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兒歌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兒歌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兒歌教案 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感受歌曲詼諧有趣的氣氛。
2、嘗試用多種身體動作表現賣湯圓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緒。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賣湯圓》的碟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對湯圓的認識,激發活動興趣。
指導語:你知道湯圓是什么嗎?你認為該怎么樣賣湯圓呢?
2、觀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愉快和有趣的氣氛。
(1)欣賞碟片,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旋律。
。2)交流欣賞感受。
指導語: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3、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傾聽歌曲《賣湯圓》。
指導語:
、俑枨锍诵┦裁矗磕阆矚g哪一句?為什么?
、谀阌X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較難記?
、塾袥]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你很快地記住歌詞?
。2)幼兒嘗試將歌詞填入到旋律中,說唱歌詞。
。3)運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4、嘗試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賣湯圓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緒。
。1)隨著音樂自由創編身體動作。
(2)自由結伴,表演賣湯圓的情景。
活動反思:
賣湯圓是一首非常好聽的'兒童歌曲。之前幼兒對元宵節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湯圓是元宵節的一種習俗,湯圓也代表全家團圓的意思。歌曲非;顫姎g快,幼兒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元宵節吃湯圓的快樂。
元宵節兒歌教案 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理解兒歌意思,學習完整地朗誦兒歌。
2、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二、活動準備
油泥、玩具小碗、根據兒歌內容繪制的圖標。
三、活動過程
1、老師演示搓元宵,談話導入元宵節。
老師:老師拿的'是什么?變變變,我用油泥變出了什么?
一碗香噴噴的元宵來啦!元宵節里人們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學習兒歌.
老師示范朗誦兒歌《鬧元宵》。
3、理解兒歌意思老師: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節日?
4、看圖標跟念兒歌.
分析理解“團團圓圓”、“鬧元宵”的意義。
老師:誰知道“團團圓圓”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來了,很多親戚朋友在一起.)兒歌叫《鬧元宵》,為什么要說“鬧”?(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熱鬧、很開心.)
5、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完整學習,朗誦兒歌2~3遍.
元宵節兒歌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2、通過學習元宵節兒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3、培養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增進親子互動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
1、元宵節知識講解:介紹元宵節的時間、起源、習俗(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等)。
2、學唱元宵節兒歌:例如,《賣湯圓》或自編兒歌如“小小湯圓甜又圓,家家戶戶慶團圓。提燈籠,猜燈謎,歡歡喜喜鬧元宵!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 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看圖片等方式引入元宵節的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2、主體活動:
。1)元宵節知識分享:組織幼兒討論自己家里過元宵節的情景,教師適時補充相關知識。
。2)學唱兒歌:播放或親自示范演唱兒歌,引導幼兒模仿跟唱,理解歌詞含義,體驗歌曲中的節日氣氛。
。3)兒歌創編:鼓勵幼兒根據所學知識,嘗試創編關于元宵節的兒歌,提升創新能力。
3、實踐環節: 組織幼兒進行手工制作小燈籠或者“做湯圓”的模擬游戲,同時唱起剛剛學過的兒歌,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操作中。
4、結束環節: 總結回顧今天學習的內容,讓孩子們在溫馨的歌聲中結束本次課程,期待下一個元宵節的到來。
四、課后作業
布置一些簡單的家庭任務,比如讓孩子回家與父母一起動手制作湯圓,并將過程記錄下來,下次課堂上分享交流。
元宵節兒歌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通過學習元宵節兒歌,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喜愛和尊重之情。
二、教學內容
1、元宵節知識講解:介紹元宵節的時間、起源、習俗等基礎知識。
2、學唱兒歌:選擇一首富有元宵節特色的兒歌,如《賣湯圓》、《鬧元宵》等進行教學。
三、教學步驟
1、導入環節:
教師可通過故事、圖片等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元宵節的主題情境。
提問互動:小朋友們知道什么是元宵節嗎?你們在元宵節會做些什么呢?
2、主體環節:
元宵節知識講解:教師詳細講述元宵節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元宵節有更深入的理解。
兒歌學習:教師播放并教唱兒歌,歌詞中包含元宵節元素,例如:“賣湯圓,賣湯圓,大大的湯圓甜又香,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
3、實踐環節:
學生跟唱并嘗試獨立演唱兒歌,鼓勵他們用手勢、動作來配合歌曲,增加趣味性。
可組織學生制作簡單的手工藝品(如紙燈籠),并將所學兒歌融入到手工活動中。
4、總結環節: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強調元宵節的重要意義和兒歌中的文化內涵。
鼓勵學生回家后將所學兒歌表演給家人看,并分享自己對元宵節的認識和感受。
四、教學評價
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兒歌掌握情況以及對元宵節習俗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價。
元宵節兒歌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通過學習元宵節兒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說、唱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兒歌內容。
(2)組織學生參與元宵節相關活動,如制作燈籠、猜燈謎等,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增強民族自豪感。
。2)通過元宵節兒歌的學習和演唱,體驗團團圓圓、和諧歡樂的'節日氛圍。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1、導入環節(5分鐘):
教師講述元宵節的故事,展示元宵節的圖片或視頻,引出元宵節的主題。
2、學習兒歌(15分鐘):
(1)教師朗誦并解讀《元宵節快樂兒歌》的內容,解釋歌詞中的元宵、花燈、猜謎等元素所代表的文化含義。
。2)播放兒歌音頻,帶領學生跟唱,掌握歌曲旋律和節奏。
(3)分段教授,每一段學完后,請幾位學生上臺領唱,鞏固學習成果。
3、實踐活動(15分鐘):
組織學生進行“元宵節兒歌表演”,鼓勵他們自己設計動作配合兒歌演唱,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表演,活躍課堂氣氛。
4、總結提升(10分鐘):
讓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教師總結元宵節的重要性和兒歌學習的意義,強調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學資源:
準備《元宵節快樂兒歌》歌詞、音頻及配套動畫,以及元宵節相關的歷史文化資料和活動材料。
四、作業布置:
要求學生回家向家人復述元宵節的故事,并教家人唱這首兒歌,進一步深化對元宵節的認識和感受。
元宵節兒歌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元宵節的來歷、習俗以及象征意義,通過學習和傳唱元宵節兒歌,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跟唱、創編元宵節兒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培養其對家庭親情、社會和諧的情感認同。
二、教學內容:
1、元宵節知識講解:介紹元宵節的歷史背景、習俗(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等)。
2、元宵節兒歌欣賞:如《賣湯圓》、《小兔子乖乖過元宵》等,引導學生理解歌詞含義,感受歌曲的歡快氣氛。
3、兒歌學唱與表演:教師帶領學生學唱選定的元宵節兒歌,可分組練習并進行展示。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以元宵節的故事或傳說引入主題,引發學生興趣。
2、講解元宵節相關知識,播放或演唱兒歌,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兒歌韻律和情感色彩。
3、分步教唱兒歌,先逐句教讀歌詞,然后配合旋律逐句教唱,最后連貫起來整體歌唱。
4、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學生在兒歌中加入肢體動作,進行歌舞結合的表演。
5、組織各小組進行兒歌表演,評價和分享,深化學生對元宵節的理解和記憶。
6、結合所學兒歌,引導學生嘗試創編新的元宵節兒歌,激發創新精神。
四、教學評價:
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兒歌掌握情況、小組表演效果及兒歌創編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元宵節兒歌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元宵節兒歌,使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習俗以及象征意義,同時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聽、唱、動的形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兒歌的學習和表演中,體驗節日的歡樂氛圍。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和尊重,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學內容
1、元宵節知識導入:簡單介紹元宵節的由來、習俗(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等)。
2、學習元宵節兒歌,例如: 《賣湯圓》 賣湯圓,賣湯圓, 小小的湯圓圓又圓。 一口咬下甜又香, 元宵佳節樂融融。
3、兒歌解析:逐句解讀兒歌內容,讓幼兒理解每句歌詞所描繪的場景及寓意。
4、兒歌學唱與表演:播放兒歌音頻,帶領幼兒跟唱,并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演兒歌,如模仿做湯圓、吃湯圓的動作。
5、創作環節:啟發幼兒根據已學兒歌,嘗試創作自己的元宵節兒歌或改編原有兒歌。
三、教學活動設計
1、開場游戲:以“猜燈謎”的形式引入課堂,活躍氣氛。
2、教學互動:分組進行兒歌接龍或角色扮演演唱兒歌。
3、實踐操作:組織幼兒手工制作簡易燈籠或“湯圓”,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四、教學評價
觀察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對兒歌的理解和記憶程度,以及他們在表演和創作兒歌時的表現,給予積極正面的反饋和鼓勵,進一步提升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元宵節兒歌教案 8
一、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學會唱一首元宵節相關的兒歌。
通過兒歌學習,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故事講述、兒歌欣賞、動作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參與中感受元宵節的歡樂氛圍。
引導幼兒進行兒歌創編,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和尊重,體驗家庭團圓、社會和諧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資源:準備與元宵節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以及適合幼兒學習的元宵節兒歌(如《賣湯圓》、《元宵節快樂》等)。
2、教具準備:制作一些元宵或燈籠的模型,便于在講解時輔助教學。
三、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約10分鐘):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入元宵節的主題,介紹元宵節的由來、習俗以及象征的意義。
2、學習環節(約20分鐘):
播放元宵節兒歌,引導幼兒傾聽并跟唱,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歌曲的韻律美。
分句解析兒歌,讓幼兒模仿和學習,可以配合手勢或者簡單的舞蹈動作,增強趣味性。
3、創作環節(約15分鐘):
鼓勵幼兒根據所學兒歌的內容,嘗試改編部分歌詞,或者創作自己的元宵節兒歌。
可以組織幼兒分組進行,每個小組分享自己創作的兒歌。
4、總結環節(約5分鐘):
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回顧,強調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和親情團聚的價值觀。
鼓勵幼兒回家后將所學兒歌唱給家人聽,共同歡度元宵佳節。
四、活動延伸:
布置家庭作業,讓幼兒在家中與父母一起制作元宵,或者繪制一幅元宵節主題畫,并嘗試用今天學到的兒歌來描述自己的作品。
元宵節兒歌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息。
2、通過學習和傳唱元宵節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3、提高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教學內容
1、元宵節知識介紹:
簡單講解元宵節的由來、習俗(如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等)。
2、元宵節兒歌學習:
兒歌選擇:《賣湯圓》、《元宵節快樂》或其他適合幼兒的元宵節主題歌曲。
教師先示范演唱,然后逐句教唱,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含義,體驗歌曲中的節日氣氛。
3、創編活動:
鼓勵幼兒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新的元宵節兒歌或改編現有兒歌,以小組形式進行展示。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通過故事、圖片等形式引入元宵節的主題,引發幼兒的興趣。
2、學習環節:播放元宵節兒歌,教師帶唱并解釋歌詞寓意,讓幼兒跟唱。
3、實踐環節:組織幼兒進行兒歌表演,可以配合簡單的舞蹈動作,增強表現力。
4、創新環節:分組討論、創作或改編兒歌,最后每組進行分享展示,教師點評并給予鼓勵。
四、教學評價
對幼兒在學習兒歌過程中的.參與度、理解力、創造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表揚幼兒的優點,鼓勵他們在活動中積極參與,體驗到元宵節的歡樂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元宵節兒歌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通過學習和演唱元宵節兒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3、創造歡快的節日氣氛,培養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內容:
一、導入部分(約10分鐘)
引導話題:以圖片、故事等形式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如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等。
二、主題活動(約25分鐘)
1、學唱元宵節兒歌:選擇一首富有元宵節特色的兒歌,如《賣湯圓》或《小兔子乖乖過元宵》,教師先示范唱,然后逐句教唱,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含義并進行跟唱。
2、動作表演:根據兒歌內容設計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者手勢,讓幼兒在歌唱的同時進行肢體表演,增加課堂趣味性。
三、實踐活動(約10分鐘)
1、創編兒歌:鼓勵幼兒嘗試自己創編一句或一段關于元宵節的兒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手工制作:可以組織幼兒制作簡易的.“小湯圓”手工作品,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體驗元宵節的快樂。
四、總結與延伸(約5分鐘)
1、總結今天學習的元宵節知識及兒歌內容,強調元宵節作為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的意義。
2、延伸活動:布置家庭作業,邀請家長在家中共同制作湯圓或一起觀賞花燈,加深對元宵節習俗的親身體驗。
教學評價:
觀察并記錄幼兒在活動中參與度、理解和表現力等方面的情況,以此評估教學效果,并針對個別幼兒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
【元宵節兒歌教案】相關文章:
元宵節兒歌小班教案(精選11篇)01-13
中班語言元宵節兒歌教案(精選7篇)02-14
元宵節語言兒歌教案(通用7篇)02-14
小班語言元宵節兒歌教案(精選6篇)02-14
兒歌中班教案01-12
小班兒歌教案11-04
《動物兒歌》教案06-24
小班兒歌教案范文03-23
小班谷雨兒歌教案04-01
小班兒歌開鎖教案04-24