生因為感受頗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詩來贊美紅樹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來謳歌紅樹林,還有的孩子提議做一名環保小專家。課文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紅樹林》教案 8
教學目標
1.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2.抓住具體語句,感受紅樹林的神奇和奉獻精神。
3.了解其它樹林奇觀。
教學流程
一、借題發揮,想象激趣
1.出示單元主題,回憶在這單元里領略了哪些奇觀?
2.這節課我們去欣賞海南島瓊山上的奇觀——紅樹林?吹秸n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初讀
1.自由讀課文,畫出讀不準的字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讀后請學生提問,檢查字詞。
樹冠 芳馨 婀娜 柵欄 倘若 抵御
絢麗多姿 盤根錯節 縱橫交錯 貧瘠不毛
3.指名分節讀(5人),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邊從文中找出典關鍵詞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ㄊ裁礃樱┑募t樹林(怎能么樣) 。
4.紅樹林在你心中留下了這樣的印像?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紅樹林的?請同學們運用列提綱的方法給課文2—5節加小標題。
順序:我乘著小船,慢慢劃進紅樹林深處。
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三、精讀
主線:為什么說紅樹林是海上奇觀?它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遠觀
那是漲潮的時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浸沒在海水里,露出一頂頂青翠的樹冠,浮蕩在海浪之中。一會兒潮退了,紅樹帶著海泥芳馨的枝條和婀娜的身軀出現在海灘上。
1.指名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景象?
2.哪些詞語表現出紅樹林的特點?
形態:密密麻麻 婀娜
顏色:青翠
味:芳馨
3.齊讀,讀出想象中美景。
(二)近賞
樹干: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支撐著碩大的樹冠。樹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來米,東扯西拉聯成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
1.這段寫出紅樹林的樹干有什么特點?
2.指名讀,再齊讀。
樹枝:開花
(三)繁殖
1.啪啪的響聲,胎生
2.兩三個月,遇到海灘照樣能生長
。ㄋ模┚
奉獻、團結、頑強
四、拓展
作者開篇就說:“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我留下許多綠色的夢……”我們東北的大小興安嶺也有許多奇觀。(出示圖片,引出老舍的《林!罚
《紅樹林》教學反思
《紅樹林》的教學結束了,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執教這篇課文。回顧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收獲與遺憾交織于心中,難以抹去,略加疏理,躍然紙上。
1.運用一個方法
有人說語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導學習方法的教師的護身符。語文學習有規律,更有方法。作為教師,應力求讓教師一課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學生就有了學習方法,會自覺地運用方法。北師大教版教材更重視在學習中滲透方法。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紅樹林》時我讓學生給課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標題,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列提綱的能力。
但是,在評課中王校長提出:“列提綱是否應該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進行?不然學困生達不到,教學沒有面向全體!蔽蚁耄哼@話有道理,學生在對課文不夠熟悉的情況下就去加小標題是有難度的。不過,如果在指導上再細化一點,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可以請學生先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學生一起概括。給學生提供一范例,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列后三段的提綱。這樣會好一些。
2.設計一個句子
整體感知是新課程主張的語文教學思想,怎樣把握?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以往我慣用初讀課文之后請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不那么容易。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用書中的關鍵詞句補充句子。(見教學設計)這個設計既降低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又有效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有的學生說:“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是海上奇觀。”有的學生說:“婀娜多姿的紅樹林是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边有的學生說:“盤根錯節的紅樹林是一個世外桃源!钡鹊取
3.選準一個切入點
教學切入點關教學的成敗,選準切入點,會把學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會把學生引入歧途!都t樹林》是奇觀這一單元的內容,為充分構建單元主題,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島瓊山碰到海上奇觀”一句為切入點,請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海上奇觀“奇”在哪兒?以此作為教學主線,牽一發而動全身,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品味語言。
但是,在品的過程中,由于對讀關注得不夠充分,設計得不夠精細,有點條分縷析之嫌。還應在讀出感情,讀出畫面,讀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畫
文中說“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這個詞語表現出紅樹根的特點,從字面上,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學生讀文后,
《紅樹林》教案 9
一、學校和學生狀況分析
大雁塔小學地處著名的古跡大雁塔西側,毗鄰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興辦于1960年。整個學校精心設計規劃,形成了一個綠化、美化、凈化、文化的優雅育人環境。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教工135名,學生3000多名。學校于1978年分別經省、市、區政府批準定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小學和對外開放學校。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科研”八五”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998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陜西省教委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陜西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多次獲得多種省、市、區級的先進、優秀等稱號。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三、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協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局部,在朗讀時偏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范,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后可布置一篇習作,寫一種你了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并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四、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教學重點
1.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六、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七、教學過程
。ㄒ唬┣稍O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著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
。ü膭顚W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局部。
。ㄈ┚x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那么,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注。
。ㄟ@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身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說說自身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局部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著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ǔ鍪尽敖痂匙”:有些文章,我們閱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后,可以選擇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v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于地,扎根于土”。簡單而令人贊嘆。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么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于人類。)點題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身喜歡的局部。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偏重點有所不同:
、龠h觀局部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示。
、诮p局部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秘,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示。
、劢處熛鄼C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ㄋ模┛偨Y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贊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贊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ㄎ澹┌才抛鳂I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了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虒W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偏重于略讀點撥,后半段偏重于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偏重。精讀、略讀都是閱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小學閱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干提高學生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小朋友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于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對于精讀,我主要教給小朋友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一起進步, 課堂氣氛寬松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八、總評:
在本單元的三篇主題課文中,《紅樹林》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和閱讀方法等,是有別于精讀課文的。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紅樹林》教案 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海南島看到的海底世界——紅樹林的景象。生動地描寫了漲潮、退潮、海風吹時樹林的不同姿態,說明了它具有胎生的繁殖特點,并寫出了作者的感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詞,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本文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怎么寫紅樹林的,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技巧和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的表達方法,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自學能力。
教學思路
在教學中,首先導入新課,從整體入手,抓住作者描寫紅樹林的'精妙文筆,讓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然后咬字嚼句,反復品味,帶領學生欣賞作品遣詞造句的技巧;使學生在朗讀中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讀出滋味,培養語感;并達到獲取知識、感悟自然、熱愛生活的目的。
一、導入
課件1
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課題時,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實際上呢?(交流紅樹資料1)
二、初讀
1、小組合作,快速小聲朗讀。注意:讀的同學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同學讀得好,好在哪兒;字音、句子是不是按照老師的要求讀準、讀通。
2、交流:誰來評價一下你們小組成員的朗讀?
3、評價:看來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下的功夫都沒有白費,課文中的詞句都掌握了。咱們再來一起加深一下印象。
或:看來這一課還真是難住了一些小懶蟲,預習的時候動動手,翻翻字典;動動嘴,多讀幾遍,這些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來,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做小老師,為我們領讀這些生詞?
課件2,領讀生詞。
4、預習作業里給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景觀:遠觀、近賞;繁殖;精神)
5、快速瀏覽課文,用最簡練、最直觀的語言說一說:你認為紅樹林之所以被成為“海上奇觀”,究竟“奇”在哪里?(學生結合重點詞句談——美;生命力頑強)
三、自學
1、課件3,出示金鑰匙
2、剛才同學們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到了紅樹林的美和生命力。紅樹林真稱得上是——海上奇觀!
下面,咱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文。請你讀一讀課文,抓住重點的句子、詞語,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喜歡的句子可以反復誦讀,品味。
3、景觀
遠觀
a、漲潮:浸沒——神奇
怎么樣叫“浸沒”?什么叫“浮蕩”?你能想象嗎?
課件4;竟然只余樹冠!水面上像是分布了一座座綠色的島嶼,隨著海浪起伏,看到眼前的紅樹林,你的感受?驚嘆——既美麗又神奇!稱得上是“海上奇觀”!
課件5,懷著驚嘆之情,讀一讀(2、3個)
b、潮退——美
芳馨:芬芳美好的味道。
婀娜:柔軟而美好。形容女性姿態輕盈柔美。
課件6、7
近賞
a、世外桃源——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美好的地方。一個捕魚人無意間闖進了桃花源,守護那里的是一大片美麗的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里,到處是一片安樂祥和的氣氛,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絕。毫無城市的喧囂,塵世的煩擾。這簡直不像是在人間,像是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作者把紅樹林譽為海上的世外桃源,可見紅樹林美,美得神秘,美得不似人間所有,美得令作者禁不住贊美,這——(簡直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婵芍^“此景只應天上有”。
b、縱橫交錯、盤根錯節、柵欄、綠色之網——生長環境——多、力量、生存——生命的智慧與頑強——令人肅然起敬。
課件8、9、10+錄像 指導朗讀(2、3個;齊讀)
c、花朵、幽香、仙境、大花園——美,美不勝收!
4、繁殖
課件11 “胎生”——飄落于地,扎根于土——幾個小時、兩三個月、照樣——生命力之頑強令人驚嘆!
5、精神
既不……也不……只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的精神。
錄像
四、總結、延伸
1、同學們,紅樹林美嗎?美在哪里?(精神)
2、是啊,紅樹林不光有美的外表,頑強的生命力;還有美的心靈,高尚的精神,這才構成了真正的海上奇觀!
3、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像紅樹這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4、奉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希望咱們班的同學能有像紅樹那樣頑強的生命力,能有像紅樹那樣服務人群、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作業
紅樹林為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請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一下紅樹林的現狀,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一篇學習筆記。
【《紅樹林》教案】相關文章:
紅樹林詩歌05-15
紅樹林作文12-06
紅樹林教學設計10-28
美麗的紅樹林作文08-30
《紅樹林》教學設計07-06
《紅樹林》教學設計05-30
深圳紅樹林作文02-06
《紅樹林》閱讀答案10-06
紅樹林 閱讀答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